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想要的結果」,而不是追逐「想做的事」,
纔能賺取高收入,成為獨當一麵的人!
30歲,是你淬鍊自己的最後一年,也是與他人産生連結的第一年。
30歲之後,要懂得從Me轉換成We。
30歲之前,則要專注地奮鬥,將自己淬鍊得閃閃發亮!
30歲前做瞭哪些事,決定你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做好每個年紀「該做的事」,對未來就不會感到不安!
從學校畢業到30歲,這段時間你在做什麼?
身處沒有絕對正確解答、規則隨時在改變的商業世界,如何持續取得成果?隻有在當下把該做的工作做好、做對、做透,未來纔能一路順風。從學校畢業到30歲之前,隻有短短幾年的時間。本書具體規畫踏入職場後,各階段應該思考、應該做的事。隻要願意全力打造自己,這輩子你都不會再為工作和收入發愁!
養成縱橫商場的思考方式與敏銳嗅覺!
第1章 在30歲前完成基礎學習
第2章 職場第1年,成為備受期待的新人
第3章 職場前3年,拿齣全力貢獻公司
第4章 進入職場5年,要建立自己的代錶作
第5章 30歲前,要把視野拓展至公司外
第6章 31歲起,掌握領導力
三十歲前,完成職場鍛鍊的準備,定下自己的工作模式
職涯前3年:將全部精力貢獻給職場。
「發揮年輕特有的感性!經驗不足的部分,靠創意一決勝負!」這種想法錯得一塌糊塗。
能夠發揮年輕人獨特創意的,隻有極少數的天纔。99%的人在這個年紀,需要的是坦率的心與勤勞的身體。
5年內:建立自我代錶作。
要完成一件讓彆人清楚知道是「自己的功勞」的事,認真揮齣一記職場全壘打。
同時期進入公司的人當中,會分成「將來有希望齣人頭地」的類型及「毫無希望」的類型。
30歲前:見識世麵。
無論是組織的一份子、自由工作者,或是經營者,眼界隻局限於自己公司的話,並無法有所成就。
無論選擇哪一種工作模式,首先要試著瞭解整個業界,尤其是要與閤作廠商建立牢固的往來關係。
31歲起:最優先事項,就是領導統禦。
三十歲前打齣個人獨秀的職場全壘打就足夠瞭。三十歲,起重要的是能夠運用團隊的力量。決定自己適閤當經營者,還是自由工作者。
作者簡介
土井英司 Doi Eiji
1974年生,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綜閤政策學院。最初選擇進入電玩遊戲公司上班,後來發覺自己不適閤這份工作,於是轉而投身齣版業。因為負責編輯就業情報雜誌的緣故,開始對商務人士的職涯規畫産生興趣。
在纍積編輯、採訪記者,以及撰稿人等工作資曆後,他參與策畫設立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co.jp,並於27歲獲得該公司頒發「公司奬」,期間經手催生的暢銷書眾多,被譽為「亞馬遜的超級採購高手」。
2004年滿30歲時,他善用「商業書籍」的優點,創立「Elies Book Consulting」,擔任許多作者的齣版和企畫顧問。他擅長發掘作傢的長處,打造作傢品牌,並透過齣版活動,將作傢擁有的智慧推廣至社會各角落。熱門暢銷書《鏡的法則》就是由他擔任幕後推手。
他以齣版與自我錶現為題的演講也大受好評,在日本各地舉辦的商業講座均座無虛席,特彆是一年舉辦兩次的「最強的自我行銷術」,總是一位難求。他長期擔任讀賣新聞「商業道場」專欄作傢,以及書籍節目、各大雜誌的書評傢。另外也發行自己的電子報《商業書籍馬拉鬆》〈Business Book Marathon〉,至今已超過2300期,每日嚮5萬以上的讀者發送資訊。
著有熱賣超過10萬冊的《老闆要的就是你!讓好工作自己送上門》等書。
Elies Book Consulting eliesbook.co.jp
電子報:〈Business Book Marathon〉eliesbook.co.jp/bbm
Twitter: @eijidoi
譯者簡介
何啓宏
輔仁大學日文係、翻譯學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譯有《寫給經理的教科書》《阿拉伯的大富豪》(先覺齣版)、《不思考的練習》(究竟齣版)等書。
前言 做好每個年紀該做的事,就不會對未來感到不安!
第1章 在30歲前完成基礎學習
Q: 第一高峰的峰頂位於何處?
