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的结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世界史的结构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心灵工坊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译者: 林晖钧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3/02/04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中国与印度的崛起,不一定能成为世界霸权,
却极可能带来世界资本主义的终结!
日本当代重量级思想家,充满创见的左翼理论大师
柄谷行人备受注目的划时代鉅作,中文版犀利问世!

  世界正陷入巨大的不安与变动之中。欧债危机、金融风暴、温室效应、资源耗竭、急速扩大的贫富差距、纷争不断的世界政局……预示着全球化资本主义的末日已经逐渐逼近。

  接下来,人类社会将何去何从?

  柄谷行人是日本当代重要的文艺评论家、思想家、左翼理论大师、后现代批评的标竿。《世界史的结构》是柄谷行人2010年最新力作,充满犀利创见与深度。他从东欧革命、苏联解体、911事件、风起云涌的反抗运动、中国与印度的崛起……等巨变现象中,思索着世界史的演变与未来。

  从2006到2009年,柄谷行人陆续在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克罗埃西亚、斯洛维尼亚、土耳其、墨西哥等国的知名大学,以书中论点发表演说,与听众交流,并且在旅行途中,观察到许多现况,正是书中的具体缩影。

  柄谷行人认为,从经济结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演变并非根据「生产方式」,而是「交换模式」,世界史的发展,则可区分为氏族社会、国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本书的目标是以超越论的方式,阐明交换模式之间的关联;并且以结构论的方式,说明世界史上所发生的三次「位移」。更进一步,希望透过这样的研究,找出第四次位移──也就是朝向世界共和国移动──的着手处。这将是人类社会未来的出路。

本书特色

  * 资本主义瓦解之后,人类要如何创造更自由平等的社会?

  *日本当代重量级思想家,柄谷行人最新力作,中文版隆重问世!

作者简介

柄谷行人(Karatani Kojin, 1941 ~ )

  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理论批评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评论家,研究主题跨越文学、经济、历史、政治、哲学等多元领域。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近畿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康乃尔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退休。

  柄谷行人出身学运世代,1960年代就参加反安保运动。1969年以讨论夏目漱石的〈意识与自然〉获得第12届群像新人文学赏。初期以文艺批评为主,1973年日本新左翼运动衰退后,重心逐渐移向理论与思想工作。近年来持续探讨「国家」、「资本」、「国族」等概念,提出「Association」作为对抗之理念,2000年曾组织 NAM(New Associationist Movement)运动,鼓励成立各种小型共同体,以区域性的生产与消费,对抗大财团资本怪兽,近10年来更积极参与反核。日本311地震之后,他发表一篇掷地有声的〈站在震后的废墟之上〉,并亲上街头游行。

  柄谷行人至今已出版着述30余种,如《近代日本文学之起源》、《伦理21》(心灵工坊出版)、《超越的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迈向世界共和国》(台湾商务出版)、《柄谷行人谈政治》(心灵工坊出版)、《世界史的结构》(心灵工坊出版)、《哲学的起源》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于2004年由岩波书店出版。

  受奖经历
  1969 年〈「意识」与「自然」──漱石试论〉第十二届群像新人文学赏
  1978 年〈马克思──其可能性之中心〉第十届龟井胜一郎赏
  1996 年〈(土反)口安吾与中上健次〉第七届伊藤整文学赏

著者信息

世界史的结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中文版序  从「交换模式」出发
日文版序  为了永久的和平
绪论  交换模式论
1、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
2、交换模式的类型
3、权力的类型
4、交通概念
5、人类与自然的「交换」
6、社会构成体的历史
7、近代世界系统

第一部  微型世界系统
前言  朝向氏族社会的转变
第一章  定居革命
1、共同寄託与互酬
2、交易与战争
3、层级化
4、定居革命
5、社会契约
6、赠与的义务
第二章  赠与与巫术
1、赠与的力量
2、巫术与互酬
3、转变的问题

第二部  世界-帝国
前言  国家的起源
第一章  国家
1、原都市-国家
2、交换与社会契约
3、国家的起源
4、共同体-国家
5、亚细亚式国家与农业共同体
6、官僚制
第二章  世界货币
1、国家与货币
2、商品世界的社会契约
3、《利维坦》与《资本论》
4、世界货币
5、货币变为资本的转化
6、资本与国家
第三章  世界帝国
1、亚细亚式专制国家与帝国
2、周边与亚周边
3、希腊
4、罗马
5、封建制
第四章 普遍宗教
1、从巫术到宗教
2、帝国与一神教
3、模范的先知
4、伦理的先知
5、神之力
6、基督教
7、异端与千禧年主义
8、伊斯兰教、佛教、道教

第三部  近代世界系统
前言  「世界-帝国」与「世界-经济」
第一章  近代国家
1、绝对主义王权(绝对君主制)
2、国家与政府
3、国家与资本
4、马克思的国家论
5、近代官僚制
第二章  产业资本
1、商人资本与产业资本
2、劳动力商品
3、产业资本的自我增殖
4、产业资本主义的起源
5、货币的商品化
6、劳动力的商品化
7、产业资本主义的界限
8、世界经济
第三章  国族(NATION)
1、国族的形成
2、共同体的替身
3、想像力的地位
4、道德感情与美学
5、国家的美学化
6、「国族-国家」与帝国主义
第四章  ASSOCIATIONISM
1、宗教批判
2、社会主义与国家主义
3、经济革命与政治革命
4、工会与合作社
5、股份公司与国有化
6、世界同时革命
7、永续革命与阶段的「飞越」
8、法西斯主义的问题
9、福利国家主义

