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是练出来的II:让骗子远离的10堂感官训练课

聪明是练出来的II:让骗子远离的10堂感官训练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防骗
  • 认知
  • 心理学
  • 思维训练
  • 感官训练
  • 自我提升
  • 实用技巧
  • 警惕欺诈
  • 安全意识
  • 情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唯有透析人们的行为天性与心理,才能聪明的远离被骗的命运。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别人说谎,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永远不上当

  人人生来都是纯真的,每个人死去时都是说谎者。的确,人人都会撒谎,从不撒谎的人大概只有三种:圣人、白痴、婴儿。撒谎可以说是人类天性的表露。

  善意的谎言与恶意的谎言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说谎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们无法否认也无法拒绝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这一事实,正如法国的沃尔纳格所说,人人生来都是纯真的,每个人死去时都是说谎者。的确,人人都会撒谎,从不撒谎的人大概只有三种:圣人、白痴、婴儿。撒谎可以说是人类天性的表露。

  我们的大脑从接收到资讯到指挥身体各个部位发出资讯的剎那之间,经过了高速而缜密的思维过程,掌握语言中枢的新皮质大脑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出最佳的对话策略,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等情况。如果有人宣称他这辈子从来没有撒过谎,想必任何人都不会相信。

  例如,一个小学生为了和同学去郊外野餐,他会理直气壮地告诉父母,週末的作业习题他都已经完成了,而事实上他才做了一半。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虽然只进入了一家普通的公司,拿着微薄的薪水,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会夸口说他进了一家声名显赫的大公司,一个月的薪水有多少多少。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说谎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平均每天会撒两次大谎,人与人的交谈中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存在某种形式的谎话,但是这其中只有五分之一被人们察觉到了。

  可见撒谎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甚至有位西方哲人说,社会就是由谎言组成的,人与人之间就是互相撒谎的关系。这句话当然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认,撒谎的确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谎言,其中有一些只是善意的欺骗,还有一些是恶意的谎言,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如何面对谎言,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

  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别人说谎,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永远不上当,这就要我们了解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基础与五官感应的心态心理学了。唯有透析人们的行为天性与心理,才能聪明的远离被骗的命运。

