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书讲述了汉语词汇和语法、语义、文化之间联系与特性、词汇的构成方式、词汇的产生手段以及词汇内部的分类。便于读者了解和认识汉语词汇的基本特点,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词汇。
2. 本书为了实现“趣说”的目的,列举了大量的词汇事实,同时也充实了理论的框架,贴近日常生活,读起来少了理论的枯燥和乏味,比较生动、有趣。
3. 本书在实现其有趣的目的同时,还通过详尽的例子和分析解说帮助我们来认识词汇的一些基本特点。让我们不但学会运用词汇,更重要的是懂得了为甚么要这样运用。
4. 本书由着名语言学家编着,内容深入浅出,尽力把一些难以理解的重要概念、主要特点、基本规律等说得清楚、准确、生动。
作者简介
周荐
1957年生于天津市。南开大学文学学士、硕士,日本关西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澳门理工学院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执行主任兼秘书长,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澳门大学等校兼职(合作)博士生导师,《澳门语言学刊》主编、全国语标委汉语语汇分会主任委员等。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单独或合作出版汉语研究专着、论文集、工具书廿余部,发表汉语研究论文百余篇。
总序
追求的目标-有趣、有用
汉语语言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既可敬又可畏,有点儿像一本正经板着脸动不动就训斥指责学生的冬烘老先生。这个形象由来已久,简直是"刻骨铭心"。我们希望彻底改变这个不良形象,对"汉语语言学"进行重新包装,不仅是为了符合潮流,适应时代的需求,也是真心诚意地希望助大家一臂之力,让它成为知心朋友、得力助手、贴心秘书。
前些年,在中小学界出现"淡化语法"的错误提法。甚么叫做"淡化语法"?其实就是取消语法。淡化语法的后果,不仅淡化了语法本身,而且是淡化了整个汉语教学。为甚么偏偏要拿语法开刀?为甚么一刀砍下去,语法乃至于整个汉语教学就没了?为甚么汉语教学就那么弱不禁风,那么不受欢迎?当前的汉语研究,包括语法研究是不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没有照顾到语文教学的特殊规律?有关研究和教学是不是真的需要脱胎换骨、更弦改张?
我在大学教授现代汉语几十年,一方面感觉学生语言理解、语言分析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远不能尽如人意;另一方面也感觉当前语言教育,包括语法教育,又总是讲些枯燥深奥的理论,使人感到可敬而不可亲,可畏而又不可得。如何使学生,尤其广大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普通民众(包括大中学生)对母语-现代汉语真正发生兴趣、感到有用,一直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件大事。
语言的大千世界充满活力,丰富多彩、变化无穷、趣味盎然。如何去发现它、分析它、理解它。为此,我们策划编撰这套《汉语趣说丛书》,包括《汉语语法趣说》(暨南大学邵敬敏)、《汉语词汇趣说》(澳门理工学院周荐)、《汉语语音趣说》(华东师范大学毛世祯)、《汉字趣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费锦昌、华东师范大学徐莉莉)、《汉语语用趣说》;华东师范大学徐默凡、复旦大学刘大为)。这几位撰写者在各自研究领域都是卓有成就的专家。
本套丛书的目的是要让汉语知识、运用汉语的规律,以及学习 汉语的方法,成为大众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有趣" 与"有用"这两方面就格外地下功夫。
第一,一切从具体的语言事实出发,而不是限于抽象的概念。因此,几乎每个章节都努力挖掘出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趣事,从令人深思的歧义结构或与汉语密切相关的文学典故入手,引导出某些汉语运用的规律,以充分体现它的"趣味性"。
第二,运用"比喻"、"比拟"等表达手段,尽力把一些难以理解的重要概念、主要特点、基本规律等说得清楚、准确、生动,尽可能地"深入浅出"。在语言风格上,也力求朴实、简洁、清新、流畅,以体现它的"可读性"。
第三,强调"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尽可能地把新时期以来有关现代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吸收进来,特别是语义分析、功能应用、认知解释等比较成熟的新见解,还要适当关注语言的动态变化。并且淘汰了一些相对陈旧的观点和说法,以充分凸显它的"时代性"。
第四,特别注重语言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的方法,显示各种语言现象的异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必要的前提,而方法则是学习的关键,掌握了它,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特别强调方法论,以强调贯穿全书的"应用性"。
本书定位为"普及性""应用型"读物,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观点,都是属于当前中国汉语学界的主流思想。本书所提到的观点、规律以及所列举的语言事实,除了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长期积累之外,也参考了不少前辈学者和同仁的成果,不能一一註明,在此一併感谢。
邵敬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