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农到卖茶郎,从茶行开到跨国茶事业集团,世界茶王李瑞河曾经跌倒、曾经挫败,但他以诚信为本、拚搏斗志为筹码,终于「西山」再起,笑傲世界茶业。回甘人生后的他,怀着感恩茶心,矢志发扬中国茶饮,不但积极集两岸之力,共同发扬中国茶文化,更希望透过茶,传递和平、合谐的深沉底蕴。
台湾茶农子弟李瑞河,1935年出生,1953年跟父亲在高雄冈山开办铭峰茶行。1961年独自创业,在台南创建天仁茗茶店。1968年,天仁茶业有限公司成立。经过三十年的奋斗,当年的卖茶郎成为十七家天仁关系企业的董事长,企业总资产一度逾新台币40亿元。
1990年,事业正值高峰的李瑞河,遭遇金融危机,亏损新台币30亿元。事业归零,人生也差一点走到终点。但他诚实守信,勇于担当,虽然失去万贯家财,却赢得信誉和敬重。
1993年,年近花甲的李瑞河,从谷底爬起,选择回到祖籍地福建漳州再创业。又一次从零开始,筚路蓝缕中创立天福集团,靠着一股有志者事竟成的毅力逐步攀上事业的巅峰。八年后,重掌天仁集团的帅印,成为海崃两岸两个最大的茶业集团掌门人。十八年后,天福茗茶将在香港主板上市,创造了茶的神话,茶的传奇故事。本书记述了他花甲再创业的壮丽历程。
作者简介
严利人
1992年获评聘为主任记者职称,现任天福茶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
序1 有志者事竟成 吴伯雄
序2 社会楷模 业界典范 林洋港
序3 一位台商的传奇故事 林文漪
引言 托起夕阳变朝阳
第一章 跨越海崃
年近花甲的李瑞河,从宝岛台湾重新出发。意气风发地跨越台湾海崃,西进,义无反顾地西进再创业。踏浪登峰,步履匆匆。满腔豪情,一路欢歌。迈开脚步,留下串串坚实的足迹。
第二章 梦圆金浦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1993年9月,李瑞河回到祖籍地福建漳浦投资。从此,工作重心从福州移往漳浦,这里成为他的大本营,成为他的发祥地。如果说,天福集团的序幕是在福州拉开的话,那么,威武雄壮的大戏则是在漳浦上演的。
第三章 香传全国
李瑞河在福州、漳浦站稳脚跟之后,随即提出「根植福建,香传全国,茗扬世界」的愿景。把经营触角从福建伸向京沪津粤蜀等地,使天福茗茶的酽浓之味香传全国。绿底白字的招牌,传统特色的装潢和服装,店员发自内心的微笑和免费奉上的香茶,让人有一见如故的温馨感觉。
第四章 茗扬世界
天福茗茶、茶具、茶食品四度荣获为亚太经合会峰会用茶和礼品,大大提高茶的身价,打响中国茶的品牌。能够把一片小小的茶叶舞动得风生水起,做成横跨一、二、三级产业,涉及种植、加工、营销、文化、旅游、教育与科研,一条完整庞大的产业链,「放眼望,想古今中外,谁与争锋?」
第五章 茶业黄埔
天福茶学院大门前广场有座石刻,镌刻「茶业黄埔」四个大字。李瑞河创建天福集团,成为商界巨擎后,又创办茶学院,成为文化巨人,获致「当代陆羽」称号。一叶入魂,他以其独到的「哲学淬炼」为茶文化的薪传与发展,奠定了一块灵魂基石,从而也奠定了李瑞河茶文化「学科化」的师祖地位。
第六章 文化传承
植根于五千年华夏文化,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基础厚实,除吸取道家和儒家「和睦、和谐、和美」的精髓,也继承闽南文化的包容性、拓展性、草根性、敢为天下先的拚博精神,李瑞河对茶文化的深沉热爱、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凸现他独特的儒商气质。
