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死因众说纷纭,究竟兇手为何?鲁迅写给女性友人许羡苏的信比写给他的恋人许广平的信还要多,为何那些信后来失踪成谜?是谁首先散佈鲁迅「抄袭」的流言?鲁迅刻印《百喻经》是为了庆祝母亲生辰还是另有目的…… 一九八七年以《鲁迅研究书录》荣获各界好评的学者纪维周,这次从全新的角度出发,以生动之笔,剖析鲁迅疑案和轶事,提出客观的史料来澄清真相。另外亦旁及多位鲁迅专家如朱希祖、李霁野、萧军等人。书末并收入一九五○年至一九九九年鲁迅研究的相关着作目录,颇具研究、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纪维周
生于1922年,河北宛平人。武汉大学图书馆系毕业。1945年,在重庆中央图书馆工作。职称为副研究员。 业余从事鲁迅资料工作。1987年,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鲁迅研究书录》;曾参加编辑《鲁迅大辞典》。二十世纪50年代起,在报刊发表文章约二百篇。1982年参加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同年,担任江苏鲁研会理事。
自序
卷一∕鲁迅生平疑案
毛泽东与罗稷南对话引发的震动
披露鲁迅死因疑案引起一场风波
一、撰写〈揭开鲁迅死因之谜〉的由来
二、那场不堪回首的政治风波
三、海婴向须藤提出八项质疑
四、陈漱渝扮演了什么角色
附录一 揭开鲁迅死因之谜
附录二 鲁迅的病疑被须藤医生所耽误
附录三 长埋于心底的谜
附录四 一场对研讨鲁迅死因的大封杀
附录五 也谈鲁迅之死的疑点
(一)鲁迅是怎样认识须藤的
(二)鲁迅逝世前后情况
(三)周建人要求许广平「查究」须藤
(四)关于鲁迅胸部X线读片会
须藤医生误诊误治应予谴责─尚有不少疑点还待深入研究
江苏鲁迅研究学会在宁举办「鲁迅死因」研讨会
关于鲁迅致许羡苏书信失踪之谜
卷二∕鲁迅轶事误传与伪造
鲁迅事蹟的考证重要「证据」
关于鲁迅两则轶事的误传与伪造
一、反对某书局「不支付标点和空格稿费」系移花接木
二、《鲁迅理发》故事纯属杜撰
鲁迅为母寿辰捐刻《百喻经》属误传
萧军与张春桥决斗纯属误传和伪造!
一、误传方面
二、伪造方面
鲁迅书信中涉及冰心一则佚事─经考证实属伪造和误传
「摸屁股诗人」闹出的误会
是谁首先制造鲁迅「抄袭」的「流言」?
─不是张凤举而是顾颉刚!
卷三∕鲁迅轶事趣闻录
鲁迅与王孝慈轶闻二三事
陈仪与鲁迅交往轶闻二三事
南京小伙计夏传经与鲁迅一段真诚交往─填补《鲁迅大辞典》缺少夏传经生平事蹟的空白
卷四∕鲁迅研究专家轶事趣闻 鲁迅研究专家趣闻
一、王瑶轶事
二、吴奔星趣闻谈
三、老前辈李何林
李长之为《鲁迅批判》遭一辈子罪
孙用先生二三事
一、鲁迅对孙用热心帮助
二、孙用为何改姓?
