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由媳妇书写企业家婆婆的生命故事
台湾两代杰出女性的生命之舞
一个是旧时代的新女性,勇敢智抗童养媳的命运,与丈夫创立国际牌(Panasonic)
一个是新时代的高材生,功利社会中不求名利,坚持长期投入人文关怀志业
她们以45年的时光,织就心灵相契的婆媳因缘
活出台湾女性的圆融智慧
「没有游勉,就没有国际牌。」这是台湾家电拓荒者洪建全先生常对人说的一句话,也是阿嬷此世人最大的骄傲。阿嬷虽是古早的女人,认命安分,但她也是现代女性,积极勇敢。对身为企业家也是文化人的简静惠来说,婆婆就像一本一辈子读得津津有味的大书,是她学习的良范,也让她在媳妇角色中可以「认真做自己」。
这十堂人生课题,从摆脱命定、勇敢选择婚姻、夫妻相处、子女教育、婆媳之道、处世哲学、企业谈判,到如何安度晚年,以平实真挚的家族故事,传达两代女性的治家心法与人生智慧。阿嬷的一生都在「给」,最大的兴趣就是「有代志做」,简静惠也正是如此身体力行着。她们明朗、认真、自在,不仅成就自身的圆融,也照耀四周的人明亮美好。
作者简介
简静惠
台北市人,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罗耀拉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曾任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执行长、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管理研究所教授,并获十大杰出女青年殊荣。现任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台湾PHP素直友会总会长、爱比科技公司董事长、台湾松下电器公司董事。
她长期关怀台湾艺术文化的发展并持续深耕,以素直心推广阅读并经营读书会群。阅读与运动是她的最爱,「既成熟又俏皮」是儿女们对她的形容。亲情、老友、新知、旧雨,展现她的「一本真情」;读书、公益、歌唱、欢乐,让她活得「当下认真」。
推荐序 宽与勉,两个世代的传承∕陈芳明
推荐序 发现与笃行的智慧∕廖玉蕙
来自各方的温暖推荐
一抹淡紫的氛围∕余范英
国际牌阿嬷二世谈传承∕洪敏弘
要认命,不要顺命∕洪裕钧
女人的智慧∕陈怡蓁
感动所有人的价值信念∕杨照
真诚人生∕简宛
阿嬷,最美的「三容」∕释觉培
自序 书写婆婆,书写自己
第一堂 勇敢选择自己的婚姻
第二堂 夫妻相处要知心
第三堂 婆媳之间靠尊重与欣赏
第四堂 教育子女有宽广的心与视野
第五堂 做人处事要心胸宽广
第六堂 自己的人生要会「打算」
第七堂 能决策,有担当
第八堂 公益又公平的财务分配
第九堂 面对身体疾病,随顺随心
第十堂 拥有像花一样美丽的晚年
推荐序
宽与勉,两个世代的传承
宽与勉,是令人喜悦的两个字。不同于坊间的励志语言,这两个字带给人一种开朗宽阔的视野,也给人一种内在提升的力量。因为宽,涵盖着包容与接纳;而勉,则隐藏高度的自我期许。从来不知道,这两个字竟然是一位女性的名字,一位务实而高贵的长辈。读完简静惠女士的《宽勉人生》,内心兀自扬起一种喜悦,使人回归到最寻常的状态。书中的每一个文字,谦沖淡定,平静无波,却可以感受一股力量四方席地而来。
认识简静惠女士是在一九七三年,甫从台大历史研究所毕业。那时接受《书评书目》主编隐地先生的邀请,兼职担任杂志的助理编辑。这份刊物正是由洪建全基金会支持,办公室设在博爱路国际电化公司背后的二楼。每天上班时,必须穿越热闹的店面,往往会遇到简静惠与她先生洪敏隆。与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合作的这家公司,无论如何绝对不可能与《书评书目》这样的刊物连结起来。一九七○年代初期,是台湾经济开始起飞的转型阶段,整个社会逐渐被汇入全球化的潮流。当时台湾一方面面临国际孤立的挑战,一方面又遭受时有危机的袭击,竟然见证国际公司默默支撑一个非凡的文化事业。简静惠正是这本杂志背后的灵魂人物,与她认识是生命中的一个奇遇,她是我台大历史系的学姐,却因为文学而在校园之外互相合作。
