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航空用特殊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分类、切削加工性及切削加工特点、适用的刀具材料及机械加工新技术新工艺,重点介绍高强度与超高强度钢、淬硬钢、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蜂窝夹层材料、工程陶瓷、石英、蓝宝石、复合材料(金属基、陶瓷基、树脂基)等的制备及其加工技术。
本书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数据全面,图文并茂,语言精练,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工科学校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第1章 绪 论
1.1 航空宇航用特殊材料/1
1.2 被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性/7
1.3 航天用特殊材料分类及切削加工特点/19
1.4 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的途径/21
复习思考题/42
第2章 航天用特种钢及其加工技术
2.1 高强度钢与超高强度钢/44
2.2 淬硬钢/56
2.3 不锈钢/63
复习思考题/83
第3章 航天用高温合金及其加工技术
3.1 概述/84
3.2 高温合金的切削加工特点/88
3.3 高温合金的车削加工/90
3.4 高温合金的铣削加工/96
3.5 高温合金的钻削加工/99
3.6 高温合金的铰孔/102
3.7 高温合金攻螺纹/103
3.8 高温合金的拉削/104
复习思考题/107
第4章 航天用钛合金及其加工技术
4.1 概述/108
4.2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特点/109
4.3 钛合金的车削加工/114
4.4 钛合金的铣削加工/118
4.5 钛合金的钻削加工/124
4.6 钛合金攻螺纹/128
复习思考题/131
第5章 航天夹层结构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5.1 概述/132
5.2 夹层结搆制造技术/133
5.3 夹层结构的机械加工/136
复习思考题/136
第6章 航天用硬脆非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
6.1 工程陶瓷材料及其加工技术/137
6.2 石英材料及其加工技术/163
6.3 蓝宝石材料及其加工技术/170
复习思考题/177
第7章 航天复合材料及其成型与加工技术
7.1 概述/178
7.2 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成型与加工技术/183
7.3 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成型与加工技术/194
7.4 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成型与加工技术/209
7.5 碳/碳复合材料及其成型与加工技术/216
复习思考题/221
参考文献/222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工程结构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航空宇航工业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非常需要采用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结构材料,如高强度与超高强度钢、淬硬钢、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蜂窝夹层材料、硬脆非金属材料(工程陶瓷、石英与蓝宝石)以及各种复合材料等,这些结构材料均属难加工新材料。为适应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总结多年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特编着了《航天用特殊材料加工技术》一书。
全书共分7章。第1章绪论,重点介绍飞行器机身与发动机及载人航天系统用特殊材料、材料的切削加工性与分类、材料的切削加工特点及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途径;第2章介绍高强度与超高强度钢、淬硬钢、不锈钢等特种材料的性能、切削加工特点及途径;第3章介绍高温合金及其切削加工技术;第4章介绍钛合金及其切削加工技术;第5章介绍夹层结构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第6章介绍航天用硬脆非金属材料(工程陶瓷、石英和蓝宝石)及其加工技术;第7章介绍航天用各种复合材料(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等)的概念、性能特点、应用、成型制备方法及切削加工特点等。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结构层次清晰、图文并茂、语言精练准确、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作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学生和教师用书,又可作为相关专业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编者深信,它一定能帮助读者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全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韩荣第教授和金远强副教授编着,其中第1~5章由韩荣第和韩滨及刘俊岩编着,第6~7章由金远强和杨立军编着,全书由韩荣第统稿、定稿。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敬请谅解,并欢迎指正!