作者简介

霍靳文

  哲学硕士。曾在日本财经杂志任过採访编辑,国际经典课程的认证培训师。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个符合要求的图书简介,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内容详细,旨在描述一本与《聪明是练出来的II:让骗子远离的10堂感官训练课》无关的图书。 --- 书名: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回响 导言:尘封的星图与未知的召唤 在人类文明迈入星际航行的第三个千年,广袤的宇宙依然是未知的深渊。本书聚焦于“拓荒者计划”的开端,记录了第一批远航者驾驶着“方舟”级飞船,穿越奥尔特云,驶向被命名为“赛隆-7”的宜居行星的史诗旅程。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殖民行动,而是一场基于科学、勇气与哲学思辨的自我放逐,旨在寻找人类文明的“第二次黎明”。 第一部分:漫长的冬眠与机械的低语 第一章:方舟的诞生与创世者的遗产 本书详细描绘了“方舟”飞船的设计理念与建造过程。不同于以往依赖人工智能辅助的星际飞船,“方舟”采用了更接近于“自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它内部包含了一个完整的、可自我循环的生物圈,模拟了地球的四季更迭与生态平衡。我们深入探讨了核心科研团队,特别是首席生态工程师艾莉森·维克多博士的内心挣扎——如何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维持一个跨越百年的生态系统的稳定。飞船内部的“记忆数据库”储存了地球历史的精华与教训,成为这些沉睡拓荒者唯一的精神寄托。 第二章:代际间的失语与新人类的萌芽 拓荒者们被分为三代:第一代负责启动任务,第二代负责维护与成长,第三代则肩负着登陆的使命。由于超长距离航行带来的时间膨胀效应,第三代对地球的记忆已然模糊,他们对“家园”的认知更多来源于数据库中的虚拟影像。本章重点分析了代际间知识传递的断层、身份认同的危机,以及在封闭环境中,如何通过严格的社会契约来维持秩序。书中收录了大量第三代船员的个人日志,揭示了他们在封闭空间内对自由、意义和延续性的深刻探讨。 第三章:系统故障与深空危机 在航行至距离目标星系约五光年时,“方舟”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微型黑洞引力潮汐,导致核心能源矩阵发生连锁反应。本书细致还原了这次危机处理的全过程。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技术抢修,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存考验。船员们必须在极端压力下,运用老旧的手动操作规程,进行前所未有的风险决策。通过对飞船日志和紧急通讯记录的分析,我们得以窥见人类在面对绝对的、不可预测的宇宙力量时,其韧性与局限性。 第二部分:赛隆-7:宜居的陷阱与远古的低语 第四章:穿越大气层的献祭 经过112年的航行,“方舟”终于抵达赛隆-7的轨道。着陆过程的描述是本书的高潮之一。由于行星磁场异常,常规的制导系统失灵,唯一的选择是依靠第三代飞行员的“直觉”和对古老空气动力学数据的重新解读,进行一次近乎赌博式的降落。本书详细描绘了从进入大气层到最终安全着陆的惊心动魄的十二小时,以及登陆后首批踏出舱门的拓荒者们,面对异星地貌时的复杂情感——敬畏、迷茫与狂喜。 第五章:失落文明的遗迹:几何学与时间悖论 赛隆-7并非一个未被触碰的处女地。拓荒者们很快发现了“前驱文明”的遗迹——宏伟的、由未知合金构筑的金字塔群,它们不遵循任何已知的数学规律,仿佛是基于四维几何学的产物。本章深入分析了考古学家们对这些遗迹的解读工作。遗迹中保存的“信息水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个文明在达到科技顶峰后,并非毁灭于战争或灾难,而是主动“退隐”了。书中呈现了对遗迹中发现的晦涩符号和能量场的研究报告,试图重构前驱文明的哲学观与终极目标。 第六章:生态圈的共生与异种生物的挑战 赛隆-7的生态系统美丽而致命。这里的植被具有强大的共生网络,可以迅速适应外来生物的生理机能。拓荒者们在建立第一个永久基地时,遭遇了“静默藤”的威胁——一种能够吸收电磁波并干扰生物神经系统的植物。本书记录了生物学家团队如何通过观察当地本土生物的应对方式,开发出基于共振频率的防御机制,最终实现了与本地生态的初步平衡。这部分内容强调了“学习”而非“征服”的殖民哲学。 第三部分:文明的延续与哲学的重塑 第七章:时间的哲学:拓荒者与永恒的悖论 在异星上,拓荒者们开始重新审视时间的概念。他们是地球文明的延续,但他们所处的环境,使得他们的时间感与地球历史完全脱节。本章探讨了心理学家们对“新时间观”的研究。当一代人生命的终点不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新文明的开端时,个体的意义如何重新定义?书中通过对几位关键人物——那些经历了两代人时间跨度的“时间见证者”——的深度访谈,探讨了他们如何将个人记忆与集体未来相融合。 第八章:信标的发射与地球的沉默 在基地初步稳定后,拓荒者们启动了延迟了百年的“回声信标”,试图向地球发送他们成功的讯息。然而,收到的回应却充满了令人不安的延迟和破碎。本书分析了地球文明在拓荒者离开后的历史变迁,暗示了地球社会可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不可逆转的演变,使得“故乡”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清。信标的沉默,迫使拓荒者们彻底接受:他们不再是地球的延伸,而是赛隆-7上诞生的全新物种。 第九章:继承者:新人类的身份构建 随着第一批在赛隆-7上出生的孩子长大成人,本书进入了对“新人类”身份构建的观察。他们对地球的向往已经转化为对家园行星的责任感。他们学习如何阅读赛隆-7的天气变化,如何利用前驱文明的残存技术来辅助生存,并将拓荒者最初的理念——探索、适应与共存——融入他们的文化核心。本书以一个开放式的场景结束:新人类决定不再试图重建一个过去的文明,而是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星系,带着前驱文明的智慧和地球文明的韧性,进行真正的“星际拓荒”。 结语:新的起点 《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回响》不仅是一部太空史诗,更是一部关于身份重塑、面对未知和技术伦理的深度考察。它记录了人类在宇宙尺度下,如何放下过去的包袱,以最原始的智慧和最坚韧的意志,在陌生的土地上,为文明开辟一条崭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堂 无法阻止别人撒谎,那就学会永远不上当 14
为什么会出现「口是心非」 14
善意的谎言与恶意的谎言 19
谎言的四张面孔 21
识别谎话大王 24
身体语言如何洩露谎言 26
说谎者最常见的七个手势 29
谎言往往这样开头 35
眼耳并用,边看边听 38

