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台节目《巾帼列传》结集,述说中国历史上着名女性的精彩故事。本书作者张伟国,曾应香港电台文化教育组之邀,主持广播节目《巾帼列传》,向大众介绍中国历史上的着名女性。此书系在此节目讲稿基础上补充完成,文章尽量通俗,省却繁琐的考证和注释,但史事的选取和记述都以文献为依据。
中国古代的正史,为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人物立传,可以立传的人物基本是男性,而女性这半边的历史,遂被历史记述所隐没。只有少数杰出的古代女性,如西施、貂蝉、吕后、武则天,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留芳千古,在本书中我们即可领略这些优秀女性的精彩人生。
作者简介
张伟国
1950年出生于香港,童年居住于九龙衙前围村。自幼喜欢中国历史故事和伟人事迹,以身为中国人为荣。1974年香港浸会大学史地系毕业(现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得汤定宇教授、章群教授等老师教导,获益良多。毕业后,慕钱穆教授及史学名家严耕望、全汉昇等教授大名,进入香港新亚研究所,师从严耕望教授研习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希望亲身感受创造中国历史文化的山河大地,及经历文革沧桑后中国的政治社会状况,于1988年以将届不惑之龄,考取公费,放弃香港教席,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田余庆教授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1991年回港。
自1977年开始,先后在香港树仁学院历史系、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香港公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等大学任教,2010年从公开大学退休,获树仁大学聘请为历史学教授。
从1983年起,为香港电台文化教育组编撰《中华五千年》广播节目讲稿及剧本,先后播出900集,历时15年,现在仍不断重播。其后与麦劲生教授合作主持《神州五十年》及与麦劲生,曾卓然主持《古今风云人物》广播节目,为推广历史教育略献绵力。
序
这本小书是为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而写。
数十年的历史学习和教研使我明白,历史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它积累了前人(包括千百年前的古人,和数十年前、甚至数天前)的行为举措,他(她)们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历史是人类文明长期延续的一部分,现代的一切,不是突然而来,没有从前的探索、挫折和突破,就没有现在的成果,因此历史是认识现在、迈向未来的基本知识。正常的国民教育,必然重视历史,使国家民族的盛衰教训世代相传。
然而,古人与往事早已逝去,即使是数年前的人和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处境的改变,细节逐渐消失,历史的真相变得模煳,再加上传述者据自己的立场和视野取舍改编,听受者只接收一二重点,再加以想像发挥,随意猜测,于是历史事实被传述得面目全非。这样的历史传述十分普遍,甚至成为一般人的历史常识。当然,以虚假的历史作出判断和评论,并且广泛传播,只会形成似是而非、自以为是、人云亦云的风气。只有正确的历史知识,才可以提升鉴往知来的价值,增进人们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历史是现代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原意是培养国民对国家民族发展的认知,但教育官僚只注重评核成绩,把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在教科书中简化为一大堆人名、地名、年份、事件名称,和一些概括的叙述、分析。「秦始皇」、「武则天」、「五胡乱华」、「辛亥革命」等等,都只是一堆符号,这些与学生生活无关的词句,教的学的都索然无味,老师、学生只凭一两点资料,发挥想像。历史被「教死」了。历史课程失去了活力,变得可有可无,于是教育官僚们设计了甚么「通识教育」,甚么「国民教育」,取代历史科的位置。殊不知,所有思考、评论、批判,必须建基于知识基础之上,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本国的历史、地理和语文,就是国民教育之母。舍弃了历史知识,通识教育、国民教育都无从建立。
历史既然是由前人的所作所为所构成,无可避免地,所有的历史人物,都生活在他们的时空之中,他们的所作所为,需要考量他们的处境,而不是以我们现代的时空和处境为准则。然而,现代人对历史的评论,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却往往以现代的价值标准、凭现代人的意愿作批判,这是厚诬古人,有失公允。其中一例,就是古代妇女地位问题。现代强调女权,而古代是父权社会,女性从属于男性之下,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当时人认为正常,但现代女权分子代古代妇女抱不平,对古代男性主导的社会强烈批判。其实这大可不必,古人自有他(她)们平衡社会利益的途径,非我们现代人能越俎代庖。
历史的主角是人,无论帝王将相、平民百姓、奴婢仆役、市井无赖、盗贼妓女,无论男女老幼,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他(她)们可以是历史的主导者、参与者、旁观者,或许是历史事件的衬托者,总之,没有人物,就不可能发生历史事件。试想,荆轲刺秦王一事,现场除了秦王和荆轲之外,还有多少其他人物!事件的过程,又有多少人牵涉其中?秦王、荆轲以至其他参与者的每个人背后,又有多少家人和朋友?他们形成一个历史时空、聚合了一个处境、演绎了一起历史事件。其他的历史事件,何尝不是如此?因此传统中国史学,特别重视人物的记述,西汉武帝时太史令司马迁编撰《太史公书》(即后世所称的《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体,自此之后,历朝都以纪传体为「正史」。
