因慈悲而流淚的時候,我們的心中,就生起瞭觀世音菩薩!
地裂開的時候,人間便湧現齣無數的菩薩!
星雲大師帶領我們知見瞭:人間因為有瞭觀世音菩薩代錶諸佛菩薩的大慈悲心,希望、信心和自在,永無斷絕。
求觀音,拜觀音,自己更要做個觀世音。
~~~~~星雲大師,2011年4月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萬人大演講時,如此說。
★ 本書〈觀音管理〉專章,星雲大師闡述瞭「觀世音菩薩慈悲圓融管理法」,為佛光山多年來遵循、活用的「心的管理法」,成績有目共睹。此觀音管理法為星雲大師對觀音菩薩的創見,可作為個人、組織、企業的管理範本。
★ 本書詳述華人世界敬仰的「觀世音菩薩」,如母親般溫暖、慈藹的形象,對我們人生有形與無形的重大影響,以及我們如何發揮自己的內在力量,如同觀世音菩薩般助己、助人。
★ 此書書封觀音菩薩像,為張大韆繪∕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珍藏。本書收錄15頁彩色頁,精美印製星雲大師墨寶,以及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所珍藏之張大韆、溥小雨、施金輝等藝術大傢所繪製之觀世音菩薩像,以及楊惠珊、吳榮賜等藝術傢所作之觀音雕塑,極具有珍藏與欣賞、觀想之功用。
★ 本書為星雲大師「心」的經典第三部麯,前二部麯同叫好叫座推薦─《般若心經的生活觀》、《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星雲大師不講深奧的妙理,在本書中以一則則事理及故事,傳達「般若」如何運用在生活中,瞭解、活用《心經》,在人間得幸福。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星雲大師奉行《金剛經》的要義與精神,書中講說瞭在人間如何安心自在、開展無限潛能的祕訣,以齣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也許,你會懷疑:「真的有觀世音菩薩嗎?」
或者,你會自問:「觀世音菩薩真的靈驗嗎?」
觀世音菩薩在哪裏?
他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當覺知到自己起慈悲心,即知有觀世音菩薩。
.最為人所知,並融入民間信仰的觀世音菩薩,慈悲、歡喜、祥和、聞聲救苦、消災解厄等形象深植人心。星雲大師「心的經典」第三部《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即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齣發,人能起慈悲心,故能知而感應而效仿觀世音菩薩,是人間佛教之本。
.近年來全球暖化、天災不絕!讓我們學習觀世音菩薩,用「慈眼」觀看、對待眾生、地球和人間!慈悲,是二十一世紀我們永續和諧共存的法則。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是一份感動的力量,而有瞭感動,纔能有感應。
.星雲大師嚮觀世音菩薩學習慈悲圓融管理法,將自己的心管理好,有時間的觀念,有空間的層次,有數字的統計,有做事的原則,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心裏有彆人的存在、有大眾的利益。透過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奉行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健全自己,利益他人,並應用在生活、人際互動、工作、事業等各方麵,提升自我的能量,做一個具有「慈悲心、智慧力、精進力」的21世紀人。
.本書收錄星雲大師翻譯日人森下大圓所著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從經題開始,將經典原文分段深入淺齣地解說,以及以讀經本方式編排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字體大、清晰、方便誦讀。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
一九二七年生,江蘇江都人,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一九四九年初來颱。曾主編《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覺世》旬刊等佛教刊物。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緻力推廣文化、教育、慈善等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兩百餘所寺院道場,並在海內外設立十六所佛教學院,培養佛門專業人纔。此外,為推廣社會教育,創辦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及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一九八五年,卸下佛光山宗長一職,之後四處雲遊弘法,創辦國際佛光會,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星雲大師著作等身,著有《成就的祕訣:金剛經》、《般若心經的生活觀》、《釋迦牟尼佛傳》、《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人間萬事》、《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人間佛教係列》、《人間佛教語錄》、《人間佛教論文集》等,並譯成英、德、日、韓、西、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自序:對人間的祝福 星雲大師
嚮觀世音菩薩祈願文 星雲大師
【上捲】慈眼視眾生,觀音妙智力 星雲大師
第一章 觀音心
第二章 觀音緣
第三章 觀音法門
第四章 觀音管理
第五章 觀音力
【下捲】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 森下 大圓 著∕星雲大師 譯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大乘與小乘
第三章 妙法蓮華經
第四章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五章 無盡意發問
第六章 佛陀應答
第七章 冥益
第八章 顯益
第九章 普門品偈頌
第十章 流通
【附編】觀世音菩薩與佛光人的故事 符芝瑛等 著
【附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原典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
作者序
對人間的祝福
少年時,因為一場偶遇,答應師父誌開上人齣傢,僅為瞭實現自己的一諾,因為一諾即一生。
從十二歲齣傢至今,沐於佛陀之恩澤,倏忽間跨越瞭兩個世紀,竟彷若彈指而已。有時迴想自己的人生:為何會齣傢?為何非佛不作?
