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水似故事
昨日、今日、明日。去年、今年、明年。上世纪、本世纪、下世纪。你周围、你眼前、你头上、你脚下。多少人、多少景、多少物、多少事。战火为你纹身,和平要你等待。爱情、亲情、友情;激烈、温馨、隽永;纠纷、成功、失败。
《故事故事》就是如江似水,永不停息,在你每日生活、所处环境、异地流浪、孤寂旅途中出现、激盪,让你欣喜、教你哀伤;曾是那时当下的难忘,随后沁入记忆成为永驻,一个故事之后的又一个故事。
辑一说的故事与饮食有关,大部分以食物本身的文化及其特色、或与你曾置身其间的场域为主;例如〈故事故事〉就是阿拉伯菜couscous音、义的音译。除菜餚、食材、色彩、滋味、做法以外,呈现的还有自幼与你不时一起流浪的女儿,在多少异乡城镇,寻觅当地种种可口食物的心境。画面停格、心情漾动,异国风情总以半欢乐、半落寞,既浪漫又哀愁的混合融入你们母女的生命中。
〈完全发酵〉诉说你与普洱自小至今的相识相知:喝普洱已经不只是喝茶,而是向童年、少年、中年、家庭、双亲和兄弟姊妹、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岁月之敬礼和回味。而父亲做的各式客家菜、潮州菜、广东菜,母亲做的越南菜、酿的酒和椰子醋,过年时全换上法国Limoges产的精致瓷器餐具、水晶杯,一株高大的鹅黄色梅花典雅绽放、清香满室,漾满你脑中心底。
有几首以法文为篇名,是标志着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不同思考,例如本是苦苣的Endive,华人的中文偏要叫「甘苣」、「天香菜」或「吉康菜」,去苦取甘、吉祥美丽;色香味音均娇嫩欲滴的Framboise,中文叫「覆盆子」,在发音上较听不出那份鲜嫩诱惑,两种不同发音之间的差异教人惊讶;Tilleul的柔音及其芬芳安神在「椴树花」中较难想像,台北有些咖啡馆管它叫「菩提叶」,也不知是否无错。至于Pistache,原本貌美胜花、娇美无比,桃红色外衣裹着嫩绿清脆果实,但中文偏喊成「开心果」,是已烘烤过面目全非的零嘴,音与义似乎有段距离。「Bunta」两个越南文字所包含之乡情、感情、亲情及其深意,无法以中文替代。〈朗读〉纪念彭邦桢先生。〈彷彿云烟〉是在彷彿的流光里深深的感慨与追忆。〈分子料理〉和〈分子厨艺〉写于「分子料理」最火红的解构与重构;〈当干肝如愿润圆〉则是广东饮食文化中粤语坚持的意义特色。而〈酒〉正是爱情某种氛围下的绝美诠释。
辑二前几首书写与女儿一起漂泊的部分画面:中秋月色、竖笛和歌声扬起于异乡,思乡的心境总永远晃漾,即使秋夜、即使元宵。有些是离乡前后童年至今、繁复时间隧道里的前进或恍惚。另几首则是描绘不同花种在不同时空的特别意涵。
辑三是东西南北飘荡足迹较深的部分留影。你自幼喜欢单独到处去,喜怒哀乐唯有自己体会,寂寞与无奈似乎总是最终结局。
辑四里阿拉伯春天茉莉花革命之变色与伤亡,早就远远超出受伤的心所能负荷的重量。你曾于1985年从伊斯坦堡欧洲那岸,搭乘当地的客运,花了三十四个小时的路程,才抵达叙利亚的ALEP城,醉于整个叙利亚之历史古蹟之中,尤其Palmyre沙漠的茫茫里。2001年,七月底,你携带九岁的女儿,历经困难,再次欣赏阔别十六年的叙利亚文化,女儿和你一样,在42°C的夏日里,与母亲体验另一种风情。然而,2011~2012一年多的日子里,整个叙利亚只有烽烟、炸弹、枪砲、死亡和破灭摧毁,那年在土耳其叙利亚边界耗去几小时等待入境的地方,已驻满身心空荡无依的难民;你从十字军东征城堡顶上指给女儿看,八公里外就是黎巴嫩的贝鲁特,如今也因难民的涌至发生种种冲突状况。2012年夏日,你在巴黎近一个半月,天天盯着电视、天天搭21路与27路公车,在Feuillantines站,凝视对面「大马士革玫瑰」餐厅,寻找变色之后的各种可能。十月前后,ALEP已沦为死城。全球多少地区永远都正在上演那无法抹灭的、如同越战的梦魇,在漫长的数十年岁月里都如昨日一样,以这般那般魔鬼样貌与名字,凌迟你。
1966年于西贡完成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死亡」在你年轻时即已开始纠缠不清。猫王和麦可杰克森在不同年代赋予你的印象和影响,以及政治人物非常可笑的种种话语与言词。
辑五正是1997年至今在此处在他处经历过的大大小小故事:快乐的、感伤的、永远深陷其中的困境和纠葛、有意象与无意象的时空。诗作、时局和环境不停地在关键时刻呈涌关键情、事、物,你试着以短短的几行表达长长的意涵。
欢笑与眼泪、出生与死亡、战争与和平、美食与饥饿、获得与消失、结构与解构、虚有与实无,都会从尚未发生、等待发生、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结束发生……那样子一直从当下驻入记忆,成为每个人心中、脑里、嘴上、笔下,如水永不止息的故事。
故事若约,水似故事。
书中的一些场景描写,简直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作者对于环境、氛围以及人物表情的描绘,细致入微,充满了画面感。无论是古老城堡的阴森,还是繁华市集的喧嚣,亦或是静谧森林的幽深,都仿佛近在眼前,触手可及。这种强大的场景构建能力,极大地增强了我的阅读沉浸感,让我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处何方,而是完全融入到了故事的世界之中。
评分我必须承认,《故事故事》在情节构思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意。它的故事并非一开始就展露全貌,而是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每一次的转折都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作者仿佛一位技艺精湛的魔术师,在我的眼前变幻出各种令人惊叹的景象。我曾一度以为自己已经猜到了结局,却在下一刻被完全颠覆。这种悬念的设置,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保持了高度的专注和好奇心,仿佛置身于一场精心设计的迷宫之中,不断探索着新的出口。
