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书籍资讯请到www.bookcity.com.tw网站
越是看似简易的东西,越值得花时间去研究。在用过数十种CAD/CAM软体后,深切体会到就是因为AutoCAD的简易,所以永远有新的应用范围,不单只有工程方面的应用;甚至是文书应用。
AutoCAD的指令有上千个,但经常用到的80%指令,大致只有近百个左右,如能借由适当的范例安排,由浅至深并且不断重复的练习,便能熟悉到可以直觉地反应到相似绘图情况的应用。
绘图不等于制图,如果只是要抄图只要最后结果相同,用什么方式或什么指令都不重要;但如果是制图则必须了解:正确的图面尺寸该如何规划及设定、图层该如何的规划应用,将来变更或修改才会便利、尺寸该如何标示最清楚、、、等等。而这些多余的工作及付出,正是真正行家的功力及成就感。
是本为了有心从事实际绘图的人而规划的,它其实也是本改版书,只是我总是以对AutoCAD的认知升级程度来改版,我想提供的是最佳的使用心得,而且是经过实际职场的认证,是真正有人在使用的方法,而且这次的主要内容规划在于如何使用AutoCAD 2011全新的制图观念-约束限制及参数式设计,经由60个图例练习,训练您看到图便能马上反应,第一个指令是什么,然后接下来该如何……,所以此书的目的在增进您的绘图能力,学好AutoCAD没有任何捷径,唯有:多练多会!至于什么时候才算学好了AutoCAD?一天没打开AutoCAD试些东西,就会觉得这一天还没过完……,就差不多了!
Chapter 0更简洁的电脑制图桌
00─1.解说
Chapter 1开始一张新图
01─1.解说
01─2.练习
01─3.问题
Chapter 2绘图辅助
02─1.解说
02─2.练习
02─3.问题
Chapter 3物件锁点模式
03─1.解说
03─2.练习
03─3.问题
Chapter 4缩放模式
04─1.解说
04─2.练习
04─3.问题
Chapter 5绘图工具
05─1.解说
05─2.练习
05─3.问题
Chapter 6编辑工具
06─1.解说
06─2.练习
06─3.问题
Chapter 7图元属性
07─1.解说
07─2.练习
07─3.问题
练习 20 ──参数式设计的应用
练习 21 ──放空,重新学起!
练习 22 ──抉择!传统及新观念的比较
练习 23 ──混搭!传统加约束限制的应用
练习 24 ──拼图式解法,由明确的地方开始着手
练习 25 ──松口气,牛刀小试一下!
练习 26 ──在同一水平线上绘图及约束其几何关系
练习 27 ──非用约束限制不可的练习
练习 28 ──最基本的极座标系统之约束限制技巧
练习 29 ──以约束限制手法,正式面对题目的挑战
练习 30 ──参数式之表格建立物件尺寸
练习 31 ──特殊的几何约束条件-对称
练习 32 ──“等分点”及几何的约束“节点”的认识及应用
练习 33 ──见山不是山,高难度技术的题型
练习 34 ──正确解题的第一步,思考方向要正确
练习 35 ──约束限制条件基本功的复习
练习 36 ──约束限制平法,事倍工半的验証
练习 37 ──以全新作法,练习经典范例
练习 38 ──旧瓶新装,约束限制效率再次发挥
练习 39 ──非它不可,就是要用约束限制才能达成
Chapter 8文字工具
08─1.解说
08─2.练习
08─3.问题
Chapter 9标註工具
09─1.解说
09─2.练习
09─3.问题
Chapter 10输出
10─1.解说
Chapter 11约束限制
11─1.解说
11─2.练习
11─3.问题
Chapter S范例练习
练习 1 ──新的方向.更有效率的作图方式
练习 2 ──参数式尺寸标註
练习 3 ──第一个约束限制实作
练习 4 ──没有直径的相切圆
练习 5 ──尺寸约束的不同作法
练习 6 ──实作及比较.参数式草图的优点
练习 7 ──更进一步的实作练习
练习 8 ──认识图元之间的关节-节点
练习 9 ──何为真正的完全约束
练习 10 ──唯一而且必要的限制条件
练习 11 ──参数式草图的变更设计
练习 12 ──限制条件解除的时机!
