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哲學的天籟

莊子:哲學的天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哲學
  • 莊子
  • 道傢
  • 天籟
  • 思想
  • 中國哲學
  • 古典
  • 智慧
  • 文學
  • 內省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現實世界的痛苦,是一個無底的陷阱。夕陽下的權威,丘壟黃土下的賢者,是偉大?還是渺小?莊子的視綫,從此移開瞭人世,他所曠觀的乃是無窮的時空。

  莊子察覺瞭人的根本問題,在於人的不自由。人為什麼不自由,因為人有依賴。人依賴物質而生活。人依賴情感而生活。人依賴知識而生活。人依賴藝術而生活。人依賴上帝而生活。這些依賴,便使人人陷入自我播弄的「不自由」的境地。如果人要實現自由,便須先去掉依賴之心。

  莊子認為:人必須自覺人的存在,是和無限時空中大自然的有機運作,息息相關的。人必須用自然來觀察「一切」。自然像是一個渾沌,人也要像一個渾沌。換句話說:人不要從他人而畫齣自己,不要從自然畫齣人,不要從無價值畫齣價值,不要從過去和未來畫齣現在,不要從死亡畫齣生存,不要從無限畫齣有限。這樣纔能超愈束縛而得到自由。這就是莊子哲學最不同於諸子百傢的地方。

  這本白話《莊子》,是以郭慶藩的《莊子集釋》,王先謙的《莊子集解》、王叔岷的《莊子校釋》等做為底本,把《莊子》原典中最具故事性的部份,採選齣來,改寫成白話故事,做為大眾的讀物。

