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供妈祖研究者最快速、便捷的研究讯息与资料,进而加深、增广妈祖信仰的发展面向,由新港奉天宫办理,作为引领台湾妈祖文化之龙头。委由台湾淡南民俗文化研究会办理。自2009年开始筹备,2010年中心正式成立,已经办理过国际学术研讨会、各项展览,并参访东南亚与中国大陆的妈祖宫庙与研究机构,建立合作默契,并积极提供世界妈祖研究者的各项研究协助,本丛书为台湾妈祖研究专刊,希冀为本领域在学术场域中建立明确之学术指标。
作者简介
妈祖文化研究暨文献中心
本中心由新港奉天宫主办与管理,并委託社团法人淡南民俗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进行企划,且聘请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员张珣义务担任中心主任,聘请南台科技大学王见川教授担任副主任,并聘请重要国内外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以及相关成员。
论 着
王见川∕明善书局与同善社──兼谈《玄灵玉皇经》的流传
李世伟、马立∕解严后台湾一贯道的转型──以兴办大学为探讨中心
王见川∕邯郸铁牌与晚清宫廷祈雨
田野调查
王惠琛∕台湾南部寺庙中的僧侣神主牌位调查(一)──祀典武庙
吴嘉燕∕九如三山国王庙的田野考查
随 笔
王见川∕国民政府来台(1949)前两岸的宗教往来与慈善活动初探:兼谈兰记书局黄茂盛的角色
路天真∕徽州张巡信仰之由来──从胡适《四十自述》谈起
王见川∕同治六年华北干旱与邯郸铁牌
妈祖辞典
刘初∕「妈祖」一称的由来
史料介绍
岳耘辑∕《光绪上谕档》所载:台湾神明封赐资料
刘亦苏辑∕几则妈祖新资料:
1.妈祖接炸弹传说的由来
2.南瑶宫妈祖进香
奉天宫文献中心文物介绍
新港奉天宫所藏:政府与寺庙往来公文
奉天宫文献
活动讯息
魏国峰∕新港妈──山海游巡礼
人物缅怀
马立∕缅怀妈祖文献专家──蒋维锬
陈贞∕陈学霖、许地山与预言书的研究
林万传∕永远的萧总──追怀一贯道总会前秘书长萧家振点传师
新着介绍
刘升∕台南大天后宫住持研究的新收获:读《开元寺与大天后宫之僧侣传承关系及其社会纠葛》
李世伟∕学术汪洋中的引航者──简论《中国民间信仰研究述评》
洪莹发∕关渡妈祖信仰及其年例变迁研究
台湾新港奉天宫世界妈祖文化研究暨文献中心介绍
本刊稿约
我始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精神世界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妈祖与民间信仰:研究通讯(1)》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个窥探中国民众精神世界的绝佳窗口。作者通过对妈祖信仰的深入研究,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自然、社会挑战时,如何通过信仰来寻求力量、寄托情感、凝聚共识。书中关于妈祖如何被塑造成一个集慈爱、勇敢、智慧于一身的理想化形象,如何成为民众精神上的榜样和情感上的寄托,都让我对人类信仰的本质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妈祖信仰如何超越了物质层面的祈福,而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启迪,一种道德上的规范,以及一种文化认同的象征的论述所打动。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民间信仰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宗教崇拜,而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文化现象,它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评分这本《妈祖与民间信仰:研究通讯(1)》简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中国民间信仰深层世界的探索。在翻阅之前,我对妈祖的认知仅限于沿海地区的神话传说,认为她不过是一位庇佑渔民出海平安的女神。然而,这本书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将妈祖信仰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民间信仰体系中进行审视。它并非简单罗列妈祖的传说故事,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一信仰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民众生活紧密结合,演化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书中对妈祖神话的起源、传播路径,以及其如何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关于妈祖信仰如何超越了地域限制,在海外华人社群中也生根发芽,并与当地文化相互影响的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抽丝剥茧的学术态度,却又不失温情笔触,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那些充满烟火气的民间生活,去感受信仰的力量是如何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宿的重要源泉。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关于妈祖信仰的知识,更在于它启发了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信仰”这个概念,认识到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传统,其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其内涵又是多么丰富。
评分我对地方史和文化传承一直有特殊的感情,而《妈祖与民间信仰:研究通讯(1)》这本书,以其对妈祖信仰这一重要民俗的深入研究,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文化脉络的窗户。作者在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神话传说的简单复述,而是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将妈祖信仰置于具体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我被书中对妈祖从凡人到女神的演变过程的细致描绘所吸引,也对其在不同时期因应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不同职能的转变感到惊叹。例如,书中关于妈祖信仰如何从最初的“海神”形象,逐渐扩展到“救世主”、“保护神”乃至“政治象征”的演变轨迹,都进行了非常精彩的阐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妈祖信仰如何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节日庆典,甚至艺术创作的部分。这本书让我看到,民间信仰并非是脱离现实的空想,而是深深植根于民众的生活土壤,与他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紧密相连,成为维系社会情感、构建社群认同的重要纽带。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妈祖与民间信仰:研究通讯(1)》之前,我对“研究通讯”这个概念的印象是比较模糊的,以为它可能更偏向于学术界内部的交流,内容会比较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流畅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严肃的学术研究成果呈现给普通读者。书中的论述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即使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也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读妈祖信仰时所采取的跨学科视角,它不仅借鉴了历史学、宗教学的方法,还融入了社会学、人类学的观点,使得对妈祖信仰的分析更加全面和深刻。书中关于妈祖信仰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仁爱等伦理观念相结合,以及其如何与当地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相互融合的部分,都让我对民间信仰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参加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但又不像传统的研讨会那样拘谨,而是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启发。