练习 13 ──成功的三大原则
练习 14 ──参数式之数值输入
练习 15 ──表格化之尺寸标註技巧
练习 16 ──第一个实例挑战
练习 17 ──限制条件的暂用技巧
练习 18 ──几何限制的应用
练习 19 ──约束限制变更的优点
练习 40 ──变形金钢
练习 41 ──马步站地好,那难的题目皆能解
练习 42 ──将复杂图形单纯化的绘图技巧
练习 43 ──意外的收获:美好的错误
练习 44 ──又是非约束限制不可!
练习 45 ──举一反三,还是约束限制好用!
练习 46 ──胆大心细,由核心图形着手解题
练习 47 ──密技!自动约束限制
练习 48 ──绘图方式的总复习
练习 49 ──圆及弧的绘制总复习
练习 50 ──由外而内,由外形决定解题的顺序
练习 51 ──以镜射取代环形阵列
练习 52 ──图形之外部相切技巧
练习 53 ──外部延伸之约束技巧
练习 54 ──寻找弧的外部圆心
练习 55 ──极座标图元的几何关联技巧
练习 56 ──曲轮之实作
练习 57 ──电话话筒侧视图的实作
练习 58 ──垫片上视图的实作
练习 59 ──汽缸上视图的实作
练习 60 ──15年来终于完成的挑战!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不仅仅告诉我们如何使用某个指令,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问题,然后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我在书中看到了一些我以前从未想过的操作思路,比如如何通过巧妙地运用图层和块属性来简化重复性绘图,或者如何利用一些“冷门”指令来快速实现一些看似复杂的图形效果。这些“解题技巧”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扎实的CAD基础之上,并且贴合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需求。附带的VCD范例,更是将这些技巧具象化,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它们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作用的。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前后对比”的演示,能够清晰地展现出运用这些技巧前后效率的巨大差异,这无疑是最好的说服力。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学习CAD不再是枯燥的命令记忆,而是一种充满智慧和乐趣的“解谜”过程。
评分对于我这个初学者而言,AutoCAD 2D常常让我感到无从下手,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图形时,总觉得自己的操作笨拙且效率低下。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堆生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我理解AutoCAD 2D的核心逻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每一个“解题技巧”的讲解都非常细致,不仅给出了操作步骤,还深入剖析了背后的原理,让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种“透彻”的讲解方式,让我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对CAD软件的整体理解能力,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弊端。而且,书中提供的范例VCD更是我学习路上的得力助手。观看实际操作演示,可以让我更直观地看到每一个指令是如何被应用的,每一个技巧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当遇到自己难以理解的步骤时,可以随时暂停、回放,反复观看,直到完全掌握为止。这种“图文并茂”且配有视频讲解的学习模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也让我能够更快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一定能摆脱新手期的困境,自信地驾驭AutoCAD 2D,完成更复杂的绘图任务。
评分说实话,我参加过不少AutoCAD的培训,也买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很多内容都大同小异,充其量也就是对基础命令的罗列和简单示例的讲解。直到遇见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解题思路”的升华。作者在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操作”的层面,而是更侧重于“如何思考”和“如何解决”。他提出的那些“全新”的解题技巧,往往能够颠覆我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我意识到,原来同一个问题,还可以有如此高效、如此巧妙的解决办法。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快速构建复杂曲线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对象捕捉和辅助工具来精确对齐和分布图形的方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技巧看似简单,但却是在大量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智慧结晶”。附带的VCD光盘,更是为这些技巧增添了无限的价值。我尤其喜欢里面的一些“快速演示”环节,能够让我快速地看到某个技巧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和有力得多。这本书让我感觉,我不再是被动地学习CAD,而是主动地去“解决”CAD中的各种问题,这是一种质的飞跃。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AutoCAD 2D的学习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在于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定制化、个性化的绘图需求时,总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个难题。作者在书中提供的大量“解题技巧”,都紧密结合了实际工程应用,并且不仅仅是罗列指令,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的最优解法。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一些“效率至上”技巧的挖掘,比如如何利用快捷键的组合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者如何通过预设模板和样式来规范化绘图流程。这些技巧看似微小,但累积起来却能极大地提升整体工作效率。附带的VCD光盘,更是让这些技巧变得触手可及。我喜欢里面的一些“精选案例”,能够让我看到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如何被一步步拆解并最终解决的,这种“实战演练”的感觉非常棒。这本书让我意识到,CAD绘图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评分对于像我这样,经常需要处理大量不同类型图纸的设计人员来说,效率就是生命线。而这本书,正是为效率而生。它所提供的“全新AutoCAD 2D解题技巧”,很多都直击痛点,能够显著地缩短绘图时间,减少重复劳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智能化”操作的讲解,比如如何利用动态块、属性块等功能来实现图形的参数化编辑,以及如何通过一些自定义命令来简化复杂的操作流程。这些技巧,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CAD牵着鼻子走,而是能够主动地去“驾驭”它。附带的VCD光盘,更是让我如虎添翼。我喜欢里面的一些“优化方案”演示,能够让我直观地看到,在运用这些技巧后,原有的耗时操作是如何被大大缩短的。