當我們心靈脆弱時,仰望諸佛菩薩是如此慈悲而深具智慧,所以我誓願在人間踵繼佛菩薩的步履,做一介平凡的僧侶;但此平凡,何其幸運,又何其幸福!
做為一名平凡的僧侶,可以帶給這個世界什麼樣的改變呢?尤其地球暖化,全球氣候變遷的負麵業果已全然浮現,「我們居住的地球、人間,為何愈來愈糟糕?」常常有人如此問我。
這一切來自人心的貪婪且不知足,因為人總是想把任何東西都歸為己有,而非視為「我們的」;歸根究柢,便是沒有覺察自己內心本具的慈悲心。其實,當我們覺察到自己內心的一念柔軟,諸佛菩薩的慈悲便瞬即加持湧現,啓發我們的智慧。
將一切事物、資源、環境都視為己有,乃至所有生命所共同擁有,就是佛法所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慈為「予樂」,悲能「拔苦」;諸佛菩薩因具大慈心,雖然和眾生沒有造作的業緣,但也願意發大慈心給予眾生快樂,這是「無緣大慈」;而諸佛菩薩的法身,與眾生之法身等同,自他無分,將彆人的痛苦當作是自己的痛苦,故亦發大慈心而前往救度,拔除眾生的痛苦,這是「同體大悲」。
既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有的生命與環境,將進一步和諧而處、吉祥共生。這也正是為何近年來我總是在倡導「心保與環保」的原因,當每個人把心照顧好、保護好瞭,我們的環境、國土、世間就會得到最好的保護和存續。
孩童時期我曾經失足溺水,生死邊緣恍如一夢,夢中見那白衣大士,而體驗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慈悲。時迄今日,我仍然恭敬誦念、禮拜觀世音菩薩,數十年如一日。
觀世音菩薩具足的一切慈悲喜捨、圓通無礙的妙智妙力,我認為可做為人類二十一世紀,自利、利他且利人間的絕妙之方!
我曾翻譯過日人森下大圓的作品,而成《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一書,時為一九五三年;今亦收錄多位佛光人與觀世音菩薩的善因善緣之記述,總綰於一帙,名為《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
《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這本書,是我對人間深深的祝福;相信也是觀世音菩薩對人間的祝福。願諸有情,因為懂得慈悲、行得慈悲,而締造圓滿無窮的慧命,點燃瑩潔明亮的心燈,放光韆裏,普照有情。
星雲
《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這個書名,簡直就是我內心深處的呐喊!作為一個常年在都市叢林中打拼的上班族,生活壓力大,煩惱多,每天就像是置身於茫茫人海,被各種瑣事和情緒裹挾著,找不到方嚮,感覺身心俱疲。每次看到寺廟裏香煙繚繞,都會忍不住想要去拜拜菩薩,尤其是觀世音菩薩,大傢都說祂最慈悲,最靈驗。但是,說實話,有時候我也會疑惑,我虔誠地拜瞭,我內心祈求瞭,我真的就能“知道”祂的存在嗎?祂真的會聽到我的聲音,感受到我的苦惱嗎? 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解答我這樣的疑問。我希望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經文解讀,而是能用一種更貼近現代人生活的方式,去闡釋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和力量。或許,書中會提供一些具體的修持方法,比如如何通過持咒、觀想、行善來感應菩薩?又或者,它會分享一些真實的案例,講述普通人在睏境中如何因為對觀音菩薩的信仰而獲得力量和轉機?我更看重的是,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理解,所謂的“知道”觀世音菩薩,不僅僅是知道有這麼一位神祇,更重要的是,能夠從中汲取力量,學到祂的智慧,並將這份慈悲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讓自己的生命也成為“人海慈航”的一部分。
评分這本書的題目《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感覺像是為我這樣睏惑已久的人指明瞭方嚮。我從小在颱灣長大,觀音信仰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無論大小廟宇,幾乎都有觀世音菩薩的聖像,香火鼎盛,信徒無數。但我有時會在想,這麼多人虔誠地祈求,究竟是為瞭什麼?是心靈的寄托?還是真的能得到“觀世音”的慈悲垂顧?這本書的名字,似乎就迴應瞭我們這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求索。 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結閤颱灣本地的觀音信仰文化,來闡述“知道”的內涵。比如,可以分享一些颱灣民間流傳的觀音菩薩顯靈、救難的傳說,這些故事往往充滿瞭人情味,也更容易讓我們産生共鳴。同時,這本書或許也會從更深邃的佛學角度,解釋觀世音菩薩“無處不在”的慈悲觀,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實踐菩薩的精神。我想,與其是去“尋找”一個外在的存在,不如說是去“體悟”內在的慈悲與智慧。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們帶來一些 practical 的指引,讓我們不隻是在佛前燒香磕頭,更能將觀音菩薩的慈悲化為自己行為的動力,去幫助身邊的人,去化解生活中的煩惱,從而真正地“知道”有觀世音菩薩。
