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曼观点:拚有感经济

克鲁曼观点:拚有感经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aul Krugman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克鲁曼
  • 宏观经济学
  • 经济政策
  • 美国经济
  • 就业
  • 通货膨胀
  • 贫富差距
  • 经济思想
  • 全球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最高度深刻的人文关怀、最剀切中的的专业论述
以鲜明有力的「克鲁曼观点」,期许「悬崖上的荣景」

  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入第五年了,仍持续折磨许多国家的经济。现在,政府能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如何达成复甦?

  本书的主旨就是,如何拼有感经济!

  作者克鲁曼(Paul Krugman)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是《纽约时报》最受欢迎专栏主笔、《时代杂志》评鑑最佳财经部落格作家,《财星》杂志赞扬文章写得最好的经济学家。

  当各国政府纷纷以削减支出、撙节措施,对抗萧条景气之际,克鲁曼却独排众议,主张经济长期衰退会导致工作机会缺乏,进而对人性造成巨大的伤害。财政紧缩等于在沙滩上盖城堡,要让失业劳工和闲置的生产线都能尽全力运作,最正确的做法是:

  提高政府支出、创造有效需求。

  也就是以债疗债,而振兴经济方案之所以效果不彰,是因为力道、强度、规模都不够大。

  每位能影响舆论的人都有责任加快经济复甦,让长期失业的人得到救济,现在需要智力清晰和意志力。就是现在,靠我们的力量终结经济萧条!

  反观台湾,有政府部门支出与人事经费不当的问题,同时有证所税、土地实价申报(课税)、二代健保、劳退、退抚基金的改革、油电双涨、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问题,若在此不景气时,政府也因此採取加税减支的财政紧缩,那么台湾可能也如欧盟一般掉入经济陷井。

  且看被誉为真正的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良心的克鲁曼大师,在萧条经济大浪席卷之际,以最高度深刻的人文关怀、最剀切中的的专业论述,指出独特的「克鲁曼观点」和因应对策。

作者简介

保罗.克鲁曼(Paul Krugman)

  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的克鲁曼,是2008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也是《纽约时报》最受欢迎专栏主笔、《时代杂志》评鑑最佳财经部落格作家。

  克鲁曼的文笔优美,美国经济协会称赞足以媲美日本的俳句、狄金逊的诗和马蒂斯的油画,《财星》杂志赞扬自凯因斯以降,文章写得最好的经济学家,《华盛顿月刊》称誉是美国最重要的专栏作家。

  1983年: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获颁美国经济协会克拉克奖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

  1994年:正确预言亚洲金融风暴而奠定经济大师地位。

  1998年:荣获德国柏林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伦敦政经学院百年教授尊荣。

  2004年:获颁有欧洲普立兹奖之称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子社会科学奖(the Prince of Asturias Award for Social Sciences)。

  2008年:因提出新的贸易理论、解释全球产业内贸易现象,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奖。

  克鲁曼亦是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成员,曾经担任纽约联邦准备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以及葡萄牙、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的经济顾问。

译者简介

杨大庆

  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系硕士,现任职于民主进步党中国事务部。

审订者简介

洪财隆

  德国曼海姆(Mannheim)大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所硕士、奥地利茵斯布鲁克(Innsbruck)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台湾经济研究院国际处副研究员等职,现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研究学程」兼任助理教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克鲁曼给我们的启示    吴荣义
推荐序二 「以毒攻毒」终结大萧条? 吴惠林
推荐序三 大师出手,为经济把脉看诊 殷乃平
推荐序四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黄春兴
作者序   现在就终结萧条
导  言   现在要做什么?

