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癌癥找上你:癌癥知多少

不讓癌癥找上你:癌癥知多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癌癥預防
  • 健康生活
  • 飲食養生
  • 醫學科普
  • 腫瘤防治
  • 抗癌知識
  • 身心健康
  • 疾病預防
  • 健康指南
  • 養生保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不瞭解癌癥,纔會害怕;
  害怕癌癥,纔會把它當作絕癥。
  傾聽腫瘤專傢「與癌對話」的種種方法,或許你能活得更久、更快樂。

  認識癌癥、瞭解癌癥、預防癌癥、戰勝癌癥的第一本書。
  永遠記住,一旦癌細胞被最早發現、最早治療,它就能恢復為健康、正常的細胞。

  【聽專傢講癌癥】
  ——癌癥成因深刻剖析,治療原理透徹解讀,徵兆癥狀細緻描述。

  【給自己當醫生】
  ——熟知癌癥常識,掌握預防要領,堅持防癌行動。

  如果身體健康是一筆財富的話,遠離癌癥佔瞭這筆財富的大部分。

  專傢齣招,讓癌癥遠離你。
  學會防癌,纔有資格談健康。

紀小龍寄語:

  ◇我們提倡健康體檢,早期的腫瘤,要治好很簡單。
  ◇對生命來說,地震是不可避免的;而癌癥,你卻是可能避免的。
  ◇在這個充滿汙染、競爭和紛亂嘈雜的大韆世界裏,應該如何保護個人的健康呢?

  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死於癌癥,另外四個人不是癌癥。那麼我們誰能夠倖免?誰是那四個幸運者,誰是那一個不幸者,你想過沒有?

作者簡介

紀小龍

  1952年齣生於江蘇句容縣白兔村。
  1969年入伍在陸軍第114師醫院當過衛生員、衛生班長、代理排長、技術員。1978年畢業於第三軍醫大學。

  1981年腫瘤病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開始擔任解放軍總醫院病理科醫師。
  1986年晉升為解放軍總醫院病理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1987年在美國安德森腫瘤中心做博士後研究一年。
  1992任主任醫師、教授。
  1993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4年在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進修。
  1997年在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任訪問教授。
  2003調武警總醫院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癌癥不是紙老虎,防癌不是空話 010
防癌三訣:聽—摸—看 027
世界上的肝癌病人一半在中國 038
肺癌是尼古丁引起的嗎? 049
40 歲瞭,去查一次胃鏡吧! 059
當心,彆把食道癌吃齣來 072
沒有息肉就不會得大腸癌 079
女性殺手——子宮頸癌 082
弄清楚是子宮癌,還是子宮肌瘤 092
警惕女性「專屬」的卵巢癌 101
經常摸一摸自己的乳房 111
脖子變粗,當心甲狀腺癌 121
白血病,其實也是癌 129
孩子頭痛,警惕腦瘤 138
孩子腿疼,當心骨癌 147
總是後腰疼,彆忘瞭檢查是否腎癌? 156
膀胱癌,關鍵就是一個字:「早」 164
90 歲的老男人,幾乎都患前列腺癌 172
專愛長在中國人身上的癌——鼻咽癌 181
誰是「癌癥之王」? 184
世界上最動聽的話:你的腫瘤是良性的 193
後記 197

圖書序言

編輯序

懂癌,纔能防癌

  「談癌色變」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同特點。一旦聽到親戚、朋友有人得癌,各種難以化解的心情就會同時湧上心頭:震驚、不敢相信、無奈、同情、沉重、窒息……百感交集之下,又會齣現各種錶現:嚎啕大哭、束手無策、徹夜難眠、東奔西跑……;最難過的還是患者本人,「癌癥」二字簡直就是晴天霹靂,無論是誰,再堅強也會瞬間崩潰,然後打起精神輾轉於各個醫院,做過多番檢查,在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後,強裝笑臉或是麵露愁容,聽從著命運的安排。

  但現實卻不是這樣的,隻有得良性腫瘤的患者纔知道自己的真實情況,他在擔心害怕中通過手術治癒瞭;惡性腫瘤(癌癥)患者在傢人的善意謊言中,不明不白地離開瞭人世。

  隻要是腫瘤,良性也好,惡性也好,都會讓許多人經曆不平常的心理曆程,都足以改變一個傢庭的命運,而這些變化是我們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非當事人對於彆人得癌總會說:他怎麼那麼倒楣啊?因為我們都認為得癌癥的機率很小,誰要得瞭隻能自認倒楣。其實對得癌的正確理解是:癌癥發生在某個人身上的機率很小,但每個人卻都有得癌的機率。在目前的醫療水準之下,我們還太稚嫩去對付癌癥瞭,這種情況之下,懂癌、防癌是不是變得至關重要瞭呢?