评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人物塑造的细致入微。每一个角色,无论大小,都仿佛拥有独立的灵魂和鲜活的生命。他们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拥有复杂情感、矛盾内心和独特过往的个体。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的对话以及行为举止的刻画,将这些角色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眼前。我曾为其中某个角色的选择而扼腕叹息,也曾因另一个角色的坚持而热血沸腾。这种强烈的代入感,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参与到了他们的人生洪流之中,与他们一同经历喜怒哀乐。
评分初次翻开《故事故事》,就被书名本身所吸引,总觉得名字里藏着某种魔力,仿佛预示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奇遇。我本以为它会是一本讲述古老传说或者民间轶事的合集,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心雕琢的宝盒,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让我看到了作者在文字构建世界上的惊人天赋。故事的情节发展,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线性叙事,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多视角、非时间顺序的叙事手法,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推理和连接,每一次的“恍然大悟”都带来了巨大的阅读满足感。
评分总而言之,《故事故事》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每一次的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就像一位老朋友,总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带来慰藉和启迪。我非常庆幸能够读到这本书,它为我的阅读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我对文学的可能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会将这本书珍藏起来,并向我所珍视的朋友们强烈推荐。
评分《故事故事》的语言风格也着实令人惊艳。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追求辞藻的华丽堆砌,而是以一种返璞归真的姿态,将文字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恰到好处,每一句话的节奏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在某些段落,作者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温柔地抚慰着读者的心灵;而在另一些段落,则如奔腾的江河,激荡起澎湃的情感。这种语言的张力,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字能够带来的无穷想象空间,以及它在塑造意境上的强大功力。
评分《故事故事》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道理,而是通过故事本身,让我自己去体会、去领悟。它提供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境,让我去观察、去思考、去判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任何直白的教导都更有力量。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故事的乐趣,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某种启发。
评分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了叙事的魅力。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发生过的事件,更是通过语言的魔力,将无数的情感、思想、画面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作者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握,堪称一绝,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将故事的情感曲线勾勒得淋漓尽致。我曾因为某个情节的发展而心跳加速,也曾因为某个情感的爆发而潸然泪下。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一点,在于它所探讨的深刻主题。它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也没有一味地宣扬空洞的理想。相反,它以一种非常自然、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命运的无常与个人的抗争,以及在困境中依然闪耀的希望,交织在一起。每一次阅读,都会引发我对于自身、对于生活、对于这个世界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发现自己开始审视那些曾经被忽略的角落,开始理解那些曾经难以接受的道理。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故事故事》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愉悦。它不仅仅是消遣时间的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遇到这样一本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作品,实属不易。它让我放慢了脚步,重新感受文字的温度,体验故事的魅力。每次合上书页,我都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短暂而又充实的人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升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