第一章   情况有多糟?
就业短缺
被毁弃的人生
就钱论钱
失去未来
国外灾情
绝望政治学
不要放弃

第二章   萧条经济学
一切都是需求问题
流动性陷阱
是结构性问题吗?
花钱买景气

第三章   明斯基时刻
那一晚他们重读明斯基
明斯基时刻
镜子经济学

第四章   不受控制的银行业者
不受节制的银行家
瞒天大谎
不如此美好的年代

第五章   第二次镀金年代
为何有钱人变得更有钱?
所得不均与金融危机
菁英与糟糕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第六章   黑暗时代的经济学
凯因斯恐惧症
特别稀有的例外
耳语和窃笑
三脚猫的经济学

第七章   一个不当反应的剖析
危机来临
景气刺激不足
刺激方案力道不足的原因
房市崩盘
未曾走过的路

第八章   预算赤字怎么办?
看不见的债务义勇军
了解利率
债务负担怎么办?
只注意短期赤字实属不智
以债疗债可行吗?
为何有赤字的执迷?

第九章 通货膨胀:威胁潜伏
辛巴威或威玛重现?
货币、需求、通膨及其缺乏
通膨有多高?
支持更高通膨的理由

第十章   欧元诸国的黄昏
只有一种货币的麻烦
欧元泡沫
欧洲的严重妄想
欧洲最根本的问题
拯救欧元

第十一章   撙节论者
恐惧因子
信心神话
英伦实验
萧条疗程
魅力何在

第十二章   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情况并未好转
现在花钱,以后再还
联准会应该做什么
住房政策
没有放弃的理由

第十三章   终结这场萧条
一事成诸事顺
大选的可能结果
道德义务

后记   我们了解政府支出的效果?
谢辞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以毒攻毒」终结大萧条?

  二○○八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名笔兼名嘴保罗.克鲁曼(Paul Krugman)又出书了,这本名为《克鲁曼观点:拼有感经济》(End This Depression Now!)的新书,光是书名就很吸引人,毕竟人类目前正惶惶终日,不仅为苦日子烦忧,更不知经济大萧条(大恐慌)将伊于胡底,最可怕的是担心「末日」是否就在眼前,这本书明言要「将大萧条终结」,不是正可解世人之忧吗?

  萧条经济学再现

  克鲁曼明知同类型的书已出版不少,而且还有更多尚未出版,但他信心满满,自认本书与众不同,因为本书试着回答一个不同问题,别的同类书问的都是:为什么这个经济灾难发生?本书则是要谈:现在要做什么?言下之意要寻得治疗经济病症的葯方。

  克鲁曼已名满天下,与四年多前不可同日而语,而他的上一本书《下一个荣景:当政治遇上经济》(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直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心」),在二○○八年美国总统大选前不久面世,系以「政治经济学」描述美国一九三○年代经济大恐慌以来的政经发展史。他充分发挥以优美文笔说故事的能耐,哀悼美国中产阶级的消失、所得分配的极端不均。

  克鲁曼认为,全球化和科技变迁这种一般共认的原因无法解释,应是体制、行为准则和政治力的改变所致,他于是描述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竞合经过,行文中贬抑前者赞扬后者。在克鲁曼心中,共和党偏袒且保护大企业和有钱人,共和党借着减税和取消社会福利,或让福利民营化,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再依靠他们的大笔捐款、献金,经由选举伎俩赢得选战、获得政权。他在当时就指出,小布希第二任时,美国人已经觉醒,加上黑人以外的移民人数比重大增,大反转的日子已到,而那时民主党获选人重视并讨论全民健保计画、因应贫穷新方法、协助无壳族的方案,切合美国人需求,因而胜选机率高。

  克鲁曼在该书中表明非常怀念三○年代大恐慌后小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的日子,那是中产阶级出现、社会公平、政党间和谐共处、所得分配相当平均、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因此,他期待美国出现「新新政」,主张将「全民医疗」作为重点,就像社会安全制度是「旧新政」的核心一样,而在成功实施全民医疗后,接着转而解决更广泛、更艰辛的「不平等」工程,克鲁曼认为这就是「自由主义者」的任务。

