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滋养了人民,人民终归于土地。
乡村里万物的声音,生生不息。
李健的文字扎实深沉,地域特色浓郁,对万物的观察深刻入微。在他笔下,乐天知命的底层人民得以发声,人性中温和善良、贪婪不堪的各种性格皆被突显,小说中描写的动植物则随着故事的演进与人类分享悲欢喜苦,万物本无区别。
生活虽具各个面向,乡村都市更有不同特色,但人与土地共生共荣,善恶最后皆回归自然,天意顺行,冥冥中自有道理。
本书特色
李健将自然、动物与人类融为一体,故事深具高潮起伏,每篇皆令人感叹不已。
作者简介
李健
湖南新化人,居长沙,现任《芙蓉》杂志社编辑。作品散见于《上海文学》、《钟山》、《山花》、《文学界》、《芳草》、《天津文学》、《作品》、《安徽文学》、《山东文学》、《广州文艺》等文学期刊。
后记
野果 小说 情人
梅山这方山地,盛产野果。
随便走进哪一域山林,展眼就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野果子。当然,并不是说这片宽阔的山林每一棵树都可以结出果子,有些努力到百年枯死,始终结不出果子来,但有些树一出土就註定是要结出果子的。
这些果子长出来就在野外,和风霜雨雪做伴。不是特地刻意栽种,也没人着意打理。牠们生长在或高或矮的各类树上,甚至叫不上名字,在地上匍匐着,以自己的方式存在,或醒目,或被忽略,都无所谓。自生自没。
小时候,我们那一拨孩子喜欢去清晨的山里,採摘野果,趁露水还没退尽,既新鲜又干净,放进嘴里嚼起来,以为至美,彷彿捡到了金元宝。那些果子因为生长的土地肥瘦,地域不同,形状有大有小,色泽有红有紫,至于味道,有的干瘦苦涩,有的肥硕甘美,有的又断肠剧毒……个中状况,不是一下就可道来。
我们班上的一个小学同学,可能是因为饥饿,也可能只是贪嘴,上学途中採吃了一树水菖蒲果籽,腹痛,来不及送医院就倒在路上。那苍白,那在草地上大汗如雨的痛苦挣扎,至今记忆犹新。所以,尽管我们无拘无束在山林里到处乱蹿,望着熟悉的陌生的果子,既敬且畏,总是小心翼翼的。当然,运气好的话,碰巧,偶尔也採到甘美的野果,弥猴桃,野蔷薇……这些果子一般生在冷僻难摘的地方,比如高耸的树冠上,悬崖绝壁间,幽深的洞穴或千缠百结的刺缝里。一旦侥倖採到了,我就当宝一样藏到兜里,孤芳自赏一阵,然后再展现给别人看,见到人家羡慕赞赏的眼神,心里就像吃了七八分的蜜。
我喜欢看小说,也喜欢写。
我写的东西不论是初坯,还是青青果,一般多收藏在电脑里,或发表在纸媒上,或贴在网站博客里,不计多少,总会有人在小说之林里遇到,或喜欢,或厌弃,这均是自然界的法律,及正常的。捧人场的朋友们说我写的东西叫小说,我却不知小说到底是什么。这时候,我就会想起山林中的野果,自然,原始,欲出还羞,以神秘的姿态,出现在我眼前。
曾经,我把小说又比做我的情人,以为至好。
没有爱情的人,因为向往,常常在梦里至情至性,展开想像,滋生俱般完美。而现实生活给的又多是苦难孤独,郁闷烦恼,没地方发洩,就在电脑上敲打像小说的文字。小说成了我最理想的倾诉、发洩对象,日子久了,不知不觉,像情人一样深深爱上了她,痴迷。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大部分业余时间,我的精神和灵魂与她厮磨相守在一起,呵护她,注视她,想和她对话,她却蒙娜丽莎一般,若即若离,忽远忽近,盖着神秘的面纱,让我始终看不清她的模样。
于是,我也像虫子一样,钻进书堆中寻找,希望找到一个圆满的轮廓形象。名着啦什么的,翻来翻去,读不尽。众说纷纭,越读越深奥,愈加迷茫,就醒悟,答案在书中是找不周全的,还有大部分在生活里潜藏着。只有把生活当成我小时候光顾的那一域山林,利用在书中得到的阅读经验,捕捉野果的目光就会更加敏锐。修炼的境界愈高,获得那些至好至美的野果子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多,甚至瓜熟蒂落。这些都是放在自然中完成的。
有时候,我的情人,她去了远方,不能相见,就很思念。一旦回来,就会产生「久别当新婚」的发洩愉悦,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小说也是一样。一个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