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說:「我要改變這世界。」但這世界何曾真正改變?
我們連身邊的人都無法改變,我們唯一能改變的隻有自己。
如果我們想的、做的、說的,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那這些左右我們人生的觀點,究竟是哪裏來的?父母教的?學校教的?社會教的?很少人去質疑:「這是真的嗎?這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愛或想要的?」於是,我們迷失在這些世俗的觀點裏,失去瞭該有的自信、應有的快樂,還有享受人生的權利。
這世界如此寬廣,我們卻將自己的眼光放在狹隘的巷子裏?
其實,苦難可以是人生的挫摺,也可以是人生的存摺,端看你能否從苦難中成長。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壞事,即使最後沒有得到、隻有失去,也可以把它當作一種學習。
這個世界依舊,不同的隻是我們的觀點。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勇敢打破腦袋裏的想法吧!有錢不一定就是富有;占有不一定是擁有;成功也不隻一種定義;快樂沒有條件限製;人生可以有一韆萬種過法。張開手,給自己一個機會,接受這些新觀點,早一點開始過你的幸福人生!
★最嚇人的貧窮是,寂寞以及沒人要的感覺。
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當一個人無法發揮內在價值,又無法獲得眾人重視時,內心必然會在不知不覺間,日漸遭受侵蝕、空虛,終至沮喪鬱悶。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一個害怕犯錯的人生,像是不曾活過的生命,那就算沒犯錯,也錯過瞭人生。
★生命是一趟旅程,它並沒有最終的目的地,如果有的話,也是墓地。
戴爾.卡內基曾說:「我所瞭解有關人性中最可悲的事情之一是,我們全都有把生活挪後的傾嚮。我們全都夢想著地平綫上方的某個神奇的玫瑰園,卻不知去享受今天盛開在我們窗外的玫瑰。」
作者簡介
何權峰
◎ 最貼近人性的心靈作傢
醫師兼作傢,同時也在大學授課,專長是腦神經科學。一九九五年他開始寫作,早期為《聯閤報》《常春月刊》《拾穗雜誌》等撰寫醫學專欄。隨後,因接觸「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觸發瞭他對「心靈層麵」的探究。於是何醫師改變瞭方嚮,他開始寫一些心靈成長和勵誌類作品。目前他所齣版的心靈勵誌書,已纍積至四十多本。
在颱港澳、新馬、中國大陸等地區擁有眾多讀者。他的筆觸細膩,平易中顯哲理,妙趣中見智慧。對問題有很深的洞悉,不單隻是「診斷問題」,同時還提供視野將心靈提升至更高的層次,「如此,讀者所獲得的,就不單隻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全新的人生。」何醫師如是說。
【近期作品】
《格局,決定你的結局》、《快樂隻有自己能給》、《愛,錯在哪裏》、《拉自己一把,這是你的人生》等。
〈作者序〉
PART 1 除瞭錢,你還看到什麼?
1.什麼是便宜?什麼是貴?
2.重新定義所謂的成就
3.不要錢的往往都是最珍貴的
4.選對瞭價值觀,就是有價值的人生
5.什麼是富有?
6.擁有、享有、佔有
PART 2 人生最美,是最有感受的人
7.世界不為誰存在,也可以為你存在
8.你也在繞遠路嗎?
9.你在釣魚,還是魚在釣你?
10.讓你快樂,也是讓你痛苦的
11.你,幸福嗎?
12.恆久快樂的祕訣
PART 3 為什麼彆人會跑進你腦袋裏?
13.彆人是彆人,我是我
14.沒有完美的人生
15.為什麼彆人可以,我不行?
16.偏心其實是好事
17.你是「不能做」,還是「不肯做」?
18.不同意他的話,又何必在意他說什麼?
19.你就是你自己的樣子
PART 4 凡事都是「為自己」做的
20.把「為彆人」轉成「為自己」
21.人最大的需要
22.永遠要把人放在第一位
23.你給彆人,就是給自己的
24.你想留下些什麼?
25.莫忘初衷
PART 5 雨過天晴,轉念好心情
26.你,就是你選擇的結果
27.這是什麼世界?
28.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29.過錯,彆再錯過就好!
30.等等!彆急著判斷
31.這輩子最好的就是現在
作者序
眼界,決定你的世界
常聽人說,到國外求學,開闊眼界;齣國旅遊,打開瞭眼界。
有些人則是參與瞭某項活動、經曆瞭某件事或是跟某人在一起後,眼界都不一樣瞭。
什麼是眼界?簡單說就是看待事物的寬度和廣度。
從小,在製式的教育體係下,我們不停被灌輸同一套觀念,而這套觀念包括瞭價值觀、幸福觀、生活觀,鮮少有人可以走齣這一個框架;加上社會以及媒體不斷傳遞,不停告訴我們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美的、什麼是醜的,什麼是有價值、什麼沒價值;於是,我們也就限縮瞭自己的視野,用它們來審視他人、評斷自己,用它們來衡量自己是否幸福快樂、是否富有、是否有成就。
很少人去質疑:「這是真的嗎?這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愛或想要的?」於是,大多數人便迷失在這些世俗的觀點裏,甚至失去瞭該有的自信、應有的快樂,還有享受人生的權利。
很不可思議吧!這世界如此寬廣,我們卻將自己的眼光放在狹隘的巷子裏?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寫這本書。我發現許多人都受自己錯誤觀念的影響,以至於做齣一些和追求幸福快樂背道而馳的事。
譬如,某個人竭盡所能地追求財富,寜願犧牲一切來獲得它,那麼很顯然,此人認為金錢能帶給他快樂。但如果這觀念並不正確呢?或許這人不快樂的原因根本與金錢無關,那麼他努力賺錢有意義嗎?這會給他帶來幸福嗎?
有位傢庭事業兩頭忙的主管,被醫院診斷齣罹患癌癥,以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懷著惡劣的心情齣國散心。但這趟旅行,不僅讓她開瞭眼界,也讓她的人生觀徹底改變,不再汲汲營營地追逐金錢與權勢。迴國後,她毅然決然辭去工作,打點細軟準備接受治療,結果至醫院復診時,竟發現腫瘤沒瞭!從此,她學會享受人生,及時行樂。
我也聽過許多人在經曆某個人生轉摺後,開始活齣自己;有人從此投身公益,積極行善。這些都是因開闊眼界而提升瞭境界──從人生的寬度和廣度,轉化到深度和高度。
當然,人不一定要遇到什麼大災大難或雲遊四海纔能「眼界大開」。我們身邊不乏有經常遊山玩水的人,也不乏經曆豐富之人,但其心胸不見得比一般人寬廣多少,不是嗎?重要的是你是否用心去感受每處的風景;是否用心體悟每一次經曆;是否用開闊的視野看待每一件事。
這個世界依舊,不同的隻是我們的觀點。如果能看見更多不同的事物,就錶示你的「眼界」變寬瞭;如果能容納更多不同的意見,就錶示你的「心胸」變廣瞭;如果你能去關心更多不同的人,就錶示你的「格局」變大瞭!
格局,決定結局;眼界,決定境界。你的眼界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