数千年的古代中国社会由男性主导,完全反映在「正史」之中。传统中国的正史(即所谓「二十四史」),为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人物立传,可以立传的人物绝大部分是男性。传统的女性,绝大多数一生相夫教子,操劳家务,有些妇女更担当了农事、纺织等生计,却无缘于政治、军事、文化,因此甚少在正史中立传,她们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留下。这半边的历史,被历史记述所隐没,然而,她们的确存在,而且为中国的文明进步作出了沉默却巨大的贡献。事情总有例外,一些杰出的古代女姓,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争取得一席之地,凸显了历史地位,因而记述于史册,或者受到社会的传诵。她们有些凭丈夫而显贵,因而有机会挑战男权;有些因纠缠在男性圈中而受注视,成为历史的角色。
在男性主导的记述之中,无论对她们是赞扬还是责备,都是难能可贵的。数年前,香港电台文化教育组,邀请我主持一个为长者服务,名为《巾帼列传》的广播节目,并且编撰了一部简单的教材,内容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着名女性。由于这节目的听众是老人和学生,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枯燥,所以文稿尽量写得简单,但并不偏离史实。节目完成之后,我累积了二十六则简单的文稿,一直搁置。其后香港中华书局的李占领先生、黎耀强先生向我约稿,于是我修订了《巾帼列传》的文稿,并增加了隋唐的部分,完成这本小书。
这本小书是为了普及历史而写,对象是一般读者和学生,所以尽量通俗,省却繁琐的考证和註释。但史事的选取和记述,都以文献为依据。《巾帼列传》在播出和撰写期间,得到香港电台的郑启明先生、何翠□女士,及香港公开大学的旧同事曾卓然先生的帮助和支持,谨此致谢。
张伟国 二0一一年七月二日
哇,这本书名《巾帼列传:从女娲到武则天》,听起来就超有气势!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开,但光是这个名字就让人充满了好奇心。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而武则天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这跨度也太大了,感觉就像是把整个中国女性的传奇一生都浓缩在了这一本书里。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女性人物非常感兴趣,她们的故事往往充满了智慧、勇气和韧性。想象一下,从远古神话的起源,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唐朝,这些女性是如何在这个男人主导的世界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她们的成长经历,她们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她们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像历史课本一样枯燥,还是会像小说一样引人入胜?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把这些历史人物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仅仅是了解她们的功绩,更能感受到她们的情感和思想。台湾这边的书市上,类似这样聚焦女性历史人物的书籍不算少,但能够将时间跨度如此之大,又如此有代表性的人物串联起来,确实不多见。我猜这本书在史料考证上应该下足了功夫,但同时又不会牺牲故事的可读性。真的很想知道,在作者的笔下,女娲的神性如何体现?而武则天的政治手腕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
评分《巾帼列传:从女娲到武则天》,这个书名一出来,我就觉得它很有分量。女娲,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用黄土捏人,创造了生命,她是神话里的伟岸形象。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权倾朝野,手段了得,她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女性,跨越了漫长的中国历史,被收录在同一本书里,这本身就非常有意思。我一直觉得,女性的历史,尤其是那些在社会变革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女性,她们的故事往往被低估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为这些被忽略的女性发声。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去梳理和呈现这些女性的一生的?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按照某种主题的联系?我猜想,作者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去搜集史料,去考证细节,才能把这些故事讲得有根有据,又引人入胜。我尤其想知道,书中对于女娲的描写,会采用什么样的角度?是神话传说,还是会去探寻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的演变?而对于武则天,是否会深入剖析她的政治智慧,她如何从一个普通女子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这本书会不会也探讨一下,在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的生存环境和地位是如何变化的?她们的命运,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结构和时代背景的影响?作为台湾的读者,我们接触到的历史信息有时候会受到一些限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新鲜的、有深度的内容,让我们对中国女性历史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看到《巾帼列传:从女娲到武则天》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哇,好大的格局!