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看似“普通”的民间信仰,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评分我一直对民俗学和历史学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妈祖与民间信仰:研究通讯(1)》恰好满足了我在这两个领域上的求知欲。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它并非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考证,将复杂的理论研究变得鲜活有趣。作者在处理妈祖信仰的文献资料时,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相关记载进行了交叉比对和批判性分析,从而呈现出一个更为立体和真实的妈祖形象。书中对妈祖信仰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传播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社会功能的变化,都有着深入的探讨。例如,它不仅仅关注了妈祖作为海洋保护神的角色,还深入挖掘了她在民间社会治理、道德教化、身份认同等方面的作用。读到书中关于妈祖宫庙的建筑风格、祭祀仪式的演变,以及与周边其他民间神祇的互动关系时,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的民间社会之中,感受着信仰的力量如何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民间信仰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动态的、不断生长和适应的文化现象,它承载着民众的期望,也反映着社会的变迁。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位长期关注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的读者而言,《妈祖与民间信仰:研究通讯(1)》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切入点来观察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持续了千年的民间信仰,其发展演变轨迹,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中国社会各个时期的变迁。书中关于妈祖信仰在不同朝代的兴衰起伏、在不同地域的适应与创新,都为我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视角。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时,所展现出的历史纵深感。它不仅仅关注了妈祖信仰的宗教层面,更将其置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从而揭示了民间信仰与国家权力、社会结构、大众心理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这本书让我看到,即便是看似“边缘”的民间信仰,也可能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信息,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妈祖与民间信仰:研究通讯(1)》这本书,在我阅读过的众多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的著作中,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本。它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学术深度和广度的视角来审视妈祖信仰。作者并没有将妈祖视为一个孤立的神祇,而是将其置于中国民间信仰的宏大图景中进行考察,分析了妈祖信仰与其他神祇信仰之间的相互影响、融合与竞争。书中关于妈祖信仰与其他民间宗教流派之间的界限与联系的探讨,为我揭示了中国民间信仰体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资料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其对不同学派观点的辨析。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对任何一种民间信仰的理解,都不能简单化,而需要将其放置在更广阔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语境中去审视。它不仅仅是关于妈祖的故事,更是关于中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如何通过信仰来寻求慰藉、规范行为、构建社会秩序的生动写照。
评分《妈祖与民间信仰:研究通讯(1)》这本书,以其深入浅出的学术风格,为我这位非专业读者揭开了中国民间信仰神秘的面纱。我一直认为,民间信仰是一种相对封闭、难以理解的文化现象,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学术研究成果呈现出来,使得普通读者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欣赏。书中对妈祖信仰的起源、发展、传播及其文化内涵的阐释,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趣味性。我被书中对妈祖信仰与当地风俗习惯、民间艺术、民俗节庆的结合所深深吸引。它让我看到了,民间信仰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塑造民族性格、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民间文化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我是一位对文化人类学充满好奇的读者,而《妈祖与民间信仰:研究通讯(1)》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人类社会行为和文化现象背后深层动因的探索欲。作者在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而是试图去解释妈祖信仰为何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并且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书中关于妈祖信仰作为一种社会动员机制、一种情感宣泄渠道,以及一种身份认同载体的功能,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被书中关于妈祖信仰如何与当地的政治权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结构发生相互作用的论述所吸引。它让我认识到,民间信仰并非是单纯的宗教现象,而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的复杂复合体。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文化田野调查,作者用严谨的学术语言,为我揭示了妈祖信仰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类学意义。
评分《妈祖与民间信仰:研究通讯(1)》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关于“神”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在阅读之前,我曾以为民间信仰不过是普通民众对未知力量的简单崇拜,是缺乏理性思考的迷信。然而,这本书通过对妈祖信仰的细致研究,让我看到了隐藏在信仰背后的复杂心理需求、社会功能以及文化意义。作者以一种充满同情和理解的笔触,描绘了妈祖信仰如何成为民众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寻求心理慰藉、凝聚社区力量的重要方式。书中关于妈祖如何被赋予各种人格化的特质,如何成为民众情感寄托的载体,以及其如何通过各种仪式和节庆活动来强化社区凝聚力的论述,都让我对民间信仰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民间信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宗教行为,更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表达,它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