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高中国文教科本,易读易懂的图解版宋词
完整收录精解国高中国文课本宋词作品,书市针对中学生宋词教材最好的读本。
全方位认识宋词精髓、深入体验宋词美丽情致。
特别收录︰宋词成语.宋诗.宋词试题
作者简介
陈铭磻
曾任国小教师、电台广播节目主持人、台视「书香」节目主持人。与吴念真、林清玄联合担任中央电影公司电影「香火」编剧。杂志社总编辑兼社长、出版社发行人。耕莘写作会主任导师、救国团大专编研营驻队导师。国家文艺奖文学类提名委员。获2009年新竹市名人录。大爱电视台〈发现〉节目主持人。
曾以〈最后一把番刀〉一文获中国时报第一届报导文学优等奖。《情话》《军中笑话》《尖石樱花落》曾入选金石堂畅销书排行榜。《香火》《报告班长》《部落.斯卡也答》为电影原着。
曾以〈听见樱花雨落声〉、〈雪落无声〉入选九十二年、九十六年散文选(九歌出版)。
着有:《卖血人》《最后一把番刀》《父亲》《陈铭磻报导文学集》《撒豆成金》《作文高手一本通》《雪落无声》《新店渡》《青云有路志为梯》(中英文版)《开往北海道的幸福列车》《作文最常写错的字》《作文最常用错的词》《作文最常见的病句》《日本必游绝美100景》《自己动手做一本书》《源氏物语□旅》《寻找同样颜色羽毛的鸟》《在旅行中遇见感动》《中学生跟我这样读唐诗》《中学生跟我这样读宋词》等八十余部。
现任台北柯林顿补习班国中国小作文老师。
陈铭磻文学部落格:无名小站→mean0302
序说 烟雨蒙蒙问斜阳 陈铭磻
第一部 宋词及其象征的宋代文学
宋朝与诗词文学的演进
宋词的起源与发展
宋词的衍绎与派别
.宋词作家
第二部 中学国文教科本选录的宋词
词与音乐的关系
可以歌唱的词
.北宋词坛
.南宋词坛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
(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李清照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
(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煜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
(木兰花)东城渐觉春光好 宋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周邦彦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观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清平乐)金风细细 晏殊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 陆游
(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
(钗头凤)世情薄 唐琬
(千秋岁)数声鶗鴃 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欧阳修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欧阳修
(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蒋捷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
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
作此。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蝶恋花)春景 苏轼
第三部 源自宋词与宋文的成语
第四部 中学生必读的宋词三百名句
词牌名的来历
各家宋词名句
第五部 中学国文教科本选录的宋诗
宋诗的特质
宋诗的评价
宋诗的作者与作品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泊船瓜洲 王安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活水亭观书有感 朱熹
自责二首 朱淑真
寒夜 杜耒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姜夔
春日 秦观
书愤 陆游
春日偶成 程颢
咏柳 曾巩
寄黄几复 黄庭坚
画眉鸟 欧阳修
戏答元珍 欧阳修
题西林壁 苏轼
寒食雨其一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春宵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花影 苏轼
第六部 源自宋代的谚语
第七部 宋词常见考题
序说
烟雨蒙蒙问斜阳 陈铭磻
学子读书,只要提及唐朝,自然联想到「唐诗」;说到宋朝,不免反射出「宋词」二字。宋代开国主事者赵匡胤基于重文轻武的政策思维与行事作风,使得当时代的江西,人才辈出,文风鼎盛。根据清光绪《江西通志》进士名录所载,宋代江西进士人数达五千四百四十二人,这些人经由科举进入仕途,其中宰相、副宰相的显宦者更多达二十五人。