  韆萬不要懷疑,癌癥的預防是完全有可能的。癌細胞並不是突然長齣來的,它的形成至少要經曆3 到5 年,甚至10 年。最令人擔心和惋惜的就是你不知道這些防癌策略,即使知道瞭又遲遲不肯行動起來。

  紀小龍是著名的腫瘤專傢,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委員會委員。這本書凝聚瞭他多年的經驗和血汗,可做為我們抵抗癌癥強而有力的工具。

  書中涉及到瞭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常見癌癥。認真閱讀完這本書,就可以解決你對癌癥的所有疑雲。此外,這一份健康知識會讓你和傢人的生命多一層防護衣。

  作者寫此書時完全從讀者角度考慮。文中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醫學門外漢也完全可以領悟作者想錶達的內容,在醫院看病時你是不是經常有這種感覺:對醫生說的話似懂非懂。這本書的講解會讓你頓悟並不禁感慨:醫學原理原來如此簡單!此外,本書清晰明瞭的小標題能明示該小節的主要內容,讀者無需從頭到尾通讀就可找到自己最想要的知識。作者對癌癥客觀評述,既不誇大也不縮小它的危害性,給讀者一個清晰的癌癥麵貌,這也是這本書的特點,是作者高度責任心的錶現。為瞭幫助人們更有效地預防癌癥,作者也概括瞭許多法則,例如他建議40 歲以上的人每5 年都去查一查胃鏡,這不是毫無根據地亂說的,胃內部的空間是很大的,裏麵長腫瘤不會壓迫到神經,所以一般都不會痛,在悄無聲息中它可能就長大瞭;他還建議後腰痛的人要謹防腎癌;女性要經常摸一摸自己的乳房;孩子經常腿痛要小心骨癌……所有這些都是癌癥的預防針,隻要一個簡單的舉動就能換來不一樣的人生。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麵對的,對生的渴望給瞭我們勇氣和力量去剋服一切睏難。醫學哪天可以輕鬆應對癌癥還是個未知數,但我們為瞭自己的健康可以做很多卻是已知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作者的一番心血,學會重視身體的每個信號,保護自己,愛惜自己,讓癌癥無機可趁!

作者序

麵對癌癥,醫生永遠是無奈的。

  生、老、病、死何時瞭,癌癥知多少?

  四季交替,萬物更新,生命在自然的變化中延續,人類、動物、植物等構成瞭一幅生命的自然畫捲。人類在這幅畫捲中完成瞭由原始嚮現代的轉變。但是,由於人類自身的因素,在這幅畫捲中添加瞭許多不和諧的音符,疾病由此産生瞭。伴隨科技的進步,自然環境平衡的日益破壞,人類疾病譜發生瞭巨大的變化,癌癥已逐步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無數的個體想過無數的「躲避」癌癥的「高招」,遺憾的是至今沒有一個是理想的肯定效果。

  我是做病理研究的。說到病理學,人們瞭解得不多。在國外叫doctor’s doctor,就是「醫生的醫生」。因為我們每天乾的活,都是給醫院裏每一個科的醫生迴答問題。並不是我們有什麼特殊的纔能,而是我們每人都有一颱可以放大一韆倍的顯微鏡,幫我們看到病人身體裏細胞的變化,從本質上來認識疾病。

  我對癌癥的興趣,從70 年代上醫學院時候就開始瞭,到現在已經40 多年瞭。開始的時候頭腦裏充滿瞭幻想和熱情。我認為,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用來研究癌癥,總能研究齣名堂來吧! 1978 年國傢招收第一屆研究生,我就直奔癌癥研究去瞭。搞瞭半天,結果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每個新方法一齣來,我就去研究一陣,最後一個個都失敗瞭。在徵服癌癥的道路上,人類的進步不大,至今沒有取得任何突破性的重大進展。

  我感覺最悲慘的一個病例就是:一個十幾歲的國中學生,送到醫院時癌癥已經全身轉移、擴散瞭。孩子不明病情,還想迴去上學。

  我去查房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就問:爺爺,我什麼時候能夠上學啊?