作者簡介

羅龍治

  颱大曆史研究所畢業、文學博士。

  曾任:
  國立颱灣科技大學副教授。
  現已退休。

  著作:《進士科與唐代的文學社會》、《唐代的後妃與外戚》、《似水情懷》、《狂飆英雄的悲劇》、《露泣蒼茫》、《曆史的藥鋤》、《雲水之緣》、《紫色的夢》等。

荷塘月色下的禪思:從魏晉風流到生命覺醒 (非《莊子:哲學的天籟》內容) 導言:在喧囂之外,聆聽內心的迴響 本書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煙塵,深入探尋一種超越時代、直抵生命本源的東方智慧。我們不再關注特定思想傢的文字解讀,而是聚焦於魏晉時期士人精神麵貌的流變,以及這種精神如何在後世的文學、藝術和日常生活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我們將目光投嚮一片靜謐的湖泊,那裏沒有辯論的硝煙,隻有月光下水草搖曳的韻律,這是對“無為而無不為”的另一種感性體悟。 第一章:魏晉風度:竹林下的叛逆與逍遙 魏晉,一個充滿矛盾與張力的時代。它既是儒傢正統搖搖欲墜的亂世,也是個體精神空前解放的黃金時期。本章不直接剖析莊子的文本,而是描摹那個時代“人”是如何存在的。 1.1 亂世中的審美逃逸:服散與清談 魏晉士人麵對政治的黑暗與生命的無常,發展齣一種獨特的生存策略:審美化生存。我們將詳述“服散”之風的社會背景,探討這種行為背後是對僵化禮教的消極抵抗。清談,並非空洞的辭藻堆砌,而是一種構建精神庇護所的方式。我們將分析竹林七賢等代錶人物,如何通過對山水、飲酒、玄學的癡迷,構建起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純粹的精神疆域。他們的“放達”,是麵對巨大壓力時,生命力采取的一種自我保護與自我釋放的復雜機製。 1.2 身體的解放與藝術的自覺 在魏晉,身體不再僅僅是社會角色的載體,它成為瞭錶達內在精神的媒介。從嵇康的廣陵絕響,到書法傢們筆下流動的綫條,我們看到瞭一種對個體生命體驗的極度珍視。本章將著重分析書法藝術中“氣韻生動”的觀念如何從哲學思辨中汲取營養,轉譯為視覺語言。例如,衛夫人和王羲之早期作品中對自然形態的模仿與超越,體現瞭他們試圖捕捉“道”在萬物中的瞬間顯現。這種對“形”的超越,正是對僵化“名”的顛覆。 第二章:山水寄情:天地間的遊牧精神 魏晉後的士人,無論身處何種政治境遇,都將目光投嚮自然。山水文學的興起,標誌著文學的主題從“經世濟民”轉嚮“個體自洽”。 2.1 江南煙雨中的“情”與“景” 我們將聚焦於謝靈運、謝朓等人的山水詩,而非道傢典籍。這些詩歌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們不再將自然視為可被教化或徵服的對象,而是將其視為與詩人情感共振的“他者”。詩中的瀑布、鬆柏、幽榖,是詩人內心掙紮、超脫或沉醉的隱喻。我們將詳細探討“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藝術實踐,分析一個具體的意象(如“寒泉”或“空山”)如何在不同詩人的筆下被賦予迥異的情感色彩。 2.2 園林藝術的哲思:人工與自然的和解 如果說竹林是野性的象徵,那麼魏晉及隋唐興起的私傢園林則是人類馴化自然,以求達到內心和諧的物質載體。本章將對比南北園林風格的差異,探討園林設計中如何運用藉景、對景、框景等手法,將有限的空間轉化為無限的意境。園林中的麯徑、漏窗,並非簡單的路徑或裝飾,它們是引導觀者在空間中“慢下來”,迫使心神迴歸當下的媒介,是實現精神自由的“有形之境”。 第三章:禪意的滲透:從玄學到禪宗的流變 魏晉玄學的思辨,為後來的佛教禪宗在中國的本土化提供瞭肥沃的土壤。本章側重於比較兩種思想在實踐層麵的異同,但著眼點是禪宗如何將形而上的思辨轉化為日常生活的具體修行。 3.1 坐禪與“直指人心” 禪宗強調的“明心見性”,與玄學中對“名教”的批判有異麯同工之妙,但禪宗更具實踐性。本章將描述唐代禪師們(如慧能)如何拒絕繁復的儀軌,轉而強調在勞作、喝茶、行路中體悟“空性”。我們不會引用莊子的概念,而是分析禪宗公案的結構——那種看似荒謬、實則指嚮語言局限的敘事方式。例如,一個關於“擔水劈柴”的故事,是如何在不訴諸任何宏大理論的情況下,達成瞭對“當下”的深刻捕捉。 3.2 詩禪一味:寒山與拾得的民間智慧 我們將聚焦於寒山、拾得這類富有民間色彩的禪宗人物,而非理論大傢。他們的詩歌往往語言直白,充滿對世俗的反諷與對自然的熱愛。他們的“癡狂”,是對傳統知識體係的徹底顛覆,這與魏晉士人的“真率”精神在氣質上有所呼應,但更加貼近底層民眾的生存體驗。通過分析他們的詩句,我們可以看到一種不求聞達、隻求心安的生命態度是如何在社會邊緣生根發芽的。 第四章:日常生活的精神化:器物與生活的哲學 本章將視角拉迴至個體對物質世界的處理上,探討古代文人如何在傢具、茶飲、服飾等日常器物中,尋求一種與“道”相通的審美與精神秩序。 4.1 簡素之美:宋代器物的靜默 宋代美學是對魏晉風流的收斂與內化。我們重點考察宋瓷的“天青色”,以及文人傢具的極簡設計。這種簡素並非貧乏,而是一種對多餘裝飾的剔除,其目的在於讓器物迴歸其“本真”的功能與形態。一把宋代的杌凳,其結構本身就是一種對穩定與平衡的無聲宣示。這種對“物”的尊重,體現瞭一種人與周遭環境和諧共處的願望。 4.2 茶道的興起:從藥用到精神儀式 茶,從最初的藥用植物,逐漸演變為文人士大夫的日常飲品乃至精神寄托。我們將探討陸羽《茶經》所構建的茶文化體係,它如何將復雜的自然選取、器具考究、衝泡技藝,納入一個精緻而自洽的“道”的流程中。飲茶的步驟,是一種對時間和動作的精確控製,它強迫飲者專注於此刻的溫度、香氣和滋味,從而達到一種短暫的心流狀態,這與禪宗的專注有內在的聯係。 結語:在留白處重塑自我 本書並未提供一套係統的哲學體係,它所呈現的是一種精神的“場域”——一個由魏晉風流的叛逆、山水的寄情、禪宗的頓悟以及日常的簡素共同構建的文化景觀。我們試圖證明,那些看似零散的文化現象,實際上是不同時代的人們,在麵對同一組關於“自由”、“真實”與“有限生命”的終極追問時,所做齣的不同層麵的迴應。真正的自由,或許不在於華麗的辯詞,而在於我們選擇如何看待手中的一片落葉,以及如何與身處的環境達成微妙的、不言自明的和解。這種和解,纔是生命中最深沉的天籟之音。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逍遙遊第一
巨大的怪鳥
小麻雀自鳴得意
寒蟬和靈龜
列子禦風而行
許由不受天下
姑射山的神女
越人文身
惠施的大葫蘆
宋人的秘方
無用的樗樹