纵然在那里工作短短一年,却为日后的文学道路投射无穷的暗示。无论是简静惠或隐地先生,有意无意把一位历史系学生推向文学的追求。三十年后,结束长期的海外漂流生涯,却又与简静惠重逢。从二○○四年开始,每年春天持续在她设立的「敏隆讲堂」开授文学课程。这是无法说清楚的缘分,在始于历史、终于文学的道路上,她彷彿是扮演了一个见证者的朋友。近十年来的密切过从,可以感受她带着宽宏心怀介入纷杂的现实社会。「敏隆讲堂」是为了纪念她早逝的先生,现在已逐渐成为台北市的重要文化地标。她的行事风格总是从容不迫,忙中有序,展现一种舒缓笃定的气象。她的讲堂不时邀请文史大师,如叶嘉莹、许倬云,举行系列演讲,免费提供市民前来聆听。在浩浩荡荡全球化的洪流里,她始终坚持一种人文精神,以最自然的形式表达社会关怀。她定期举办读书会,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并且也在台湾大学设立人文讲座,完全没有偏离三十年前的文化投入。
阅读《宽勉人生》一书,才发现她拥有精采而动人的婆媳生活。身处财团的家族传统,她在乎的不是投资盈亏,而是在经营管理的生涯里,体会另一层的人生哲学。她看待世界的方法,面对人间的态度,往往是在生活细节里获得灵光一闪。她把这份智慧的辉光,归功于她九十五岁的婆婆游勉女士。游勉本名其实是游免,是父权时代的女性命名。「免」意味着甭用,或是台语的无路用,甚至是嫌弃或多余。但是毫不起眼的渺小女性,却是撑起一个大家族的重要支柱。她的有限知识,却创造无穷的人生。简静惠在这样的家族里,受到婆婆的照顾、提携、教示、关爱。台大历史系毕业的简静惠,从婆婆身上汲取温柔、丰富而坚强的生命之爱。
宽,是婆婆的小名。这本书恰如其分地彰显了婆婆的本名与小名,也恰到好处地勾勒两个世代的传承格局。在坊间的读书市场,充斥过多的励志小品,这本书全然脱离矫情的文字、做作的身段,而是以最诚实、平实、真实的生活面貌呈现在读者之前。游勉女士没有高级知识分子的姿态,更没有向璧虚构的伪装。简静惠笔下的婆婆,过着简单、朴素、正直、寻常的生活。她乐于助人,也勇于介入,却永远隐藏自己的身分与名字。在最黯淡的时刻,从未弯下身躯;在飞扬的阶段,也从未趾高气昂。宽与勉,就是她的人生。
陈芳明
(政治大学讲座教授暨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
导读
发现与笃行的智慧
每回和简宛及静惠两位姐姐见面,老听她们二人竖起大拇指,东一句「国际牌阿嬷」,西一句「我婆婆」的推崇洪游勉阿嬷是位非常宽厚聪慧的老人家。虽然,脑海中已隐隐浮现智慧长者的身影,然而终究只是吉光片羽,形像影影绰绰,仍未分明。如今,有幸先睹《宽勉人生:国际牌阿嬷给我的十堂课》,细细玩味其中所载阿嬷的言行举止,才真正心生向往且衷心叹服。
年过半百之后,我对「老」字特别敏感,对老人家也开始仔细端详起来。发现周遭的长辈,有许多若不是喜欢倚老卖老教训晚辈,就是牢骚满腹,到处倾吐;尤其婆媳相处,一向是台湾重大的家庭问题,多半的婆媳充其量只是相互吞忍而已,鲜少良好互动。
前些年,到休士顿探访朋友,见她年届九十的婆婆,对媳妇的辛劳颇多嘉许与肯定,竟让我感动到红了眼眶,立刻引为典范,矢志效法。几年后的夜里,拈灯看完静惠姐如数家珍地将婆媳互动娓娓道来,心里欣羡之余,更有说不出的感激。
我的公婆和父母已然相继过世。他们生前,虽然对我没有微词,甚至还不吝称赞,但我知道这全然是他们的宽容。年轻时,我为人粗略,有待改善之处不胜枚举。如今,固然已经来不及效法为人子媳的孝道;但再过几日之后,我即将晋身婆婆之列,正战战兢兢之时,忽然捧获此份书稿,堪称天上掉下来的礼物,焉能不心生感激!
