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楼随笔 卷四

听雨楼随笔 卷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出身望族,与文人雅士多有往来,被誉为广东香港最渊博的掌故家。《听雨楼随笔》集结其多年来为报纸所写之专栏文章与个人着作,其中对民初人物、各种典故与轶事多有着墨。有别于一般学术性着作,对民初政治、文学有兴趣的读者,相信阅毕本书后,能更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作者简介

高伯雨

  (1906~1992),名秉荫,又名贞白,笔名高适、林熙、温大雅、秦仲龢等逾十个。祖父楚香、父亲舜琴经营名号元发行、元章盛、元得利等南北行生意。家底丰厚,高伯雨不愁衣食,跟名家习书画、学篆刻,游学英国。在上海与唐云笙(唐大郎)、王辛笛等往来,开始从事写作。编过报纸副刊,五十年代开始为报纸写专栏「望海楼杂笔」「听雨楼随笔」「适庐随笔」「彊庐琐记」,一写就是五十多年。译写有《英使谒见干隆记实》、《紫禁城的黄昏》,一九六六年三月,创办《大华》半月刊,一九六八年停刊后,一九七○年一月复刊为月刊,并印行黄秋岳遗着《花随人圣酓摭忆》补篇、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等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五十年前的湾仔∕岳飞庙故事∕袁克文救杨天骥∕制宪怪论∕女书法家萧娴∕泰国华侨丘悟真∕北京的槓夫∕章太炎和丘悟真∕林仔肩和丘悟真∕东视的岳飞像∕邓散木早年卖艺∕民国伟人李烈钧∕李烈钧卤莽∕李烈钧几杀无辜∕李烈钧审张学良∕幽默语趣∕舞文弄墨∕骈句∕「诗坛点将录」故事∕暨南大学∕李微尘的故事∕郑洪年爱才∕杨士骧自輓联∕周佛海日记∕裴景福失书画∕章太炎改唐诗∕皇帝大出丧被敲诈∕溥仪玩谥∕广州庵院多∕朱铭盘诗讽李鸿章∕章太炎救刘师培∕四体不勤的「人上人」∕张聿光「煮鹤」∕「总统门生」沈佩贞∕革命党胡瑛 ∕取缔中医话旧∕古今洁癖∕两个骨头硬的人∕「安居」两老人∕月盛斋酱羊肉 ∕北京小食∕王湘绮轶事∕黄季刚怪癖∕「笑林广记」一则∕比翼南飞图 ∕国都争论述旧∕在北平认识陈福善∕民元北京兵变∕章太炎改诗惹祸∕物价 ∕「帝师」庄士敦∕由杨公庶之死谈杨度∕嘲遗老诗∕职员录∕张聊止与林琴南 ∕章太炎有钱癖∕陈仲恕其人其事∕「京官」生活∕林仔肩骂孙中山∕鬼故事一则 ∕吴定良教授∕不修边幅的博士∕章太炎死葬杭州∕章汤轶闻∕简琴斋「处女作」 ∕真假武松墓∕真作假、假作真∕画家掠美∕罗振玉的讣文∕罗振玉其人其事 ∕圣诞怀旧∕国人喜外币∕西纸趣史∕贪官存款汇丰案∕加力克「第一」 ∕六部中的闲散机关∕黄际遇和其日记∕读印谱怀旧事∕广州民智影画戏院∕解画花∕小电影∕民智戏院之恋∕张竞生未偿所愿∕张竞生的旅欧译述社∕新年一忆 ∕新年赌博∕一副麻将牌的故事∕贺楚园主人∕火烧戏棚∕卑不輓尊成过去 ∕广西出过三元∕陈海鹰画人像∕党代表是甚么?∕胡礼垣的生平 ∕明清学政沿革 ∕老人治国∕梁启超的小误会∕小品文远胜「八股文」∕绝妙好词∕「诗人之子」 ∕诗人之父∕「诗境」相似∕诗人的感情∕「初识人间浩荡春」∕「小臣唯有泪纵横」 ∕从「斗浆图」谈起∕徐悲鸿在娘胎拜师∕遗老看重溥心畬∕醇王府丁香花 ∕黄秋岳比记台湾版∕「齐山人与缪夫人」∕女侍从缪佳蕙∕颐和园词的掌故 ∕北京最后一个公主∕从陈洁如之死谈起∕姚治诚和陈洁如 ∕留美学生「桃园结义」 ∕医生与博士∕神游桂林∕「三十」国庆∕日本版中国人名录∕香港名流陈先生 ∕樊樊山晚年∕不是联的联∕罪己∕小时候的朋友∕辛亥年我记得的事 ∕我早年的朋友∕初见家乡丧礼∕林图南∕一个勤于工作的「财副」 ∕「佣金买书」的姚鹤集 ∕书债 ∕上海初旅∕与良友一夕饮∕败家之始∕李岳瑞的两部书∕溥心畬游戏笔墨∕从不识名到请酒∕章士钊问诗郑孝胥∕辛酉年的梦境∕拓碑∕曼谷拓碑良友相助∕从一篇旧文谈起 ∕陈璧君的论调∕民主人士的论调∕王荆公的上梁文∕顺德的「龙状元」∕记黄仲钖∕张继写《枫桥夜泊》诗∕君权,军权∕丘八与丘九∕邱字的故事∕写字的铜人∕醇王墓园银杏树∕我对书店的感情∕两代的书价∕周福清的生年

图书序言

四体不勤的人上人

在萤光幕上看古装戏,凡演旧时代那些大官儿,唿唤伺候他的人,往往不叫他们的名字,只叫「人来!」这一动作,戏中人摹仿得很神似。

大官僚叫「底下人」,明知道他们名叫「高陞」、「来贵」、「喜儿」,都不屑叫,凡有使唤 只大叫「人来」就够了,非如此不足以示官威也。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官宦人家,奴仆成群,养一二百个「底下人」不算一回事,人数既多,为主人者怎能把一二百个人的名字记在脑子里?就算日常跟随在主人左右那五六个跟班,老爷贵人事忙,没有精神去记他们的「贵姓台甫」呢。

一九二七年,我在上海去拜候一位世交老辈,这位老先生年近七十,自从清朝倒台后,他就到上海做寓公,因为宦囊丰厚,十六年来以游山玩水,写写诗文来消遣。当他做直隶总督时,手下的跟班有二十多个,他要抽水烟,只呶一呶嘴唇,便有人上前装烟。有时要拿个鼻烟壶,「人来」一声,便有人上前听候吩咐,多写意。这位老先生和我谈了一顿诗文后,要送我一部新印成的大作,他就「人来!」叫了一声,可是没人闻声而至,又一连叫了三次,才见一个小厮进来,他说:「把我新出的诗集拿来!」那「底下人」就在炕牀旁一张长几上拿了一部,双手奉上。其实只要他老先生走一步路便可以拿到手的,何必要「人来」到三四次伤肺气呢?只因他惯了,轻易不肯举一举贵手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