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台湾诗选

2011台湾诗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诗歌
  • 现代诗
  • 诗选
  • 2011年
  • 文学
  • 中华文化
  • 台湾文学
  • 当代诗歌
  • 诗集
  • 文化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台湾,看新闻不如读诗。然则有些人对时事、政治天生冷感,似乎觉得政治诗不屑一顾,这种偏执口味当然很滑稽。诗人可以对政治人物冷感,却不能不关心政治,不关心政治的诗人是堕落的诗人。 台湾在一九八○年代曾经大量生产过政治诗,这些诗大部分刊登在党外政论杂志,带着反制当权的叛逆色彩,表现反体制、抗议体制的特性。那是特定时空下的特定诗风潮,激情高于艺术,表现的手法带着政论性格,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然则缺乏诗艺毕竟难以持久;随着叛逆对象的改变,政治诗迅速式微。 去年又大量出现的政治诗相对成熟沈稳,诗质饱满、含蓄,值得诵读再三,我觉得这才是优质的政治诗,乐于和大家分享。 作者简介 焦桐 一九五六年生于高雄市,曾习戏剧,编、导过舞台剧于台北公演,已出版着作包括诗集《焦桐诗集:1980-1993》、《完全壮阳食谱》、《青春标本》,散文《在世界的边缘》、《暴食江湖》、《台湾味道》,童话《乌鸦凤蝶阿青的旅程》,论述《台湾战后初期的戏剧》、《台湾文学的街头运动:1977 ~ 世纪末》等等二十余种,编有年度饮食文选、年度诗选、年度小说选、年度散文选及各种主题文选四十余种,诗作有多种译成外文。焦桐长期担任文学传播工作,现为「世界华文媒体集团」编委会顾问、中央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跨越藩篱:二十世纪初至中叶欧洲先锋文学思潮评析》 本书聚焦于1900年至1950年间欧洲大陆上风起云涌的文学革命浪潮,深入剖析了各个先锋流派的理论基石、美学追求及其对传统文学观念的颠覆性影响。这不是一部简单的流派罗列,而是一场关于现代性危机与艺术重塑的深度对话。 第一部分:现代性的黎明与反叛的序曲(1900-1918) 本书的开篇追溯了二十世纪初欧洲文学在“美好年代”的表象下暗流涌动的焦虑。工业化和科学进步带来的理性主义遭遇了尼采哲学对传统道德的根本性质疑,为文学的激进化埋下了伏笔。 1. 象征主义的余晖与转向: 我们首先审视了马拉美、魏尔伦等象征主义大师对语言的精炼与音乐性的极致追求,并探讨了这种对“暗示”和“灵光一现”的强调,如何成为后来所有先锋运动的隐秘母题。特别分析了英国的“怪胎”——乔治·马洛里——在传统叙事中嵌入的早期心理分析的萌芽。 2. 未来主义的暴力美学与速度崇拜: 意大利未来主义(F.T.马里内蒂为代表)是第一场有组织、有纲领的文学反叛。本书详述了他们对“战争”、“速度”和“机器”的狂热崇拜,对语法、句法和标点符号的彻底摧毁,即著名的“自由词语”(Parole in Libertà)。我们不仅分析了其激进的政治倾向,更深入考察了其在视觉诗和舞台剧(声光电的综合运用)上的创新实践,如何试图将文学从纸面解放出来。 3. 立体主义的“多重视角”与文本的分解: 尽管立体主义主要发源于绘画领域,但它对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本书阐释了阿波利奈尔等诗人如何尝试在诗歌中并置不同的感知层面、时间碎片和空间维度,模仿现代都市生活中信息爆炸的体验。这部分着重分析了“诗画合一”的尝试,以及如何通过排版设计来创造意义。 第二部分:精神世界的深入挖掘与语言的重构(1916-1930)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彻底粉碎了欧洲的理性幻觉,文学转向了对潜意识、梦境和非理性逻辑的探索,催生了最具颠覆性的流派。 1. 达达主义:荒谬的胜利与对意义的否定: 达达主义是欧洲文化对战争的集体歇斯底里的反应。我们细致描绘了苏黎世、柏林、巴黎等地达达社群的活动,重点分析了其核心策略:机遇、偶然性、非理性行动(如“即兴朗诵”、“随机诗歌创作”)。本书将考察楚阿奈、卡尔·桑德堡等人在文本中如何系统性地植入荒谬,以抗议僵化的社会结构和语言本身。 2. 超现实主义的解放宣言: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文学史上一次伟大的精神远征。本书不仅回顾了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及其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深刻影响,更着重分析了“自动写作”(Écriture Automatique)的实践过程、理论限制与实际成果。通过对洛特雷阿蒙“如缝纫机上雨伞和缝纫机偶然相遇的美丽”的偏爱,来解析超现实主义如何寻求将梦境与现实融为一体,创造“绝对的现实”(Surréalité)。 3. 俄国与东欧的先锋实验(构成主义与色度主义): 这一章节将视角转向东方。我们探讨了俄国构成主义在文学中的“陌生化”(Ostranenie)理论,即如何通过不熟悉的语言和句法结构,使读者重新审视日常事物,特别是在马雅可夫斯基的宣传诗和未来主义戏剧中的体现。同时,简要介绍了捷克色度主义对语言音乐性和音位的纯粹探索。 第三部分:跨越边界的融合与意识流的成熟(1920s-1940s) 随着先锋实验的成熟,一些流派开始融合,并对传统小说叙事结构发起更为精妙的挑战。 1. 