第七章 两岸茶缘
李瑞河毕生的事业是种茶、制茶、销茶,宣扬茶文化;毕生的追求是寻根、扎根、架桥,促进两岸和平双赢。在他兴办的企业景区中,架起了一座座精巧美观的有形之桥。他在两岸间热心奔走,以茶会友,也架起了一座座沟通理解的心灵之桥。
第八章 见微知着
成就大事者,定能关注细节,把每一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李瑞河很重视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企业管理的细节,到员工的个人私事,他都予以重视、关怀,全力以赴地做好。他关心爱护员工,为之排忧解难,教育他们成长。以身作则,当员工的表率。从很多平凡的小事中,可看出他人品与情操……
第九章 继往开来
杯中茗叶,香弥宝岛六十载;壶里福缘,再创辉煌数百年。
结语 胸怀感恩茶心 志存宏扬国饮 李瑞河
后记 天福文章本天成 严利人
附录 李瑞河大事年表
推荐序1
有志者事竟成
吴伯雄
天仁、天福两大茶企业集团总裁李瑞河先生,出身南投名间乡农家,自幼靠其见微知着的慧力、天赋异禀的聪干,以两片茶叶托起夕阳变朝阳的毅力决心,在海崃两岸拚拓出举世称羡的成就。其中,先筑通路,再找产品,延伸到建茶厂,反向操作,将实务化为理论的经营哲学,获得美国林肯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斗志魄力,将「困难」两字逐出他的脑海。他知人善任,用心培训干部,适才适所,化除歧见、型塑团结,广纳天下英雄好汉为茶事业发展、茶文化弘扬,共同打拚。一路创下无数不可能的奇蹟,事业版图也因而扩及教育培才领域,就像当年黄埔建军般培养茶界尖兵,为缔造二十一世纪是中国茶的世纪做先锋。无论眼光、魄力、胸襟,以及对茶事业永不放弃的执着,都令人激赏,敬佩不已。
伯雄做为他多年好友,与有荣焉,借此机会,也要感谢李总裁在我寻根祭祖,及多次两岸论坛、参访漳浦天福总部时,悉心接待、作陪。
最近李总裁为配合天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进程,特出版回忆录《李瑞河传奇》一书,真情流露,感人至深,尤其处危机、成败千钧一发之际,他如何反败为胜,对于机遇与转折多所着墨,精采无比。他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奔走,付出心力,祝愿茶香两岸,茶和天下,名扬四海,做为他的终身事业。但本人有感李总裁自谦为茶人——只是位卖茶的商人,茶是他的事业,其实李总裁这一生是把推广茶事业、弘扬茶文化、培育茶人才作为他人生的「志业」在经营,做出贡献。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今后,他依然在「老骥伏枥,志在茗风缔大同」,这正是瑞河兄最贴切的写照。
2011年8月17日 于台北
推荐序2
社会楷模 业界典范
林洋港
李总裁瑞河先生与洋港是几十年的知交,又是南投乡亲,他为两岸茶事业发展、茶文化弘扬、茶学教育奋斗不懈,终于赢得成功,将台湾天仁、大陆天福两大茶企集团推上事业高峰。在他出版第二辑回忆录《李瑞河传奇》,分享他的成就之时,我要特别表达感佩贺喜之忱。
瑞河先生出身茶农之家,一生充满传奇:
1、他以一介茶人获得「世界茶王」荣冠,过程艰辛也颇富戏剧性,他靠的是专业的信心。
2、茶行业已走入夕阳中,他却能加以振兴,成为二十一世纪火红的产业,完成不可能的任务。他依凭的是拚志业的决心与毅力。