  再助欧巴马连任

  事实显示,克鲁曼的预测和期望都实现了,欧巴马当选总统,也大力推动全民医疗,向社会主义靠拢,可说完全依照克鲁曼指示的道路前进,似已显见该书的影响力之大。不过,欧巴马主政近四年,美国经济不但没从金融海啸泥淖中走出来,所得分配更不平均,甚至出现「占领华尔街」抗争运动,而失业率一再上飙,经济衰退、萧条成为二○一二年美国总统大选前欧巴马连任罩门。

  很巧的,这个时候克鲁曼再出版这本书,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针对「经济大萧条」这个欧巴马施政败笔下手,找寻立即终结大萧条的良方,所以,可以合理推测克鲁曼蓄意再度影响美国总统大选,虽然他刻意保持学者之立场,理性分析问题,但字里行间仍有意无意拉抬民主党的欧巴马、贬抑共和党的罗姆尼,明显地支持欧巴马续任。事后来看,克鲁曼再一次成功获胜,因为欧巴马胜选了。要问的是,到底克鲁曼是如何办到的呢?想当然耳,「这本书的说服力颇强!」

  没错,克鲁曼再度施展说故事能耐,以「媲美日本的俳句、狄更逊的诗和马蒂斯的油画一般优美又有创意文笔」,娓娓道来当前美国和全球济大萧条的现况,以及如何立即予以终止的简单、有效妙方。和上一本书一样,他又回溯一九三○年代经济大恐慌,这一次的主角由小罗斯总统换为凯因斯(J. M. Keynes),这位有「二十世纪最伟大经济学家」美称的伟人。克鲁曼将当前经济惨状加码到与一九三○年代相当,尤其失业率被他认为严重低估。

  回顾三○年代的失业率竟高达二五%,无数的人家无粮可吃、无家可住,当代诸多有名的经济学家,如二○一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沙金特(T. Sargent),就是孩提时目睹经济惨状而发奋研读经济以求大恐慌不出现。就是失业的严重反映出劳动市场「失衡」(劳动供给远高于劳动需求),而工资的向下僵固现实导致价格机能或市场机能失灵,于是「均衡」理论站不住脚,凯因斯在一九三六年写出《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简称:《一般理论》或《通论》),指出「失衡才是常态」,将「一般均衡」推翻。

  「政府创造有效需求」再现光芒

  由于「价格机能失灵」,无法借价格的下调来消除「需求的不足」,也就是说,自由市场中无法提供需求,于是推演出「必须由政府来创造有效需求」。如何创造呢?政府以各种政策增加「支出」,而支出就是需求,于是产品市场活络并创造就业机会,失业问题就解决了。这一套理论经由一九七二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希克斯(J. R. Hicks)以简要易懂的45°线与「总合支出线」模型加以阐述,再由一九七○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逊(P. A. Samuelson)在其畅销程度仅次于《圣经》的《经济学》,这本全球通用的教科书中加以发扬光大,从此「总体经济学」成为显学。

  政府能以总体经济政策对整体经济体系做「精密调节」的干预,就普遍被接受,政府跳上经济舞台当主角,逐渐演成「政府万能」理念,政府管制力开始膨胀,让政府决策者有「权力」运用「工具」来指导民间经济行为,即使原本只赋予政府弥补需求不足的责任,也终于演变成政府「主导」经济活动的局面。

  其实,凯因斯的《一般理论》被认为艰涩难懂,但学者们各取所需予以不同诠释,也造就不少博士。不过,该书的重点在「极短期分析,没有时间因素的静态模式」,社会呈现经济严重萧条,利率和各种市场的价格极低,于是有名的「流动性陷阱」和「节俭的矛盾」乃站得住脚,而货币量的增加和政府大量举债用来支出,民间在低利率下还是从事存钱的储蓄行为,而通货膨胀就不会出现、也不会对民间投资形成排挤效果,政府的支出就透过乘数效果来提升所得,于是有效需求乃被创造出来,供给过剩的现象消失,经济回复活络,失业也不见了。

