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儿童文学里的钻石。
林世仁,钻石採矿者的典范。
以一首首晶莹剔透的童诗,纪录美丽而永恆的童真。
想像力大爆发的童诗,让孩子感受语言的妙趣,
读童诗,就从林世仁的童诗精选集开始。
童诗达人林世仁,以独到的眼光,精选了畅销上万本的童诗集《树先生跑哪去了?》后,如今现身说法:
用眉毛学习鸟的飞翔;
用耳朵追踪风的足迹;
用嘴角在笑的跷跷板上学倒立;
在脑海中打捞逃家的闪电,
最后,
在睡梦中,享受童诗的美好。
林世仁说:「好的童诗,是儿童文学里的钻石,质小晶莹,却能闪烁出最纯粹的光。」
儿童文学大师林文宝老师说:「一首好的童诗,足以启发孩子的想像力,开拓视野胸襟。多念一些好诗,孩子自然会感受到语言的美,从而培养爱好语文的情感。」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用橡皮擦把老师生气的眼睛擦掉;把妈妈摇头说不的嘴巴擦掉,把「不乖」、「不行」、「不行」通通都擦掉,你会不会很快活?
如果有一天,蜜蜂不再是蜜蜂,他跟鸟儿一样唱着歌,跟小狗一样汪汪叫,跟小猫一样打唿噜,世界会不会变得很有趣?
如果有一天,下雨天的公车滑过湿湿的城市,突然在红绿灯前像鲸鱼一样唱歌,游进水花四溅的海底城,热带鱼戴着安全帽在高架桥下兴奋的穿梭,这样的世界,像不像是座大型游乐园?
如果有一天…………
如果的「如果」,所有的「如果」都令人精神振奋,所有的「如果」都可以实现,所有的「如果」都在你的脑海中,闭起眼睛就能看见!听林世仁的童诗、看林世仁的童诗,就能看见所有「不可能」的大世界!
本书特色
1.钻石级童诗达人林世仁出道以来最重要的童诗作品集。
2.想像力大爆发的童话诗,最能开启孩子的想像力。
3.趣味洋溢、动感十足的童诗,是孩子亲近语文的最佳媒材。
4.题材小从人我,大至苍芎宇宙,提供多领域思考,能开启视野,增强探索世界的动力。
5.由最擅长捕捉童趣的插画家林小杯绘制,图像风格清新动人。
6.一本最适合诗迷蒐藏或送礼给至亲好友的礼物诗集,值得所有大人与孩子一起分享。
作者简介
林世仁
人儿高,影儿瘦,写书不怕眉儿皱。
最爱清闲时候,三两好友,随处乱走。
年岁不小,心儿不老,犹爱青春好。
偶尔写诗,长忆往事,长似少年时。
心闲散,手脚慢,爱听唱片,爱爬小山;也爱人间,也羡神仙。
爱读书,爱写书,出过几本书:
《企鹅热气球》、《字的童话》、《换换书》、
《宇宙魔法印刷机》、《十一个小红帽》、《魔洞历险记》、《爱抢第一的轰轰树》……
希望春常在,人不老,写到老。
绘者简介
林小杯
图画书创作者。台北出生长大,大学念美术,在台北草山;研究所念儿童文学,在台东海边。
1999年出版了第一本书《假装是鱼》之后,开始踏入童书的领域。重要图画书作品有《月光熘冰场》、《先跟你们说再见》,童书插画作品有《找不到国小》、《找不到山上》等。
序诗──礼物
世界大扫除
一个山洞张着嘴
喀哩喀啦吃点心
颜色跑到哪里去了?
睡着的蜜蜂
雨
我在床下养了一朵云
超级强力胶
偷偷告诉你
换衣服
太阳的声音
一定哪里出了岔
雨中的公车
心里的动物园
限时专送
大脚巨人的诗
打开冰箱掉出□
不公平
奇妙海洋奇妙多
蠹虫
冰箱里的沙漠
救火员达达
自由女神
宇宙之外
给外星人的一封信
我把世界藏在口袋里
春天歪了
收尾诗──摇篮曲
作者序
童心看世界
我的第一首童诗写于1993年,比起童话创作,整整晚了一年。
那一年的10月,我一口气就写了廿首,然后,整整两年没有再动笔。
因为──我觉得我写得没有比小朋友好!
还要再等上好几年,我才终于穿过「童诗隧道」,自在悠游于童诗的奇妙异境。
这几年,写童诗成了我最轻松、愉悦的「脑力活动」。我不再刻意去搜寻灵感,只是伸着「灵感钓桿」,无所为而为的,等待灵感们自己「愿者上(金勾)」。而当一个灵感在我的脑海里(口辟)叭乱跳,我只要顺着它的节奏,就能很快用文字把它速描下来。灵感与成品之间的「时间距离」非常短,就像生鱼片一样,嗯,很新鲜!于是,每当我写童话写到闷时,童诗便成为一个转换开关,一下子就能「啪!啪!啪!」的,为我的心灵开窗通风。
童诗和童话,都是「童心看世界」。但是两者看出去的风景,似乎有些不一样。写童话,我偶尔会写出略带感伤的故事;写童诗,我却很少触碰到感伤的事。童诗,似乎比童话更贴近儿童游戏、欢快、好奇的心。
想像力和情感是童诗的两大动能,童话诗和抒情诗是我写童诗的两大类别。收在这本集子里的作品,都是偏向想像力的「童话诗」。童话诗,有诗的型式,又有童话的趣味。例如,<打开冰箱掉出□>这一首诗,我便请出了电脑里的符号,让它们担纲演出、客串角色。题目中的「□」不是文字,只是一个方块的图像,所以也唸不出来。而既然唸不出来,你要怎么唸它就都可以了!(最方便的,大概是把它唸成「方」或「框」吧?)
