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时期的洋场才子与小报文人是通俗文学的重要作者群,旧学根底深厚,诗、文、书、画是他们的拿手绝活,他们纷纷在报纸的副刊上,骋其不羁之才,或写小说,或写笔记,或写诗词,或谈掌故,一时之间,蔚成风潮。当中包括报人陈冷血、小说家的天虚我生、严独鹤、何海鸣、周瘦鹃、〈夜上海〉的作词者范烟桥、王小逸、秦瘦鸥、张丹斧、钱芥尘、余大雄、施济群、郑逸梅、陈小蝶、蔡钓徒、冯梦云、陈灵犀、陈蝶衣、唐大郎、陈存仁等。
他们有别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但这许多人,尤其是所谓「小报文人」,除了少数有作品集结,大部分只留下一个名字而已,其他事蹟,其他「丰功伟业」,都被「雨打风吹」去了。在「花果飘零」之际,是否也留下了许多让我们深思的。
作者简介
蔡登山
台湾台南人,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三十余年。一九九三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任制片人及编剧,将史料与影像融于一炉。二○○二年起制作《大师身影》系列纪录片。
着有:《往事已苍老》、《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百年记忆》、《鲁迅爱过的人》、《色戒爱玲》、《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那些才女们》、《名士风流》。
繁华落尽(小引)
辑一
「外冷心热」的报人与小说家陈冷血
小说家兼实业家的天虚我生
鹤立「快活林」里的严独鹤
弃武从文的小说家何海鸣
从《礼拜六》到「园艺专家」的周瘦鹃
周瘦鹃.张爱玲.紫罗兰
「夜上海」的作词者范烟桥
陆小曼打官司──怒告平襟亚始末
心高气傲意难平──吕碧城与平襟亚的「狗官司」
游戏于「市井文化」的王小逸
难忘《秋海棠》的秦瘦鸥
辑二
玩世不恭的小报奇才张丹斧
小报界的「教父」钱芥尘
《晶报》的「脚编辑」余大雄
从《新声》到《金钢钻报》的施济群
「补白大王」郑逸梅
诗书画文俱佳的陈小蝶(定山)
惨遭砍头的「文字白相人」 蔡钓徒
惨遭杀害的小报文人冯梦云
让小报与新文学携手的陈灵犀
沪上才子.歌词大佬的陈蝶衣
也是「张迷」的唐大郎
「中医界才子」陈存仁
《繁华落尽:洋场才子与小报文人》这本书,让我仿佛坐上了时光机,穿越回了那个纸醉金迷、风起云涌的年代。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刻画,比如书中对上海租界风情的描绘,从穿着打扮到言谈举止,都透着一股浓浓的时代气息。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着香水、雪茄和海风的味道。而书中对于小报文人群体的塑造,更是让我印象深刻。他们虽然处于社会的边缘,但他们的文字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他们用最直接、最犀利的语言,捕捉着时代的脉搏,也反映着普通民众的生活。我能想象,在某个昏暗的夜晚,一位小报记者,怀揣着对真相的渴望,冒着风险,去挖掘一个惊天大秘密。而那些洋场才子,他们的生活看似光鲜亮丽,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和挣扎。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无论大小,无论显赫与否,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又不失力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时而感到心潮澎湃,时而又陷入沉思。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时代的深刻探讨,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评分书名《繁华落尽:洋场才子与小报文人》一拿在手上,就散发出一种旧时光的味道,封面上的褪色油画风格,让我想起以前在旧书摊淘来的那些泛黄的老杂志。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很有故事感,"繁华落尽"四个字,带着一种历史的沉淀和人事的沧桑,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樟脑丸和纸张的味道。而"洋场才子与小报文人",这两个身份的碰撞,立刻就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时代图景。洋场,总让人联想到十里洋场,上海滩的霓虹闪烁,舞厅里的靡靡之音,还有那些衣冠楚楚、谈吐风雅的公子哥们。而小报文人,则像是藏在街角,用辛辣的笔触描绘着浮华背后的真实,或是用花边新闻填补着读者空虚的午后。我很好奇,这两者之间会有怎样的交集?是惺惺相惜,还是彼此利用?是会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里,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还是在小报的蝇头小利中,孕育着改变时代的思想?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许多画面,或许是某个才子在仕途失意后,沦为小报的撰稿人,用曾经的风流笔调,写尽人情冷暖。又或许是某个报人,凭借着敏锐的嗅觉,揭露了洋场才子不为人知的秘密,从而一夜成名。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扇窗,让我窥见了那个模糊却又充满魅力的时代,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笔下的"繁华"与"落尽",究竟是怎样的图景,又会有多少动人的故事藏在字里行间。
评分在我读完《繁华落尽:洋场才子与小报文人》后,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那些洋场才子,身着剪裁得体的西装,在灯红酒绿的舞厅里翩翩起舞,他们谈笑风生,挥金如土,仿佛拥有着整个世界。然而,在他们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苦衷和无奈?而那些小报文人,则是在城市的角落里,用锐利的笔尖,捕捉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文字,或许辛辣,或许八卦,但却真实地反映着那个时代的众生相。我特别能体会到,当一个时代开始落幕,繁华褪去,那些曾经站在时代顶端的人,又该何去何从?是被时代抛弃,还是努力适应新的变化?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将这些复杂的问题,留给了读者去思考。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敬畏,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我仿佛能够听到,那个时代的喧嚣渐行渐远,留下的,是无尽的思考和感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个体都是渺小的,但他们的选择和命运,却共同谱写了时代的篇章。
评分《繁华落尽:洋场才子与小报文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带着淡淡的微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醇厚的香气便会慢慢在口中散开,回味无穷。作者对于人物的刻画,尤其深入人心。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纸醉金迷的时代,亲眼目睹了洋场才子们的风流倜傥,也聆听了小报文人们的辛辣点评。书中的情节,时而跌宕起伏,让人紧张不已,时而又细腻婉转,让人感慨万千。我尤其对书名中的“繁华落尽”这四个字,有着深刻的体会。它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繁华,更是指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沉浮。我可以看到,曾经的辉煌,终将归于平淡,而那些曾经的浮华,也终将化为尘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永远的辉煌,也没有永远的低谷。每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都有着自己的命运和选择。作者用他精湛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值得我反复品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读完《繁华落尽:洋场才子与小报文人》之后,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的,是那个时代独有的喧嚣与寂静。书中的人物,无论是表面光鲜的洋场才子,还是笔耕不辍的小报文人,都仿佛从历史的尘埃中走了出来,鲜活地展现在我眼前。我尤其被那些小报文人的形象所吸引,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显赫的地位,但他们用手中的笔,撬动着时代的齿轮,用辛辣的观察,揭示着社会的真相。我仿佛能看到,他们挤在狭小的房间里,顶着油灯,奋笔疾书,只为了在下一次的印刷机轰鸣声中,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而那些洋场才子,也并非只是只会享乐的纨绔子弟,他们的才情,他们的抱负,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也曾闪耀过光芒。只是,当繁华落尽,当潮水退去,又会有多少人,在时代的洪流中,失去了方向,黯然神伤。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个简单的答案,它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时代画卷,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光怪陆离,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我反思着,在任何一个时代,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站在风口浪尖,也总会有一些人,在角落里默默地书写着历史。而《繁华落尽》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些人和他们的命运,也让我对那个我未曾经历过的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