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学大师以深入浅出的手法精心编写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识读物
《文史中国》丛书共38本,分为四个系列:“文化简史”(10本)、“世界的中国”(10本)、“中华意象”(8本)、“辉煌时代”(10本)。四个系列互相联系,同时又自成体系,为读者多视角多侧面地展示中华文明。“世界的中国”系列集中介绍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展现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组成部分。
徐光启与利玛窦,一个是崇尚实际、终身致力于强国富民的爱国志士,一个是献身天主教事业、“海内博物”的泰西奇人,历史的交集使他们初会于南京,聚谈于京师,合译《几何原理》、《畸人十篇》,共创中西文化交流大业。
作者简介
余三乐
北京行政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着有《群星陨落之地——北京西方传教士墓地的400年沧桑》、《孙承宗传》、《早期西方传教士与北京》、《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明末清初北京天主教堂》等。
《徐光启与利玛窦》这个书名,光是看就让人觉得内容一定十分扎实、充满历史的深度。徐光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名字代表了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与西方科学思想的初步对接。而利玛窦,这位在中华大地上留下深刻足迹的耶稣会士,他不仅是西方文化的使者,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先行者。将这两位伟大的名字并列,我立刻联想到他们之间那段非同寻常的交往。他们是如何相识的?又是在怎样的机缘下,一位中国的状元与一位西方的传教士,能够进行如此深入的科学和哲学探讨?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对他们之间具体交流内容的细致描绘,例如在天文学、数学、历法等方面的讨论,以及在哲学和宗教观念上的碰撞与融合。对我来说,这段历史充满了令人着迷的想象空间,它不仅仅是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更是一段关于知识传播、文化融合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的伟大探索。
评分哇,看到《徐光启与利玛窦》这个书名,就让人立刻联想到那段波澜壮阔、充满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历史时期。徐光启,这位晚明时期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他的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中国近代科学启蒙的重量;而利玛窦,那位远渡重洋而来的耶稣会士,他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知识,更将基督教的信仰与中华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对话。这两位伟人的名字并列,已经足以勾勒出一幅史诗般的画卷,让人对他们之间的交往、思想的碰撞、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充满好奇。我一直对明清时期西方科技与文化传入中国这一课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是一个充满了未知与启示的领域。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中国士大夫能够以如此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学习来自异域的知识,这本身就说明了徐光启思想的先进性和远见。而利玛窦,他作为一位传教士,却能不遗余力地将西方科学知识介绍给中国,并试图理解和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这种跨文化的沟通与理解,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当我知道有这样一本聚焦于他们二人关系的书籍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它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绝佳窗口。
评分提起《徐光启与利玛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明朝末年那种风雨飘摇又充满变革的时代氛围。徐光启,这位从科举制度中脱颖而出,却又投身于科学研究的奇才,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传统士大夫观念的一种挑战。而利玛窦,这位远道而来的西方学者,他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宗教信仰。这两者之间的交集,必然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反思。我一直对他们是如何从互不了解,到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感到好奇。他们的对话,是怎样在古老东方和西方文明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他们之间的辩论,是否激荡出新的思想火花?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他们是如何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进行如此深入的学术交流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个历史现场,去感受两位伟人之间智识的激荡,去体悟那段东西方文明在关键时刻的深度互动,并由此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和科学史的开端。
评分这本书名,让我想起当年在大学图书馆里翻阅史料时的情景。那时的我,对明朝末年的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徐光启,毋庸置疑是那个时代的一颗耀眼明星,他的《农政全书》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他的翻译和著作更是中国近代科学思想的奠基石。而利玛窦,他不仅仅是一个传教士,更是一位伟大的文化交流者。他的到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影响了中国知识界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对他们之间如何建立联系、如何进行学术交流的过程感到好奇。是怎样的契机让他们走到一起?他们的对话是怎样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跨文化的合作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阻碍?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引进,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和文化对话。我设想,书中或许会详细描绘他们共同仰望星空,探讨数学公式,解析物理现象的场景,也可能细致呈现他们对中国儒家思想的理解与诠释,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天主教会在中国传播的种种考量。
评分《徐光启与利玛窦》这个书名,光是听着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徐光启,这位在历史课本上留下一笔浓墨的状元,他的科学成就和对西方科学的引进,一直是我所敬佩的。而利玛窦,那个从遥远欧洲来到中国,并与中国士大夫建立起深刻联系的传教士,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这本书名直接点出了两位关键人物,让我立刻联想到他们之间那段充满智慧火花的交往。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两位不同文化背景的代表人物的简单相遇,更是一场跨越地域、跨越信仰、跨越知识体系的伟大碰撞。我猜测,书中或许会深入挖掘他们之间在科学、哲学、宗教等多个层面的交流细节,描绘出他们如何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以及如何共同面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壁垒。这种跨文化、跨领域的深度合作,在历史上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也正是这种合作,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萌芽埋下了种子,也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留下了宝贵的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