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6
世人在他們身上看見的黑暗、暴力與扭麯,其實,就是他們童年所麵對的世界。
本書的許多思考來自作者過去十多年來在倫敦波特曼治療中心的經驗,他以精神分析的移情與反移情原則為基礎,試圖為性侵害加害者的治療工作傳達一綫希望:加害者並非天生使然,而是因為失落的童年、曾經是受害者的經驗而創造齣來的。在臨床上,治療師必須承認加害者與受害者這雙重身分,同時並存於個案身上,透過探索加害者的行為所呈顯的意義,將可確保治療的終極目標。
《失落的童年》前五章摘自作者另一本書《施虐男孩》,描繪青少年性犯罪者的精神動力學架構,強調青少年時期是打破虐待循環模式的大好機會,然而,社會卻經常錯失這個良機。精神分析師的目標就是找齣有助於改變的要素。第六、七兩章以更寬廣觀點來看學校的霸淩問題,以及傢裏手足之間的亂倫。最後的章節則聚焦於成人治療工作,這些加害者∕個案的團體非常多樣化,在他們進入療程前,需要完整的評估及持續監看。
在所有的犯罪行為中,性侵害往往最令人憤怒且難以原諒。然而,從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性侵害加害者並非天生的壞胚子,他們很可能在生命的早期,也曾經是暴力的受害者。
過去,心理治療的關注重點多半放在受害者身上。然而,本書作者多年來緻力於加害者的治療工作,期許降低這類罪行的再犯率,防止更多悲劇發生。
作者簡介
約翰.伍茲(John Woods)
現為波特曼治療中心督導級心理治療師。主要工作對象是有暴力和問題性行為的成人和青少年。他原來是學校老師,後來成為特殊教育機構裏的心理治療師,曾任職於兒童精神醫學單位和青少年機構。他是英國心理治療師學會(British Association of Psychotherapists)、兒童心理治療師學會(Association of Child Psychotherapists)和團體分析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Group Analysis)的會員。
伍茲發錶過多種與臨床工作有關的文章,包括自殘、寄宿安置機構的治療工作、戀童癖等,著有《施虐男孩》(Boys Who Have Abused;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with young victims/perpetrators of sexual abuse,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一書,並和安德魯.威廉斯醫師(Dr Andrew Williams)閤編《司法團體心理治療》(Forensic Group Psychotherapy)和《波特曼取嚮》(the Portman Approach,位於倫敦的Karnac將在2012年鞦天齣版這兩本書)。此外,他也寫過獨腳戲劇本、全幕劇,其中兩部「虐之終點」(The End of Abuse)和「妥協」(Compromise)曾在倫敦上演,並由Open Gate Press齣版。「心理治療的難題,」他曾說:「有時候反而更容易藉由戲劇或小說來探索,因為人類經驗經常是充滿矛盾又非理性的。我們不常在聆聽科學講座或統計分析時感動涕零,但是從事心理治療這一行,」他補充:「是需要投注情意的。」
伍茲深受英國精神分析大師溫尼考特(D. W. Winnicott)影響,如同溫尼考特,他會說,對治療師而言,個案接受他進入其內心世界,是一種特權(一項殊榮)。伍茲自己也曾寫過:「縱然治療師的工作是讓虐待、忽視和扭麯的醜惡麵貌現形,但這個過程也是他或她參與創造及醫治的必要過程。」
中文版序 針對性侵害加害者的治療工作
第一章 青少年施虐者的心理治療
在青少年時期,當成年的人格建立之際,可能是打破虐待循環模式的好機會。然而,因為照料係統對這些個案缺乏樂觀,這個時機經常錯失瞭。我們的目標是找齣有助於改變的要素,同時也要清楚使年輕人持續受虐或施虐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章 係統脈絡中的心理治療
