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5
这本书,不是讨论中国如何崛起,而是回到问题原点:何谓中国?
中国当代着名思想家葛兆光,
一位身在「中国」的学人,
应当如何既恪守中国立场,又超越中国局限
在世界或亚洲的背景中,
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本书通过两个历史角度,
一个是文献资料中所见的关于「中国」的思想史,
一个是关于「中国」本身的学术史,
重新建构学术意义上的「中国」论述。
「宅兹中国」用的是1963年在陜西宝鸡发现的周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一句话。
「宅兹中国」可能指的是常被称为「天之中」的洛阳。作者借它来象征,不仅因为「中国」一词最早在这里出现,而且也因为「宅」字既像「定居」,又似「墨守」。
这新旧两重意思,让我们反省:什么是中国?
1895年以后,
大清帝国从「天下」走出来,进入「万国」,
原来动辄便可以「定之方中」(《诗经》)、自信「允执厥中」(《古文尚书》语)的天朝,
渐渐被整编进了「无处非中」(艾儒略语)、「亦中亦西」(朝鲜燕行使语)的世界,
便不得不面对诸如「亚洲」、「中国」和「世界」这样一些观念的冲击。
为什么是「亚洲」?
究竟什么是「中国」?
中国如何面对「世界」?
看似平常的常识背后,
潜伏着一个又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虽然聚焦的是「中国」,讨论日本关于神道教的争论、日本关于满蒙回藏鲜的学术史、讨论朝鲜的史料中的一些问题,其实也还是聚焦在中国的。讨论什么是「中国」,不得不涉及「周边」,通过「周边」──「他者」──的眼睛、资料、视角来看中国,比如十七世纪以后,东亚诸国的彼此认同和互相排斥,就涉及到民族、国家和历史;而民族、国家和历史的自我认识和他者认识,又会涉及到一国和周边诸国的关系;而周边的话题,又牵出来如何理解中国和亚洲的关系;既然讨论中国和亚洲,又会讨论到疆域、族群和历史等问题。
葛兆光通过本书,提出了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应从有关「中国」、「亚洲」或者「世界」的认识的历史资料,包括中国和朝鲜、日本的历史资料中出发,把问题放在思想史脉络或学术史语境中去讨论,而不应该是从来自西方的「理论预设」下去倒着看历史,或者从现实利害的角度做「提供证据」似的历史论证。他提出了「从周边看中国」,既包含了「中国观」即中国自我认识的改变,也涉及到文化交流史研究方法的改变,同时强调在历史中研究「民族国家」,而不是把历史从「民族国家」中拯救出来。
本书体系完整,一气呵成,论证之细致,说理之透彻,令读者由衷敬佩。
作者简介
葛兆光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着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东风:晚清民初思想、宗教与学术十论》等。
自序
绪说 重建关于「中国」的历史论述:从民族国家中拯救历史,还是在历史中理解民族国家?
引言:「中国」作为问题与作为问题的「中国」
一、从施坚雅到郝若贝:「区域研究」引出中国同一性质疑
二、从亚洲出发思考:在亚洲中消融的「中国」
三、台湾的立场:同心圆理论
四、大汗之国:蒙元与满清帝国对「中国」历史的挑战
五、后现代历史学:从民族国家拯救什么历史?
六、如何在中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中国?
结语:历史、文化与政治,中国研究的三个向度
【附记一】
【附记二】
第一章:在历史中理解中国
第一节:「中国」意识在宋代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一、「中国论」与「正统论」:中国意识的真正凸显
二、实际政治与观念想像的差异:天下、四夷、朝贡、敌国
三、中国:「边界」的浮现
四、民族、国家与文化的观念:反夷教的意识以及确立道统
五、汉族的和中国的,什么是汉族的和中国的?
第二节:山海经、职贡图和旅行记中的异域记忆──利玛窦来华前后中国人关于异域的知识资源及其变化
一、想像和知识的差距:想像的异国
二、建构异域想像的三类资源:旅行记、职贡图和神话传说寓言
三、想像加上想像,故事加上故事:女国、狗国与尸头蛮
四、利玛窦之前的异域想像:来自古典知识和历史记忆
五、利玛窦来华之后:从「天下」到「万国」
第三节:作为思想史的古舆图
一、边缘与中央:欧洲古代世界地图中的东方想像
二、从天下到万国:古代中国华夷、舆地、禹□图中的观念世界
三、佛教地图:另类世界的想像
四、内诸夏而外诸夷:以明代海防地图为例
五、大「公」无「私」:从明代方志地图看当时人的公私观念
六、小结
【附录一】谜一样的古地图
一、令人惊异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二、蒙元时代的世界新知识
三、是回回人的礼物吗?
四、超越疆域的知识史视野
第二章:交错的亚洲、东亚与中国
第四节:西方与东方,或者是东方与东方──清代中叶朝鲜与日本对中国的观感
一、「东方」、「中华」:渐行渐远的中日韩三国
二、明以后无中华:朝鲜人的观感
三、谁是中华文化血脉:日本人与漂流唐船船员的笔谈
四、分道扬镳:十七世纪以后的东亚还有认同吗?
第五节:想像的和实际的:谁认同「亚洲」?──关于晚清至民初日本与中国的「亚洲主义」言说
一、关于日本近代的亚洲主义
二、晚清至民初中国对「亚洲主义」的复杂反应
三、世界图像的各自想像:中日之间的差异
四、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或者传统性与近代性
第六节:国家与历史之间:从日本关于中国道教、日本神道教与天皇制度关系的争论说起
一、二福争论,争什么?
二、津田左右吉及其对中国道教的判断
三、津田左右吉的困境:「影响」还是「借用」?
四、「古层」复「古层」:关于神道与天皇
五、中国影响:日本学界的新观点
六、转道高句丽?道教在东亚传播的路线图
七、中国学家加入论战:宫崎市定的说法
八、桔逾淮则为枳:中国道教与日本神道教之差异
结语:有关道教、神道教与天皇制的争论背后
第三章:理解亚洲与中国历史的方法
第七节:边关何处?──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背景说起
引言:问题的提出
一、晚清民初或明治大正之际:日本对「满蒙回藏鲜」研究的兴趣与东洋史学的形成
二、与欧洲争胜:日本历史学家对中国周边的研究动机之一
三、清国非国论:满蒙回藏鲜学在日本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意味
四、边界还是周边:如何从历史与现实中界定中国
第八节:从「西域」到「东海」:一个新历史世界的形成、方法及问题
引言:文明交错的空间:地中海、西域与东海
一、西域:从近代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的转向,到敦煌的大发现
二、东海:传统文明在东亚近世的交错与分离
三,研究重心与研究方法:西域研究与东海研究之异同
结论:预流、立场与方法──追寻文史研究的新视野
引言:学术史告诉我们什么?
一、国际视野:从「虏学」到「从周边看中国」
二,中国立场:与域外中国学的比较
三、交错的文化史:不必划地为牢
四、结语:新资料、新方法和新典范──文史研究的展望
后记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