齊物論第二
大地的簫聲
天的簫聲
誰是主宰
西施是美女嗎?
朝三暮四
昭文不再彈琴
惠施靠在梧桐上
莊子說話不說話
王倪不知道
王倪知道不知道
麗姬的哭泣
長梧子的大夢
影子的對話
蝴蝶夢的大覺

養生主第三
庖丁解牛
一隻腳的人
籠中的野雞
自然的刑罰
薪盡火傳
養生主

人間世第四
螳臂當車
養虎的人
愛馬的人
土地神的樹
河神的祭物
不可想像的怪人
楚狂人接輿
油把自己燒乾瞭
顔迴心齋
飲冰的人

德充符第五
跛腳駝背的怪人
人是無情的嗎?
小豬不吃奶
沒有腳趾頭的廢人
孔子的知名度
申徒嘉責子産

大宗師第六
相忘於江湖
自然是大力士
四個知己
方內和方外
人相忘於道術
君子和小人
孟孫纔哭泣不動心
自然的生滅
顔迴坐忘
子桑唱貧窮之歌

應帝王第七
沒有纍贅的帝王
海中鑿河
什麼叫做明王
神巫不敢再相命
渾沌死瞭

駢拇第八
第六隻手指
大道的歧路
鴨腳太短嗎?
牧羊人走瞭羊
伯夷和盜蹠

馬蹄第九
伯樂的罪過

胠篋第十
防盜術
田成子盜齊國
盜亦有道
趙國的美酒
諸侯大盜
智慧的陷阱

在宥第十一
黃帝問道廣成子
自然的友伴

天地第十二
黃帝遺失玄珠
灌園的老人
柵欄中的虎豹

天道第十三
擊鼓追逃犯
把聖人當牛馬
做車輪的老人

天運第十四
虎狼也有愛
東施效顰
海鷗和烏鴉
鳥蟲的風化
孔子看到龍
天地日月

刻意第十五
無江海而閑

繕性第十六
顛倒的人
不住山林的隱士

鞦水第十七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鶚鳥吃腐鼠
汙泥中的龜
井底之蛙
邯鄲學步
管錐測天地
聖人的勇氣
風和蛇
河伯和海神的對話
(一)黃河和北海
(二)天地和羽毛
(三)大小和極限
(四)大道和貴賤
(五)謝施
(六)不怕水火
(七)不要穿牛鼻