第四部  现在与未来
第一章  世界资本主义的阶段与反覆
1、资本主义的历史性阶段
2、资本与国家的反覆
3、一九九○年以后
4、资本的帝国
5、继起的霸权国家
第二章 迈向向世界共和国
1、对抗资本的运动
2、对抗国家的运动
3、康德的「永久和平」
4、康德与黑格尔
5、透过赠与带来永久和平
6、作为世界系统的诸国家联邦
后记

图书序言

【绪论】

交换模式论

1、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

现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运行的,是「资本-国族(nation)-国家(state)」三位一体的系统。它的构造是这样子的:首先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如果放任它发展,必定会导致经济上的格差与阶级对立。针对这一点,国族基于共同与平等的观点,要求解决资本制经济带来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于是国家登场,透过课税、再分配以及制定各种法规,完成国族要求的课题。资本、国家、国族原本是不一样的东西,各自基于不同的原理;但是在这个系统下,它们互相补足、彼此接合、缺一不可,有如Borromeo之环。

直至今日,还没有人试着去掌握这个构造。或许黑格尔除外──某种意义下,我们可以说他的《法哲学》是一种尝试。但是,黑格尔将「资本-国族-国家」视为终极的社会形态,并没有想过去超越它。话说回来,想要超越「资本-国族-国家」,首先要能够辨认它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先从根本去批判(玩味)黑格尔的《法哲学》,以此作为起点。

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从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开始了他的知识性活动。黑格尔的体系将「国族-国家」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青年马克思则认为国家与国族都是观念性的上层结构,市民社会(资本主义经济)才是基础的下层结构。不仅如此,他还试图把这个模型套用到世界史全体。比方,马克思曾经这样写道:

有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是导引我研究的线索。这个结论可以化约为下述简单的公式:在其生活之社会性生产中,人类将特定的、必然的、独立于他们意志之外的各种关系──换句话说,对应于他们各种物质生产力特定发展阶段的各种生产关系──联结在一起。这各种生产关系的总体,塑造了社会的经济结构,并且形成现实的基础;法律的、政治的上层结构,就耸立在这地基之上。同时各种特定的社会性意识形态,也对应着这个现实的基础。所有各种社会、政治、精神的生活过程,都受到物质生活的生产模式所制约。人类的意识并不能够规范他的存在;相反地,人类的社会性存在,规范他的意识。⋯⋯经济基础一旦变化,不论是循序渐进、或是急速激烈,再巨大的上层结构全体,也将随之颠覆。我们在思索这种种变革时,必须清楚区别两种类型的变革:一是可用物质的、自然科学的方式精准确认的各种经济性生产条件的变革;一是法律、政治、宗教、艺术以及哲学的各种形态(亦即各种意识形态)的变革,此乃人类意识到变革所引发的冲突,并与之决战之处。⋯⋯粗略地说,关于社会经济性构造之进步过程,我们可以举出亚细亚式、(古典)古代、封建式以及现代布尔乔亚生产模式等等阶段。布尔乔亚式的各种生产关系,是社会性生产过程最后的敌对──不是个人的敌对,而是从诸多个人各种社会生活条件中产生的敌对──形态。然而,在布尔乔亚社会中不断发展的各种生产力,同时也带来解决这敌对关系的各种物质性条件。就是这种社会构造,结束了人类社会的前史。

以恩格斯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称这样的看法为历史唯物论。问题就在这里:他们把国家、国族,和艺术、哲学并列,都看作观念性的上层结构。他们批判黑格尔──黑格尔认为国家是具有积极能动性的主体(agent)──主张国家只是受到市民社会规范的观念对象。这样的想法导致他们进一步认为,只要改变经济的结构,国家和国族就会自动消灭。就因为他们无视于国家与国族积极能动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运动才会遭受各式各样的挫败。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者之间,产生了国家社会主义(史达林主义);另一方面,又让对抗马克思主义的国族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取得胜利。换句话说,企图超越资本主义的运动,结果不但不能消灭国家与国族,反而大大地强化它们。

这个经验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是个莫大的教训。因此,他们开始重视上层结构的「相对自主性」。比方具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法兰克福学派,就在理论中导入了韦伯的社会学与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当然,他们没有因此舍弃「经济下层结构的决定性」这个概念。不过,事实上他们并没有仔细地审视经济性的下层结构,只是把问题延后而已。而且,这样的倾向和文学、哲学等其他领域的自律性主张,以及文本(text)解释的「不确定性」主张连结在一起,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根源之一。实际上他们所谓的「上层结构的相对自主性」,最后仍然归结到这样的结论:国家与国族只是历史形成的表象,可以透过启蒙来消解。他们没有看到,国家与国族其实根植于某种下层结构;正因为如此,国家与国族才会具有积极能动的主体性。

图书试读

None

世界史的结构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世界史的结构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世界史的结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世界史的结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