最後笑的人,纔是職涯勝利者
「八年職涯培育+附加一年」的藍圖規畫
「四十歲當上課長」卻換來日後的不安
成為具備各種風味的人
如稻稈般微不足道的工作,也要牢牢抓住
要做就做「唯有當下纔能去做的事情」
第2章 職場第1年,成為備受期待的新人
Q:如果上司要求釣更多魚,你會選擇大魚池,還是小魚池?
在大型企業展露鋒芒者的「五大特質」
進瀕臨倒閉的公司,學習經營智慧
有纔能的女性適閤在中小企業力爭上遊
麵試評價決定分發部門
提問時間就是展現創意思考力的機會
自我推銷要傳達「4 P」
隻要說齣「三大應徵動機」必定錄取
應當展現自己的哪些部分
瞭解應聘公司的需求
企業想瞭解的,是求職者的傢庭背景、父母職業
描繪能夠創造財富的「彩色夢想」
第3章 職場前3年,拿齣全力貢獻公司
Q:如果上司要求:「今天之內把壞掉的電話修好!」該怎麼辦?
進入公司的前三年要將自我捨棄!
評價高低取決於細節
當個月薪低廉的跑腿人員,也沒有損失
成為上司願意賭上一把的新人
不滿所屬部門時,請想想「師徒製度」
培養洞察力的重要性更勝於判斷力
工作的本質隱藏於雜務之中
空閑時刻是培養乾練的良機
技術革新就像「踮腳尖」
第4章 進入職場5年,要建立自己的代錶作
Q:灰姑娘真的是一個純真的女孩嗎?
學徒生涯也有期限
寫下自己「過去花費金錢與時間換取的東西」
「不苟同的力量」也是一種纔能
「附加能力價值」要靠個人興趣培養
推齣獨一無二的「濕雪球」
選工作的衡量標準是「想要的結果」,而不是「想做的事」
工作與自己的纔能相不相符?
小兵的工作就是要協助上司成功
持續「實驗」直到發現魚群!
嘗試「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
培養必然會導齣成果的心態
「讓人束手無策的事物」也要撿起來
敲齣超越「公司名氣」的業界全壘打
擁有一個沒有盡頭的目標
第5章 30歲前,要把視野拓展至公司外
Q:大陸、島嶼,以及橋梁,你會購買哪一個?
具備「社內溝通能力」,讓自己擁有自由
透過換工作確立「評價與信任」
二十九歲換工作時,要選擇讓自己「散發光芒的舞颱」
善用獵人頭公司與臉書
「跳槽提高年薪」的三種類型
思考有效的「自我宣傳標語」
要證明自己,就自願接下「公司新發展項目」
卡位∣站在地殼會發生變動的位置
「公司評價」與「市場價值」是否相符
讓自己能夠親身體驗數字
成為對業界有貢獻的人
第6章 31歲起,掌握領導力
Q:開車時,看到道路中央有掉落的紙箱,你會怎麼處理?
三十一歲的必修科目為「管理能力、錶現力、人脈」
經理領取高薪,並不是因為工作分量加倍的緣故
提齣願景正是領導者的工作
事業規模取決於負責的組織大小
彆用自己的能力作為衡量的標準
從「損益計算錶」的規則學習如何重視人纔
擁有幫助自己建立成果的人脈
三十一歲是「清潔感」的轉捩點
有條理的談吐還需注入熱情
後記
這本書的標題《30歲前,決定未來收入的90%》,可以說是直擊瞭當下很多年輕人的痛點和焦慮。我一直覺得,30歲是一個分水嶺,它不像20齣頭那樣衝動,也不像40歲那樣穩定。在這個階段,我們的選擇確實會對未來産生深遠的影響。我個人比較好奇的是,這本書是如何定義“未來收入”的。它僅僅是狹義的金錢收入,還是包含瞭更廣義的價值,比如職業成就感、社會影響力,甚至是生活品質?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讓我們理解到,真正的財富積纍,可能不僅僅是銀行賬戶裏的數字。另外,我也很好奇,書中會提供哪些具體的“方法論”。是關於如何選擇第一份工作,如何進行職場晉升,還是如何進行早期投資?我希望這本書不是那種“心靈雞湯”,而是一些有據可依、可以落地執行的策略。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關於“如何規避風險”的建議。畢竟,很多年輕人在追求高收入的同時,也可能麵臨著巨大的職業風險。瞭解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做齣更穩健的決策,對我來說至關重要。這本書會不會還涉及到一些關於“長期主義”的思考?很多事情的成果,都需要時間的沉澱,而30歲之前,正是播種和耕耘的黃金時期。我希望能從中獲得關於耐心和堅持的力量。
评分最近入手一本《30歲前,決定未來收入的90%》,雖然我纔剛過25歲,但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這本書到底講瞭些什麼。拿到書的時候,封麵設計就挺吸引人的,簡潔有力,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直接點明瞭主題。翻開第一頁,作者開篇就拋齣瞭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年輕,卻已經開始積纍財富,而有些人卻原地踏步?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析這個現象,是會講一些虛無縹緲的人生哲理,還是會提供切實可行的步驟?書中會不會探討那些隱藏在成功人士背後的思維模式,比如他們如何看待金錢,如何處理風險,以及如何不斷學習新技能?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具體的案例,一些真實人物的故事,能夠讓我感同身受,並且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知道我現在的努力方嚮是否正確。這本書的名字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張地圖,指引著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何選擇,特彆是關於職業發展和財務規劃方麵,我希望它能給我一些清晰的指引,讓我少走彎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試錯”成本。它會不會講到那些我們常忽略的小習慣,比如如何有效利用時間,如何建立高質量的人脈,以及如何保持積極的心態麵對挑戰?我真的太想知道,那些“決定未來收入90%”的關鍵因素,究竟藏在哪裏,又該如何去捕捉。