童话诗的动感强,趣味足,能让人眼睛发亮、嘴角微笑、脑中晃过一丝兴奋的闪电……我希望它们能拉近读者跟诗的距离。
为了写这一篇「作者的话」,我打开许久没整理的电脑档案,这才发现十几年下来,我已经写了两百多首童诗!以前,每逢听到有人写了一、两百首童诗,我总是心生赞叹,十分佩服。没想到,自己竟然也在不知不觉中写了这么多!也许,这就是时间的魔法吧?
在儿童文学的类型中,童诗始终是最弱的一环。写的人少,读的人不多,出版社也对它敬而远之。但我始终相信,好的童诗是儿童文学里的钻石,质小晶莹,虽然体积不太引人注意,却能闪烁出最纯粹的光。
前一阵子,我为大陆版的童诗选集写了几句话,我把它录在下面。这就是我从童诗中得着的欢快:
诗是文字的光
光中有七彩的芯
那是
眉毛在学鸟的飞翔
耳朵追踪风的足迹
双手抚摸出世界的脸
眼睛化身成魔镜的故乡
嘴角在笑的翘翘板上学倒立
脑海中,打捞到逃家的闪电
心窝中,睡着童年的我
我就是这样想着 写着
享受着……
希望你也能这样享受童诗的美好!
林世仁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童诗”这两个字,我是有点抗拒的。总觉得童诗要么过于说教,要么过于幼稚,很难真正打动成年人。但林世仁的诗却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他的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他没有刻意去描绘什么大道理,而是通过小孩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这个世界。比如,他写到小鸟的羽毛,写到池塘里的青蛙,写到田野里的稻穗,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在他的笔下都变得生动起来,充满了诗意。更让我惊艳的是他的语言,清新自然,却又充满力量。他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是小孩在自言自语。但同时,他的用词又非常精准,每一个字都经过精挑细选,力求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读完这本诗集,我才明白,真正的童诗,不是写给小孩看的,而是写给每一个心中还保留着童真的人看的。它能让你重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也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评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忍不住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时候,我们经常在田野里奔跑,在小河里摸鱼,在树林里捉迷藏。那时候,我们的世界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快乐。林世仁的诗,就像是时光机,把我带回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他的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意象,只有最纯真、最朴实的语言。他写的是小孩的眼睛,写的是小孩的心灵,写的是小孩的世界。这些诗,就像是小孩的日记,记录着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我特别喜欢他那些关于想象力的描写,他把小鸟想象成飞翔的精灵,把树木想象成巨人,把云朵想象成城堡。这些想象力,充满了童趣,也充满了创造力。读他的诗,能让你重新找回那份最初的纯真,也能让你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能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找回那份最初的梦想。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真的很有心思,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页的时候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不过,比起这些外在的包装,我更喜欢林世仁诗歌中那种独特的韵味。他的诗,不像有些诗人那样,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朴实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朴实,不是简单的粗糙,而是一种经过提炼的简洁。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比如,一个小孩的眼神,一片落叶的飘落,一滴雨水的滑落,这些细节在他的笔下都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生命力。读他的诗,就像是在看一部默片,虽然没有声音,但却能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我尤其喜欢他那些关于乡土的描写,那些田野、河流、山林,在他的笔下都充满了诗意。这些意象,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像是他童年记忆的象征。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闻到了稻花的香味,听到了蝉鸣的声音。
评分我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这本书的,毕竟现在市面上优秀的诗歌作品太多了,很难真正吸引我的注意力。但林世仁的诗,却让我从第一首诗开始就沉迷其中。他的诗,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晦涩难懂的,而是非常接地气的、贴近生活的。他写的是小孩的喜怒哀乐,写的是乡村的风景人情,写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主题,虽然看似普通,但在他的笔下却变得不平凡。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让诗歌充满了想象力。比如,他把云朵比作棉花糖,把星星比作眼睛,这些比喻既生动形象,又充满童趣。更让我感动的是他的诗歌中那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他没有把自然当作征服的对象,而是把自然当作朋友,与自然和谐相处。读他的诗,能让你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祥和,也能让你重新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自然、关于爱的启示录。
评分读完这本诗集,感觉像是回到童年夏日午后,在老屋的阁楼里翻找旧物。那些被时间染上泛黄的物件,每一件都藏着一个故事,而林世仁的诗,就像是这些物件的守护者,轻轻唤醒了我们心中沉睡的记忆。他笔下的童年,不是那种充满欢声笑语、无忧无虑的理想化模样,而是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对世界的懵懂探索。诗里的小孩,会因为弄丢一颗弹珠而伤心,会因为害怕黑夜而紧紧抓住妈妈的手,也会因为发现一片落叶而感到好奇。这些细微的情感,真实得让人心疼,也让人感到亲切。我特别喜欢他运用大量的意象,比如蝉鸣、雨声、风吹过的树叶,这些意象不仅仅是环境的描写,更像是小孩内心世界的投射。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诗中的那个小孩,重新体验了一遍童年的美好与迷茫。这本诗集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感受”的,它能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找回那份最初的纯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