至樂第十八
莊子鼓盆
柳生左肘
莊子夢見骷髏
海鳥不愛音樂
人不生不滅

達生第十九
黏蟬的老人
操舟如神
黃金做賭注
牧羊人
祭盤上的犧牲
桓公打獵遇鬼
紀渻子養鬥雞
瀑布下遊泳的人
梓慶做鍾架
東野稷盤馬
工倕的手指
酒醉墜車的人

山木第二十
浮遊於道德
北宮奢鑄鍾
甘井先竭
林迴棄璧
莊子在荊棘中
燕子結巢樑上
螳螂捕蟬
美妾不可愛瞭

田子方第二十一
寬衣解帶的畫師
伯昏無人的箭術
百裏奚養牛
舜修倉通井
臧丈人釣魚
魯國隻有一個儒者
老子剛洗過頭發
魏文侯不想做國王
凡國不存不亡

知北遊第二十二
道在屎溺
大馬捶鈎者
光曜和無有
道可以擁有嗎
知識和大道
道超越知

唐桑楚第二十三
後羿的技巧
用道術捉麻雀
庚桑楚逃名

徐無鬼第二十四
匠石和郢人
徐無鬼相狗相馬
詩書六弢不如狗馬經
黃帝問道於牧童
九方歅論相
吳王射巧猿

則陽第二十五
蝸牛角上的兩國
誰是盜賊
孔子質詢太史
環中之道

外物第二十六
莊周貸粟
任公子釣大魚
儒生盜墓
靈驗的白龜
自然的用
得魚忘筌

寓言第二十七
無牽無掛的人
得道的階段
楊硃學道
孔子六十歲的變化

讓生第二十八
顔闔搬傢瞭
列子麵有菜色
屠羊人不厭羊騷味
顔迴不想做官
子貢衣服雪白

盜蹠第二十九
孔子會見大盜(一)
大盜的道理(二)

說劍第三十
趙王愛劍客(一)
大劍客莊子(二)
莊子三劍(三)
劍客死光瞭(四)

漁父第三十一
孔子遊黑森林
八病四患
討厭影子的人
討厭腳跡的人

列禦寇第三十二
屠龍之技
打碎龍珠
不做犧牲
莊子快死瞭
知道不可說
泛若不係之舟
列子露瞭形跡

天下第三十三
方術和大道
關尹和老聃的道術
莊周的道術
惠施的方術有五車
和影子競走的人

附錄 
原典精選

圖書序言

齣版的話

  時報文化齣版的《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傢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復印、流傳。寶庫裏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钜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他特彆強調:

  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嚮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纔智,曆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鞦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傢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硃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嘆,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麯,村裏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傢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瞭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瞭我們、嗬護瞭我們幾韆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大傢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誌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瞭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裏,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麵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曆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齣最具代錶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係更加完整。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彆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曆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齣版順序上,首先推齣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麯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閤做為一般讀者(特彆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齣四書五經、諸子百傢、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裏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彆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瞭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颱,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麵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瞭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齣版編輯部

圖書試讀

巨大的怪鳥

北海有一條鯤魚,他的身子有幾韆裏那麼大。有一天,他突然變成瞭一隻大鵬。這隻大鵬的背,就有幾韆裏之廣。他的翅膀張開來,像是天邊垂下來的兩片黑雲。
《齊諧》這本故事書上說:當北海上的巨風來臨的時候,海水混濁像是沸騰瞭一樣。這時,大鵬不能住瞭,便張開翅膀,激起三韆裏的浪花,然後藉著鏇風往天空衝去,一直飛上九萬裏的高空。飛瞭六個月纔到達南海,在那裏休息。南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

當大鵬在九萬裏的高空,低頭嚮下一望,隻見野馬般的遊氣,和生物氣息吹動的浮塵,渾濛濛的一片,地麵上所有的山河城屋,都消失不見瞭。大鵬又抬頭嚮上一望,隻見天色蒼茫無際。天地和他渾然混閤為一瞭。

【說明】

一莊子的大鵬一起飛,在九萬裏高空的渾然蒼茫境界,便是打破一切人為的「相對價值」的世界。

二大鵬要憑藉巨風纔能高飛。如果他心中忘瞭巨風,自然而然,自由自在,這叫做「沒有依賴的逍遙」。莊子的術語稱做「無待的逍遙」。這就像姑射山的神人乘雲氣,禦飛龍一樣瞭。

(參見本篇「姑射山的神女」條。)

小麻雀自鳴得意

大鵬飛在九萬裏高空的時候,小麻雀譏笑他說:「那傢夥花這麼大的力氣,飛那麼高乾什麼呀?我在地上想飛就飛。有時候,我一飛就到瞭榆樹上。有時候,我一飛,飛不到樹上,我就落迴地麵上罷瞭。像我這樣自來自去,在草地樹林裏穿梭,也可以說是飛的絕技瞭。」

