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乃唐太宗為警惕自己勤於國政,而命諫臣魏徵、虞世南等人,博采六經四史、諸子百傢名言,曆時多年而成,也是貞觀盛世的重要推手;因捲帙龐大,今特選其中三百六十則,並加註釋與白話,期使古籍新生,更貼近現代人的需求。
《群書治要三六零》內容包羅萬象,諸如為政、修身、改過、尊賢、孝養等,皆在其收錄範圍內,除可為管理者領導原則外,更能當作普羅大眾行為圭臬,端正風氣,促進社會和諧。
本書特色
本書乃自《群書治要》中,擷取三百六十則精華文句,考據各傢版本,添加註釋與白話譯文,以期能更貼近現代人的需求;《群書治要》原書共五十捲,為唐時名臣魏徵、褚遂良、虞世南等人曆時多年,由五帝至晉年諸子百傢著作中,集選名句匯集而成,太宗更曾盛贊「使我稽古臨事而不惑者,卿等力也」,其於修身齊傢,乃至經世治國之重要可見一斑。除白話與註釋外,書中難字並同時加入國字音標與漢語拼音,期使讀者不緻有時空隔閡之感。
作者簡介
魏徵(580-643)
唐朝政治傢,以剛正敢言而聞名,著有〈諫太宗十思疏〉、《梁書》、《陳書》等總論,其語多見於《貞觀政要》。
褚遂良(596-658)
唐朝政治傢,博學多纔,尤精書法,與虞世南等人並稱為「初唐四大傢」。
虞世南(558-638)
唐朝政治傢、書法傢,曾編著《北堂書鈔》,為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
《群書治要》序
《群書治要三六○》序
《群書治要三六○》說明
壹君道
一修身
甲戒貪
乙勤儉
丙懲忿
丁遷善
戊改過
二敦親
三反身
四尊賢
五納諫
六杜讒邪
七審斷
貳臣術
一立節
二盡忠
三勸諫
四舉賢
參貴德
一尚道
二孝悌
三仁義
四誠信
五正己
六度量
七謙虛
八謹慎
九交友
十學問
十一有恆
肆為政
一務本
二知人
三任使
四至公
五教化
六禮樂
七愛民
八民生
九法古
十綱紀
十一賞罰
十二法律
十三慎武
十四將兵
伍敬慎
一微漸
二風俗
三治亂
四鑒戒
五應事
六慎始終
七養生
陸明辨
一邪正
二人情
三纔德
四朋黨
五辨物
六因果
我一直對「領導力」這個主題很感興趣,尤其是在職場上,怎麼樣能夠帶領一個團隊,達成共同的目標,這是我一直在學習的。這本《群書治要三六零》雖然講的是「治國」,但裡麵很多關於「馭人」、「決策」、「用人」的原則,對於現代的管理,其實是有非常大的啟發性的。 書裡麵有一段提到「察人之過,易;察人之善,難。」這句話讓我很有感觸。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會放大別人的缺點,卻忽略瞭他們的優點。但書裡麵卻強調,一個真正好的領導者,應該要懂得發現和發揚下屬的長處,而不是一味地責備。這點真的需要刻意去練習,因為人性本來就比較容易看到負麵的東西。 還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觀點是關於「權變」。書裡麵很多例子都說明,麵對不同的情況,需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不能一成不變。這也提醒瞭我,在做任何決策之前,都要先仔細分析當前的狀況,不能隻套用過去的經驗。有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反而可能是最有效的。這本書真的讓我重新思考瞭很多關於「領導」這件事情的本質。
评分最近跟朋友聊天,常常會聊到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有時候會覺得很無奈,覺得好像問題很多,但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這本《群書治要三六零》就像是一本「說明書」,它不是直接告訴你「怎麼做」,而是提供瞭一個思考的框架,讓你能夠更有條理地去分析問題。它裡麵探討的「治」的麵嚮非常廣泛,從個人品德的修養,到傢庭的和睦,再到國傢整體的治理,都有涉及。 我特別喜歡書裡麵講到「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這個概念。以前可能覺得這隻是課本裡的一句話,但讀瞭這本書之後,纔真正體會到它背後的深刻意義。書裡麵的很多論述,都強調瞭「德」的重要性,認為一個好的領導者,必須要有高尚的品德,纔能夠贏得民心,纔能夠長久地統治國傢。這點我非常認同,因為我們看到太多例子,領導者如果品德有問題,就算能力再強,最後也難逃失敗的命運。 而且,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也很用心,它不像一般的書籍,有非常明確的章節劃分。它更像是在呈現一種思想的纍積,你會在不同的篇章中,看到相似但又有些許差異的觀點,然後慢慢地去融會貫通。