  我怎麼迴答?我如實告訴他?麵對這麼幼小的一個生命,我怎麼能說得齣口?我如果隱瞞,等這個孩子到瞭最後階段,就會知道我是在說假話。我再去看他,他還能信任我嗎?任何惡性腫瘤,到瞭中晚期的時候,你還試圖把癌細胞殺死以控製抑或治癒癌癥,這個思路本身就有問題。癌細胞是殺不死的!你不要指望透過醫學的辦法,來解決你的癌癥問題。那麼要用什麼辦法呢?我打個比方:任何癌癥,就像一個種子,你的身體就是一片土壤。這個種子冒芽不冒芽,長大不長大,完全取決於土壤,而不是取決於種子。種子再好,土壤不適閤,它絕不會長齣來。怎麼改善這個土壤?這是現在研究的課題。

  我們提倡健康體檢。早期的腫瘤,要治好很簡單。問題是怎麼發現。傅彪最後也到我那裏去看病,他是肝癌。肝癌多數都經曆瞭B 肝或者C 肝,然後是肝硬化,第三步到肝癌。細胞變成癌要5 到10 年!肝髒受到攻擊,癌細胞1 個變2 個、2 個變4 個,像小芽冒齣來一樣,然後一點一點地長大。你每過半年查一次的話,它絕不會長成兩三公分的腫瘤!隻要提前治,在兩三公分以前,肝癌都可
以手到病除。

  像傅彪這樣的案例,如果提前診治,不要老說工作忙,是完全有辦法挽迴的。但是他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沒辦法控製瞭。他的肝髒切下來我也看到瞭,太晚瞭,不可能再活下去。那時彆人還罵我說:人傢手術以後不是好好的嘛!你怎麼說人傢活不長?我可以肯定他活不長。他的癌細胞像撒芝麻一樣,在肝髒裏舖天蓋地到處都是,怎麼能活得長?有人說換肝就可以瞭。癌細胞很聰明,肝癌細胞最適閤生長的環境是肝髒,肝髒裏麵長滿瞭,它就跑彆的地方去瞭,等你換瞭一個好肝,四麵八方的肝癌細胞又會跑迴來!沒有辦法的!

  我們有責任早期發現腫瘤、早期治療。如果是晚期,我建議針對生存品質去努力,減輕痛苦,延長生命。針對晚期癌癥的治療不需要做,因為沒有用。

圖書試讀

癌癥不是紙老虎 防癌不是空話

2010 年1 月12 日,中美洲的小國海地發生瞭大地震,死亡人數達20 多萬;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的汶川地震死亡人數也有10 萬人。大傢一聽,這麼多人啊!那麼多活蹦亂跳的生命,瞬間就消失瞭,人們往往會感慨:「生命竟是如此脆弱」,但是大傢想過沒有?每年由於患癌癥死亡的人,僅在中國,就有160 萬到200 萬
人之多!

你想:地震,瞬間發生這麼大的災難,全世界都關注,可我們身邊呢?中國人現在的死亡人數中,每100 個人死亡,就有20 人是因為癌癥,幾乎占1/5。再想一下:一個傢庭,父母加上孩子,也就有四五口人。所以平均下來,每一個傢庭都會有人難以逃脫癌癥的追殺。

對生命來說,地震是不可避免的;而癌癥,你卻是可能避免的。如果你知道癌癥的一些基本常識,能夠及早發現、提前預防,你就可以避免得癌。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下點功夫,瞭解一下癌癥的基本知識。我也希望能把癌癥的麵紗掀開,把它的真麵目給大傢展示齣來。大傢都懂瞭,就可以遠離癌癥!起碼,我們要客觀地對待癌癥的現實狀況。隻有明白得透徹,纔能清醒得徹底。然後,重新選擇應該走的預防癌癥之路。

那麼,癌癥的真實麵目是怎樣的呢?

全世界每年死於癌癥的患者約760 萬,全世界約有1270 萬癌癥患者,尤其在發展中國傢,癌癥新增例數達56%,據推測到2020 年前,全球癌癥發病率將增加50%,即每年將新增1500 萬癌癥患者。不僅如此,癌癥的死亡人數也在全球迅猛上升。其發病呈現的新特點是:以發展中國傢高發癌癥為特點的上消化道癌癥居高不下,而以發達國傢高發癌癥為特點的肺癌、結腸直腸癌及乳腺癌等也在迅速上升。其中肺癌發病率男性上升瞭159%,女性上升瞭122.6%。

紀小龍提醒
國際抗癌聯盟發佈的資料顯示,2008 年,全球有1270 萬人患癌,死亡人數高達760 萬。世界範圍內因癌癥死亡的人數,比愛滋病、瘧疾和結核病加起來還要多。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預計到2030 年,每年將齣現2600 萬新增癌癥病例,癌癥死亡人數將達到1700 萬,中低收入國傢將成為癌癥肆虐的「重災區」。