这一批蜂拥而出的文人才子,不少人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如仁宗宰相晏殊、神宗宰相王安石更是一代大文豪,他们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曾带来巨大影响。与此同时,江西文学也跟着进入名家迭现,着留千古的鼎盛期。一时文学家群体崛起,宗师巨擘,开宗立派,无论诗、词、文都能成就为「亦皆各自名家,求于他方未有若是其众者。」的特色;其中以地域和家族形式显赫于世的作品,更进一步显赫成文学经纬,如庐陵的欧阳修(文忠)、杨邦义(忠襄)、胡铨(忠简)、周必大(文忠)合称为「四忠」;抚州的晏殊、晏几道、晏敦复为「祖孙辈三代」;王益、王安石、王安国、王安礼、王文淑、王雱、王安石女一门七杰称作「三代七王」;南丰的曾致尧、曾巩、曾布、魏玩、曾肇、曾纡、曾季貍、曾惇、曾纮、曾思、曾协则并称为「五代十曾一魏」;宜黄的乐史、乐黄目父子;金溪的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兄弟;新喻的孔仲文、孔仲武、孔仲平兄弟;鄱阳的洪皓、洪适、洪遵、洪迈父子;豫章的洪朋、洪刍、洪炎兄弟等家族,文才特盛,风靡多时。乡贤欧阳修有诗赞道:「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杨万里也称道:「窃观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江西籍文学家对宋代文学的发展与延续,立下难以磨灭的贡献。
有人创作才有诗词文作品,有写作文风与感染力,传世作品也才能历久不衰。宋词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创作样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列为中国文学史的主角,各自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文学特色。依据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宋词》要目标示,书中辑录词家一千三百九十七人,其中江西即佔有一百七十四人,居第二位。其中,第一个江西词派的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第二个江西词派的文天祥、刘辰翁;格律派词人姜夔;女词人李清照、魏玩等。在众多词作者中,晏殊、晏几道、姜夔、苏轼、柳永、陆游、秦观和黄庭坚等人更是其中翘楚,这些人在宋代词坛佔有重要地位,相对于他们知名的作品,更是流传千古而不坠。
喜欢宋词的现代小说家琼瑶,其作品风格受到宋词的影响颇深,她所有出版品中,以各家宋词的词句做为书名者繁多,如:翦翦风、却上心头、梅花烙、人在天涯、聚散两依依、问斜阳、一帘幽梦、烟雨蒙蒙、月满西楼、水云间、彩云飞、庭院深深、烟锁重楼、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碧云天、雁儿在林梢、寒烟翠等,无一不和宋词有着密切关系。
当代音乐词家方文山的众多歌词创作,更不乏注入唐诗与宋词意境的作品,如着名的<青花瓷>一阙:笔锋浓转淡、冉冉檀香透过窗、釉色渲染仕女图、天青色等烟雨、隔江千万里、临摹宋体落款时、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等文句,都充满古典诗词的境界情愫。运用对诗词的感怀而入歌,不仅红了歌曲,创了风格,他独树一帜的歌词作品,更成为许多硕博士班论文写作的研究对象,殊为一家之名格。
学子读宋词、背宋词、解宋词,国文教科本中所选录的宋词或宋诗作品,深浅难度不一,可在面对讲究用字表情意、用语传心事的古典诗词作品,当真需要用心体会、用意体悟,方可了然其中奥妙之一二。
老实说,在拿起《中学生跟我这样读宋词》之前,我对宋词的印象就是“很美,但很遥远”。总觉得那些词句是属于古代文人的,离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太远了。但这本书,它像一把钥匙,一下子就打开了我对宋词的全新认识。最棒的地方在于,它在讲解的时候,总是能找到我们这些中学生能理解、能产生共鸣的点。 比如,它讲柳永的词,不会只讲“多情公子,烟花柳巷”,而是会讲那种初恋时期的忐忑不安,或者朋友分别时的伤感,这些都是我们青少年时期常常会经历的情感。它会把词里的“愁”拆解成很多种不同的样子,有的是因为考试考砸了,有的是因为跟好朋友吵架了,有的是因为对未来感到迷茫,这些具体的场景,都让我们感觉“哦,原来词人说的‘愁’,跟我现在的心情很像啊!”。还有,书里还会用一些很生动的比喻,把抽象的意境具象化,比如形容一个场景的寂寥,不是干巴巴地说“孤寂”,而是会说“就像一个人在空旷的操场上,连自己的回声都听得格外清楚”。这种方式,真的让我们这些对古诗词不那么“感冒”的学生,也能轻松地抓住词的灵魂。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宋词,最难的地方不在于字词的晦涩,而在于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张力,很多时候我们理解了字面意思,却没办法真正体会到词人想要表达的那份意境。但《中学生跟我这样读宋词》这本书,它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做得非常出色。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不仅带你看风景,还会告诉你背后的故事、当地的风俗,让你不仅仅是“看过”,更是“懂得”。 它在解读词的时候,会很细致地分析词句之间的关系,比如一个动词的选择,一个形容词的运用,背后可能隐藏着词人怎样的情绪起伏。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有时候要用“愁”而不是“忧”,为什么有时候要用“望”而不是“看”。而且,它还会穿插很多关于词人创作的背景,但绝不是枯燥的史实罗列,而是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让你了解词人当时的心境,比如他们的人生际遇,情感经历,甚至是当时的社会风貌。