將精神分析式心理治療整閤入有係統的脈絡中,既有優點,也會帶來問題:如何使年輕個案在治療中保有隱私感及安全感。有這樣的感受,個案纔會吐露私密且痛苦的心情,不用擔心進一步齣醜或受到羞辱。將對話外化的係統概念,使心理治療脫離瞭錯誤機密性的約束,進而使年輕人得以為自己的虐待人生創造一套新的敘事。
第三章 青少年受虐與施虐者心理治療的一般性主題
曾經施虐的青少年常成為漏網之魚,未獲得任何的治療;而因為復雜的情緒跟心理問題,實際轉介的青少年可能不適閤比較結構化的方案,有時行為問題也會導緻安置睏難。然而,此一特彆取嚮的優點,在於它對全人需求的適應性。此外,精神分析治療的彈性,可提供青少年多元的情緒睏難所需的聯閤療法。
第四章 個彆治療與員工團體動力的交錯
居住治療和心理治療的整閤,有賴於員工團體能以集體治療團隊的具體形式來行動的意願和能力,各個角色需要有所區隔。員工團體需要充分的結構化,其間的溝通夠自由到包含所有衝突。隻有這樣,這些年輕的受虐/虐待者纔能獲得所需要的涵容與理解。
第五章 以反常的戀童癖方式解決青少年期衝突:D先生的案例
治療青少年早閉型統閤案例時,重點在於個體化的分離是否可以重新來過。對D先生來說,重新來過意味著忍痛告彆自己以戀童癖為象徵的理想化童年。我們發現他跳過青春期發展,保存瞭亂倫幻想,並將之重建成異常行為。治療使他得以重訪這幼年世界。最後有一點十分有趣,就是他唯有在治療結束之後,纔能發展齣成熟的性關係。
第六章 霸淩、教育,以及心理治療的角色
治療師的殊榮在於領會到:攻擊行為和惡霸本身的恐懼有關,就如同受害者的恐懼一樣。如此一來,心理治療師或許可以在一般場域,還有特定案例之中,促進對於暴力意涵的瞭解;攻擊行為可做多種解釋,可能同時傳達瞭自我實現和自我毀滅。
第七章 手足亂倫:神祕∕隱藏的禁忌
與成人性虐待加害者一同工作,顯示齣性慾如何變成死亡的工具。使用性來否認分離和保持性虐待的控製,源起於虐待人的傢庭,即便最終帶來傢庭的失散、社會排擠和疏離。心理動力觀點指齣全能幻想和自戀的程度衍生瞭性慾-虐待的傾嚮;加害者的人格損傷和受害者被虐待所受的影響一樣多。
第八章 司法團體心理治療的位階
團體會談如同一個含義不斷變化的萬花筒,有時可能會感到混亂,尤其是那些缺乏治療團體經驗的人;但同時,也刺激所有相關者去提問,去探索意義,以産生變化。個體藉此重溫自身的創傷,因而改寫自己的故事,或重新解釋它。作為社會的一個縮影,團體提供一個機會讓成員去發現新的社會責任意識,而且是在被嗬護的情境下。
第九章 針對曾虐待孩童之男性的團體治療工作
團體當中可能存在著一些健康的因子,一種「健康的團體標準」。因此,相較於隻能靠本身資源的治療師來說,成員們能夠更容易投入健康的療癒過程,以對抗強大的施虐者∕被虐者二元係統。一個團體治療師必須具備平衡的能力,至少在他自己心裏,能平衡團體成員尋求所需協助的渴望,以及他們精神病理中具破壞性的部分。
第十章 在受害者中尋找施虐者
本章內容同時涵蓋形成團體曆程的事件,以及作者迴溯想法的記述,重點集中在反移情。成人司法團體步調較緩,常被悲慘的睏境釘住。對已在防衛機轉達到某種穩定的成人而言, 盡管花瞭許多功夫,改變始終是比較有威脅性的。如果移情是性倒錯動力,被帶進治療的工具,那麼反移情提供瞭這些力量該去的方嚮。
第十一章 關於治療戀童患者的倫理問題
將「倫理態度」發展成「超越自戀考量,並真正領悟他人的能力」,或者是心理治療的近期目標:幫助個案辨識及連結到其他的現實。戀童癖患者需要的是,幫助他發展自我瞭解及他與社會的關聯,增加自身情感的流暢等等,這些期待值將讓他知道其他人的存在,如同他自己,換句話說,他會明白孩子不應該是遭到虐待的。
失落的童年:性侵害加害者相關的精神分析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失落的童年:性侵害加害者相關的精神分析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