  克鲁曼这本书可说是凯因斯《一般理论》的通俗版本,它将当前的萧条情境以实际数字和优美的文字陈述,再以凯因斯的「短期」、「非常时期」、「流动性陷阱」作为理论基础,导引出「政府支出创造有效需求」来解决棘手的失业和萧条问题。他认为短期不救将降低长期产能,而失业也加深美国人内在生命的创伤,而长期失业者自尊受打击极具破坏性,焦虑症与忧郁症也出现,因而非以「非常手段」化解不可,而简单无害的「政府支出大量增加」是最佳葯方。

  克鲁曼大力批判主张「撙节」者,并对「赛伊法则」(Say’s Law)的「供给创造需求」极力挞伐,将自由经济「淡水学派者」指摘为「替共和党跑龙套」,把「意识型态」、「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帽子套在这些人的头上。克鲁曼甚至认为国债不必还,而房贷契约也可打消,将「以债养债」换为「以债疗债」,也就是说继续举债是正确的,对于当前各国政府「印钞救市」、「振兴经济方案」之所以效果不彰,是因为「力道、强度、规模」不够大,他指责欧巴马魄力不够、太妥协。他也认为通膨不会发生,而发动战争让政府支出大增也是解决萧条、需求不足的方法。对于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主张及做法,克鲁曼或许也察觉不太对劲,因而说「经济学不讲道德」作为防火墙。

  通俗版《一般理论》

  乍看这本书,不得不佩服克鲁曼的无碍辩才,也会被深深吸引,本书很可能成为畅销书,影响力不能小觑,由它帮忙欧巴马赢得连任可以印证。说克鲁曼是「凯因斯再世、还魂」还不够,他比凯因斯还凯因斯,标准的「青出于蓝更胜于蓝」。不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而凯因斯被已故的蒋硕杰院士以「野狐禅」称之,只因凯因斯教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财政部长,以「创造一场激烈的通货膨胀」作为葯方,而克鲁曼对通膨再加码肯定,若蒋先生还在人世,不知会如何称唿克鲁曼呢?

  蒋先生曾举两千年前汉朝儒生贾让的〈治河议〉这篇文笔佳妙值得传诵的好文章为例,指出该文所提「不与河争尺寸之地」的上策主张,为害甚大,而文章写得动听,流传愈广,为害也愈大。若蒋先生能看克鲁曼这本书,是否会再重说这个忠言?

  凯因斯当年和一九七四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海耶克(F. A. Hayek)对辩,在其死前三个月(一九四六年)与海耶克最后一次谈话时,诚挚地对海耶克保证「如果他这些为一九三○年代之通货紧缩所切需的理论会发生危险的影响,他将会立即挺身而出,设法改变舆论,使之步上正确方向。」如今,克鲁曼也与二○○六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等人,就债务问题究竟是厉行撙节或追求经济成长针锋相对,场景类似一九三○年代凯因斯 V. S. 海耶克,只不知克鲁曼会不会有一天也追随凯因斯做相同行为?

  我衷心希望读者们,尤其政策决策者能精心细读本书……

吴惠林(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图书试读

了解利率

你不能同时成为一位货币学派与一位凯因斯主义者,至少我看不出要怎么做,原因是如果货币论式的政策目标是在压低利率,保持高度流动性,则凯因斯主义政策的效果必然会提高利率。

毕竟,在经济衰退时,新增加的一.七五兆美元国库券,对债券市场来说是一笔极大的额度,而且我也不知道有谁会去买。肯定不会是中国人。在景气好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买,但是我称之为「中美联加」(Chimerica)的中国和美国的联姻即将终结。或许最后还会以难堪的离婚收场。

问题在于,只有联准会有能力买下这些新增的国库券,而且我预测在未来的几週甚至几个月内,当市场认知到金融体系今年必须吸收多么大量的债券时,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间将会出现一场痛苦的拉锯战。那通常会拉低债券价格,拉高利率,对房贷利率也会有影响。这与联准会的柏南克试着要达成的结果正好背道而驰。

