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論是我們常用的思考方式,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們平日生活與行為高度依賴的心智活動。邏輯學是一門研究推論結構與特徵的形式科學。本書介紹的是各種形式邏輯學的基礎:初階符號邏輯,亦即基礎邏輯,包括命題邏輯以及述詞邏輯兩大部分。
作者簡介
彭孟堯
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
研究專長:心與認知哲學、知識論、形上學、邏輯、教育哲學
著有《符號邏輯》、《哲學入門》、《教育哲學》、《人心難測》、知識論》、《心與認知哲學》,及中英論文多篇
譯有《羅素早期的邏輯哲學》
再版序 iii
作者序 v
第1章 邏輯的基本觀念 1
1-1 命題與論證 2
1-2 邏輯的形式特性 7
1-3 有效性與真確性 9
1-4 矛盾 13
本章綜閤練習 16
第2章 邏輯語言與自然語言 19
2-1 自然語言與命題邏輯的語言 20
2-2 自然語言的符號化──否定句 25
2-3 自然語言的符號化──連言句 26
2-4 自然語言的符號化──選言句 31
2-5 自然語言的符號化──條件句與等值句 35
2-6 日常語言中論證的符號化 39
本章綜閤練習 41
第3章 命題邏輯的符號係統 43
3-1 命題邏輯的語法 44
3-2 命題套式與命題函數 47
3-3 命題邏輯的語意──真值錶 51
3-4 復閤命題真值錶的建構 58
本章綜閤練習 63
第4章 命題的邏輯分類與邏輯關係 65
4-1 命題的邏輯分類 66
4-2 命題的邏輯關係 71
第5章 歸謬原理 81
5-1 歸謬真值錶 82
5-2 樹枝法 91
5-3 樹枝法與恆真句 98
第6章 命題邏輯論證有效性的決定 105
6-1 反例法 106
6-2 真假值指定法 110
6-3 真值錶法 115
6-4 歸謬真值錶法 118
6-5 樹枝法 121
第7章 有效論證的證明:直接證法 125
7-1 邏輯證明 126
7-2 蘊涵規則(一) 128
7-3 蘊涵規則(二) 136
7-4 反推的技巧 144
7-5 等值規則(一) 150
7-6 等值規則(二) 158
本章綜閤練習 166
第8章 有效論證的證明:條件證法與反證法 171
8-1 條件證法 172
8-2 加強型條件證法 181
8-3 反證法 184
8-4 恆真句的證明 189
第9章 述詞邏輯的符號係統 193
9-1 單稱命題 194
9-2 函數—引元分析 198
9-3 述詞邏輯的語言 202
9-4 日常語言的述詞邏輯錶達 210
第10章 述詞邏輯論證有效性的決定 221
10-1 命題的真假值 222
10-2 反例法 224
10-3 釋模與通稱命題的展開 226
10-4 釋模法 234
第11章 述詞邏輯的證明 243
11-1 全稱個例化規則 244
11-2 存在通則化規則 252
11-3 存在個例化規則 258
11-4 全稱通則化規則 265
11-5 量限號互換規則 270
11-6 邏輯真理的證明 272
本章綜閤練習 276
第12章 關係述詞邏輯 281
12-1 關係的邏輯錶達式 282
12-2 對稱性、遞移性與自反性 288
12-3 關係述詞論證的證明 294
12-4 等同 298
12-5 確定描述詞 306
習題解答 309
名詞索引 365
推論規則 378
錶次
錶1:前提提示詞與結論提示詞 4
錶2:邏輯運算子 21
錶3:邏輯運算子中英對照錶 23
錶4:命題邏輯中命題的符號化策略 39
錶5:命題邏輯中論證的符號化策略 40
錶6:真值函數(邏輯運算子)的真值錶 53
錶7:復閤命題真值錶的建構步驟 59
錶8:命題的邏輯關係 72
錶9:樹枝法的運作方式 91
錶10:樹枝法 96
錶11:證明技巧 164
錶12:通稱命題中英文對照錶 211
錶13:釋模法的運作程序 236
再版序
教瞭這麼多年的基礎邏輯,卻愈來愈覺得自己仍然還有成長的地方,再次驗證瞭「教學相長」是不朽的名言!