3、在他中年事业高峰之际,因经营证券业不慎,一夜之间损失近30亿台币,由云端跌入谷底,但他能沉住气,痛定思痛,东山再起,终在大陆抢滩而「返」功大陆成功。
4、李总裁以其破釜沉舟之决心、卧薪尝胆之斗志、永不放弃之刚毅与坚持,克服万难,反败为胜,写下古今中外企业史上最令人赞叹的一页。
5、在奋斗过程中抢分夺秒,月亮当太阳,下雨当沖凉,以「吃苦不苦,知难不难」为座右铭勇往直前。只许成功,过关斩将,进而在古稀之年勇夺人生最璀璨的荣冠,他靠的是自助人助天助,向上天争时间。
6、为实现茶香两岸、茗扬四海、茶和天下之宏愿,力主两岸要和平发展,热心奔走,不遗余力,体现出企业家爱家、爱国的伟大情操,令人动容。
7、人品贞诚高洁,心胸坦荡,严谨中不失幽默,有大智慧及企业家风范。
8、他有情有义,敬重尊长,不遗在远,使洋港时刻感受他的温馨关怀。
从以上分析归结为,李总裁传奇一生不但可做青年人的导师、社会的楷模、企业界的典范,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本书的内容充实,篇篇精采,值得读者用心品味。
2011年8月18日 于台中
推荐序3
一位台商的传奇故事
林文漪
「李园依山起,悠然见茶乡。翠玉连天碧,金萱沁骨香。瑞云绕两岸,河汉润梓桑。问茶馨何来,中华传统长。」这是我在2007年4月到福建调研,参观天福茶博物院后,即兴写下的小诗《访天福茶园有感》。环境优美,茶文化气息浓厚的天福茶博物院令我耳目一新,而更加令我感动的,是博物院的主人,一位全身心致力于茶业的儒雅台湾长者——李瑞河先生。
李先生祖籍福建漳浦,其先祖于两百年前移居台湾南投,世居山地,以植茶为业,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先生青年时期开始走出茶山,改种茶为卖茶,变茶农为茶商。凭着他的智慧与毅力,李先生在台湾成功打响了「天仁茗茶」的品牌,成为台湾岛内茶业第一个驰名世界的品牌。
1993年2月,年近花甲的李瑞河先生到大陆投资,创办天福集团。短短十八年间,在大陆建设了十大配套生产基地、两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两家茶博物馆和全球第一所茶专业高校,并在全大陆各大中城市开设了一千一百多家连锁店。天福茗茶的品牌早已伴随缕缕茶香深入人心了。
我和李先生是台湾同乡和多年的朋友。也因工作关系,数年来对包括天福在内的一些台资企业做过不少调研,李先生的个人品格与开拓精神令人折服。
李先生恪守诚信、怀仁重义。他是一位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的企业家,在事业经营过程中,坚持见得思义,做一个有道儒商。他创办了茶博物院和茶职业学院,以经营所得投入文化、教育事业,以此回报社会。不管是他早年在台湾的成长期间,还是经历重挫后到大陆二次创业,不管是外对客户还是内对员工,李先生都把情义与信用放在首位,获得同业的尊重、顾客的信任和同事的爱戴。这正是他的成功之本。
他热爱茶叶,乐守本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李先生对茶的热爱已到痴迷的境界,天福茶学院的校训「一叶入魂」可说是他的传神写照。他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茶厂的品管室里尽品三山五岳之茶,明察其中秋毫之别。爱茶若此,何事不能成就?
