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透析人们的行为天性与心理,才能聪明的远离被骗的命运。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别人说谎,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永远不上当
人人生来都是纯真的,每个人死去时都是说谎者。的确,人人都会撒谎,从不撒谎的人大概只有三种:圣人、白痴、婴儿。撒谎可以说是人类天性的表露。
善意的谎言与恶意的谎言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说谎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们无法否认也无法拒绝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这一事实,正如法国的沃尔纳格所说,人人生来都是纯真的,每个人死去时都是说谎者。的确,人人都会撒谎,从不撒谎的人大概只有三种:圣人、白痴、婴儿。撒谎可以说是人类天性的表露。
我们的大脑从接收到资讯到指挥身体各个部位发出资讯的剎那之间,经过了高速而缜密的思维过程,掌握语言中枢的新皮质大脑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出最佳的对话策略,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等情况。如果有人宣称他这辈子从来没有撒过谎,想必任何人都不会相信。
例如,一个小学生为了和同学去郊外野餐,他会理直气壮地告诉父母,週末的作业习题他都已经完成了,而事实上他才做了一半。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虽然只进入了一家普通的公司,拿着微薄的薪水,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会夸口说他进了一家声名显赫的大公司,一个月的薪水有多少多少。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说谎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平均每天会撒两次大谎,人与人的交谈中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存在某种形式的谎话,但是这其中只有五分之一被人们察觉到了。
可见撒谎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甚至有位西方哲人说,社会就是由谎言组成的,人与人之间就是互相撒谎的关系。这句话当然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认,撒谎的确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谎言,其中有一些只是善意的欺骗,还有一些是恶意的谎言,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如何面对谎言,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
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别人说谎,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永远不上当,这就要我们了解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基础与五官感应的心态心理学了。唯有透析人们的行为天性与心理,才能聪明的远离被骗的命运。
作者简介
霍靳文
哲学硕士。曾在日本财经杂志任过採访编辑,国际经典课程的认证培训师。
第一堂 无法阻止别人撒谎,那就学会永远不上当 14
为什么会出现「口是心非」 14
善意的谎言与恶意的谎言 19
谎言的四张面孔 21
识别谎话大王 24
身体语言如何洩露谎言 26
说谎者最常见的七个手势 29
谎言往往这样开头 35
眼耳并用,边看边听 38
第二堂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感觉 40
寒冬,「冻死了」为何会脱口而出 40
将世界尽收眼底的骗术 43
水墨画中为何出现「皎洁」的月亮 47
音乐为何成为人类通用的语言 50
冷热、香臭及疼痛之感何来 54
当感觉被剥夺时,人类会怎样 58
「珍珠翡翠白玉汤」为何变了味 61
第三堂 障眼法总能瞒天过海——知觉 66
拇指竟能遮住帝国大厦 66
魔术为什么能「欺骗」观众的眼睛 70
同一幅画,是人头还是花瓶 73
B或十三,答案因你的理解而不同 77
脑海为何先聚焦事物「整体」 79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一样 82
戴上棱镜后还能确认目标吗 85
一斤棉花与一斤铁哪个更重 88
第四堂 「虚」与「实」究竟有多远——意识和注意92
心理学的鸡尾酒会现象 92
为什么女人都爱「灰太狼」 96
为何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99
德国间谍现形记 102
为什么被暗示骗了 107
深不可测的海底冰山——潜意识 111
梦是妻子,睡眠是丈夫 115
佛洛伊德帮你解梦 119
做梦会影响休息吗 123
舒舒服服地「睡」吧 127
你能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吗 131
第五堂 从「似曾相识」到「我记得你」——记忆 136
我们是怎么记住事物的 136
为什么看得清,却记不住 140
打完电话就把刚才的号码忘了 145
有「永恆的记忆」吗 150
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 154
记忆中的「虎头蛇尾」现象 158
如何让记忆更有效 161
第六堂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动机与行为 168
家有娇妻,男人为什么还要偷腥 168
徐悲鸿为何在买画时赞画 171
五个玩牌的小孩为何心思各异 176
为何饥肠辘辘时难以自我实现 179
一心想考好成绩却偏偏发挥失常 182
抢得火把的山匪为何没有走出山洞 186
第七堂 「冲动是魔鬼」——情绪和情感 190
喜怒哀乐是怎么一回事 190
为什么董方卓「得罪」了克劳琛 193
「情绪」是「需要」能否满足的晴雨表 196
情绪的「风情万种」:心境、激情、应激 199
短暂的情绪VS持久的情感 205
表情是情绪的指南针 208
兇手为何被「法液」吓死 211
第八堂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力 216
警车鸣笛寻找受伤的老太太 216
人会越来越聪明吗 220
由大器晚成的马援说起 223
高智商就一定有能力吗 228
第九堂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格 232
「你怎么总是这样!」 232
人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236
不同的人,不同的气质 238
性格与体型是否有联系 243
人心如面,各不相同 246
性格是生命的「导向仪」 249
人的性格可以改变吗 254
第十堂 「别留下我一个人」——人类的社会性 258
人肉搜索的背后 258
人类为何害怕孤独 260
