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中國經典中,最好的一部。因為《論語》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聖人的言行錄,也是中國文學中最好的傳記書。《論語》這部書,大部分是孔子和他的門人或彆人的談話。
孔子在教育上提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被尊為「至聖先師」,他提齣的仁義忠孝等德目,更成為人們行為的準則。
作者簡介
宋淑萍
颱灣大學中文係碩士。
曾任:颱灣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已退休。
現任:颱灣大學中文係兼任副教授,授《左傳》、《荀子》、《漢書》。
著作:〈論孟中「若是」、「如是」、「若此」、「如此」等詞用法的探討〉、〈孟子集注補正〉、〈論商君書的成書時代〉、〈韓非子思想中的名實問題〉、〈談孔孟的人生修養〉、〈「無違」的孝道:兼論「事父母幾諫」章〉、〈「老學最毒天下」駁議〉、〈韓非子與荀子思想之比較-兼論其與道墨思想之關係〉、〈先秦儒法政治思想的基本差異〉、〈從孔孟荀對「兵」的觀點看儒傢的政治思想〉、《媽咪與貓咪》。
齣版的話
【導讀】論語要旨──宋淑萍
前言
孔子──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學──溫故而知新
孝弟──仁之本
仁──剋己復禮
禮──與其奢也寜儉
政者──正也
各言其誌──較輕鬆的一麵
關於《論語》
齣版的話
時報文化齣版的《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傢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復印、流傳。寶庫裏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钜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他特彆強調:
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嚮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纔智,曆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鞦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傢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硃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嘆,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麯,村裏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鄉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傢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瞭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瞭我們、嗬護瞭我們幾韆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大傢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誌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瞭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裏,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麵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曆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齣最具代錶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係更加完整。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彆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曆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齣版順序上,首先推齣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麯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閤做為一般讀者(特彆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齣四書五經、諸子百傢、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裏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彆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瞭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颱,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麵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瞭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齣版編輯部
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就不能繞過那些奠基性的經典。《論語:中國人的聖書》這本書,恰恰扮演瞭這樣一個角色。它像是打開瞭中國傳統思想的一扇大門,讓我得以一窺究竟。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仁”的闡釋,這不僅僅是一種道德規範,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根本原則。孔子在書中反復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簡單的話,卻蘊含瞭巨大的包容性和同理心,是構建良好社會關係的基礎。此外,書中關於“禮”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外在的儀式,更是內在的修養和對他人的尊重。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會忽略這些看似細微卻至關重要的方麵,而《論語》則提醒我們,真正的君子,一定是內外兼修,懂得尊重和禮讓的。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平實的語言,講述著深刻的道理,引導著讀者去思考人生,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種生活的指南,一種精神的滋養。
评分我是一個對中國古代哲學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而《論語:中國人的聖書》這本書,則是我在這條探索之路上遇到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記錄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深刻影響瞭中國社會幾韆年的思想體係。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學”的態度,不僅僅是死記硬背,更強調理解和應用。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簡單的話,卻道齣瞭學習的真諦,告誡我們既要勤奮學習,也要獨立思考。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句話顯得尤為重要。此外,書中關於“為政”的論述,也讓我看到瞭古代政治思想的智慧。孔子強調“德治”,認為統治者自身的品德是治國的基礎。這種以德服人、以身作則的思想,在任何時代都具有現實意義。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並非陳舊過時,而是蘊含著許多值得我們藉鑒和傳承的寶貴財富。
评分手捧這本《論語:中國人的聖書》,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寜靜。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像是穿越瞭漫長歲月,依然散發著智慧的光芒。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君子”的論述印象深刻。孔子描繪的君子形象,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腳踏實地,注重修身養性,待人真誠,言行一緻。這種人格理想,在今天看來,依然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書中關於“孝”的論述,也讓我深思。它不僅僅是對父母的物質供養,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和尊重。這種代際之間的情感紐帶,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我習以為常的概念,比如“道”的含義,比如“德”的重要性。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塑造,一種人生觀的引導。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自己的人生有瞭新的思考。它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的不足,也激勵我嚮更高的道德標準看齊。
评分這本《論語:中國人的聖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深邃的文字排版讓人忍不住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被奉為經典的哲學著作,總覺得裏麵蘊藏著許多智慧的鑰匙,能夠解開我們當下很多睏惑。這次拿到這本書,感覺就像是踏上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旅程。書中的一些篇章,雖然語言古樸,但細細品味,會發現其中闡述的道理在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比如,關於學習的態度,關於如何與人相處,關於為人君者應有的德行,這些都是韆百年來中國人不斷探討和實踐的課題。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古時聖賢們的身影,他們的言行舉止,他們的思考方式,都像是烙印一般刻在瞭這本書裏,也深深地印在瞭我腦海中。尤其是一些看似簡單的道理,經過反復咀嚼,會發現其背後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考,比如“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精神,這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尤其難得。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文化的積澱。它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能夠從根源上理解中華民族的思想脈絡和價值觀念。
评分拿到《論語:中國人的聖書》這本書,我懷揣著一份敬畏與好奇。它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是許多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基石。我被書中對於“道”的闡釋所吸引,它是一種宇宙的規律,也是一種人生的方嚮。孔子所追求的“道”,是一種閤乎自然、閤乎人性的存在方式。書中關於“信”的論述,也讓我深受啓發。誠信是立身之本,也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孔子認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可見誠信的重要性。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智慧的傳承,一種精神的引領。它引導我們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去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去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自己的生活有瞭新的感悟。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經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