女娲是创世神,武则天是千古一帝,这中间隔了多少岁月,多少故事啊。我一直觉得,历史不应该只是帝王将相的舞台,那些默默无闻或者璀璨夺目的女性,她们的人生同样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铭记。这本书听名字就有一种史诗感,从神话时代的开端,一直讲到中国历史上最颠峰的封建王朝,这绝对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书。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女性联系起来的?她们之间有没有某种看不见的传承,或者说是某种精神上的呼应?比如,那些在传说中拥有超凡力量的女性,她们的勇气和智慧,是否在后来的历史人物身上有所体现?又或者,那些在宫廷政治斗争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女性,她们的策略和决断,是否也曾经在远古的传说中有所预示?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打破常规的解读,一些不落俗套的分析。很多时候,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认知,都受到时代和视角的影响,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曾经闪耀过的女性光芒?我最害怕的是那种流水账式的叙述,把生平事迹罗列一番就完了。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挖掘她们的动机、她们的挣扎、她们的抉择,让我们读懂她们,也读懂那个时代。
评分《巾帼列传:从女娲到武则天》,这个书名就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我的好奇心!女娲,那个用黄土捏出人类的创世女神,她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和想象;武则天,那个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女皇,她的经历充满了传奇和波折。将这两位在时间线上相隔千年的女性并列,而且都是以“巾帼”来命名,这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人物非常着迷,她们的故事往往比男性人物更富有情感和深度。这本书听起来就非常有分量,它似乎想要勾勒出中国女性形象的演变,从神话的起源,到真正掌握权力巅峰的女性。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构思这本书的,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会找到某种更隐晦的联系,比如精神上的传承,或者是某种共有的品质?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是人物传记的简单堆砌,更可能是一种对中国女性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和解读。我会非常关注书中对于这些女性的性格塑造,她们的内心世界,她们的动机和她们的挣扎。特别是武则天,她的形象总是伴随着争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更客观、更全面的视角,让我们理解她为何能够走到那个位置,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从台湾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有时候会受到一些限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一些刻板印象,带来一些新鲜的见解,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些伟大的中国女性。
评分这本书名《巾帼列传:从女娲到武则天》,光听名字就让人充满期待!“巾帼”这两个字,本身就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坚韧,“列传”则代表着这是一部史诗般的记录。从神话时代的创世女神女娲,一直讲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这个跨度之大,让我忍不住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她们的故事联系起来的。我一直对那些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依然能够闪耀出独特光芒的女性人物非常感兴趣。她们是如何打破传统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的?这本书是不是会深入挖掘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现她们的成长历程、面临的挑战以及她们所做出的艰难抉择?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对于这些人物的解读,不仅仅是她们的功绩,更重要的是她们的成长轨迹和精神力量。是不是会涉及到她们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以及她们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应对各种困境?我尤其好奇,作者会不会去探讨这些女性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局限性,以及她们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有时候,历史的记载会聚焦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上,而忽略了女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或者她们的个人经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为我们呈现一个更完整、更生动的历史画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