【說明】

一小麻雀的飛行,小麻雀的知識,小麻雀的境界,都和大鵬不一樣。

二小麻雀的飛行、知識、境界,根本不能瞭解大鵬。所以纔會嘲笑。我們不必笑小麻雀,也不必羨慕大鵬。
寒蟬和靈龜

世人都說:「彭祖活瞭八百歲,是人間最長壽的瞭。」但是,把八百歲當做長壽,仔細想想,實在是很可悲的事。

因為有一種小蟲叫做「朝菌」,朝生而暮死。他根本不知道世間有所謂的「一個月」。另外有一種蟲子,叫做寒蟬,春生而夏死,夏生而鞦死。他又根本不知道世間有所謂的「四季」。可是楚國南方的海上,有一隻巨大的靈龜,五百年對他隻是一個春季,五百年對他隻是一個鞦季。上古時代有一種椿樹,八韆年對它隻是一個春季。八韆年對它隻是一個鞦季。

朝菌和寒蟬叫做「小年」。靈龜和椿樹叫做「大年」。「小年」是不會瞭解「大年」的。

彭祖八百歲,對靈龜和椿樹來說,不也是「小年」嗎?世人把彭祖認為是長壽,不也就是「小年」的悲哀嗎?

【說明】

「小年」不瞭解「大年」。所以人世上,小智慧也不瞭解大智慧。

列子禦風而行

列子能夠駕禦風飛行,輕飄飄的十分美妙,他齣去瞭十五天纔迴來。他的這種幸福,世上已是罕見的瞭。

但是,對於有道的人看來,列子雖然不必用腳走路,究竟還是要依靠「風」纔能飛行,所以也不是真正的自在逍遙。

【說明】

世俗的「逍遙」,就像世人的幻想:「我要是能飛就好瞭。」其實,這種逍遙,仔細想想看,並不真正自在。列子禦風的故事,可以喚醒我們的夢幻和淺見。列子禦風而忘不瞭風,所以不是真的逍遙。

許由不受天下

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怕許由一口迴絕。所以堯說:「太陽、月亮都齣來瞭,還要我這小火把乾嘛?及時雨都下過瞭,還要人工灌溉乾嘛?我認為我實在不如你,所以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你吧!」許由說:「算瞭吧!小鳥在樹林做巢,所需不過一枝;老鼠在溪流喝水,所需也不過滿肚。你把天下讓給我,我要拿來做什麼呢?況且天下已經給你治好瞭,你想把這個美名讓給我嗎?我要這『空名』做什麼呢?」

【說明】

智慧圓通的人,絕不妄求「空名」。這用莊子的話說,叫做「聖人無名」。(道傢所謂聖人是智慧圓通的人,不要把他想成儒傢的聖人。)

姑射山的神女

在遙遠的北海中,有一座姑射(ㄧㄝˋ)山。

姑射山上有一個神女,肌膚像冰雪般的潔白,意態輕盈像處女。她不吃五榖,隻是吸吮空氣和露水而已。她可以乘禦著雲氣,駕馭飛龍,遨遊到四海之外的虛空。她的精氣凝聚起來,所到之處能使萬物不腐壞,也可使榖物成熟。她的精氣既廣被萬物,所以人世的治亂在她看來隻是大海中的一個泡沫。她的汙垢,她的糟粕便不知道可以造就人世多少的堯舜。

【說明】

在廣大的宇宙中,人世的治亂如泡沫的生滅。所以神化莫測的人,明白自然生滅的道理,便不會妄想「立功」。
愈人文身

有一個宋國人帶著帽子和衣服到南方的愈國去販賣,他以為可以賺到一筆大錢。但是,愈人的風俗是:剪斷瞭頭發,赤裸著身子,身上刺畫著文彩,全不穿戴衣帽。所以宋人的衣帽對他全沒有用處。

用戶評價

评分

翻開這本《莊子:哲學的天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份超然物外的灑脫。我並非是初次接觸莊子,但這本書卻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觸動瞭我。它沒有生硬地堆砌拗口的哲學概念,而是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瞭一個天馬行空、不受羈絆的精神世界。那些關於鯤鵬展翅、朝菌不知晦朔的譬喻,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仿佛化作瞭生動的畫麵,在我的腦海中徐徐展開。我仿佛能感受到莊子筆下的風,吹拂著他的衣袂,拂去瞭塵世的喧囂與束縛。那些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細細品味之下,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它讓我開始反思,我們那些執著追求的東西,是否真的那麼重要?那些所謂的“得失”,在宇宙的宏大尺度麵前,又顯得多麼渺小?這本書像是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嘗時或許有些許苦澀,但細細咂摸,卻能品齣迴甘無窮的滋味。它不是一本速成的讀物,而是一段需要靜下心來,細細體悟的旅程。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這或許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吧。它讓我明白,真正的自由,並非是隨心所欲,而是內心的解脫,是擺脫瞭那些不必要的羈絆,從而獲得真正的寜靜。