他善于开拓,一生求新。李先生在台湾首创茶业连锁店,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传统行业,取得巨大成功。但他并不满足现状,到大陆后,又不断拓展茶的丰富品种,开发茶食品、茶具等延生产品,大大的丰富了茶产业的内涵。他就像天福团队的强大引擎,驱动着事业高速前进。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逐步开放,台商开始陆续到大陆投资创业。可以说,每一位台商背后,都有一段值得娓娓道来的故事,一种值得感佩的奋斗精神。《李瑞河传奇》一书,描绘了一位台商在大陆创业的艰辛与收获,记叙了一个台湾人回报乡梓的心路历程。无疑,李瑞河先生在大陆的创业史,是一段最富传奇色彩的、令人读之难忘、反覆回味的台商故事。
2011年8月26日 于北京
引言
托起夕阳变朝阳
严利人
夸父追日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据《山海经》记载:夸父立志要追赶太阳,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指挥。最后他倒下了,身体变成一座大山,手杖变成一片桃林。天帝亦为他的英雄精神所感动,从此,他的部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
长绳系日则是古代成语。晋代傅玄《九曲歌》:「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用长绳一头拴住太阳,一头紧勒于手中,生拉活拽,不让其飞逝,因而留住时光。这想像多么大胆天真,多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壮士恨日短,英雄悲秋暮。但是,面对花甲晚霞,本书的主人公台商李瑞河却没有恨、没有悲,有的只是奋发图强。他以夸父追日的雄心和长绳系日的豪情,托起夕阳变朝阳,焕发青春,朝气蓬勃,创造了辉煌的人生。
人生美好,天道酬勤,不同阶段都可能涌现绝妙风景,创造杰出成就。少年得志,青年有为,壮年大展宏图,理应得到称道。老有所为,大器晚成,夕阳璀璨,同样值得赞美。有志不在年高,有志也不怕年老。甘罗十二岁拜相立奇功,姜子牙八十岁遇文王挂帅印而名垂青史,均是佳话。邓小平三落三起,晚年活力充沛、智慧闪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唱响春天的故事,举世钦仰。
雄心在,人未老。李瑞河先生在天仁证券失败、事业归零之后,选择「西山」再起,重新出发,花甲再创业,回祖籍地投资兴办天福集团。他抢分夺秒,追赶太阳,与时间赛跑,把月亮当太阳、把下雨当沖凉,无年无节、不眠不休地艰苦奋斗。当年面对危机他一肩独担责任,赔光手中最后一张天仁茶业股票。十年生聚,发愤图强,又重回台湾收购天仁茶业股票。经历六千多个日落日出,晚霞与朝霞争辉,夕阳似朝阳艳美,攀上了事业的巅峰。他一手创办天仁、天福两大龙头集团企业,致力推向主板上市;创立天仁茗茶、天福茗茶两大世界知名品牌,使其一千多家连锁店遍及海内外。他是世界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的掌门人,被誉为世界茶王;他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国茶文化,积极倡导国饮,成为现代中国茶文化的创始者,被称为当代陆羽;他秉承中国茶人的和平精神,以茶会友,促进和谐。为茶和两岸、茶和天下作出独特贡献,而成为和平茶使。他赢得了时间、扭转了干坤、创造了神话、谱写了传奇,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天福之路。
“李瑞河传奇:世界茶王 现代陆羽 和平茶使” 这个书名一出现,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传递出一种宏大的叙事感,仿佛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即将展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这本书,去探寻这位“李瑞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茶王”的荣耀,被誉为“现代陆羽”,甚至成为“和平茶使”。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让我联想到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那些在中国经济发展浪潮中,凭借智慧和毅力书写传奇的企业家们。书名中的“传奇”二字,更是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探秘、对未知的好奇心,我期待书中能有令人惊叹的转折,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人物塑造上的深度。更不用说“现代陆羽”的比喻,陆羽是中国茶圣,这个称谓意味着书中的主人公在茶领域达到了何等登峰造极的成就,他的技艺、学识、或是对茶文化的贡献,是否能与历史上的茶圣相媲美?而“和平茶使”这个身份,则暗示了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承载了文化交流、促进理解、乃至化解矛盾的使命。这让我想象着,他是否曾利用茶的魅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独特的角色,用一杯茶连接了不同的文化,带来了和平与理解。这本书的题目,就像一个精心编织的网,将我对历史、对人物、对文化、对商业的种种兴趣全部网罗其中,让我对即将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遐想。
