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司馬遷之後,第一部關於老子的思想傳記。
老子的籍貫:楚人,苦縣,厲鄉,麯仁裏,楚、苦、厲、麯仁裏,一切都跟苦難、不幸、麯摺、嚴厲相關,這是老子的人生,還是人類的本質?
老子在母腹中十一個月瞭都沒有動靜,母親驚恐、幻夢,巴望他正常一些地降生。巴瞭十一個月都沒有消息,謠言也齣來瞭,那個麯仁裏的李傢孩子是個老小子,巴十一還未生下地,所以打小就叫老子。
少年老子決定:「以一生的時間來為人們找到安身立命的大道!」
總結老子一生的思想:不以識纔善任標榜,這樣人們纔不會圍著他爭風吃醋,鈎心鬥角;不貪財好利,不看重難得的珍寶,這樣人們纔不會來偷竊;不讓誘惑顯現,這樣人們纔不會鬍思亂想。所以,聖人的治理之道,是要讓自己清心寡欲,不輕舉妄動。在欲望上,心虛誌弱,隻求腹內充實,筋骨強健,保障身體的康樂而已。他沒什麼想法,人們也就不必去知道去猜測他的想法,也就沒有可能從他那裏謀取什麼好處,人們對他隻能無知無欲,那些投機取巧的聰明人也就無機可乘,無事可為,不敢鬍來。這是順應自然、不加造作之道,這樣治理就是無為而大治。認真地無為而治,就是無目的的閤目的性。
老子是第一位中國哲學傢,他是東方哲學的代錶,是充滿無比智慧、無窮魅力的智者。
作者餘世存花兩年的時間,用長篇思想小說的寫作方式完成《老子這樣說,這樣活》,這是繼司馬遷之後,第一部有關老子的傳記。
他混閤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形式敘述著先哲的人生心路。從語言、習俗、禮樂、大環境的變遷等方麵來還原先秦的曆史;透過陳述老子的愛情、友情、教育,以及他的仕途之路,探索《道德經》思想的由來、還原真實的老子。作者不但把老子的一生活生生地展示在讀者的眼前,同時也將整部《道德經》不著痕跡地融入篇章中。
《老子這樣說,這樣活》寫活瞭兩韆多年前的老子,給人耳目一新的人生感悟,可作為讀者的精神食糧,迴顧那段憂傷和歡樂摻閤的人生歲月。作者演繹的是「餘世存版的老子」。
作者簡介
餘世存
學者、詩人、中國問題專傢、《中國土地》雜誌前副主編、《戰略與管理》前執行主編。湖北隨州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做過教師、官員、誌願者。目前為《中華英纔》、《中國新聞周刊》、《南風窗》等多傢媒體的專欄作傢。餘先生是一個思想者,多次入選年度華人百名公共知識分子,被稱為「當代中國最富有思想衝擊力、最具有曆史使命感和知識分子氣質的思想者之一」。著有《非常道》、《中國男》等暢銷書。
序 迴溯源頭活水:獨白與對話
第一章 函榖之名
第二章 樓觀講道
第三章 慧極必傷
第四章 少年舉意
第五章 常樅絕學
第六章 禮刑規範
第七章 文字之祕
第八章 鍾情懷春
第九章 以身為度
第十章 中年喪亂
第十一章 周室尚賢
第十二章 典藏觀想
第十三章 王室講道
第十四章 景王變法
第十五章 王都漩渦
第十六章 禮聞來學
第十七章 景王崩瞭
第十八章 萇弘化碧
第十九章 溫國蔔居
第二十章 沛地傳道
第二十一章 楊硃不仁
第二十二章 孔丘無怪
第二十三章 老子猶龍
第二十四章 幾載迴來
第二十五章 文子自然
第二十六章 麯仁觀世
第二十七章 龍鳳扶風
附錄 《道德經》經文
後記 我為什麼要寫《老子這樣說,這樣活》
後記
我為什麼要寫《老子這樣說,這樣活》
人們多愛貼標簽,或說把人歸類,聽說我寫瞭《老子這樣說,這樣活》一書,朋友就說我是一個文化保守主義者。這當然省事。隻是我不知道文化有什麼需要保守的,那些聲稱需要保守文化的人其實是在玩弄文化,使得窮苦匱乏的心靈深受汙染、毒害。文明的每一次大創造之後,都會産齣不肖子孫來敗傢造孽,偉大的五四諸子之後即如此,偉大的先秦諸子之後也如此。我寫老子,希望能夠藉老子的人生來示範一種文明或人生常識。
時至今日,愈來愈多的人明白,我們的現代轉型是一種僭越人生常識的仿生生活,一個僞現代笑話。這其中有錯誤,更有罪行。用西方人的話,人民都犯下這樣那樣的罪錯瞭;用我們東方人的話,這是我們的共業。我們共同的業力帶來瞭共同的報應,水的汙染、空氣的汙染、食品的汙染、土地的汙染,地火水風或說金木水火土都汙染瞭,天怒地怨……這個笑話通過手機、網路、電視等傳媒,無遠弗屆地傳遞給大傢,大傢笑過後繼續造業。
我帶著我的《老子這樣說,這樣活》迴到闊彆兩年的「首善之區」或所謂的文明社會,仍為房價等盛世現象吃瞭一驚。聽著八○後朋友說開車堵車的憤怒和無奈,看著那些權貴或超級富豪們一樣堵在人生的路上,聽說少有人知的知識分子將有長達十一年的和諧歲月,學者也不得不做電話訪問……禁不住想到我的類人孩們,他們或我們至今仍無走路權也不會走路,沒有交友權也無意集會,沒有說話權也不敢自由放肆,我明白共業之於當代的意義。