评分

《莊子:哲學的天籟》這本書,對我而言,簡直就是一場思想的盛宴,一次心靈的奇幻漂流。莊子所構建的世界,是如此的遼闊而自由,充滿瞭想象力,又蘊含著無盡的智慧。我被他筆下那些奇形怪狀的生物、變化無窮的景象深深吸引。他不像許多哲學傢那樣,用一套嚴密的邏輯體係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而是通過故事、比喻,將那些晦澀的哲理,化為一種直觀的感受,一種生命力的躍動。我從書中讀到瞭對生命的敬畏,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對人類存在的深刻反思。那些關於“齊物論”、“逍遙遊”的思想,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周遭世界的聯係。我們常常睏於自身的局限,將世界簡單地劃分為“你”和“我”,“好”和“壞”,卻忘瞭萬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皆是大道的組成部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在於懂得放下分彆心,學會包容和理解。它不是一本需要你死記硬背的書,而是一本需要你用生命去體驗、去感悟的書。它像是一麵鏡子,照見瞭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也指引我們走嚮更廣闊的精神天空。

评分

讀罷《莊子:哲學的天籟》,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澎湃。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哲學著作,不如說是一場靈魂的洗禮。莊子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將那些深邃的哲學思想,巧妙地融入到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寓言故事之中。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道”的論述,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貫穿於萬事萬物之中,無處不在,又無形無相。莊子告訴我們,不必刻意去追求,隻需順應自然,便是通往“道”的捷徑。這種“無為而治”的思想,在如今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我們,過度的乾預和執著,往往會適得其反。有時候,最好的解決之道,便是放手,讓事物按照其自身的規律發展。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審視自己的內心,不再被外界的評價所左右,也不再為瑣碎的得失而煩惱。它教會我如何以一種更加豁達、從容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這種內在的力量,是任何外在的成功都無法比擬的。我感覺自己仿佛卸下瞭許多沉重的包袱,心靈變得輕盈而自由。

评分

坦白說,《莊子:哲學的天籟》這本書,是我近期讀到的一本最讓我感到“醍醐灌頂”的書籍。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哲學充滿興趣,但總覺得有些過於抽象和難以捉摸。而這本書,則以一種極其生動、形象的方式,將莊子的哲學思想呈現在我麵前。我被那些奇特的比喻,例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鞦”,深深地打動。它們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認為的“真理”,往往隻是站在我們自身的有限視角下的片麵之詞。莊子鼓勵我們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去擁抱變化,去接受不確定性。他關於“得意忘形”、“坐忘”的論述,更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它告訴我,真正的樂趣和智慧,並不在於執著於形式或結果,而在於過程中那種無拘無束、順其自然的狀態。閱讀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看待問題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它不像一些功利性的讀物,能直接帶來物質上的迴報,但它所賦予的,是對生命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這種收獲是無法估量的。

评分

《莊子:哲學的天籟》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夏日裏一陣清涼的風,吹散瞭心頭的浮躁與不安。莊子那種“得意忘形”、“遺世獨立”的精神境界,讓我著迷不已。他筆下的故事,看似荒誕不經,實則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我尤其欣賞他對“道”的闡釋,它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融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莊子告訴我們,不必刻意去追求,隻需順應自然,便能達到內心的平靜。這種“無為而無不為”的哲學思想,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可貴。它提醒我們,很多時候,過度的乾預和執著,反而會適得其反。學會放手,學會信任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纔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安寜。閱讀這本書,讓我感到自己的心境逐漸變得平和,對生活的看法也更加豁達。它不是一本讓人興奮的書,但它能讓你靜下心來,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去感受內心的力量。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改變,卻有著深遠的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