──弗格森(Niall Ferguson),二○○九年四月

这段引言来自历史学者与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来宾弗格森,他写过许多关于经济学的文章,以精简的方式表达人们过往与现在对政府借债的看法,他认为必然会提高利率,因为这是对稀少资源的额外需求(在这里是指贷款),而这种需求的增加将会拉升价格。基本上,最后会归结到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事实上,当经济大略处于完全就业状态时,这是个合理的问题。但即使在那样的状态,如弗格森所主张的,赤字支出与货币政策目标相违背的说法,也没有道理。而当联准会将其能控制的利率一路调降至零、但经济仍处于衰退状态,这是个错误到离谱的问题。这即是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弗格森在当时做评论〔在PEN与《纽约书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赞助的研讨会中〕时是如此,现在仍是。

在第二章我曾提及,即使是零利率,全世界的人都不愿意购买其所生产的所有商品,此时流动性陷阱就会发生。与此相等的现象是,人们想要储蓄的金额(也就是说,不想用于当期消费的所得),高于企业想要投资的金额。

几天后,我对弗格森的评论做出回应时,试着解释这个道理:

即使是在零利率,我们的储蓄都还有初期性的超额供给。这是我们的问题。

政府支出的作用是什么?它让一部分超额储蓄有地方可去,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扩展总体需求与GDP。它不会排挤私人支出,至少在超额储蓄被吸收完之前不会,或者可以说,在经济脱离流动性陷阱之前。

大规模政府借款会有实质的问题,主要是对于政府债务负担的影响。我不想看轻这些问题,某些国家如爱尔兰,即使是面临严重的衰退,仍被迫实行财政紧缩。但不变的事实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超额世界储蓄要寻找出路的问题。

在我写这段话之后,联邦政府已借入约四兆美元,而利率却在下降。

要对这些借款融资,钱从哪里来?从美国的民间部门:其对于金融危机的反应是增加储蓄与减少投资。民间部门的全年金融余额(储蓄与投资支出的差额)从危机前的负两千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一兆美元。

你也许会问,如果民间部门没有决定增加储蓄与减少投资,会发生什么事?答案是,如果那样的话,经济就不是在衰退状态,而政府也不会有大量的赤字。简言之,这正如了解流动性陷阱逻辑的人所预测到的:在经济萧条时预算赤字不会与民间部门争取资金,因此不会造成利率飙升。政府只是在帮民间的超额储蓄(即在人们储蓄金额大过其愿意投资的部分)找寻用途。而政府扮演这种角色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没有这些赤字,民间部门的消费若小于所得,将引发严重的萧条。

对于经济论述的状态,与对于经济政策的现实而言,不幸的是,财政末日的先知们拒绝说不。在过去三年,他们对利率并没有飙升这件事不断的换借口:联准会把债务买下来、或是欧洲问题造成的等等。但他们态度坚决,就是不愿意承认他们的经济分析有错。

有些读者可能对图表六有疑问:哪些因素会让利率产生像图中所见的波动?在进一步讨论之前,让我先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就在于短期与长期利率的区别。短期利率是联准会可以控制的利率,且自从二○○八年后期以来已逼近于零(在本文写作时,三月期国库券的利率为○.○一%)。但是有许多借款者,包括联邦政府,想要在较长期的时间里锁定利率;而即使短期利率为零,也没有人会以零利率购买十年期债券。为什么?因为那些利率可以、也终究将会再升高,由于短期利率再走升造成长期殖利率提高的可能性,将钱放在更长期债券的人一定要补偿这种失去的机会。

但投资人因把钱锁在长期债券而要求的补偿有多少,要视他们预期短期利率的提升有多早或多高而定。而这又要看经济复甦的前景如何,特别是要看投资人何时开始相信,经济会从流动性陷阱中脱离,而且状态好到要联准会着手提高利率以消弭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