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时代

白银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自由,毋宁不死!!! -- 献给所有创作者的寓言

  在一片黑暗里,你只能把自己交付给风。
  有时候风带来海洋的气味,有时候是干燥得令人窒息的烟尘。
  在沙漠的夜里,人没有选择的权利。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第十六届联合报中篇小说首奖

  我生活在未来的白银时代,是个在写作公司上班的作家。

  在我的世界里,小说不能脱离实际的生活,所以我一遍一遍写着的,是我大学时和总穿黑衣的美丽女老师谈恋爱的故事。公司的人告诉我;「现在很少有人有机会和老师谈恋爱。」又告诉我说;「你的小说里有真实的生活。」结果,这本小说成了畅销书,我的工作就是一遍遍的改写这部《师生恋》的稿子。

  这本小说,有老师一遍遍的签字认可,大家都证明它是真的。但在我的版本中,老师可以是小个子的性感女郎、沙漠中的埃及艳后、和蛇颈龙相伴的一朵美丽的紫罗兰…… 这些都是真的。问题只是,所谓的「真实」,是由谁定义……

  《白银时代》是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第二部,是由四个中篇所组成的长篇。王小波创作于上世纪九○年代,写的是在上世纪长大而活到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分子的故事--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写照。

  在跨世纪的生命过程中,他们一面回忆、书写他们的上一代,一面描述自己正经历的人生。书中的未来世界,生活并不比现在更好,反而更变本加厉地延续了当代社会的荒谬,在上面的权威机构规范掌控了人民的生活规则:写的书、说的话、结的婚以及做的爱,作为独立个体的知识分子,更加陷入了荒唐窘迫的境地里。

  《白银时代》的主角,是消极认分的作家、钻体制漏洞的史学家、傻气执着的画家和艺术家,在面对各种形式的宰制时,他们用清醒嘲弄的态度,戳破现实的虚假荒谬,在冰冷、荒凉、单调的乌托邦世界中,开出最美丽的人性花朵。

本书特色

  一个中国版的乌托邦寓言-- 关于乌托邦,我们曾看过《1984》、《美丽新世界》,王小波所写的则是一个属于中国的未来寓言。例如:身分和财产的重分配;集体创作的「写作公司」、派艺术家去负责技术工作等情节,都指出一个似曾相识、而体制与压迫更加纯粹的世界。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展现出和西方脉络截然不同的对抗方式-- 不是轰轰烈烈的奋起革命,而是透过私底下的质疑思考、表面上的插科打诨,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七风格的阅读趣味-- 在未来世界,何谓「真实」就是最大的谜团。主角们为了寻找真实的线索而抽丝剥茧,周旋在不同的美丽女人之间,甚至上演和枕边人谍对谍的精彩戏码,带有侦探小说式的诡谲色彩。

  王小波版的未来《小王子》-- 在〈白银时代〉荒凉扁平的未来风景中,紫罗兰、无垠沙漠、埃及艳后甚至蛇颈龙等超现实的元素,出现在故事主角所写的小说中,幻想风景与现实生活隐约唿应,凸显出王小波充满诗意的想像力。

  最受肯定--《白银时代》中的〈未来世界〉曾获第十六届台湾《联合报》小说奖首奖,「时代三部曲」一系列入选《亚洲週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

  关于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时代三部曲」表面上是王小波作品的合集,每部之间似乎无甚联系,其实之间存有一个逻辑顺序。即:《黄金时代》描写现实世界;《白银时代》描写未来世界;而《青铜时代》的故事则都发生在过去。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

  活下去的诀窍就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愚蠢--《2010》

  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在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修习商业管理,1984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进修;获硕士学位后返国,任教于北京大学。后辞教职以专事写作。

  《黄金时代》曾获第十三届联合报中篇小说首奖,《未来世界》又续获第十六届联合报小说首奖。王小波的代表作「时代三部曲」,即《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长年高踞大陆畅销榜。无论为人、为文,王小波都具特立独行之意味,深具批判精神,其作品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作品深具义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及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的意趣与才赋。

  1997年4月,王小波以四十五岁英年猝逝于北京,他的遽然逝世,成为了王小波现象的开端,其作品被空前地传播和接受……他的作品开启了中国第二次自由主义浪潮,第一次是在五四运动。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白银时代
未来世界
二○一五
二○一○