评分最近我正在閱讀《30歲前,決定未來收入的90%》,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很多新的思考。我一直認為,在人生早期所做的某些關鍵決定,確實會對未來的生活軌跡産生巨大的影響,而收入無疑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這本書讓我開始審視我目前的職業選擇和發展方嚮。它是否會深入探討如何去識彆和抓住那些能夠帶來長期價值的機會?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建立核心競爭力”的建議,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學習一些錶麵的技巧。比如,如何培養那些難以被替代的技能,如何在一個領域做到專業和精深?我還挺好奇,書中是否會提及“財務智慧”的培養。這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賺錢,更是關於如何管理、增值和保護自己的財富。會不會有關於儲蓄、投資、甚至是對抗通貨膨脹的討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關於“規劃”的啓發,不僅僅是短期的目標,更是長遠的人生藍圖。例如,如何將職業發展與個人財務目標相結閤,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本書會不會讓我意識到,某些看似微小的習慣,在長期積纍下,竟然能夠對收入産生如此巨大的影響?我對此充滿瞭期待。
评分《30歲前,決定未來收入的90%》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足夠引起我的好奇心瞭。30歲,這個年紀,似乎總是在一個十字路口,麵臨著無數的選擇。這本書會不會探討,在這麼一個相對短暫的時期內,我們究竟應該專注於哪些方麵,纔能為自己未來的財務狀況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思維轉變”的指導。很多時候,我們收入的瓶頸,可能並非來自於能力,而是來自於思維的局限。這本書會否引導我們跳齣固有的框架,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看待職業和財富?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有關於“延遲滿足”的討論。在年輕的時候,我們可能麵臨著消費的誘惑,但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延遲滿足,將更多資源投入到自我提升或投資上,長期來看,是否真的能帶來巨大的迴報?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關於“職業規劃”的實際指導,不僅僅是找一份工作,而是如何去打造一份有前景、有發展空間的職業。它會不會還涉及一些關於“健康管理”和“情緒管理”的內容?畢竟,一個健康的身體和積極的心態,也是實現長期收入目標不可或缺的支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種“投資自己”的方嚮感,讓我知道,現在的每一次付齣,都是在為未來的自己增值。
评分讀瞭《30歲前,決定未來收入的90%》這本書,我感覺它觸及瞭許多我一直以來模糊但又非常關注的議題。30歲之前,這短短十年,確實是人生中一個充滿變數又無比關鍵的階段。我尤其感興趣的是,這本書是如何去量化“未來收入的90%”這個概念的。它是否有提供一些數據分析或者研究支持,來佐證這個說法的科學性?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拋齣一個吸引人的數字,而是能夠解釋背後的邏輯。書中會不會討論到“機會成本”的概念?我們在做每一個選擇時,其實都在放棄其他的可能性。如何去識彆和選擇那些能夠帶來最大“未來收益”的機會,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另外,我非常期待書中是否會提及“學習麯綫”和“復利效應”在個人成長和財富積纍中的作用。年輕的時候,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新事物,而這些學習成果,是否會像復利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放大我們的收入潛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明白,現在的努力,並不是在“臨時抱佛腳”,而是在為長遠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它會不會也涉及到一些關於“個人品牌”的構建,以及如何讓自己的價值被更多人看到和認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