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瞭同理心,精神分裂癥就隻是個人悲劇;沒有同理心,精神分裂癥可能變成傢庭悲劇,因為傢人沒有膏藥塗抹心靈的傷口,無法凝聚與團結。本書正是為受到精神分裂癥影響的傢庭而寫,作者詳細解說精神分裂癥的樣貌、癥狀、成因和治療,並針對傢庭如何接受及適應這個疾病提齣建議,最重要的,是本書試圖破除坊間的各種迷思,將精神分裂癥除罪化。瞭解精神分裂癥,可以減少迷思,將疾病從邪惡邊緣拉迴到理性的範疇。
作者托利醫師充滿同理心,不僅提供最新研究結果、最新治療方法,也解答常見的問題,為患者與照顧者提供實用對策。
本書特色
◎ 本書不隻以精神病理學基礎探討精神分裂癥的理論、病程、治療、復健與療癒的過程,更以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的觀點剖析瞭諸如醫療製度、倡議代言團體等主題,內容豐富而充實。
◎ 本書以提問的方式鋪陳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問題,讓讀者閱讀時覺得更加可親、有條理。
◎ 本書邀請謝明憲醫師、許藝瀚醫師審閱,並用心補充颱灣的本土資料,增加可讀性與實用性。
作者簡介
福樂.托利(E. Fuller Torrey)
專攻精神分裂癥和躁鬱癥,史丹利醫學研究中心(Stanley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實驗室副主任、治療推廣中心主任,健康科學軍事大學(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the Health Sciences)心理學教授,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法學院兼任教授。著作有《精神分裂癥完全手冊》、《躁鬱癥完全手冊》(心靈工坊齣版)、《精神分裂與躁鬱癥》(Schizophrenia and Manic-Depressive Disorder)、 《走齣陰影》(Out of the Shadows)、 《隱形瘟疫》(The Invisible Plague)。目前住在美國馬利蘭州。
譯者簡介
丁凡
專業譯者,譯有《破牆而齣》、《同誌伴侶諮商》、《躁鬱癥完全手冊》等二十多本書。喜歡旅行、戲劇與繪畫。◆部落格 balas.typepad.com
第五版自序
第一版自序(1983)
第一章 瘋狂的內在世界:從裏麵看
第二章 精神分裂癥的定義:從外麵看
第三章 容易和精神分裂癥混淆的狀況
第四章 發作、病程和預後發展
第五章 精神分裂癥成因的研究結果
第六章 關於精神分裂癥成因的理論
第七章 非藥物治療
第八章 藥物治療
第九章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復健之路
第十章 十大問題
第十一章 患者和傢屬如何與精神分裂癥共存?
第十二章 常見問題
第十三章 大眾眼中的精神分裂癥
第十四章 災難的種種層麵
第十五章 倡議代言
附錄一 審閱者後記
附錄二 精神衛生法
附錄三 中文索引
第五版自序
我覺得很幸運,能夠寫這本書的第五版。這本書持續受到讀者的歡迎與重視,並齣版瞭俄文、中文、日文、西班牙文和義大利文的譯本,讓我感到非常高興。
重新修訂這本書的時候,我試著將近年大傢關心的議題也放進去,於是有瞭新的章節,例如「復原模型」(Recovery Model)、「草藥治療」和「藥廠對處方模式的影響」。為瞭容納新的內容,我不得不縮短或刪掉一些原有內容,例如大傢現在比較不感興趣的「情緒的錶露」(expressed emotion)。
精神分裂癥的研究進展一直都是我們對未來最大的希望。我們開始接觸腦部神經化學、傳染和遺傳的祕密,有時候,答案似乎就要齣現瞭。大眾也比十年前更能理解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腦部疾病。我最近教瞭一群法學院學生,二十個人裏頭,沒有一個聽過羅納爾德.賴因(Ronald Laing,在七○年代很受學術界歡迎,他主張精神分裂隻是一個發育的過度階段),社會確實在進步之中!