意识流的叙事革命: 本书将重点分析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技术如何突破传统的线性时间,直接呈现人物内心复杂、跳跃的思维活动。我们不会停留于众所周知的英美范例,而是深入探讨卡夫卡(其作品中强烈的官僚异化与梦魇逻辑)、詹姆斯·乔伊斯晚期作品中对语言的彻底解构,以及法国作家在探索内在独白方面的独特路径。 2. 黑色幽默与政治的夹缝: 在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阴影下,文学的先锋性常常与对现实的讽刺和隐喻紧密结合。我们分析了这一时期一些作家如何利用荒诞、黑色幽默和寓言的形式,来表达对极权政治的抵抗,探讨了“隐晦写作”在信息受限环境中的必要性。 3. 诗歌的“纯粹性”追求: 尤其关注法国诗人瓦莱里对“纯粹诗歌”的坚持——一种不依赖于情感、意象或叙事,而专注于语言自身结构、节奏和逻辑的诗学探索。这种对形式的近乎数学的严谨要求,是现代主义精神在诗歌领域留下的深刻遗产。 总结: 《跨越藩篱》旨在提供一个宏大而细致的地图,描绘出二十世纪前半叶欧洲文学如何经历一场彻底的“去中心化”过程。这些运动共同的目标是:打破19世纪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所建立的藩篱,探索语言的极限,揭示潜意识的深渊,并最终试图用全新的艺术形式来重塑一个破碎的世界观。本书的论述力求扎实,结合一手文献的精准解读,展现出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勇气与困境。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最近读过的诗集中,很少有能像《2011台湾诗选》这样,让我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的。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2011年台湾诗坛的独特风景,以及诗人笔下对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我被那些充满现实关怀的诗歌所吸引,它们没有回避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而是用一种非常深刻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去审视和反思。我读到很多关于城市变迁、关于人情冷暖的诗句,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特别是一些描写底层人民生活的诗歌,让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同时,我也欣赏书中一些诗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那些淡淡的忧伤,那些若隐若现的喜悦,都写得非常到位,仿佛能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我记得有几首诗,写的是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那种感觉非常真实,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本书的诗歌风格非常多样,既有现代诗的自由奔放,也有古典诗的含蓄内敛。我觉得,正是这种多元的风格,才让这本诗集更加丰富,更加有看头。它不仅仅是一本诗歌选集,更是一部关于2011年台湾社会人文景观的素描。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2011台湾诗选》并没有抱有过高的期望,毕竟诗集这东西,有时候真的需要一点缘分才能读懂。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我惊叹于诗人笔下对生活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我读到很多关于城市生活、关于人际关系的诗句,它们用一种非常冷静又略带伤感的笔调,描绘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迷失与追寻。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时间流逝和回忆的诗歌,它们总能勾起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陷入沉思。同时,我也发现,这本书中的诗歌,并没有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而是用一种非常坦诚的态度去面对。那些关于失落、关于痛苦的诗句,虽然读起来有些沉重,但却充满了力量,它们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重维度,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接纳。我特别欣赏一些诗歌的语言运用,它们看似简单朴实,却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能够直接触及读者的心灵。这本诗集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一次翻开,都能看到不同的色彩,体验不同的情感。