编者
2007年5月
说实话,我拿到《航空用特殊材料加工技术》这本书,最想从中找到的是关于“超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前景。我一直对这种人工设计的、具有奇异物理性质的材料非常着迷,比如能够弯曲光线、控制声波的超材料。想象一下,如果能在飞机蒙皮上使用能够自动调节吸热散热的超材料,那对提高飞行效率和舒适性将是革命性的。又或者,基于超材料的减震结构,能够显著提升飞机的抗冲击能力。书中如果能深入探讨这些前沿材料的设计理念、制备工艺,以及如何在航空器上实现集成和应用,那将是一次非常令人振奋的阅读体验。我尤其想了解,目前超材料在航空领域的研发进展到了哪个阶段?有哪些已经实现了初步的应用,或者正在进行相关的试验?书中如果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型飞机正在尝试应用的超材料部件,以及其带来的性能提升数据,那就更具参考价值了。另外,超材料的加工过程往往比传统材料更为复杂,涉及到纳米级别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我非常好奇,在加工过程中会用到哪些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如何保证加工精度和批量生产的可行性?书中如果能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例如微纳加工技术、3D打印技术在超材料航空应用中的潜力,那就太棒了。当然,我也关心超材料在航空领域的潜在风险和挑战,比如其稳定性、成本以及长期使用的可靠性等问题。如果书中能够对这些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那将使其更具深度和广度。
评分这本书《航空用特殊材料加工技术》的标题本身就引起了我对“智能制造”在航空材料加工中的应用的关注。我一直认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高度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深入的见解。我特别想了解,在航空特殊材料的加工过程中,是如何实现“智能制造”的。比如,如何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应力等,并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又比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加工过程进行优化和预测,实现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从而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降低废品率。我还对“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在航空材料加工中的应用很感兴趣。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创建一个与物理实体精确对应的虚拟模型,并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书中如果能介绍,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航空特殊材料的加工过程进行仿真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那就非常具有前瞻性。另外,我也关心,在智能制造环境下,如何保证航空材料加工的柔性和适应性,以满足日益多样化和定制化的航空产品需求。
评分我一直对航空材料的“智能化”发展趋势非常感兴趣,所以当看到《航空用特殊材料加工技术》这本书时,我非常期待它能在这方面有所阐述。我所说的“智能化”,是指那些能够感知环境变化、并作出相应响应的材料,比如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或者集成了传感器的智能复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飞机蒙皮能够感知温度变化并自动调整其隔热性能,或者在出现微小损伤时能够自我修复,那将极大地提升飞机的安全性和维护效率。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这些智能材料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航空器上的具体应用场景。例如,如何将传感器集成到复合材料的基体中,如何实现智能材料对外界刺激的精准响应,以及如何确保这些智能功能在航空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如高温、高压、振动)的可靠性。我也非常关注这类智能材料的加工技术,它们往往需要特殊的工艺和设备来保证材料的整体性和功能性。书中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3D打印、微电子制造技术与智能材料加工相结合的案例,那就太有价值了。此外,我也对如何对这些智能材料进行性能评估和寿命预测感兴趣。如何量化它们的“智能”程度,如何保证其在长期服役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书中如果能提供相关的测试方法和理论模型,那将非常有帮助。
评分我之所以对《航空用特殊材料加工技术》这本书如此好奇,是因为我一直关注着航空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那就是“纳米材料”的应用。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比如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甚至赋予材料新的功能,如导电性、导热性。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是如何将纳米粒子、纳米管、石墨烯等纳米材料,通过各种加工技术,集成到航空器制造中。例如,在复合材料中加入纳米填料,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阻燃性。又或者,在金属材料表面制备纳米涂层,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书中如果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制备工艺,比如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分散技术、以及如何将其均匀地引入到基体材料中,那就太有参考价值了。我还对“纳米加工技术”本身很感兴趣。加工纳米材料往往需要极高的精度和特殊的设备,比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以及微纳加工设备。书中如果能介绍,在航空材料加工中,有哪些针对纳米材料的先进加工技术,比如纳米压印、纳米刻蚀等,以及它们在实现复杂纳米结构方面的潜力,那就非常吸引人。当然,我也关心纳米材料在航空领域的潜在风险和挑战,比如其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
评分在拿到《航空用特殊材料加工技术》这本书后,我最想深入了解的部分是关于“表面工程技术”在提升航空材料性能方面的作用。我们知道,材料的宏观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表面状态。通过各种表面工程技术,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甚至赋予材料特殊的电学、光学等功能。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在航空领域,有哪些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例如,PVD(物理气相沉积)和CVD(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它们可以用来制备各种高性能的薄膜涂层,如氮化钛、碳化硅等,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书中如果能提供关于这些技术的具体工艺参数、设备要求,以及不同涂层在航空发动机、起落架等关键部件上的应用案例,那就非常有价值。我还对“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很感兴趣。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激活材料表面,提高其表面能,从而增强后续的粘接、涂层性能。书中如果能介绍,等离子体技术是如何应用于航空复合材料的表面处理,以提高其与基体树脂的界面结合强度,或者如何用于金属表面的清洁和活化,那就太棒了。此外,我也关心“功能性表面”的开发和应用。比如,如何通过表面改性技术,使材料表面具有自清洁、防冰、减阻等功能,从而提高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
