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追溯新亚书院由创立到併入中文大学前的发展历史,和在香港担任的角色,揭示多重的国际冲突。
.在中国大陆共产主义高涨之际,钱穆、唐君毅、张丕介等中国学者避走香港,为保存中国传统的价值和文化,创立了新亚书院。冷战时期,英国殖民地上的新亚书院要承传中华文化,难免要面对美国非政府组织、英国殖民地政策等所衍生的冲突,使其文化教育的意义牵涉了各方的价值取向,蒙上各种政治色彩。
本书特色
.本书视新亚为时代的产物,将其成立经过、教育理念等放在历史的脉络上论述,反映香港战后的教育和社会,以及冷战时期香港在国际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是历史系助理教授,专业是思想史。本书虽是学术着作,但并不艰深,适合一般阅读。
.本书材料蒐自多地,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
作者简介
周爱灵
夏威夷大学历史博士(中国思想史),现任岭南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研究专业包括中国及香港文化、教育和思想史等,着重跨文化论述与互动关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在香港出生,在加拿大成长及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令她更着眼于文化调合,关心中西思想源流、东亚跨文化互动等文化议题。
《花果飘零:冷战时期殖民地的新亚书院》这个书名,读起来就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历史感。冷战时期,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层紧张的阴影之下,而“殖民地”的身份,更是让一些地区承受了双重的压力。在我看来,新亚书院在这个时期,在殖民地的背景下,其存在本身就可能充满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挑战与斗争。书名中的“花果飘零”让我联想到,或许是当时许多学者和知识分子面临的困境,他们的才华和学识无法在动荡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施展,亦或是他们的学术成果如落花流水般被时代洪流所冲散。我非常想知道,在这本书中,作者是如何描绘殖民地与新亚书院之间的复杂关系?书院的师生们又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努力维持他们的学术理想和教育事业的?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在于它能够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代,依然有人在为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而奋斗,他们的故事,值得被铭记和讲述。
评分看到《花果飘零:冷战时期殖民地的新亚书院》这个书名,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许多历史画面。冷战时期,台湾自身的处境就如同“花果飘零”一般,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同时也要面对复杂的族群与政治议题。而“殖民地”这个词,在台湾近代史的语境下,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不仅仅指代英、法、荷等国的直接统治,更包含了日本殖民时期长达五十年的深刻影响。新亚书院,这样一个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机构,如果与殖民地背景联系在一起,其历史叙事无疑会更加丰富和多元。我猜测书中会探讨在殖民者留下的空间里,中国知识分子如何试图建立独立的学术机构,如何在这个异质的环境中保留和发展中华文化,以及如何应对来自外部的政治压力和内在的文化困境。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揭示在看似被动的殖民环境下,依然存在着主动的文化建构和精神抗争。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新亚书院如何处理与当地社会、政治势力的关系,以及它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策略。
评分《花果飘零:冷战时期殖民地的新亚书院》这本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浓厚的诗意与历史厚重感,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以及殖民地背景下知识分子寻求独立精神的艰难历程。在台湾,我们对于“新亚书院”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它代表着一份坚守与传承,是许多在离散中保持文化根脉的学人精神的寄托。书名中的“花果飘零”更是触动人心,它描绘的不仅仅是时代的变迁,更是无数个体在这股洪流中飘零无依的命运写照。冷战时期,亚洲这片土地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殖民地的解体与新生,国家主权的争夺,意识形态的对抗,这一切都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历史肌理。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书院的兴衰,其背后所承载的学术理想、教育实践,以及师生们的个人命运,无疑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我特别好奇,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新亚书院是如何维系其教育使命的?它的师资力量如何构成?又是如何吸引和培养下一代的?书中对这些细节的呈现,一定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以及知识分子在历史巨变中的角色与担当。
评分《花果飘零:冷战时期殖民地的新亚书院》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可能是一部关于知识分子在逆境中坚守学术理想的史诗。冷战,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意识形态对抗时期,无疑对世界各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那些刚刚摆脱殖民统治或仍在殖民地地位的国家。书中提及的“殖民地”背景,以及“新亚书院”这样一个具有鲜明文化指向的名称,让我联想到那些试图在历史浪潮中保存文化火种、培养独立思想的机构。我好奇的是,书中所描绘的“花果飘零”究竟是指哪些方面的飘零?是人才的流失,还是学术的断层?又或者是知识分子在动荡年代的个人命运?在台湾,我们经历过类似的历史时期,也曾面临过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的挑战。因此,我对新亚书院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如何开展教学,如何与当时的思想界互动,以及它最终的命运和影响,充满了探究的兴趣。这本书的书名就充满了文学性,相信内容也会引人入胜,触及历史深处人们的情感与思考。
评分《花果飘零:冷战时期殖民地的新亚书院》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因为它融合了历史事件、特定地点和一种极具诗意的意象。“冷战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冲突与变动的时代,“殖民地”则暗示了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权力结构,而“新亚书院”本身就承载着特定的学术与文化意义。书名中的“花果飘零”更是赋予了整个叙事一种命运的无常感和历史的沧桑感。在台湾,我们对殖民历史有着复杂的情感,也深切理解在动荡年代中,知识与文化的坚守是多么不容易。我特别好奇,在那个被冷战阴影笼罩的殖民地,新亚书院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它如何处理与殖民当局的关系?其学术思想又如何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又面临了怎样的挑战?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如同一个引子,让我迫切想深入了解,在那片土地上,知识分子是如何在“花果飘零”的时代,努力维系教育的火种,并留下他们独特的印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