评分

每次捧起一本诗集,我总会期待一次精神的洗礼,《2011台湾诗选》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我本身对台湾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诗歌,总是最能直接触及人灵魂的艺术形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2011年台湾诗坛活跃的景象,以及诗人笔下对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我尤其被那些充满画面感的诗歌所吸引,它们用简练的文字勾勒出鲜活的场景,仿佛电影画面在脑海中不断闪过。我仿佛能听到海浪的声音,感受到风吹过脸颊的温度,闻到雨后泥土的清新。同时,我也被那些深刻的情感所打动,诗人们用极其真挚的语言,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无奈、对未来的憧憬。我记得有一首诗,描写的是离乡背井的游子对故土的思念,那种浓烈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这本书的选材非常广泛,涵盖了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对情感等多个层面的探索。它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诗集,但正是这种需要细细品味的特质,才让它显得更加珍贵。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含义,新的启示,就像与一位智者在对话。

评分

我必须说,翻开《2011台湾诗选》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个充满惊喜的宝箱。我一直对台湾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诗歌,总觉得那里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既有东方文化的底蕴,又不乏现代的敏锐和批判。这本书恰恰捕捉到了2011年台湾诗坛的某种精髓。我特别欣赏那些关注社会现实的诗歌,它们没有回避时代的痛点,也没有回避人性的复杂,而是用一种非常冷静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去审视和反思。我记得有一首诗,描写的是城市中的漂泊者,字里行间充满了无助和孤独,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亲身经历了一番他们的生活。但同时,诗集中也有很多关于爱、关于希望的篇章,这些诗歌像一道道阳光,穿透了黑暗,给予了读者温暖和力量。我对书中一些诗歌的意象运用也印象深刻,那些意想不到的组合,那些巧妙的比喻,都让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引人遐想。这是一本非常有厚度的诗集,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释放,思想的碰撞。阅读的过程,就像一次心灵的旅行,让我看到了台湾诗歌在时代的洪流中,依然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

评分

我一直认为,诗歌是心灵的净土,《2011台湾诗选》正是这样一个给我带来心灵慰藉的宝库。我喜欢阅读台湾的诗歌,总觉得那里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底蕴,能够将东方的情感与西方的思潮巧妙地融合。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2011年台湾诗坛的勃勃生机,以及诗人们对时代、对社会的敏锐观察。我特别被那些充满哲思的诗歌所吸引,它们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意象的构建,引发读者的思考。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哲学的迷宫,在诗句的引导下,不断探索人生的意义。同时,我也被那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所打动,它们用极具画面感的语言,将台湾的山水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够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清新的空气。我觉得,这本书的选诗非常独到,它既有大家的气度,又不乏年轻的活力,让整本诗集充满了惊喜。我喜欢里面很多诗歌的意象运用,那些出人意料的组合,那些巧妙的比喻,都让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耐人寻味。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滋养心灵的诗集,它会让你在文字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

评分

很难得能读到一本如此有质感的诗集,《2011台湾诗选》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品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我个人一直对台湾的现代诗歌情有独钟,觉得它们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既有古典的含蓄,又有现代的洒脱。这本书完全满足了我的期待。里面的诗歌风格非常多元,有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诗,也有那种意象跳跃的象征诗,还有一些充满了哲思的抒情诗。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那种淡淡的忧伤,那种若有若无的喜悦,都写得非常到位,仿佛能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而且,很多诗歌都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它们不是空洞的抒情,而是根植于现实,触及人生的本质。我记得有几首诗,描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连接,那种感觉非常真实,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本书的选诗眼光也相当独到,既有大家风范,又不乏新生力量,让人耳目一新。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陪伴你走过一段心灵旅程的诗集,它会让你在字里行间找到共鸣,找到慰藉,也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评分