缺乏進步的是我們提供給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醫療服務。事實上,在美國許多州裏,這些醫療服務還越來越差。一六九○年,約翰.洛剋(John Locke)在《政府論》(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裏就已經寫到我們對「暫時失去理性的瘋子」的公民責任。然而在三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還在把惡意忽視當成公民自由。崔佛特(Darold Treffert)醫師很精確的描述如下:
所謂的「自由」讓這些人身無分文、無助、生病、被逮捕、坐監。這不是自由,而是放棄(abandonment)。讓患者陷入瘋狂、痛苦和恐懼中,無法強迫患者就醫的「病患權利」,並不是權利,而是一種新型的監禁。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些接觸過精神分裂癥的人更要努力,我們必須盡力為患者代言,因為他們無法為自己代言。唯有如此,醫療服務纔會有所改善。
第一版自序(1983)
「你的女兒罹患瞭精神分裂癥。」我跟一位女士說。
她的迴答是:「天啊,偏偏是這個。為什麼她得的不是血癌或其他的病?」
我說:「可是如果她得瞭血癌,可能會死掉。精神分裂癥比較容易治療。」
這位女士哀傷的看著我,然後看著地闆說:「我還是寜可她得的是血癌。」
類似的對話發生瞭上韆次,因此我寫瞭這本書。在絕望的黑暗中,這本書誕生瞭,它的父親是教育,它的母親是希望。這本書是為瞭受到精神分裂癥影響的傢庭而寫。我姊姊罹患瞭精神分裂癥,或許你的弟弟、阿姨或兒子也罹患瞭精神分裂癥。這本書提供一個科學的結構讓讀者瞭解其癥狀、成因和治療,並針對傢庭如何接受及適應這個疾病提齣建議。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試圖讓大傢破除各種迷思,將疾病除罪化。許多傢庭被精神科專業人員灌輸瞭很多罪惡感。精神分裂癥已經成為精神醫學領域的原罪。
精神分裂癥是一個殘酷的疾病。受到影響的人往往過著非常有限的一生,無法錶達情緒、失去機會、無法達成理想。患者的人生像是活在現代地窖裏,不見天日。我們總是誤解他們、無法提供適閤的治療和復健、相關研究少得可憐,使得患者的命運更為可悲。因為我們的無知和忽視,精神分裂癥有如詩人艾略特(T.S. Eliot)所說的「寒冷的煉獄之火」,讓患者的人生成為人間煉獄。
或許時候到瞭。我們開始看到瞭一綫希望--研究、治療、親友代言組織。希望這本書也能做齣一點貢獻,讓精神分裂癥脫離絕望的泥沼,進入美國醫療主流。
作為一名正在接受精神分裂癥治療的患者,我拿到這本《精神分裂癥完全手冊》的時候,內心是忐忑的,我擔心書裏寫的東西會加重我的不安,或者讓我覺得自己被貼上瞭“病人”的標簽,與正常人更加疏離。然而,當我翻開書頁,我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語言,講述瞭關於精神分裂癥的許多內容。特彆是關於認知行為療法(CBT)的部分,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覺得我的思維模式有些固化,容易陷入負麵情緒的循環,而CBT的一些技巧,比如識彆和挑戰負麵想法,對我來說非常實用。我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技巧,雖然過程有些艱難,但確實能感受到一些積極的變化。書中也提到瞭一些藥物治療的副作用,這讓我對自己的用藥有瞭更深入的瞭解,也能更好地與醫生溝通。我特彆欣賞的是,這本書並沒有迴避患者可能麵臨的汙名化問題,而是教導我們如何應對,如何在自我認同和外界評價之間找到平衡。它讓我意識到,精神分裂癥隻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還在學習如何更好地接納自己,這本書給瞭我很多啓發。
评分我是一名精神科的臨床護士,每天都會接觸到精神分裂癥的患者,也見證瞭他們病情的起伏。我們科室購買瞭這本《精神分裂癥完全手冊》,我拿到後就迫不及待地閱讀瞭。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全麵,不僅僅是針對病患,也為傢屬和我們這些助人者提供瞭很多寶貴的指導。作為護士,我最關心的是如何纔能更好地照顧好患者,如何與他們建立信任,如何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風險。書中關於如何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的章節,給瞭我很多啓發。比如,如何傾聽患者的內心世界,如何用非評判性的語言迴應他們,這些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如何識彆患者的早期預警信號,如何處理攻擊性行為,以及如何鼓勵患者 adherence to treatment (遵從治療)等問題,都提供瞭非常實用的建議。我還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傢屬教育的內容,這對於我們與傢屬協同工作,共同幫助患者康復非常有益。這本書讓我們這些一綫工作者,能夠更專業、更人性化地去麵對和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群體。
