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2
中国文化,是美的文化,是活的文化,更是生活的文化。由哲学文艺到宗教信仰,由琴棋书画到建筑工艺,由医卜星相到衣食住行,由里里外外到方方面面,中国文化一直影响我们生活中每个环节,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两位北京大学教授、全国知名的中国美学与哲学专家叶朗和朱良志,凭多年研究心得,抓住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与亮点,以典型事例和熟悉材料,以通俗流畅的笔触,扼要生动地解说我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意义,力求展示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本书提供新颖视角,刻意阐明中国文化体现人类普世价值和现代意蕴的部分,希望展现它的本来面貌的同时,体现文化之美的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叶朗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着名哲学家、美学家。曾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以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等奖等。其着作有《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现代美学体系》等。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着名美学家、艺术学家。其着作有:《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中国美学名着导读》、《中国美学十五讲》等。
序言 李岚清
智慧与信仰
一. 孔子的天人之学 三
天:生命创造之源 四
仁:从爱父母到爱天地万物 五
礼: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 八
追求更有意义与更有价值的人生 八
二. 自然无为的老子哲学 一三
反者道之动 一四
无为而无不为 一五
不争的哲学 一八回
到「婴儿」状态 二零
三. 强调变易的《周易》思想 二五
阴阳是《周易》的基础 二七
《周易》讲变的道理 三零
《周易》的象 三二
四. 《孙子兵法》:百代谈兵之祖 三五
充满智慧的战略思想 三五
利用对立因素造「势」 三九
「慎战」的警告 四零
孙子的智慧超出军事领域 四二
五. 禅宗的妙悟学说 四五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四五
美从何处寻 四八
显现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五零
六. 天坛:对天的敬畏与感恩 五三
天坛中的神 五三
蓝天白云中的天坛 五四
敬畏自然 五八
祈求百姓安康 六零
人与天的交融 六二
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六五
「生」的哲学 六五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六八
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六八
创造与交流
八. 诗意的符号:汉字 七五
符号中凝结的思想和历史 七六
有感情的符号 七八
优雅的形体 八零
九. 影响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 八五
指南针与航海术 八五
造纸术和文明的传播 八七
传播知识的印刷术 八八
火药:炼丹术带来的发明 九二
十. 文明流通的动脉:丝绸之路 九五
时尚品丝绸 九六
开路者张骞 九八
向「西方」开放 一零零
龟兹石窟 一零一
十一. 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 一零七
防病于未然 一零七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一一零
穴位和经络 一一一
十二. 大唐盛世的开放气象 一一五
艺术领域的开放 一一六
宗教领域的开放 一一八
玄奘、义净:学习异质文化的热情 一二零
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一二四
十三. 郑和下西洋: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一二七
先进的航海文明 一二八
面向海洋的开放心胸 一三一
共享太平的愿望 一三二
十四. 祈求和平的万里长城 一三七
和平的愿望 一三七
在隔离中融合 一四零
长城的「精神」 一四二
长城的美 一四四
十五. 紫禁城的灿烂和威严 一四七
一条看不见的龙脉 一四七
紫禁城的色彩 一五一
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 一五二
艺术与美感
十六. 音乐:以乐治国与以琴养心 一五九
以乐治国 一五九
以琴慰借心灵 一六二
十七. 青铜器中凝结的精神 一六七
神秘的礼器:大盂鼎 一六七
飞旋的精神:莲鹤方壶 一六八
速度的魅力:马踏飞燕 一七一
蜀国的祭器:三星堆青铜器 一七二
十八. 无声的军阵:秦始皇兵马俑 一七五
兵马俑的发现 一七五
秦陵地下宫殿 一七八
驱使天下的帝王气势 一七八
充满生气的彩绘雕塑 一七九
十九. 佛像:永恆的微笑 一八三
莫高窟中观音菩萨的美 一八三
麦积山佛像的淡淡笑意 一八四
龙门的光明之神 一八七
青州佛像的会心微笑 一八七
开始读中国文化的第一本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开始读中国文化的第一本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