第二堂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感觉 40
寒冬,「冻死了」为何会脱口而出 40
将世界尽收眼底的骗术 43
水墨画中为何出现「皎洁」的月亮 47
音乐为何成为人类通用的语言 50
冷热、香臭及疼痛之感何来 54
当感觉被剥夺时,人类会怎样 58
「珍珠翡翠白玉汤」为何变了味 61

第三堂 障眼法总能瞒天过海——知觉 66
拇指竟能遮住帝国大厦 66
魔术为什么能「欺骗」观众的眼睛 70
同一幅画,是人头还是花瓶 73
B或十三,答案因你的理解而不同 77
脑海为何先聚焦事物「整体」 79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一样 82
戴上棱镜后还能确认目标吗 85
一斤棉花与一斤铁哪个更重 88

第四堂 「虚」与「实」究竟有多远——意识和注意92
心理学的鸡尾酒会现象 92
为什么女人都爱「灰太狼」 96
为何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99
德国间谍现形记 102
为什么被暗示骗了 107
深不可测的海底冰山——潜意识 111
梦是妻子,睡眠是丈夫 115
佛洛伊德帮你解梦 119
做梦会影响休息吗 123
舒舒服服地「睡」吧 127
你能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吗 131

第五堂 从「似曾相识」到「我记得你」——记忆 136
我们是怎么记住事物的 136
为什么看得清,却记不住 140
打完电话就把刚才的号码忘了 145
有「永恆的记忆」吗 150
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 154
记忆中的「虎头蛇尾」现象 158
如何让记忆更有效 161

第六堂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动机与行为 168
家有娇妻,男人为什么还要偷腥 168
徐悲鸿为何在买画时赞画 171
五个玩牌的小孩为何心思各异 176
为何饥肠辘辘时难以自我实现 179
一心想考好成绩却偏偏发挥失常 182
抢得火把的山匪为何没有走出山洞 186

第七堂 「冲动是魔鬼」——情绪和情感 190
喜怒哀乐是怎么一回事 190
为什么董方卓「得罪」了克劳琛 193
「情绪」是「需要」能否满足的晴雨表 196
情绪的「风情万种」:心境、激情、应激 199
短暂的情绪VS持久的情感 205
表情是情绪的指南针 208
兇手为何被「法液」吓死 211

第八堂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力 216
警车鸣笛寻找受伤的老太太 216
人会越来越聪明吗 220
由大器晚成的马援说起 223
高智商就一定有能力吗 228

第九堂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格 232
「你怎么总是这样!」 232
人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236
不同的人,不同的气质 238
性格与体型是否有联系 243
人心如面,各不相同 246
性格是生命的「导向仪」 249
人的性格可以改变吗 254

第十堂 「别留下我一个人」——人类的社会性 258
人肉搜索的背后 258
人类为何害怕孤独 260
我们为什么喜欢「随大流」 264
发人深省的米尔格拉姆实验 268
洪川大师的「神品」是怎样诞生的 273
从「三个和尚没水喝」说起 278
面对唿救,为何人们会坐视不管 281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一堂 无法阻止别人撒谎,
那就学会永远不上当


