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基因是经过挑选的。
原本应该成为神童的我,为什么只是个普通小孩,到底出了什么错?
如果她要生下我,就得找个理由好好爱我。
妈妈以人工受孕的方式生下了我。
这并非一般的人工受孕。她向特殊的精子银行买了诺贝尔得奖人的精子,因为她想生个天才宝宝。然而,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错,我只是个普通的小孩。有时我会怀疑,妈妈是否会想向精子银行要求退费。
有着不合作的诺贝尔基因真是件相当累人的事,我努力配合,无论多么小心谨慎,总还是会惹妈妈哭泣。夜里,我躺在床上,周围一片漆黑,睡不着的时候,我总是想着父亲。不知道他在哪里,在做什么,是否也曾想到我?我一边思考着如何筹到足够的钱去做DNA检测,一边等着妈妈入睡。
我必须等待,因为当她关上房门后,我还有些事要做。
我必须到浴室里数她的药丸还剩多少;在漆黑的房子里晃来晃去,确认平常储存的酒的数量没有异常状况。并且,当家里有很多药丸消失不见时,我得整夜观察妈妈,必要时马上叫救护车。
人们很难想像父母亲对子女的期待会有多大。如果有天母亲告诉你,未曾谋面的亲生父亲是个得过诺贝尔奖的天才,那压力会有多大?如果在无数次的智力测验与教学课程后,你仍然没有显现出杰出天赋,那该怎么办?如果你发现自己原来活在谎言之中,而黑暗的真相却远远超乎想像,你该如何是好?
我们来自何方是否真的如此重要?
北欧作家向来喜爱撰写惊悚题材小说,冰岛当代畅销女作家如茵.麦可斯是少数着墨人性情感的作家。在《诺贝尔少年》里,如茵.麦可斯採主角少年的第一人称口吻撰述,刻画出有精神病的母亲与试图解答自己生命答案的儿子,两人相互依赖的关系。这是个令人痛心且哀伤无比的故事,但作者以优美细腻的文字,带出了悲惨现实中的一抹希望,将令读者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
如茵.麦可斯 Rune Michaels
于冰岛大学及哥本哈根大学研读心理学,她的工作多半与孤僻的儿童有关,也是位图书馆员。目前与丈夫、女儿,以及两只□居住在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努力过着与所有作品截然不同的生活。其他作品有:Genesis Alpha、The Reminder。
译者简介
赖婷婷
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曾任职翻译公司与新闻局国际舆情小组编译。以中文换句话说英文为生,兴趣是用文字演戏,信仰是翻译。译有《我只是骨架大》(馥林文化)、《逐光者》(高宝)等书。赐教信箱:hanchrisr07@gmail.com。
写作缘起
第一次听见「诺贝尔精子银行」是我小时候的事。所以刚开始写作时,我就认为这可能会是个不错的主题。于是我写了几页故事,内容是关于某个小孩,如何被视为「诺贝尔之子」般地培育,但那时我还不确定故事走向,于是我开始蒐集与研究资料。
早在大卫.普拉兹(David Plotz)的《天才工厂》(The Genius Factory)发行前,《诺贝尔少年》就已经写好,而后大卫.普拉兹在《抨击》杂志上发表一系列很棒的文章,刚好在线上阅读到,于是我深深为之着迷。
但后来我有点失望,因为「诺贝尔精子银行」并非我所想。我希望自己的小说是建构在事实之上,这让当时的我甚至想毁了这本书。
于是我开始想,要是书中主角们也读了这些文章,并且发现「诺贝尔精子银行」可能未曾存在过,那又会如何呢?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想象力,那种蓝紫色调的星空,点缀着几颗闪烁的星辰,还有一只小小的、仿佛在仰望星空的剪影,瞬间就吸引了我。我是一个对宇宙、对未知充满好奇的人,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诺贝尔少年》时,就觉得它一定能点燃我心中那团火。拿到书的那一刻,那种沉甸甸的纸质触感,油墨的淡淡香气,都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仪式感。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期待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从书名来看,“诺贝尔”这个词就带着一种智慧和探索的光环,而“少年”则意味着青春、活力和无限可能。我脑海中勾勒出一位充满奇思妙想的少年,他或许在某个寂静的夜晚,凝视着深邃的夜空,思考着宇宙的奥秘;又或许在实验室里,捣鼓着奇特的装置,试图解开自然的谜题。这本书会不会讲述一段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科学启蒙的故事呢?我会不会在字里行间看到一个与我相似、或者让我深深敬佩的少年形象?我非常期待它能带给我惊喜,也许是某个我从未想过的视角,也许是某个让我茅塞顿开的道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真的相当考究,硬壳封面,内页纸张厚实且有质感,阅读起来手感极佳。我喜欢那些带有插画的书,尤其是那些能够勾勒出故事氛围的插画。从我初步翻阅的几页来看,这本书似乎在文字之外,还用大量的意象来营造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那些或写实、或抽象的图画,仿佛是作者心灵深处的某种映射,又像是读者脑海中悄然生长的画面。我常常在想,一本好的书,不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思想和视觉的交融。我特别关注那些细节的处理,比如书签的丝带颜色是否与整体色调协调,每章的起首是否设计了独特的图案。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设计,却能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沉浸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满足我的阅读需求,更能成为我书架上的一件艺术品,每次看到它,都能回想起阅读时的那份美好。它的篇幅似乎也比较适中,不会过于冗长,也不会显得过于仓促,我期待着在不长的时间里,能够深入地体验作者想要传达的故事。
评分我总是被那些能够挑战我固有思维的书籍所吸引。《诺贝尔少年》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那些敢于突破常规、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伟大人物。我很好奇,这本书中的“少年”究竟是怎样一个形象?他是否拥有过人的天赋,还是凭借着非凡的毅力和坚持?我希望它能描绘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少年形象,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有他的成功,也有他的挫折。毕竟,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够激发我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甚至是审视世界的作品。这本书会否包含一些哲学性的思考?或者是一些关于人生选择的探讨?我非常期待它能带给我一些深刻的启发,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生活,去面对挑战。它或许会讲述一段关于如何发现自己潜能的故事,又或许会是一次关于追寻真理的伟大征程。我对它充满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精神世界里的一盏明灯。
评分这本《诺贝尔少年》的封面上,有着一种特别的字体,既不失优雅,又透露出一丝童趣,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或许会是严谨的科学知识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巧妙结合的产物。我一直认为,科学并非枯燥乏味的公式和定理,它也可以是充满诗意的,是可以被少年人以独特的方式去理解和拥抱的。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科学?是硬核的科普,还是将科学概念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我相信,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往往是从兴趣出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内心深处对科学的热情,让我重新燃起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并且学会在观察、思考和实践中寻找答案。也许,这本书会让我明白,所谓的“诺贝尔”精神,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每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的“少年”心中。
评分在选择书籍时,我往往会被那些带有历史厚重感或者文化积淀的作品所吸引。《诺贝尔少年》这个名字,自然而然地让我联想到了科学的殿堂,那个汇聚了无数智慧结晶的地方。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的主题会不会涉及到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的故事,或者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他们的成就?我希望它能够以一种更加生动、更加贴近读者的方式,来展现科学的魅力。也许,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知识的传递,更是关于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或许会讲述一个少年,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受到科学的启迪,并最终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故事。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种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坚定信念,并且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这本书,或许会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位智慧的引路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