评分《精神分裂癥完全手冊》這本書,我斷斷續續地讀瞭很久,因為裏麵涉及的知識實在太龐雜瞭,而且有些部分需要反復咀嚼纔能真正理解。我是一名患者傢屬,一直以來都為傢人的病情焦慮不安,也嘗試過各種方法,但總覺得隔靴搔癢,不得其法。《手冊》給我最大的幫助在於,它係統地梳理瞭精神分裂癥這個疾病的方方麵麵,從病因、癥狀到治療、康復,都有詳盡的介紹。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癥狀的解讀,那些我曾感到睏惑不解、甚至感到恐懼的行為,在這本書裏都有瞭閤理的解釋,這極大地減輕瞭我的心理負擔。同時,書中也提供瞭很多實用的建議,教我們如何與患者溝通,如何應對突發狀況,以及如何幫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會。雖然有些建議聽起來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非常有效。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希望。它並沒有將精神分裂癥描繪成一種絕癥,而是強調瞭通過科學的治療和持續的康復,患者是可以獲得改善,甚至達到穩定生活的。這種積極的態度,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我還會繼續深入研讀這本書,希望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力量和智慧,去陪伴我的傢人走過這段艱難的旅程。
评分我是一名資深的心理谘詢師,在多年的從業生涯中,我遇到過不少被精神分裂癥睏擾的來訪者。當我讀到《精神分裂癥完全手冊》這本書時,我立刻感受到它與眾不同之處。它不是一本冰冷的醫學教科書,而是一本充滿溫度和人文關懷的指南。作者在書中,用一種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生活中所經曆的掙紮、痛苦以及他們內心深處的渴望。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汙名化”和“社會支持”的討論,這往往是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最容易被忽視,但卻至關重要的一環。書中提供瞭一些實用的策略,教導我們如何幫助來訪者建立更強的自我認同感,如何引導他們融入社會,如何建立穩固的社會支持網絡。對於一些經曆過多次復發的患者,書中也給齣瞭如何重建希望,如何重新規劃生活的建議。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不僅僅是藥物和心理治療,更是需要一個全方位的社會支持體係。它讓我能夠以更全麵、更深刻的視角去理解我的來訪者,也為我提供瞭更多有效的谘詢工具。
评分我是一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我對精神分裂癥這個復雜的精神疾病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精神分裂癥完全手冊》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是一本極具價值的學術參考資料。它以一種嚴謹但不失生動的筆觸,深入剖析瞭精神分裂癥的病理機製,包括神經生化、遺傳學以及環境因素等多方麵的研究進展。書中對各種診斷標準的解釋非常清晰,並且列舉瞭大量的臨床案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疾病的不同錶現形式。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幻覺和妄想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引用瞭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成果,解釋瞭這些癥狀的生理基礎,這對於我理解患者的內在體驗非常有幫助。此外,書中也詳細介紹瞭當前主要的治療手段,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如傢庭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等)以及社會康復服務。作者對這些治療方法的優劣勢以及適用範圍都做瞭客觀的評價,為我未來可能接觸到的臨床實踐提供瞭重要的理論基礎。這本書對於想要深入瞭解精神分裂癥的專業人士,以及對心理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