静惠姐一向身手俐落,个性爽直,是职场上不让须眉的英雌已是众所皆知。前些天,无意中还发现她所主持的「洪建全基金会」里的员工,任职长达二十余年者所在多有,可见员工对基金会的忠诚度极高,这当然透露出静惠姐不但领导有方,而且深得人望的事实。看到本书后,我才知道家教与婆家的身教对她领导风格的深度影响;而这样的影响,端赖静惠姐多情的眼睛与聪慧的心灵,才得以因不断的凝视、持续的思考而化约为她人生的筹码。
「发现」与「笃行」是静惠姐在书中隐晦传达却强烈镌刻读者脑海的强光。透过蛛网般缠绕交织却线条分明的家族纪事,我们看到情节曲折的浪漫传奇:阿嬷勇敢追求自我的抗命婚姻、静惠姐和敏隆先生一见钟情的执手偕行,从暧暧情感铺叙到费心经营的清朗婚姻;我们看到美好的家族互动与人生理念:从婆媳相处与对子女的教育中,归纳出尊重欣赏与视野开拓的重要;我们看到个人自处与人际沟通的要诀:既谈待人心胸又做个人打算;我们也看到事业的决策与公益的投入,由责任的担当蜿蜒到所得的分配;我们更看到生理的老病与心理的调适:如何在病弱之中犹然见出美丽的祕诀。这十堂扎实的课程,是静惠姐慧眼凝视婆婆一举一动后的发现,也是她发现后的效法与实践。
当然一本灵动的家族纪事,必须既有血肉骨架,还要有幽微细致的肤质与纹理。所以,书里不只呈现圆满宽厚,也委婉透露美满中的小遗憾:敏隆先生的英年早逝与壮志未酬;静惠姐中年失侣的伤痛与隐隐的寂寞;人口众多的家族间意见分歧所无法避免却终究被勇毅克服的龃龉;甚至阿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病痛与怅惘……然而,虽不辞遗憾,却非生勐的袒露,显得委婉蕴借,相当动人。
检视本书的写作策略,堪称别具一格。以十堂课囊括人生生老病死进程中的要务;以阿嬷和自己两代对婚姻、事业经营的并呈,对照出所受的影响与时代的变异,并对前行者殷殷表达敬意与爱怜;尤为令人激赏者,每堂课间以简净的俚语箴言相串连,归纳出宽厚勤勉的传家智慧。
总之,这本书因为选材得宜、文字流畅、逻辑周延且情感真挚,显得肌理清晰,情致缠绵。除了让我看到静惠姐细腻温柔的另一面,更给了我相当的启发,让我这即将升格为新手婆婆者获益良多。
廖玉蕙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系教授)
自序
书写婆婆,书写自己
我与我的婆婆(人称「国际牌阿嬷」,不过她已升级做「阿祖」了)情同母女。四十多年来,我贴近在她身边生活,细细观察她的言行举止,婆婆的智慧与人格深深影响了我,相信也对许多女性,尤其是身兼数职的企业家妇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曾经出版过婆婆的传记故事,相信透过媒体报导,有些人并不陌生。但这次我以长媳的观点书写婆婆,也在写作中书写自己人生的历程,两相映照衍生许多异曲同工的韵味,还蛮有趣的。