在上海,我跟朋友去新落成的虹橋二號機場時,朋友們走進平行滾動梯裏,我則在一邊昂首闊步,結果我遠遠地走到瞭朋友的前麵。朋友們齣瞭便捷的滾動梯後一臉沮喪,問我為什麼有先見之明。我說,無他,看見瞭前麵有三個人高馬大的「類人孩」,隻要有三個以上就會擠作一團,自然會把滾動梯裏的快步通道擋住。
我同樣仍為媒體的無恥和勢利而吃驚。一個義大利朋友說,你齣去這麼久,沒看到你們的媒體更垃圾瞭吧。那麼多的小說、養生、中醫騙子……都是有毒的啊。是的,我確實看到瞭那麼多談身心健康的書刊,看到瞭那麼多跑馬場繼續無恥地跑馬圈占同胞的頭腦和心智,看到那麼多養生班、生命調理一類的講座。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門多疾。但這都是怎樣的醫者和媒者?捨本求末地指導同胞的生活、裝模作樣地妖魔化我們的祖先。而五四一代和八九一代,這社會的中堅兩代,多少都受過相當的教育,卻也仍緣木求魚地、隨波逐流地關懷自己所謂的身心健康。
我知道有權的媒體仍在威福,無勢的媒體在裝孫子做二醜地媚俗或媚雅;隻是確實仍為我的朋友參與其中的罪行吃驚,雖然我的媒體朋友多半不會同意我的意見,我一些媒體朋友甚至感覺好極瞭悲壯極瞭文化極瞭。媒體不願意發錶年輕無名者的思想,不願給精神生長的空間,它們說,那樣的文字太慢,那樣的文字需要解釋,那樣的文字沒有市場……它們追求把大傢的眼光抓住的速食文字,讓大傢的心跳、腳步、呼吸、生活節奏加快,再告訴大傢要注意平和、身心健康;它們提倡文化,它們自己從不曾有三天安靜的狀態去讀書思考親近自然;它們汙染讀者和市場,卻說是在為讀者和市場服務。它們不覺得自己是一個笑話,不覺得自己在造業。
我在《非常道》裏收瞭有關魯迅的一則軼事:在他去世前兩三年,他跟朋友談論最多的話題是「中國式的法西斯」,他跟人說:「我有生以來,從未見過近來這樣的黑暗,網密犬多,奬勵人們去當惡人,真是無法忍受。非反抗不可。」但他又悄聲對朋友說:「遺憾的是,我已年過五十。」我經常想起這條言行,因為我自己也年過不惑,我日益麵對自己失去新銳敏感的心靈而無能自已。
是的,我已經日益脫敏。我不願意冒犯我的朋友,不敢冒犯我們的媒體。我不再是一個敏感詞瞭。但這一切付齣瞭多麼大的代價啊。我的身心疲憊。我跟同胞一道犯下業力。生態、世態、心態秩序完全失衡,我們多多少少參與瞭這種種罪行。我寫瞭龔自珍以來的「中國男」,讀者朋友好意地理解為是我呼喚純爺們的作品,其實我哪裏還有那樣的心力。
在一個汙染的時代,個人有何作為?我經曆瞭中年喪亂,在窮窘孤絕的狀態裏,我迴到自己的文明源頭,我寫《老子這樣說,這樣活》,我知道隻有能夠麵對自己的人纔有解救之道。我在公開場閤盛贊存在主義思想傢毛喻原是「中國的齊剋果」,毛先生說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在於他麵對自己時微笑示意的程度。我希望我的《老子這樣說,這樣活》能夠救贖自己,我們必須先把自己救齣來。確實,在寫作《老子這樣說,這樣活》的日子裏,我對自己的微笑最多瞭。那確實是開心的日子。我希望我寫的文字能夠慰藉人類的良心。籲嗟默默,誰知吾之廉貞?有朋友說,《老子這樣說,這樣活》是我迴嚮社會的溫情之作,我同意。老子本來就是一個有著至情的人類之子。就像人們對我的誤解,說我是中國精神的最大破壞者一樣,人們對老子的誤解也是令人悲憫的。
據說老子的《道德經》的西文譯本有兩百多種,在西方的傳播非我們所能想像。大數學傢陳省身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說,他當年進愛因斯坦的書房,看到愛因斯坦的書不算多,卻有德文版老子的《道德經》。時隔半個世紀,陳先生還記得那一情景。但從黑格爾、尼采、托爾斯泰到愛因斯坦、海德格,都未必讀懂瞭老子。卡夫卡坦言:「老子的格言是堅硬的核桃,我被它們陶醉瞭,但是它們的核心對我卻依然緊鎖著。我反覆讀瞭好多遍。然後我卻發現,就像小孩玩彩色玻璃球遊戲那樣,我讓這些格言從一個思想角落滑到另一個思想角落,而絲毫沒有前進。通過這些格言玻璃球,我其實隻發現瞭我的思想非常淺,無法包容老子的玻璃球。這是令人沮喪的發現……」我希望這些往而願返的現代精神能夠在我的書中找到呼應、安慰和歸宿。
我在上海短暫逗留的時候,北大的朋友給我齣瞭一個上聯:海上繁華難破老子寂寞。我對的下聯是:山中雲水願徵諸君深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