为什么会出现「口是心非」

大家普遍认为,口头语言是人际沟通的唯一途径,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口头语言并不「百分百」准确。在很多情况下,口头语言并不能将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即所谓的「心口不一」,当然也包括了人际交往中常出现的「口是心非」。

我们已经知道,人体所有的行为都受到大脑的控制。不论是弯腰、挠痒,还是三级跳、后空翻,这些动作都是通过大脑掌控的。长久以来,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大脑,实际上,在我们的头颅中,有三个截然不同的部分,或者说每个人其实有三个大脑,每个大脑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它们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人脑,给人体的每个部位下达指令,这三个部分分别是脑干、边缘系统和大脑新皮层。

其中,边缘系统对人类的非语言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主管人类的情绪和感觉功能。其他哺乳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边缘系统」,这是大脑最古老的一部分,使得人类得以成为一个存活了数百万年的物种。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我们的听觉、视觉、感觉和触觉做出反应。这些反应是即时的、一瞬间的、无须经过思考的;因此,它就能对环境做出最诚实的回应。

相比起来,「新皮层」则是人脑这一「宝库」的最新成员,掌管记忆、计算、分析、解析和直觉等高级思维活动,而这些能力的高级程度是人类这一物种独有的。由于它具备复杂的思维能力,所以这一部分的大脑和「边缘系统」不同,它并不总是老老实实的,相反,它会经常撒谎,是大脑构成的三个部分中最不可信的。当有个令人讨厌的人走过身边,老实的「边缘系统」可能会迫使人们做出斜视的动作,这是下意识的,而聪明的「新皮层」则很善于对真实的感受撒谎。掌控大脑语言运动中枢的「新皮层」也许会让我们在看到那个讨厌的人时,一脸笑容地说:「好久不见,真高兴再见到你。」尽管这话一听完全就是假的。由于「新皮层」擅长说谎,所以别指望能从它那得到既可靠又准确的资讯。

对于语言系统本身而言,这套符号系统若要传播人们内心的想法,首先要进行编码,把思想转换为语言符号。当资讯传递给别人时,他人在领会意义时又要进行解码,也就是把语言符号重新转化为思想。但由于存在个人表达和他人理解的偏差,往往就容易让接受者在资讯接收上产生与本意有异的现象。

语言并非天生,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对于一项客观存在的技能,必然有人掌握得好,有人掌握得差。就像生活中,我们常会形容一些人口齿伶俐,而另一些人笨嘴拙舌,这个区别就来自他们对口头语言技能的掌握。当然,这并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聪明或愚蠢的标准,但往往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人们刻意地歪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导致了谎言的产生。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在说话时,会出于一定目的地隐藏自己的本意。无论是基于什么原因,这些话都会使沟通和交流的效果大受影响,交流的时间被浪费,语言传递资讯的作用被削弱。

现实生活中,也许你还没有意识到口头语言的局限,相信看到下文列举的场景后,你一定会觉得熟悉。

场景一:他接受你的观点了
你试图劝说一个顽固的人,虽然他表面上满口答应,但目光斜视地面,双手抱肩,一副十分犹豫的样子。实际上,他内心也正在抵触你的观点,甚至可能计画着明天依然照旧,绝不改变。与其继续浪费时间,你还不如早些全身而退。

场景二:孩子的谎言
一些小朋友们因为犯了错误而害怕受到家长的惩罚,便向家长说谎。虽然他们言辞上没什么漏洞,但由于内心却充满了不安与愧疚,往往会在脸色、小动作或睡眠方面表现出异常。而这些反常的变化,就是孩子不诚实的最好证据。

场景三:朋友在说真心话
同朋友去特卖场买衣服,当穿上自认为漂亮的衣服问对方时,对方可能说「不错,还可以,你喜欢就行」。仔细观察他的表情你可能会发现,他的鼻子和嘴都要挤到一起了,眉毛皱得都打了结。这些表情都说明他没有说真话,实际情况是——这身打扮在你身上真是糟糕透了。但为了避免伤害你的自尊和心情,你的朋友只能选择一种举动,那就是口头上赞扬,身体上抗拒。这个时候,如果不是很为难,你最好考虑换一身衣服。

