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晓波而言,政治始终不是他的强项,比政治更加重要的,乃是人性。
刘晓波本来是个诗人和美学家,性情也是如此,却被迫成为人权活动家和异议知识分子的领袖。
从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门事件以来,这二十多年他一直无法过正常的生活;而如今,他年过半百的人生经历,与中国当代历史的波动紧密唿应,并发挥着启迪人心的无限影响力。
本书作者余杰是刘晓波这十余年来最亲密的朋友和助手之一,参与了二十世纪九○年代末以来刘晓波从事的所有人权活动。
二○○八年刘晓波因组织和起草《零八宪章》被捕后,余杰便着手撰写本书,他不仅从刘晓波的日记和笔记中蒐集并考察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在刘晓波的妻子刘霞的引荐下,访问了五十多名在刘晓波生命的各个阶段与他有过深入交往的人士,当中包括了刘晓波的亲人、同学、好友、西方汉学家和媒体记者等,而这也使得本书堪称为到目前为止以刘晓波为主题的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传记。
本书得到刘霞的委託授权,她并亲自与余杰讨论全书内容,成稿过程历时三年余。书中细腻记录刘晓波求学过程、爱情故事、参与人权活动始末,更旁及他的政治理念及以和平手段争取人权的理想,生动描写了刘晓波直率浪漫的性格,与其充满戏剧化的人生,是一部可读性高且具学术参考价值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余杰
一九七三年生于四川成都,为中国引领一时的畅销作家、享誉海内外的公共知识分子。就读北大中文研究所期间,出版处女作《火与冰》。该书犀利评论大陆政治、社会、教育时弊,惊动学界与文坛,印行上百万册。当时在狱中的刘晓波读到此书,出狱后主动与余杰联系,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余杰自《火与冰》一书成名后,开始受到当局严密监视,更在当局的干预下,自研究所一毕业即失业,从此靠写作维生。他将个人遭遇改写成自传爱情小说《香草山》,备受年轻人喜爱。二○○四年因协助刘晓波编写中国人权状况报告,遭警方传唤,着作自此全面遭禁,但仍笔耕不辍,持续批判,在海外出版着作十余本,发表文章上千篇,成果丰硕。
二○一○年十月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当局恼羞成怒,余杰亦受波及,遭到软禁、监视,甚至酷刑至昏死。经过一年多的非人待遇和痛苦挣扎,最后选择离开中国,于二○一二年一月携妻子和幼子流亡美国,并以「在自由世界中不断写出不负朋友们期待的好作品」自许。本书为流亡后出版的第一本着作。
序◎余英时
引子 刘晓波人生之四幕剧
第一章 黑土地上一少年
共产党将军的儿子∕阳光并不灿烂的日子∕两度下乡,思想启蒙∕迟来的大学生涯
第二章 京城崭露头角
爱上大眼睛的女孩∕大右派恩师的得意门生∕横空出世的黑马∕比时装秀还要热闹的博士论文答辩会
第三章 天安门学运的「黑手」
赴欧美讲学∕返回危城,飞蛾扑火∕从旁观、劝退,到坚守广场∕发动「四君子」绝食∕屠杀之夜∕落网
第四章 从零开始
阶下囚与悔罪书∕婚姻破裂∕与六四亡灵对话∕在「美丽新世界」寻找定位
第五章 一个人的战斗
与极权体制「死磕」∕独立中文笔会会长∕网路时代的公共空间∕突破结社限制,倡导写作自由∕出入于「大监狱」与「小监狱」之间∕如影随形的警察
第六章 地震前最后的预报:《零八宪章》
《零八宪章》与《七七宪章》∕民主派中的枢纽人物∕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刑十一年∕「我没有敌人」
第七章 刘霞:从灰烬中打造的幸福
诗歌竞技,饮食男女∕「我就是要嫁给那个国家的敌人!」∕人间一场危险的游戏∕在艺术中获得自由∕探监的路何时才是尽头?
第八章 诺贝尔和平奖:是桂冠,更是荆冠
迟到二十一年的奖项∕为什么颁奖给刘晓波?∕「在此我将等候你,不见不散」∕「空椅子」揭露中共真面目∕自由之心,重新启航
附录一 看哪,那个口吃的人──我与刘晓波交往的点点滴滴
附录二 刘晓波年表简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