评分对于《航空用特殊材料加工技术》这本书,我最期待看到的是书中关于“绿色加工技术”在航空材料领域的实践。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法规的日益严格,航空制造业也正朝着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如何在航空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如何采用更高效、低能耗的刀具和工艺,减少切削液的使用,或者采用环保型的切削液。又或者,在表面处理过程中,如何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化学品,采用更清洁的工艺,如等离子处理、超声波清洗等。我还对“数字化”和“智能化”在绿色加工中的应用很感兴趣。比如,如何通过先进的监测和控制系统,实时优化加工参数,减少废品率,提高材料利用率。又或者,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预测和规避加工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我也非常关心,在航空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方面,有哪些创新的加工技术。比如,如何将废旧的航空复合材料进行粉碎、分离、重组,重新用于制造新的部件。或者,如何对废旧的航空金属材料进行提纯和再生,以满足航空制造的高标准要求。书中如果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航空企业在推行绿色加工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这些技术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效益,那将非常有启示意义。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想找个时间好好拜读一下,终于最近有空翻了翻。坦白说,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是比较高的,毕竟“航空用特殊材料加工技术”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科技感和神秘感,让人觉得能从中窥探到不少尖端领域的奥秘。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不错,厚实沉甸甸的,封面设计也比较专业,一看就是面向专业人士的读物。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大概是书里对于各种新型合金,比如钛合金、铝锂合金,还有复合材料,比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在航空器上的应用和加工方法的介绍。毕竟,这些材料的轻质高强特性是现代飞机性能提升的关键。我特别想了解它们在制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独特的挑战,比如加工精度、表面处理、以及如何保证材料在极端应力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书里如果能详细阐述这些加工技术背后的原理,比如特定的切削参数、热处理工艺、以及先进的连接技术,那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内容。而且,对于非接触式加工技术,例如激光切割、电子束焊接等在航空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我也非常期待,这类技术往往能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更复杂的形状,对于制造高性能航空部件至关重要。此外,关于这些特殊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质量控制方法,也是我关注的重点。在航空领域,任何一个细小的瑕疵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严格的质量检测流程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书中能详细介绍相关的检测标准、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X射线探伤),以及如何根据材料特性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那将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工艺流程、案例分析,甚至是一些在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像我这样的从业者。
评分这本书《航空用特殊材料加工技术》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关于“先进连接技术”在航空结构制造中的应用。我们知道,现代飞机结构越来越复杂,使用的材料种类也日益多样化,如何将这些不同的材料牢固、可靠地连接起来,是航空制造中的一项关键挑战。我希望书中能深入探讨,除了传统的铆接和焊接之外,有哪些更先进的连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例如,摩擦搅拌焊(FSW)技术,它能够在不熔化基材的情况下实现高强度连接,尤其适用于铝合金和镁合金等材料,而且产生的热影响区小,变形小。书中如果能详细介绍FSW在航空结构中的具体应用,比如机翼蒙皮、机身框架的连接,以及相关的工艺参数控制和质量检验方法,那就太有价值了。再比如,激光焊接技术,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热影响区小等优点,对于连接薄壁结构和异种材料有着独特的优势。我希望了解,在航空器上,激光焊接是如何被用于连接不锈钢、钛合金等高性能材料的,以及相关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我还对“粘接技术”在航空结构中的应用很感兴趣。随着高强度结构粘合剂的发展,粘接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连接方式,尤其是在复合材料结构中。书中如果能详细介绍,航空结构中常用的结构粘合剂的种类、性能特点,以及粘接工艺的流程,比如表面预处理、施胶、固化等,以及如何确保粘接强度的可靠性,那就非常实用。
评分读了《航空用特殊材料加工技术》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增材制造”(3D打印)在航空特殊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我知道,随着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在航空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加工复杂形状、轻量化结构以及定制化部件方面。我特别想了解,针对航空用的金属材料,比如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或者高性能的聚合物,目前有哪些成熟的3D打印工艺?比如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电子束熔化(EBM),以及熔融沉积成型(FDM)等,它们在加工这些特殊材料时,有哪些关键的技术参数需要控制?比如打印精度、表面粗糙度、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宏观力学性能。书中如果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工艺流程、参数优化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后处理技术(如热处理、精密机加工)来进一步提升打印部件的性能,那就太有参考价值了。我还希望了解,3D打印在航空零件的轻量化设计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通过拓扑优化等设计方法,结合3D打印的制造自由度,可以制造出结构更复杂、重量更轻但强度不减的部件,从而降低飞机油耗,提升载荷能力。书中如果能有这方面的实例分析,比如某个关键的航空发动机部件或机身结构是如何通过3D打印实现轻量化和高性能的,那将是非常生动和有说服力的。另外,我也关心3D打印在航空材料回收和再利用方面的潜力。一些航空报废件中的贵金属材料,是否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回收和重构,从而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评分拿到《航空用特殊材料加工技术》这本书,我最想深入研究的,莫过于其关于“极端环境下材料的加工与应用”的论述。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会经历各种极端条件,比如极高的温度(发动机附近)、极低的温度(高空)、高压、强烈的辐射等。这些极端条件对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有哪些特殊的材料能够承受这些极端环境,以及它们的加工技术。例如,高温合金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中的应用,它们需要承受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并保持优异的抗氧化、抗蠕变性能。书中如果能深入探讨这些高温合金的熔炼、铸造、热处理和精密加工工艺,以及如何解决加工过程中的难题,比如刀具磨损、切屑控制等,那就太有价值了。再比如,在真空或低温环境下,对某些特殊材料进行加工时,会遇到哪些技术挑战,以及如何克服。我也对“辐射环境下的材料加工”很感兴趣。如果某些航空器需要在强辐射环境下工作,那么对材料的抗辐射性能以及加工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将是至关重要的。书中如果能对此有所涉及,那就更显其专业性和深度。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在那些最严苛的工况下,航空材料是如何被加工、制造,并最终服务于航空事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