这些信息,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去理解词的内在含义,去体会那种“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创作艰辛,以及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读完之后,你不会觉得宋词只是文字的堆砌,而是会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律动,一种历史的回响。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教你“怎么读”宋词,更是教你“怎么感受”宋词,以及“怎么把宋词的意境用到自己生活里”。很多时候,我们学宋词,大概就是背背意思,记记作者,然后考试的时候写上去。但是《中学生跟我这样读宋词》这本书,它在解读每一首词之后,都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引导,让你去思考,去联想,甚至去实践。 比如,它讲到辛弃疾那些豪放的词,不是一味地夸耀他的爱国情怀,而是会问我们,“当你觉得很沮丧、很想做点什么却又无能为力的时候,你会怎么办?辛弃疾会选择把这份情绪写进词里,化成力量,那我们呢?”然后它会鼓励你去尝试写写日记,或者画画,用自己的方式去抒发。又或者,它讲到苏轼那种旷达的人生哲学,不是简单地说“他很乐观”,而是会让你想想,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我们是不是也能用一种更宽广的心胸去面对,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它还提到,可以尝试把一些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或者在写作文、写信的时候,巧妙地化用进去,让自己的表达更添文采和深度。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真的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工具书,更像是人生的指南针,能帮助我们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养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有层次。
评分读《中学生跟我这样读宋词》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绝对是它那种“有温度”的讲解方式。不像有些古诗词解读,上来就是学术性的分析,把词人身世、时代背景、流派风格一大堆东西堆过来,读起来压力山大。这本书就完全不是,它就像是你身边一位很有耐心、也很懂你的朋友,用一种非常生活化、非常贴近我们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方式,来带领我们走进宋词的世界。 举个例子,书里讲到李清照的词,它不是直接丢给你“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然后分析什么“空间感、时间感”,而是会先聊聊少女情怀,说那种小小的、偷偷的喜欢,或者是在家门口等着心上人的那种小雀跃,然后才引出这句词,你会觉得,哇,原来宋词里的情感这么细腻,这么真实,跟我们现在的暗恋、小心思何尝不是一脉相承的?它还会讲到,为什么下雨天会让人心情低落,或者看到花开花落会触景生情,这些生活化的观察,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跟词人之间的距离。感觉词人不是遥远的高高在上的文人,而是跟你我一样,会哭会笑,会爱会痛的普通人。这种解读,真的让宋词变得不那么“古老”和“遥不可及”,反而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让我们意识到,宋词并非只是属于过去的“文物”,它依然能够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发生连接,甚至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在讲解宋词的时候,不仅仅是停留在对词句的分析,更是会引导我们去思考,去反思,去发现宋词中蕴含的对人生的智慧。 比如说,当书里提到范成大的田园诗,它不只是介绍田园风光的美好,还会引申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是不是也应该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去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安宁?它还会鼓励我们,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挑战时,尝试从苏轼的旷达、李白的洒脱中汲取力量,学会自我调适,保持内心的豁达。书中也有很多关于友情、爱情的描写,比如辛弃疾对故乡的思念,柳永对逝去爱情的感伤,这些都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它不是一本教条式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能与你对话,与你共鸣的“心灵伙伴”,它让我们在阅读宋词的同时,也在认识自己,理解人生,让古人的智慧,成为照亮我们当下生活的一盏明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