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更適閤慢慢讀,細細品味,而不是一次性地把它讀完。每次讀都會有新的體會,感覺像是跟古人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评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真的沒想到它會這麼「厚重」,它的內容不是那種輕鬆的讀物,需要花時間和心思去消化。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它纔能帶給我更深刻的思考。我本身是從事教育相關的工作,所以特別關注書裡麵關於「人纔培養」和「教育」的部分。 書裡麵有一段提到,「教之,而人弗從,則刑矣。」這句話讓我思考良多。意思是說,如果教育瞭,但人們還是不聽從,那就隻能用刑罰瞭。這讓我聯想到現在社會上的一些問題,是不是因為我們的教育齣瞭問題,導緻人們的價值觀齣現偏差,纔會引發後續的衝突?書裡麵有很多關於如何「啟迪民智」、「化民成俗」的論述,我覺得對於我們身為教育者,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而且,這本書裡麵很多關於「禮」和「樂」的討論,也讓我對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不是生硬地羅列條文,而是將這些原則融入到實際的治理和生活當中,讓人能夠感受到它們的生命力。我會把書裡麵的很多觀點,嘗試運用到我的教學當中,希望能夠讓學生們也能夠接觸到這些寶貴的思想。
评分這本書啊,拿到手的時候,我還真的以為是本古籍,那個封麵設計,很有復古的質感,不是那種花花綠綠、一眼看過去就覺得是現代暢銷書的樣子。我平常就喜歡看看一些歷史類的書籍,但通常都是比較聚焦在某個朝代或是人物,這本《群書治要三六零》倒是比較特別,它不是講故事,也不是在分析哪個皇帝的功過,而是把很多古人對於「治國」的看法,像拼圖一樣,一塊一塊地拼湊起來。 老實說,一開始翻開的時候,我有點被嚇到,因為裡麵的內容,很多都是文言文,要一點一點去讀,去理解,這跟我平常習慣看白話文寫的書不太一樣。不過,正因為這樣,反而激發瞭我想要去鑽研的動力。書裡麵的每個觀點,都像是從幾韆年前的智者口中說齣來的,有時候會覺得,哇,原來這麼古老的時代,人們就已經在思考這些問題瞭,而且他們的想法,到現在聽起來還是很有道理。 書裡麵講到很多關於如何「安民」、「定國」的原則,像是「為政之要,在於安民」、「智者,治國之本」等等,這些都讓我忍不住停下來,想想現在我們的社會,是不是也麵臨著類似的問題。而且,書裡麵的舉例,都來自於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件,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讀起來不會覺得空泛,而是非常有說服力。我會把這本書放在床頭,有空就翻幾頁,有時候會學到一句很有智慧的話,有時候會對某個歷史典故有新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個對歷史很感興趣的人,特別是中國古代的政治製度和思想文化。《群書治要三六零》這本書,我覺得它最特別的地方,就在於它並不是一本單純的史書,也不是單純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一部「治世寶典」。它匯集瞭歷代先賢的智慧,對於如何管理一個國傢,如何讓人民安居樂業,有著非常係統和深入的探討。 書裡麵關於「民心嚮背」的論述,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它反覆強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句話雖然很常見,但在書裡麵,它透過大量的史實和論證,將其重要性展現得淋灕盡緻。這也讓我反思,在現代社會,一個領導者,或者是一個企業的管理者,是否也應該同樣重視「民心」,重視普通民眾的聲音和需求。 我特別喜歡書裡麵講到「知人之明」和「用人之道」的部分。它詳細地闡述瞭如何去識別一個人,如何去運用他,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這不僅僅是針對君王,對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去組建一個團隊,都非常有藉鑒意義。這本書的內容之豐富,涵蓋之廣泛,讓我感覺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發現和領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