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十大好书 ★史蒂芬金十大选书 ★《时代》杂志年度小说第一 ★大西洋月刊年度图书 ★欧普拉读书俱乐部选书 ★欧巴马渡假选书 追求自由,就能得到幸福? 小说描写柏格兰这个家庭及其家族成员,并延伸到他们最亲近的朋友、包括恋人,时间跨越多年一层层描绘这些人之间的关系。 柏格兰家座落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这一带正在变化着。沃尔特.柏格兰在跨国企业集团3M任职。他的妻子佩蒂——一个不满现状的郊区母亲——大学时代她是明星篮球员,婚后无工作,在家照顾两个孩子:洁西嘉和乔伊。这个家庭看上去其乐融融,但家庭所赖以存在的情感基础并不牢靠。 沃尔特的父亲是个酒鬼,经营汽车旅馆,家里多半依赖他勤恳照料旅馆,却对他不表感激,他心中一直有着不满之情。他与佩蒂的婚姻慢慢出现裂痕,当孩子长大后,他开始沉溺于一场堂吉诃德式的营救活动,深信自己将解救一种即将绝种的深蓝色鸣鸟。佩蒂没有工作,学生时代曾是篮球明星,婚后的佩蒂,通过酗酒,以及溺爱儿子乔伊排忧解愁,后来更重然对大学时代另一个朋友的恋情,一个摇滚音乐家理查.卡兹,也是沃尔特的好友。 小说基本上延着这群人(沃尔特的父母、佩蒂的父母、孩子、孩子的恋人、邻居、同学、同事等)而发展,法兰岑对这一切只需要随便勾勒几笔,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他对待书中人物的态度既温和又无情,准确写出21世纪的美国人心灵,写出这些追求着幸福,却总在失落感中徘徊的人们。法兰岑笔下这群人对自由的追求似乎并不能带来幸福,而最后因为营救蔚蓝莺而卷入华府丑闻的沃尔特,会对自由美国做出怎么样的回应呢?会对他自己似乎破碎的人生做出怎么样的决定呢? 《自由》这个书名,起源于作者希望透过这个故事,释放自己,让自己自由。但是追寻自由会为人带来甚么?自由自在就是幸福?透过小说,法兰岑有全新的答案。 世纪小说的诞生 The novel of the century 2010年8月23号,十年不曾以作家当封面人物的《时代》杂志,以「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为封面大标题,推选法兰岑为当期封面人物。当年八月初,欧巴马总统看完法兰岑的最新小说《自由》样书,赞叹:「太惊人了!」这本书随后在八月底出版,随即登上纽约时报及各大书店畅销冠军。一时之间(其实延烧到年底),美国人到处问人:「你看过《自由》了吗?」 法兰岑不是第一次掀起媒体风潮,2001年,他就曾经以第三部小说《纠正》艳惊全美,不但创下文学小说畅销三百万册的纪录,并拿下美国国家书卷奖,还闹出轰动的欧普拉vs.法兰岑事件(传媒女王与纯文学明星彼此较量?)。相距九年后,平日深居简出、不修边幅的法兰岑交出了第四本长篇小说,这一次,美国人先问:「他能超越获得满堂采的前作《纠正》吗?」天生不适应传媒喧嚣的写作个性,这次媒体还愿意捧着他吗? 法兰岑做到了,读过《自由》的惊叹声此起彼落,各大媒体书评相继叫好,《纽约时报》说:「这是法兰岑迄今为止最触动人心的小说——这既是一部关于问题家庭的精彩记录,又是一幅不可磨灭的时代画像。」英国《卫报》则激动地写道:「他是文学天才……完全与其他当代小说在不同层次上……《自由》是年度之作,世纪小说。」九月中,欧普拉登场,这位影响美国千万读者选书的媒体女王公开表示已看完这本书,并对着电视机观众大唿:「这本书太优美了。这绝对是伟大的小说!」同时宣布这本书是她读书节目的压轴首选。两人一笑泯恩仇,再度成了读者热烈讨论的八卦话题。 11月24号的感恩节前夕,美国最具书评权威的《纽约时报》选出「年度最受注目的百本好书」(100 Notable Books)。该报负责选书的三大资深书评家也推出个人前十名最爱,《自由》不出所料,名登榜上。随后出刊周日书评版从百大里挑出年度十大,《自由》排名年度小说第一。其他媒体包括《出版者週刊》(Publisher Weekly),《School Library Journal》,具份量的网站Salon艺文评论,美国公共电台的文化节目…….都在年度书榜中一致推崇《自由》。随后本书并入围美国国家书评奖决选。 说《自由》是年度之书显然不能表达这本书给人的震撼,正如《时代》杂志特约撰稿人Lev Grossman对法兰岑的描写 :「他或许不是美国最有钱、最有名的作家,但他绝对是最有抱负的一个。他就像那些他沉迷观赏的、数量逐日减少的鸟类一样,他是濒临绝种的动物——坚持写作要有思想内容的小说家。」这些情感浓烈的字句,我们相信凡是亲自读过《自由》的人,便能感同身受。 作者简介 强纳森.法兰岑(Johnathan Franzen) 1959年出生,美国小说家、散文作家,《纽约客》撰稿人。1996年,法兰岑在《哈泼》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偶尔做做梦》的随笔,表达了其对文学现状的惋惜,从此闻名于世。当他的第三部小说《纠正》(2001)一出纷乱的家庭讽刺剧,出版时,引来如潮好评,法兰岑凭此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及2002年美国普利兹奖提名。2010年八月底出版第四本小说《自由》。 法兰岑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母亲是美国人,父亲是瑞典人。在圣路易度过幼年时光,1981年从斯沃思莫学院(Swarthmore College)毕业,主修德文。1979-1980年,通过韦恩州立大学设立的“去慕尼克读大三”合作项目,他曾到德国留学。1981-1982年,获欧布莱特奖学金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因此法兰岑会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创作第一部小说期间,曾在哈佛大学地震实验室打零工。 作品得奖纪录 .1988 怀丁作家奖(Whiting Writer's Award) .1996 入选Granta杂志最佳美国青年小说家(Granta's Best Of Young American Novelists) .2001 美国国家书卷奖得主(National Book Award) .2001《纽约时报》年度最佳书籍(New York Tim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2002 普立兹奖决选名单入围(Pulitzer Prize finalist) .2002 国际笔会 / 福克纳奖决选名单入围(PEN/Faulkner Award finalist) .2010《时代》杂志百大人物 John Gardoner小说奖。(John Gardner Fiction Award) 入围国家书评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译者简介 缪梅 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曾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外语学院,2004年辞职加入深圳金喜影视,担任市场发行。现为自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