这本书让我感觉到,我不仅仅是在学习CAD,更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高效、更专业的CAD应用者。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CAD教程,应该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种“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层面。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解题案例”,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尝试,去发现更高效的绘图方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陷阱”和“误区”的提醒,以及如何通过预判和规避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些内容,往往是那些只讲皮毛的教程所无法提供的。而且,书中提供的“全新”解题技巧,很多都具有创新性,能够帮助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以更开阔的视角来看待CAD绘图。附带的VCD光盘,更是让这些技巧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我特别喜欢里面的一些“技巧演示”片段,能够让我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看似复杂的概念。这本书让我感觉,我在与CAD的“博弈”中,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就被它的装帧设计吸引了,整体风格非常专业且有质感,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磨过的。打开书页,我立刻被其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所折服。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AutoCAD 2D最基础的命令讲解,而是直奔核心,深入探讨了各种常见且棘手的2D绘图难题,并提供了别出心裁的解决方案。作者显然对AutoCAD 2D的应用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他能够洞察到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最常遇到的痛点,并且能够将这些痛点转化为一个个生动而具有挑战性的“解题”案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捷径”或“技巧”的挖掘,这些技巧往往能显著缩短绘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例如,在处理一些重复性构件的绘制时,以往我可能会机械地复制粘贴,但书中介绍的某些参数化或块操作的巧妙运用,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此外,书中对于各种指令的组合运用,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场景选择最合适的工具,也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传授他的“独门秘籍”。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方法应用到我正在进行的几个项目中,相信一定能带来惊喜。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CAD用户,我一直觉得自己在2D绘图方面已经相当熟练,但也隐隐感觉到,自己在处理一些“疑难杂症”时,总是显得不够从容,缺乏一锤定音的“绝招”。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全新解题技巧”,很多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能够帮助我突破思维定势,找到更优化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不常见”但却极其高效的指令组合和应用场景的讲解。这些技巧往往是隐藏在软件的深层功能之中,不经过深入的探索和总结,是很难被发现的。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新的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附带的VCD光盘,更是锦上添花。我喜欢其中对一些复杂技巧的“分步解析”视频,能够让我清晰地看到每一步操作的细节,并且可以反复观看,直到自己完全掌握为止。这本书让我感觉,我的CAD技能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能够更自信地应对各种高难度的2D绘图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名在建筑设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一直以来,AutoCAD 2D都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基石,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涌现,我们原有的许多操作习惯和解题思路,似乎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尤其是当遇到一些复杂的工程图纸,或者需要快速高效地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时,总觉得有那么一点力不从心,不够得心应手。市面上关于AutoCAD的教材其实不少,但很多都侧重于基础操作的讲解,对于如何“巧”地解决实际问题,挖掘AutoCAD在2D绘图中的潜力,却往往语焉不详,或者给出的方法比较死板,难以灵活运用。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真正能提升我“解题能力”的书,让我能更聪明、更有效地利用AutoCAD来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这本书的标题《挑战全新AutoCAD 2D解题技巧》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感觉它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能够突破瓶颈、提升效率的利器。而且,副标题“附范例VCD”更是让我惊喜,直观的视频演示,无疑会大大降低学习的门槛,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方便我随时随地对照学习,融会贯通。我非常期待它能带来一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耳目一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成为一名更出色的CAD操作高手。
评分作为一名刚入行的设计新人,我对AutoCAD 2D的掌握程度还处于摸索阶段,常常因为一些棘手的设计问题而感到沮丧。这本书的出版,无疑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易懂,但内容却相当深入和专业。我最喜欢的地方是,书中对于每一个“解题技巧”的讲解,都会详细地说明它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以及为什么这个方法会比传统的做法更有效。这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附带的VCD光盘更是我的“救星”。每当我看到书中介绍的一个新技巧,都会迫不及待地打开VCD,跟着视频一步步操作。视频中的演示非常清晰,而且节奏适中,非常适合我这种需要反复揣摩的学习者。通过这种“视听结合”的学习方式,我感觉自己对AutoCAD 2D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飞跃式的提升,现在面对一些复杂的设计需求,也多了一份自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