场景四:你到底有多高兴
有时候,言语不能完整地表达出内心所想,例如,在我们长久梦想的事情实现时,当时的心情根本无法用言词来表达。因为,内心的感触要远比这些能说出的辞汇更加丰富。而那些快乐与幸福更将成为人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感触。

综上可见,人们内心与语言的不一致相当普遍。所以我们在洞察人心的时候,不能完全依靠语言这一途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次思维的“洗礼”。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人,但读了《聪明是练出来的II》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在信息接收和处理的“底层逻辑”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关于“感官训练”的部分,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客观”的,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的感官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过滤和加工过的。通过刻意去训练自己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我开始能够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接收信息的“偏差”和“盲点”。例如,在听别人说话时,我以前可能只关注对方在说什么,但现在我也会去注意对方的语气、语速、甚至是一些不自觉的身体语言,这些信息往往比语言本身更重要。这种全方位的信息捕捉能力,让我在沟通和理解他人时,显得更加从容和深入。

评分

我一直对如何提升认知能力非常感兴趣,也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但《聪明是练出来的II》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视角。我喜欢它那种“动手实践”的导向,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特别是那些“感官训练课”,设计得非常巧妙,而且非常接地气。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练习,是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记住眼前物品的细节,然后蒙上眼睛复述。第一次做的时候,我简直手忙脚乱,只能勉强记住几个轮廓。但坚持了几次之后,我发现自己不仅能记住物品的颜色、形状,甚至连细小的划痕、纹理都能捕捉到。这种能力的提升,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也让我对“聪明”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持续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来获得的。而且,这种训练不枯燥,反而像是在玩一个充满趣味的游戏,每一次成功的练习都带来成就感,激励我继续下去。

评分

说实话,起初我拿到《聪明是练出来的II》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关于提升“聪明”的书太多了,我担心它又会是一本“老生常谈”的书。但这本书让我大跌眼镜,它以一种非常新颖的方式,将“感官训练”与“聪明”的提升紧密联系起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所提供的那些切实可行的练习。这些练习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道具,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比如,在通勤的路上,我开始留意街边的广告牌上的字体变化,听路人的交谈声中的不同口音,甚至闻辨不同花草的香气。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无聊”,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变得越来越敏锐,而这种敏锐,也直接转化为了我思考问题的速度和深度。我感觉自己的大脑不再是那个“慢半拍”的机器,而是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评分

读完《聪明是练出来的II》,我真的感觉自己的大脑被唤醒了!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的思维有些迟钝,反应不够快,尤其是在面对复杂情况或者需要快速决策的时候,总会陷入一种“卡壳”的状态。这本书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它并没有像很多成功学书籍那样,空泛地讲一些道理,而是非常务实地提供了一系列“训练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感官训练”的部分。以前我很少会刻意去关注自己的五感,觉得它们就是自然的接收器,不需要特别去“练”。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感官的敏锐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比如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细节,辨别不同声音的细微差别,甚至是用触觉去感受材质的纹理,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世界可以如此丰富多彩,而我之前居然错过了这么多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感官的锻炼,真的在潜移默化地提升我的思维速度和深度。以前觉得费劲的事情,现在好像变得轻松了一些。

评分

我一直对“如何变得更聪明”这个问题颇为着迷,也尝试过很多不同的方法。而《聪明是练出来的II》的出现,无疑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回避“训练”这个词,而是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聪明是可以被“练”出来的。而且,它提供的“感官训练课”简直是匠心独运。我以前从未想过,通过调动和训练自己的五感,竟然能够对认知能力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平时对信息的接收常常是“碎片化”和“片面化”的,而通过系统性的感官训练,我们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比如,书中有一个关于“听觉辨别”的练习,让我学会了如何区分不同环境中细微的声音差异,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听清关键信息,或者在音乐鉴赏中发现更多细节。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让我看到了自己思维进步的真实轨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