《2011台湾诗选》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诗歌的集合,更像是一场与不同灵魂的深度对话。我一直对台湾的文学创作情有独钟,觉得那里有一种独特的生命力,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有现代的创新精神。这本书,让我近距离地接触到了2011年台湾诗坛的风貌。我非常欣赏那些以自然为灵感的诗歌,它们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台湾的山川、河流、海岸线,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海浪的拍打声,微风的低语,泥土的芬芳,都仿佛能通过诗句传达过来。同时,我也被那些关注社会现实的诗歌所打动。诗人并没有回避时代的阴影,而是用一种非常冷静又充满力量的笔触,去审视和反思。我读到很多关于城市生活、关于人际关系的诗句,它们揭示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迷失与追寻。我记得有几首诗,写的是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那种浓烈的情感,让我感同身受。这本书的选诗风格非常多元,既有叙事诗的娓娓道来,也有意象诗的跳跃组合,还有哲思诗的深刻洞见。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因为我可以在同一本书中,领略到不同诗人的创作魅力。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滋养心灵的诗集,它会让你在字里行间找到共鸣,找到慰藉,也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评分

这本《2011台湾诗选》算是我最近读到的最能触动心灵的诗集之一了。拿到书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书名很有年代感,2011年,那是个怎样的台湾,又是怎样的诗坛风貌?怀着这样的好奇,我一头扎进了这些诗句的海洋。读诗,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文字的解读,更像是与作者灵魂的对话,是情感的共振。在这本诗选中,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也发现了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新面孔。有些诗歌,读起来如同清风拂过,淡淡的,却能让你感受到生活中的细微美好;有些则如同一记重锤,直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你久久不能平静。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大自然描写的诗句,那些细腻的笔触,仿佛把我带到了台湾的山林间、海边,听着海浪拍打着礁石,闻着泥土的芬芳。更让我感动的是,诗人们并没有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与不如意,他们用诗意的语言,将生活的苦涩转化为一种深刻的哲思,让你在阅读中学会理解与释怀。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诗集,每一次翻开,都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温暖的慰藉,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指引方向的光芒。

评分

拿到《2011台湾诗选》的时候,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因为我对台湾的现代诗歌一直情有独钟,觉得那里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当代的活力。读完之后,我可以说,这本书完全没有让我失望。我特别喜欢里面那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它们用非常细腻的笔触,将台湾的山川、河流、海岸线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海风的吹拂,听到鸟儿的鸣叫。除了对自然的描写,诗集中也触及了更多深刻的人生议题。我被那些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成长的诗歌所打动,它们用非常真诚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让我感同身受。我记得有几首诗,写的是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那种感觉非常真实,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本书的选诗风格非常多元,既有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诗,也有那种意象跳跃的现代诗,还有一些充满了哲思的抒情诗。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因为我可以在同一本书中,领略到不同诗人的创作风貌。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诗集,它能够陪伴你度过一段美好的阅读时光,并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记。

评分

我一直相信,诗歌是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载体之一。《2011台湾诗选》就为我打开了这样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期的台湾诗歌景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诗集中的诗歌,并没有刻意去追求所谓的“诗意”,而是以一种非常朴素、真诚的态度,去表达对生活、对世界的感受。很多诗歌,都充满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那些细微之处,往往最能触动人心。我读到很多关于城市景观、关于人情冷暖的诗句,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特别是那些描写普通人生活的诗歌,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重面向,也感受到了普通人身上蕴藏的坚韧与美好。同时,我也发现,一些诗歌中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它们敢于揭示社会的不公,敢于挑战既定的观念,这种勇气令人敬佩。这本书的诗歌风格非常多样,既有现代诗的自由奔放,也有古典诗的含蓄内敛。我觉得,正是这种多元的风格,才让这本诗集更加丰富,更加有看头。它不仅仅是一本诗歌选集,更是一部关于2011年台湾社会人文景观的素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