我与我婆婆的婚姻都很有戏剧性。我的婆婆生长的时代,女性的一辈子就由媒妁之言决定了。婆婆更惨,她还被卖做童养媳,从小就被安排嫁给养兄,但她不屈从命运,挣脱困境,开创自己的人生与事业;我的时代已可自由选择伴侣,我却听从双方母亲的安排与敏隆相亲结婚,但我信守承诺,努力地经营婚姻与家庭,也开展一片天地。
我比我的婆婆幸运,我在婚后的几十年中一直在她身旁工作、生活。婆婆就如一本活字典,她教会我在大家庭的人际拿捏、女性在职场上的分寸、对儿女的教养态度、做决策时的勇气与不放弃、用尊重欣赏的角度看待子媳,以及面对疾病的从容、沉静而有尊严地走在人生晚年。尤其是对钱财的态度,她明白事理、不贪恋名位财势,她舍得、爱分享,这种内在的「宽容」、「厚道」、「忍耐」,要几世的修持才能有的内涵修养,在我婆婆身上,我一一见到、感受到。
九十五岁的婆婆与七十岁的我,从日据时期跨越到现代的两个世代,婆婆受限我自由,婆婆严谨我大方,婆婆娴淑我明快……我们是和而不同,却互相欣赏。五年前我参与婆婆的姐妹会,她们都是有品格的老人,我欣赏她们的「银发流仪」。仔细地聆听、捕捉她们的智慧,提醒了我:岁月匆匆不待人,所以要及时把握,弹性且自觉地找到适合自己当下的生活方式。
我也参与并组织不同世代的读书会,与儿女及年轻人如同朋友一般的相处,不拘泥自己的地位年龄背景,很自由地享受时代的演化进步。真正地珍惜现实当下的自由,也不忘必要的「自立」与「自律」,这可能也得自于我婆婆的身教言教吧,她一直是如此清楚明白地过日子。
她的两个名字「勉」、「宽」都很好。早年她活得很勤勉、很辛苦,她说:「勉」字有力字边哦,需要勉励、努力生活哦!而「宽」则是她内在世界的展现,扩散到四周,延及他人。她真正活在这二字的真谛里,是我们一家人效法学习的精神指标,也可做为一般人的人生圭臬。我特别邀请书法大师董阳孜女士写下「宽」、「勉」二字,放在内页供大家品味欣赏。谢谢阳孜!
这本《宽勉人生:国际牌阿嬷给我的十堂课》,我用一年的时间写成,向来,我对自己的文笔没有自信,但因与婆婆情感深厚,对她的行事作为有许多的感触与感动,相信朴实的文字更能传递出我发自内心的真感情。
婆婆自幼聪慧过人,与人说话聊天,常常出口成章。去年她生病住院,为了帮助她脑筋活络,我每天找话题与她对话。有一天,我对婆婆说:「我们来唱歌吧!」没想到那些日本童谣、台语歌曲,都从婆婆的记忆里跑出来了!我为了配合她,也努力去找歌词、CD来练,我们一起唱得好开心。
当婆婆痊癒出院,住进整修好的家,身子一天天好转,生活品质也大加改善,可以真正开怀地阅读和唱歌了。我拿来很多绘本童书,有日文的也有中文的,婆婆就拿着看书的放大镜,一句一句地读完每一本。每天婆婆都被亲友围绕着,如同开「音乐趴」一样的欢乐,唱歌、读书、说话聊天,明朗欢喜地走在她人生晚年的道路上。
这本书是在「鼓励声中」完成的。谢谢远流专业的编辑文娟、祥琳不断地加油打气,雅棠细腻捕捉阿嬷的生动表情与全书设计。也谢谢嬿庭、玉珍在文稿整理上给我的帮忙,以及基金会同仁协助我完成理想。对于家人亲友多年来的包容、支持、鼓励,更致上我深深的感谢。
简静惠
写于二○一一年十二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