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全新增订版)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全新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Eric J. Wolf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部横跨五百年「人类学的世界史」典范,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后殖民与全球史经典鉅作!

  ◆全新增订版,新增导读,1997年、1982年版前言,新增地图照片近六十幅,参考书目

  ◆对于十五至十八世纪后半工业革命出现的重商主义∕殖民帝国时代,以及十八世纪后半工业革命爆发以后至今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全球性扩张与宰制关系的发展,提出深具历史纵深的「中心-边陲」理论,并对边陲的低度发展及依赖发展有深刻的认识。

  在历史的措词中,与历史有特权关系的人,和那些没有历史的人,遭遇到共同的命运。──艾瑞克.沃尔夫

  沃尔夫一再强调「人类学应该发掘历史」,尤其是一部能解释当代世界的社会系统如何演变为现今面貌的历史,需要以对于诸社会、包括对我们身处的社会的分析眼光重新审视。他指出,关切历史的政治经济学与政治经济的历史学两者都有必要,文化分析与田野的民族志两者亦然。沃尔夫将此种分析的历史,看作能够抵挡现今人文学科中日渐取得优势的「形式化的理性」之趋势,亦即,不再探求人类行动的原因,只寻找由制式词语堆砌问题的制式解答。唯有从过去寻找现在的成因,人类才能理解推动诸社会与文化演变成今天面貌的力量,本书成果即出之于作者此一信念。

  而其历史叙事乃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论」切入,提出三种主要的生产方式模型——以亲属关系为原则的生产方式、附属纳贡性的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然后以这三种生产方式的分合、冲突、重组来贯穿全球人类这五百年来的历史。

  据此,他将近五世纪的世界史划分为两个阶段:从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后半工业革命出现以前是重商主义时代,历史的主轴在于欧洲(特别是西南欧)崛起的殖民帝国把全世界都囊括到以欧洲为中心的附属纳贡性的经济体系里,从而改变了美洲、非洲、亚洲这些「边陲」的生产方式。

  然后,十八世纪后半工业革命爆发以后至今是资本主义时代,历史的主轴是工业化国家把全世界都吸纳进以欧洲(后来加入了美国、日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体制底下,相应于此,全球各「边陲」的生产方式遂开始加速裂解重组以配合中心的需要,此一过程至今仍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越来越深的幅度进行之中。

  沃尔夫关于重商主义/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与宰制过程的阐释,在「中心-边陲」关系上的理解相较于依赖理论更具历史纵深,对边陲的低度发展及依赖发展的认识也深刻得多,堪称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后殖民和全球化论述诸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简介

艾立克.沃尔夫(Eric R. Wolf)

  艾立克.沃尔夫(Eric R. Wolf,1923~1999)

  一九二三年出生于维也纳,一九四○年赴美,并曾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于一九五一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伊利诺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着名学府。沃氏是当代着名人类学家,着作甚丰,知名的作品有《农民社会》(Peasants, 1966)、《二十世纪的农民战争》(Peasant W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1969)等。《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则被认为是其代表作。

译者简介

贾士蘅

  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考古人类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班肄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文学系博士班肄业。曾服务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美国丹佛美术博物馆研究员。翻译作品有《英国史》、《英国社会人类学》、《英国社会史》、《历史的再思考》、《帝国的年代》、《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等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部 连结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一四○○年时的世界
第三章 生产方式
第四章 欧洲--扩张的序幕

第二部 寻求财富
第五章 在美洲的伊比利半岛人
第六章 皮毛生意
第七章 奴隶贸易
第八章 东方的贸易与征服

第三部 资本主义
第九章 工业革命
第十章 资本主义中的危机与变异
第十一章 商品的流动
第十二章 新劳工

后记
参考书目摘要
书目资料
地图

图书序言

导读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大师眼中的全球近代史 杨德睿


要读完这本五、六百页的煌煌巨着,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真读完了以后,要不被它所吞没,还能够拉开一点距离来思考、评价它,恐怕更为不易,所以,为了让读者们在展开这一场相当累人但绝对值回票价的探险之前,先大概知道一下自己将会置身何处、航向何方、体验到什么,以下将试着给读者们画一幅极为简略的地图,标出这本巨着在现代知识地景里的位置。

一、享誉盛名的农民运动论述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本巨着在作者艾立克‧沃尔夫(EricR.Wolf)的生命轨迹里的位置。

本书作者沃尔夫是犹太人,一九二三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九三八年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而到英国求学,但不过两年之后,就因为英国开始搜捕来自敌国(含被德国併吞的奥地利)的移民,而于一九四○年赴美国纽约皇后学院读书,又是不过两年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正式开打,他辍学加入美军出征义大利三年,战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师从着名的文化生态学论者朱利安‧史都华(JulianSteward)。

也许是因为自幼以来就在法西斯(先是纳粹,后是英国的战时体制)的恫吓迫害底下长大,亲历了底层群众和弱势民族的悲惨境遇,也许是因为当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盛行的左倾思潮,沃尔夫很早就显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偏向,积极投身于当时在美国左派学者群中盛行的「成年礼」(initiationrite)──拉丁美洲研究,并于一九五一年凭借关于波多黎各农民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确立了他的左派学者身分,随后,也许也是为了避开他一生中遇到的第三个法西斯──麦卡钖主义──对美国学术界和文化界的精神凌虐,他到墨西哥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八年之后(一九五九年,即古巴左翼革命成功那年),他出版了关于被西班牙殖民的历史如何造就现代墨西哥族群关系的《撼动地球的儿子》(SonsoftheShakingEarth)一书,初步展现了他在拉美研究上的造诣以及结合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功力,又七年之后(一九六六),他出版了一本比较理论性的着作《农民》(Peasants),把英语学术界关于农民研究的论题与方法──横跨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做了一番全面而深入的整理,堪称是当时乃至之后数十年之间英语世界里探讨三农问题的最佳入门教材。但读者们对这本书的注意力,很快就被他三年之后(1969)出版的另一部巨着《二十世纪的农民战争》(PeasantWarsoftheTwentiethCentury)给抢走了,这部气魄宏伟的力作纵论了二十世纪在墨西哥、俄罗斯、中国、越南、阿尔及利亚和古巴六国发生过的农民战争,总结出了现代农民战争(特别是获胜的那些)的几条通则,这样的内容准确无比地唿应了当时民权运动、反越战运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毛泽东崇拜等左倾潮流泛滥的美国大学校园里的思想氛围,再加上沃尔夫标志性的漂亮文笔,一问世即洛阳纸贵是很自然的。在农民战争这本巨着出版之后的十三年间,沃尔夫仅与人合作出版了两本比较平凡的书──一九七二年的《拉丁美洲的人类生存处境》(TheHumanConditioninLatinAmerica)和一九七四年的《隐藏的边界:阿尔卑斯山谷的生态与族群》(TheHiddenFrontier:EcologyandEthnicityinanAlpineValley),此后,这位正当盛年而且已富盛名的学者在两次「石油危机」的震盪波中蛰伏了八年,苦心孤诣地打磨出了他生平的巅峰之作──《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为第三世界向西方旧殖民帝国势力所发动的挑战默默提供思想武器。然而,不幸的是,全球政经局势的变化让他的奋斗可说是彻底落空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