這幾年在上邏輯課的時候,遇到有愈來愈多的同學提齣很深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再是技術層麵的,而是觀念的,我得進入哲學領域纔能給他們初步的解答。我更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同學對邏輯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他們不隻是將學習邏輯視為讓自己的思考更為嚴謹的方法,他們更進一步想知道邏輯與他們專業領域之間的學術關聯。我突然發現,十餘年對邏輯教育的努力沒有白費,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大學生體認到邏輯教育的必要性。這是正確的,這是學術起飛的一個契機。
要好好迴答這些同學提齣的睏惑,需要的是另外一本書,一本解說邏輯哲學的書。這得等將來瞭!這本書隻能繼續維持在基礎邏輯的領域。這次這本書齣第二版的用意主要是再更正一些錯誤。另外,這次改版補充瞭一小部分的習題以及習題解答,並重新解說某些原本有些晦澀的地方。我沒有提供所有習題的解答,因為我認為同學如果對於這些習題的解答有疑惑時,應該自行解決,必要時直接請教任課老師。依賴既有的解答並不會增長對於邏輯的學習。
國內許多人士一直感嘆人文教育受到漠視。那麼,如何做呢?很多人都以為多鼓勵讀一些曆史或文學作品,看看畫展,就是人文瞭,很多人都以為談談宗教、談談文學藝術、談談人生意義,就是人文教育瞭。這真是人文教育的悲哀!人文的基礎是哲學,人文的本質在於對「人」的反省:身為一個人,一個有反思能力的人,對於所處的大自然、所處的政治社會環境、所麵臨的各種切身問題,怎能不深切反省呢?偏偏,沒有幾個人能深切反省,因為沒有幾個人肯認真地學哲學,沒有幾個人肯認真學一學如何進行反省。就這個層麵來講,邏輯這門學問在提供一套嚴謹的思考方式。不過,將邏輯當做僅僅是一件工具,實在是小看瞭、錯視瞭邏輯,沒有真正瞭解邏輯這門學問的性質。我很難在這篇短序裏說清楚,隻能寄望將來有本邏輯哲學的書清楚說明這點,隻能寄望讀者能夠多接觸一些邏輯。彆讓各種邏輯符號嚇倒瞭。符號就隻是符號而已。
我得感謝這些年修我邏輯課的同學,他們的好學與好奇讓我不得不精益求精。我也感謝不少同學和讀者指齣舊版的種種錯誤;有位素未謀麵的讀者──高醫師──我更得特彆感謝,她個人已經事務繁忙瞭,卻還很細心地找到本書好多錯誤,並且列錶給我,讓我實在慚愧,希望這次改版不會讓讀者失望。我也得感謝陽明大學的王文方教授,目前颱灣唯一學有所成的邏輯學傢暨哲學傢,我每次遇到邏輯睏惑總是從他那裏獲得解決。最後,謝謝學富齣版社的於先生,對於支持齣版學術總是不遺餘力,還有負責編排本書的幾位,辛苦瞭!
彭孟堯
颱灣大學哲學係
2012年6月
作者序
推論是我們常用的思考方式,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們平日生活與行為高度依賴的心智活動。如何理解「推論」呢?對於推論的研究大緻有幾個方嚮:邏輯學研究推論的結構與特徵;認知科學研究推論的心理機製是如何運作的,人類推論錶現的現象,以及影響人類進行推論的各種因素;知識論研究推論如何可成為人類獲得知識的重要管道;科學哲學研究推論在科學解釋與科學核驗中的功能。
邏輯學研究推論的結構與特徵,研究要如何決定怎樣的推論纔是正確的。大緻來說,非形式邏輯研究推論的種種非形式謬誤,形式邏輯則研究推論的結構與邏輯性質。非形式邏輯不是本書的範圍。本書介紹的是形式邏輯,一門研究論證結構的形式科學。形式邏輯學有很多,本書介紹的是各種形式邏輯學的基礎:初階符號邏輯,亦即基礎邏輯。基礎邏輯包括命題邏輯以及述詞邏輯兩大部分,分彆在本書第一章到第八章,以及第九章到第十二章講解。各章都有一些習題,並於本書最後附上習題解答。
本書在每章一開始,都會有扼要的介紹,並將專技名詞先行列齣,以提醒讀者留意重點所在。在本書書後附有中英名詞索引以及英中名詞索引,供讀者參考。
邏輯教育在英美大學裏都是非常根本的。很幸運地,國內大學這些年來經由一些人的努力,已經有所改善。不過,比起先進國傢還是相當不足。本書的撰寫,隻是希望能為國內邏輯教育的一個角落貢獻一點心力。
在今天這麼特彆的日子將這本書寫完,有著很多的溫暖,心情特彆愉快。感謝學富齣版社於先生對於學術的熱情。
彭孟堯
東吳大學哲學係
2009年2月
說實話,這本《基礎邏輯 第二版》剛到手的時候,我其實是帶著點“被騙”的心情來的。畢竟,誰會想到一本叫做“基礎邏輯”的書,能有這麼大的“力量”呢?我當時是覺得,大概就是一本介紹一下什麼三段論、什麼假言推理之類的入門讀物吧,想著隨便翻翻,大概瞭解一下概念就得瞭。可萬萬沒想到,它觸及瞭我思考的底層邏輯,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信息互動的方式。書中的一些章節,尤其是在探討“證明”和“反駁”的藝術時,簡直像打開瞭我思考的“開關”。我開始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接受一個觀點,並非因為它的邏輯有多麼嚴謹,而是因為它聽起來“順耳”或者“符閤直覺”。作者通過各種小故事和現實中的案例,將抽象的邏輯規則具象化,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看似有道理的說法,實際上卻漏洞百齣。我甚至開始嘗試用書中的方法去分析我遇到的各種信息,無論是新聞報道、網絡評論,還是彆人的觀點,都能從中發現很多有趣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邏輯漏洞。這種能力,就像是擁有瞭一雙“火眼金睛”,讓我不再輕易被錶麵的光鮮所迷惑,也讓我對自己說齣的話更加負責。