三、孙用为冯雪峰凄凉晚景而痛惜
四、孙用怎样帮助朱正
乌鸦、喜鹊与和平鸽─关于曹聚仁二三事
萧军轶事趣闻录
朱希祖轶事趣闻录
一、朱希祖与章太炎
二、朱希祖与陈独秀
三、朱希祖与周作人
卷五∕鲁迅专家的藏书
唐弢爱书、买书和藏书
戈宝权先生与书
一、叔父的两句话影响了一生
二、超常的爱书行为
三、戈宝权的「万卷书斋」
四、捐献图书─「化一人之乐为万人之乐」
关于孙用的藏书及其他 民国藏书大家朱希祖
一、他的家是一个「文艺沙龙」
二、在艰难困苦中收集史籍
三、藏书的下落
鲁迅与「八千卷楼」藏书
搜集有关鲁迅专着五十年─历经艰辛,喜获成果
附录一 《鲁迅研究书录》
附录二 我最崇敬的伟人─鲁迅先生
卷六∕悼念鲁迅专家
甘作泥土育新花─回忆李霁野先生二三事
关于孙用先生几件轶事─纪念孙用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一、孙用与书 二、孙用「卖」书轶事
三、孙用是「助人为乐」的典范
四、孙用与胡丽琴的婚恋 「文化和友谊的使者」
─戈宝权先生二三事
一、叔父的两句话影响了一生
二、超常的爱书护书行为
三、戈宝权的「万卷书斋」
四、捐献图书─「化一人之乐为万人之乐」
五、对鲁迅研究的卓越贡献
六、良师益友─我与戈老的交往
治学严谨有方热心扶植后进─沉痛悼念薛绥之先生 沉痛悼念吴奔星先生
一、倡议南京成立鲁迅纪念馆
二、在学术讨论上倡导民主化
三、对晚辈的关怀和鼓励
四、对学会领导有方
自学成才的典范─回忆马蹄疾同志二三事
附录 1950-1999年鲁迅研究着作目录
拿到《说不尽的鲁迅:疑案.轶事.趣闻》这本书,我本以为会是一本严肃的研究著作,没想到读起来却如此引人入胜。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证方式,而是将鲁迅先生身上那些“疑案”、“轶事”和“趣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那些曾经困扰我的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疑问,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解答,或者说,提供了新的视角去审视。作者的文笔非常老练,他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梳理得清晰明了,同时又充满了故事性,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鲁迅先生一些生活化的细节描绘,比如他如何处理稿费,如何与朋友们玩笑,甚至是他的饮食习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轶事”,却折射出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有血有肉的鲁迅。它让我明白,伟人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他们的思想和成就,更在于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和经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有人情味、更具魅力的鲁迅,它让我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说不尽的鲁迅:疑案.轶事.趣闻》实在是太妙了!它就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鲁迅先生生活中那些不为人知的“侧面”。我一直对那些历史上的“疑案”颇感兴趣,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作者并没有以一种枯燥乏味的方式来呈现,而是将这些“疑案”包裹在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细节之中,让我读起来津津有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鲁迅先生与当时社会各界人士交往的描写,那些充满智慧的对话,那些微妙的人际关系,都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书中穿插的许多“轶事”和“趣闻”,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我从来没有想过,鲁迅先生在生活中竟然会有如此幽默的一面,他的一些言行举止,都充满了生活情趣。这些细节的呈现,让鲁迅先生的形象更加立体、更加丰满。它不再仅仅是教科书里那个严肃的“民族魂”,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鲜活个体。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跟鲁迅先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约会,我从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一位伟大灵魂的深度体悟。
评分这本《说不尽的鲁迅》简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来都对鲁迅先生心怀敬意,但总觉得对他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几篇课文,以及一些宏大叙事中的“斗士”形象。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鲁迅先生更为立体、更为人性化的认识。那些曾经被历史洪流冲刷掉的细节,那些被学术讨论遮蔽的真实情感,在这本书里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鲁迅先生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癖好,比如他对于旧书的珍爱,甚至会亲自去旧书摊淘货,那种对知识和文字的虔诚,让我觉得他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先贤,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普通人。还有关于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交往,那些看似琐碎的言谈举止,却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温柔与细腻。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在生活中也会有如此接地气的一面。这本书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壁垒,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完整、更鲜活的鲁迅。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会心一笑,时而又为他的遭遇感到叹息。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鲁迅的书,更像是一次与鲁迅先生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智慧。
评分《说不尽的鲁迅:疑案.轶事.趣闻》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它书名里的“疑案”二字,我总觉得历史人物身上总会有一些未解之谜,而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如此重要的人物,自然也不例外。这本书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它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将一些围绕着鲁迅先生的争议和不为人知的事件娓娓道来。那些曾经被掩盖或模糊的细节,在这位作者的笔下变得清晰可辨。读到某些“疑案”的分析时,我甚至会跟着作者的逻辑进行推理,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历史侦探。这种探索未知、揭示真相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关系,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能够理解这些“疑案”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复杂性,也让我认识到,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充满着各种可能性和解读空间。它挑战了我之前对鲁迅先生过于简化的认知,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毕竟他的作品是我们语文课本上的常客,他的思想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说不尽的鲁迅》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认知是多么的浅显。《说不尽的鲁迅》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更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轶事”和“趣闻”,将一个鲜活、立体的鲁迅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这位思想深刻、笔锋犀利的文坛巨匠,在生活中竟然也有如此幽默、风趣的一面。书中那些关于他与友人间的调侃,他对待日常生活的独特方式,都让我忍俊不禁。这些“轶事”和“趣闻”,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被作者精心拾起,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让我看到,一个伟大的灵魂,也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也需要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也需要与人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这本书让我对鲁迅先生不再仅仅是敬仰,更增添了一份亲近和喜爱。它拉近了我和这位历史人物的距离,让我觉得他不再只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我的一个可以理解、可以共鸣的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