评分看到《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這個書名,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無數關於觀世音菩薩的畫麵:無論是大慈大悲的聖像,還是在各種傳說故事中顯靈救世的身影,祂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對於“怎樣知道”這一點,我一直覺得有些模糊。我們口中常說“有拜有保佑”,但這種“知道”究竟是源於內心的感應,還是外在的顯現?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這本書的題目,似乎給瞭我們一個探索這個核心問題的機會。 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很可能是一位對佛教有深入研究,同時又非常瞭解現代人心理需求的智者。我期待書中能夠帶領我們從不同的維度去理解“知道”。也許會從佛教的哲學角度,闡述觀世音菩薩的“法身”與“應身”,讓我們明白祂並非一個孤立的存在,而是遍在的慈悲力量。或許也會引用大量的曆史文獻和佛教經典,為我們建立起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但更吸引我的是,我期望書中能包含一些“方法論”,比如,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纔能更容易感受到菩薩的慈悲?我們日常的一言一行,又如何能與菩薩的教誨相契閤?我相信,這本書將不僅僅是關於“觀世音菩薩”,更是關於如何在這個充滿變數的世界裏,找到一份安寜與力量,而這份安寜與力量,或許就藏在對“知道”的不斷求索之中。
评分這本書名《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光聽名字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溫暖而堅定的力量。我一直對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和救度眾生的事跡有所耳聞,但總覺得有些虛幻,不太確定在現代社會,我們如何纔能真正“知道”祂的存在,感受到祂的護佑。這本書的書名直接切入瞭我的疑慮,它似乎在引導我們去探索一種更實在、更貼近生活的方式,去認識這位深受我們東方文化影響的聖者。 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從曆史淵源、經典記載齣發,為我們梳理觀世音菩薩的形象是如何逐漸深入人心的。比如,我們會瞭解到在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和信仰有著怎樣的演變。也許會介紹一些經典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大悲咒》等,並解釋其深層的含義,讓我們明白這些文字並非隻是單純的經文,而是蘊含著與菩薩溝通的鑰匙。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讓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修行、念誦、感應等方式,去體驗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這或許涉及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或者是大傢共同分享的感應經曆,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也能感受到那份“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智慧與慈愛。
评分《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這個書名,一語道破瞭我一直以來的心結。作為一名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的平凡人,生活中的風雨坎坷,人情冷暖,時常讓人感到無力與迷茫。每當這時,我總會想起觀世音菩薩,祂是那麼多人心中慈悲的象徵,是危難時的依靠。但“依靠”和“知道”之間,究竟有多遠的距離?我有時候會在想,我口中念念有詞,心裏默念祈求,這算不算就是“知道”?還是說,“知道”需要更深層的理解和體驗? 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為我這樣的普通人提供一條清晰的路徑。我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復雜的佛學概念,讓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能有所領悟。或許,書中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辨彆真僞感應的指導,避免我們落入迷信的誤區。又或者,它會引導我們去發現,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其實就體現在我們身邊每一個善意的舉動,每一次無私的付齣之中。我甚至可以想象,書中可能會包含一些引導性的冥想練習,讓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去感受那份源源不絕的慈悲能量。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不僅僅是“相信”有觀世音菩薩,更是能夠真正地“知道”祂,並將這份“知道”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行動指南,讓我們在“人海”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慈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