图书序言

白银时代

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气。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干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松鼠跳跳蹦蹦,忽然又凝神不动。天好像是要下雨,但始终没有下来。教室里点着三盏萤光灯,有一盏总是一明一灭。透过这一明一暗的快门,看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老师说,世界是银子的。然后是一片意味深长的沉默。这句话没头没尾,所以是一个谜。我把左手从腮下拿下来,平摊在桌子上。这只手非常大,有人叫它厄瓜多香蕉——当然,它不是一根,而是一排厄瓜多香蕉。这个谜好像是为我而出的,但我很不想进入这个谜底。在我身后,黑板像被水洗过,一片漆黑地印在墙上。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这位老师皮肤白皙,个子不高,留了一个娃娃头,穿着一件墨绿色的绸衫。那一天不热,但异常的闷,这间教室因此像一间地下室。老师向我走来时,我的脸上也感到一阵逐渐逼近的热力。据说,沙漠上的响尾蛇夜里用脸来看东西——这种爬虫天黑以后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但牠的脸却可以感受到红外线,假如有只耗子在冰冷的沙地上出现,牠马上就能发现。我把头从视窗转回来,面对着走近来的老师。她身上墨绿的绸衫印着众多的热带水果,就如钞票上的浮水印隐约可见。据她说,这件衣服看上去感觉很凉快,我的感觉却是相反。绸衫质地紧密,就像一座不透风的黑牢,被关在里面一定是很热的;所以,从里面伸出来的裸露手臂带有一股渴望之意……老师在一片静止的沉默里等待着我的答案。

天气冷时,老师穿一件黑色的皮衣,在校园里走来走去,在黑衣下面露出洁白的腿——这双腿特别吸引别人的注意。有人说,在皮衣下面她什么都没有穿,这是个下流的猜想。据我所知不是这样:虽然没穿别的东西,但内裤是穿了的。

…… 学校里功课很多,都没什么意思。热力学也没有意思,但我没有缺过课。下课以后,老师回到宿舍里,坐在床上,脱下脚上的靴子,看脚后跟上那块踩出来的红印,此时她只是个皮肤白皙、小腿健壮的小个子女郎。上课时我坐在她面前,穿着压皱的衣服,眼睛睁得很大,但总像刚睡醒的样子;在庞大的脸上,长着两道向下倾斜的八字眉。我的故事开始时,天气还不冷。这门课叫做「热力学二零一」,九月份开始。但还有「热力学二零二」,二月份开始;「热力学二零三」,六月份开始。不管叫二零几,都是同一个课。一年四季都能在课堂上遇到老师。

我勐然想到:假如不是在那节热力学课上,假如我不回答那个问题,又当如何……我总是穿着压皱的土色灯芯绒外衣出现在教室的第一排——但出现只是为了去发愣。假如有条侏罗纪的蛇颈龙爬行到了现代,大概也是这样子。对牠来说,现代太吵、太干燥,又吃不到爱吃的蕨类植物,所以会蔫掉。人们会为这个珍稀动物修一个四季恆温的恐龙馆,像个篮球队用的训练馆,或是闲置不用的车间,但也没有什么用处。牠还是要蔫掉。从后面看牠,会看到一条死气沉沉的灰色尾巴搁在地下。尾巴上肉很多,喜欢吃猪尾巴的人看了,会感到垂涎欲滴的。从前面去看,那条着名的脖子拍在地下,像条冬眠中的蛇,在脖子的顶端,小小的三角脑袋上,眼睛紧闭着——或者说,眼睛罩上了灰色的薄膜。大家都觉得蛇颈龙的脖子该是支着的,但你拿牠又有何办法,总不能用吊车把牠吊起来吧。用绳子套住牠的脖子往上吊,牠就要被勒死了。

我就是那条蛇颈龙,瘫倒在水泥地上,就如一瓣被拍过的蒜。透过灰色的薄膜,眼前的一切就如在雾里一般。忽然,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响起了脚步声,就如有人在地上倒了一筐乒乓球。有个穿黑色皮衣的女人从我面前走过,灰色的薄膜升起了半边。随着雾气散去,我也从地下升起,摇摇晃晃,直达顶棚——这一瞬间的感觉,好像变成了一个氢气球。这样我和她的距离远了。于是我低下头来,这一瞬的感觉又好似乘飞机在俯冲——目标是老师的脖子。有位俄国诗人写过:上古的恐龙就是这样咀嚼偶尔落在嘴边的紫罗兰。这位诗人的名字叫做马雅科夫斯基。这朵紫罗兰就是老师。假如蛇颈龙爬行到了现代,牠也需要受点教育,课程里可能会有热力学……不管怎么说吧,我不喜欢把自己架在蛇颈龙的脖子上,我有恐高症。老师转过身来,睁大了惊恐的双眼,然后笑了起来。蛇颈龙假如眼睛很大的话,其实是不难看的——但这个故事就不再是师生恋,而是人龙恋……上司知道我要这样修改这个故事,肯定要把我拍扁了才算。其实,在上大学时,我确有几分恐龙的模样:我经常把脸拍在课桌面上,一只手臂从课桌前沿垂下去,就如蛇颈龙的脖子。但你拿我也没有办法:绕到侧面一看,我的眼睛是睁着的。既然我醒着,就不用把我叫醒了——我一直在老师的阴影里生活,并且总是要回答那句谜语:世界是银子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