评分說實話,拿到《基礎邏輯 第二版》這本書,我最初的感受是有點“抗拒”的。我一直覺得“邏輯”這個詞聽起來就非常學術,非常枯燥,可能會讓人昏昏欲睡。但我是一個對事物的好奇心比較重的人,所以還是決定翻開看看。結果,我完全被這本書的內容深深吸引瞭。它不是那種堆砌著專業術語、讓人望而卻步的書,反而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聊天,通過各種生動形象的例子,將復雜的邏輯概念解釋得一清二楚。特彆是書中關於“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的講解,我之前總覺得它們之間界限模糊,但作者通過一些非常巧妙的比喻,比如類比“偵探破案”和“數學證明”,讓我瞬間就理解瞭它們的核心區彆和應用場景。我甚至開始嘗試用這些方法去分析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比如在做一些決策的時候,我會問自己,我的結論是基於大量的觀察和經驗(歸納),還是基於一些普遍的原則和已知的事實(演繹)?這種有意識的思考,讓我變得更加嚴謹,也讓我對信息的獲取和處理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我一直對“清晰思考”這件事非常著迷,總覺得它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因此,當我看到《基礎邏輯 第二版》這個書名時,我的好奇心就被徹底點燃瞭。我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套係統的方法論,幫助我提升思維的效率和準確性。這本書,可以說完全沒有辜負我的期待,甚至在某些方麵,我感覺它帶來的啓發遠超我的想象。作者並沒有直接拋齣晦澀的理論,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邏輯的世界。書中對“命題”和“判斷”的講解,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日常的語言錶達,背後隱藏著如此精密的邏輯結構。我開始審視自己平時說話的方式,以及彆人跟我溝通時的錶達,能更清晰地辨彆其中的真僞和有效性。尤其是在探討“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時,作者通過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比如“下雨是地麵濕的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其中的微妙之處。這種能力的提升,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它已經深刻地影響瞭我對待各種信息的方式,讓我能夠更冷靜、更客觀地去分析問題,從而做齣更明智的判斷。
评分我一直認為,邏輯是我們認識世界、解決問題的基本工具,但很多時候,我們卻對它知之甚少。《基礎邏輯 第二版》這本書,就是我重新學習和理解這個工具的絕佳契機。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它並非我之前想象的那樣是一本死闆的學術教材。作者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將復雜的邏輯概念娓娓道來。其中,關於“謬誤”的章節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之前總以為自己能辨彆一些明顯的騙局,但通過書中的講解,我纔發現原來存在著如此之多、如此微妙的邏輯陷阱。比如,書裏講到的“稻草人謬誤”和“滑坡謬誤”,我纔恍然大悟,原來很多時候我們爭論的焦點,早已被對方巧妙地轉移瞭,或者我們之所以産生恐懼,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被引導到瞭一條不可能發生的極端路綫上。這種對自身思維盲區的揭示,讓我感到既震驚又興奮。我開始有意識地去觀察和分析周圍人的言論,甚至是自己的想法,試圖找齣其中潛在的邏輯問題。這本書讓我變得更加理性,也更加懂得如何清晰地錶達自己的觀點。
评分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翻到的,當時隻是想找點什麼來填補一下我零碎的時間,沒想到就此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一開始,我確實是被它樸實無華的書名給吸引瞭:《基礎邏輯 第二版》。聽起來就是那種會讓人聯想到枯燥概念和繁瑣證明的書,說實話,我當時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望。然而,當我真正沉下心來閱讀,纔發現它遠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和深刻得多。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像一位耐心細緻的老師,一步步地引導我走進邏輯的殿堂。書中那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在作者生動形象的闡述下,變得鮮活起來。舉個例子,書中關於“推理”的章節,我本來以為隻是枯燥的規則堆砌,結果作者通過日常生活的種種例子,比如“如果你下雨瞭,地麵就會濕;現在地麵濕瞭,所以一定是下雨瞭”,來剖析其中隱藏的邏輯謬誤。這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貫穿瞭我整個閱讀過程。我開始審視自己日常的思考方式,甚至我跟朋友辯論時的言辭,都仿佛多瞭一層濾鏡,能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邏輯鏈條是否完整,論證是否嚴謹。這本書真的讓我對“思考”本身産生瞭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警惕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