我们为什么喜欢「随大流」 264
发人深省的米尔格拉姆实验 268
洪川大师的「神品」是怎样诞生的 273
从「三个和尚没水喝」说起 278
面对唿救,为何人们会坐视不管 281
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次思维的“洗礼”。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人,但读了《聪明是练出来的II》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在信息接收和处理的“底层逻辑”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关于“感官训练”的部分,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客观”的,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的感官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过滤和加工过的。通过刻意去训练自己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我开始能够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接收信息的“偏差”和“盲点”。例如,在听别人说话时,我以前可能只关注对方在说什么,但现在我也会去注意对方的语气、语速、甚至是一些不自觉的身体语言,这些信息往往比语言本身更重要。这种全方位的信息捕捉能力,让我在沟通和理解他人时,显得更加从容和深入。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提升认知能力非常感兴趣,也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但《聪明是练出来的II》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视角。我喜欢它那种“动手实践”的导向,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特别是那些“感官训练课”,设计得非常巧妙,而且非常接地气。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练习,是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记住眼前物品的细节,然后蒙上眼睛复述。第一次做的时候,我简直手忙脚乱,只能勉强记住几个轮廓。但坚持了几次之后,我发现自己不仅能记住物品的颜色、形状,甚至连细小的划痕、纹理都能捕捉到。这种能力的提升,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也让我对“聪明”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持续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来获得的。而且,这种训练不枯燥,反而像是在玩一个充满趣味的游戏,每一次成功的练习都带来成就感,激励我继续下去。
评分说实话,起初我拿到《聪明是练出来的II》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关于提升“聪明”的书太多了,我担心它又会是一本“老生常谈”的书。但这本书让我大跌眼镜,它以一种非常新颖的方式,将“感官训练”与“聪明”的提升紧密联系起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所提供的那些切实可行的练习。这些练习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道具,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比如,在通勤的路上,我开始留意街边的广告牌上的字体变化,听路人的交谈声中的不同口音,甚至闻辨不同花草的香气。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无聊”,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变得越来越敏锐,而这种敏锐,也直接转化为了我思考问题的速度和深度。我感觉自己的大脑不再是那个“慢半拍”的机器,而是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评分读完《聪明是练出来的II》,我真的感觉自己的大脑被唤醒了!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的思维有些迟钝,反应不够快,尤其是在面对复杂情况或者需要快速决策的时候,总会陷入一种“卡壳”的状态。这本书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它并没有像很多成功学书籍那样,空泛地讲一些道理,而是非常务实地提供了一系列“训练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感官训练”的部分。以前我很少会刻意去关注自己的五感,觉得它们就是自然的接收器,不需要特别去“练”。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感官的敏锐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比如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细节,辨别不同声音的细微差别,甚至是用触觉去感受材质的纹理,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世界可以如此丰富多彩,而我之前居然错过了这么多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感官的锻炼,真的在潜移默化地提升我的思维速度和深度。以前觉得费劲的事情,现在好像变得轻松了一些。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变得更聪明”这个问题颇为着迷,也尝试过很多不同的方法。而《聪明是练出来的II》的出现,无疑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回避“训练”这个词,而是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聪明是可以被“练”出来的。而且,它提供的“感官训练课”简直是匠心独运。我以前从未想过,通过调动和训练自己的五感,竟然能够对认知能力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平时对信息的接收常常是“碎片化”和“片面化”的,而通过系统性的感官训练,我们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比如,书中有一个关于“听觉辨别”的练习,让我学会了如何区分不同环境中细微的声音差异,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听清关键信息,或者在音乐鉴赏中发现更多细节。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让我看到了自己思维进步的真实轨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