评分“李瑞河传奇:世界茶王 现代陆羽 和平茶使”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涌现出的无数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然而,与一般的商业传奇不同的是,这个书名中融合了“茶”、“陆羽”、“和平”等极具东方哲学和人文色彩的元素,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独特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很好奇,李瑞河先生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企业家?他的人生经历是否充满了跌宕起伏,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现代陆羽”这个称号,无疑是对他茶领域成就的极高赞誉,我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他如何从一个平凡的起点,成长为引领中国乃至世界茶产业的领军人物,他在茶叶种植、加工、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是否有着独到之处,又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更让我好奇的是“和平茶使”的定位,这绝非一个普通的商业头衔,它暗示了李瑞河先生的人生,可能超越了单纯的商业范畴,他是否曾利用茶文化作为载体,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角色?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茶与和平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他如何通过一杯杯香茗,传递友谊,化解分歧,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个引人入胜的谜语,让我迫切想要翻开书页,去揭开李瑞河先生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和平茶使”这个词,给我的感觉非常独特和深刻。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商业成功故事所吸引,但“和平茶使”这个词却引导我思考更深层次的价值。这让我联想到,茶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沟通的媒介,一种连接心灵的桥梁。那么,李瑞河先生是如何将茶的这一特质,运用到促进和平与理解的伟大事业中的呢?他是否曾在一个充满紧张局势的国际场合,通过一次茶会,化解了潜在的冲突?或者,他是否通过推广中国茶文化,让更多不同国家的人们,在品味香茗的同时,也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从而增进友谊,减少隔阂?“世界茶王”的称号说明了他的商业成就,而“现代陆羽”则暗示了他在茶领域的专业造诣和深厚文化底蕴,但这“和平茶使”的身份,却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富有温度。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他如何在商业的版图上,同时播撒和平的种子,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为世界的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扇门,打开了我对茶文化背后更广阔的社会意义的想象。
评分“李瑞河传奇:世界茶王 现代陆羽 和平茶使”——仅仅是这个书名,就已经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预示着一段非凡的人生旅程,一次关于茶的深度探索,以及一种超越商业的伟大追求。我非常好奇,这位李瑞河先生,他的人生故事究竟是如何展开的?“世界茶王”的头衔,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和影响力,我迫切想知道,他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如何将中国茶推向世界的舞台,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如何脱颖而出的。而“现代陆羽”的称谓,更是让我肃然起敬,陆羽是茶文化的象征,被冠以这样的称号,说明李瑞河先生在茶的领域,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在文化传承、技艺创新、或是对茶的深刻理解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更让我心生向往的是“和平茶使”这个身份,它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光辉,让我联想到,他是否曾利用茶的文化魅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调解者、沟通者的角色,用一杯茶传递友谊,促进理解,为世界的和平与和谐做出贡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展现一位成功商人的奋斗史,更能够深入挖掘他的人生哲学,他如何将茶的意境与和平的理想融为一体,从而书写一段感人至深的传奇。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深深吸引,尤其是“和平茶使”这个词。在这个充满冲突与隔阂的世界里,能够以“和平”为使命,并与“茶”这样一种温润、包容的饮品相结合,无疑是一个极富想象力和人文关怀的切入点。我很好奇,李瑞河先生是如何在推广茶文化的同时,践行和平理念的?他是否曾通过茶事活动,搭建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桥梁?书中是否会详细描绘他在国际交流中,如何用一杯茶化解误会,增进友谊的动人故事?“世界茶王”的头衔固然令人瞩目,但“和平茶使”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成功的案例,更是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和人文担当的典范。他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他所倡导的茶道精神,是否也包含了谦逊、包容、和谐等普世价值?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茶与和平之间的哲学联系,以及茶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心灵,促进世界的和谐。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茶王的传记,更可能是一部关于如何用一种温柔而强大的力量,去温暖和连接世界的思考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