癌癥是所有惡性腫瘤的總稱。目前已經知道,不僅人類患癌癥,動物、植物也有癌癥;不僅現代人有癌癥,古代人也有癌癥;不僅常見器官可以發生癌癥,人體所有部位、器官、組織都可能發生癌癥。

從有記載的曆史來看,癌癥已經陪伴瞭人類數韆年之久。癌癥肆虐橫行在人體的每一個部位,從大腦到各個器官,從錶皮到骨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辦法能預知哪個人一定能患癌癥,哪個人一定不患癌癥。甚至也不能確定,哪種癌一定能治好,哪種癌一定治不好。目前採用的所有醫學方法,對癌癥都還是「小打小鬧」,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首先,我們要瞭解:癌癥是一個病嗎?它是從哪兒來的呢?有的人得的是肺癌,有的人得的是腸癌,有的人則是胃癌……身體裏麵是怎麼長齣癌來呢?癌癥是從外麵某一個病原體(緻病因子)導緻的嗎?還是身體裏自己産生、變化來的呢?

當然你們不是醫生,不是學醫的,不可能瞭解得那麼透徹。但是,我想有一個簡單方法,可以使你腦子裏馬上就會有一個形象的認識。我們村周圍有大大小小的池樹乾上突齣來的「腫瘤」。塘,每個池塘都是有一池塘水。你想,能看得見的最小的水是什麼?是一「滴」水。池塘裏的水,是由一滴一滴的水匯閤而成的。這是眼睛能看見的,水的最小的單位。我們再打一個比方:各種房子,有平房、有高樓、有瓦房、有草房……房子基本單位是什麼呢?是磚頭。房子是由磚頭砌起來的。

但人的基本單位是什麼,大傢想過沒有?人有五髒六腑,有鼻子、眼睛……一個人的身體這麼大,五十多公斤,甚至一百公斤。他的基本單位是什麼?人體最小的單位叫細胞。人是由細胞組成的。不管你是什麼種族,也不論你有多胖多瘦、男人女人,基本單位都是細胞,這是我們要有的第一個基本概念。好瞭。我們知道人是由細胞組成的,那麼癌癥是什麼呢?癌癥,就是你原來身體裏正常的細胞,突然一下子,「蹭」地一下,變成瞭癌細胞。然後,一個癌細胞齣來以後,就1 個變2 個,2 個變4 個,4 個變8 個,我們叫倍數的分裂。一分為二,這樣倍數增加。數目增加怎麼樣?不就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瞭嘛!

用戶評價

评分

「不讓癌癥找上你:癌癥知多少」這本書,我大概是聽我媽媽提起兩三次後,纔真正把它列入購物清單。她之前經歷過親戚罹癌的過程,每次提起,總帶著一股心疼和無力感,也因此對癌癥的話題特別關注。她常說,要是早點知道多一點,或許結果會不一樣。我平常雖然不是特別擔憂健康問題,但畢竟是長輩的心聲,加上她對這本書的態度比較「慎重」,讓我也跟著有點在意起來。 我對醫學知識的理解,基本上處於「知道有這麼迴事,但具體細節不清楚」的階段。比如說,我知道抽菸會緻癌,但具體是哪些緻癌物質,它們又是如何破壞我們身體的細胞,我就說不上來瞭。所以,我常常覺得,很多健康建議,聽起來都像是「告誡」,而不是「科學的解釋」,少瞭一點說服力。我希望能透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紮實地理解癌癥的發生機製,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的錶麵。 我特別期待的是,書中對於「癌癥的種類」以及「不同癌癥的緻病因子」是否有更詳盡的介紹。因為我感覺,很多人對於癌癥的認知,都停留在一個籠統的概念,覺得「就是一個壞東西」。但實際上,癌癥的種類有這麼多,緻病原因和預防方法也可能大不相同。例如,肺癌、大腸癌、乳癌,這些聽起來就很有差別,不知道書中會不會針對這些常見的癌癥,有比較深入的探討,讓讀者能夠對癥下藥,更精準地做好預防。

评分

「不讓癌癥找上你:癌癥知多少」這個書名,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覺得「嗯,很有企圖心」,但同時也讓我有點卻步。畢竟,癌癥這種病,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很難預防,而且「不讓它找上你」聽起來有點像是在打廣告,會不會內容不夠紮實?不過,我身邊有幾個讀醫藥相關科係的朋友,他們都推薦這本書,說內容還算嚴謹,而且資訊蠻新的,這纔打消瞭我的一些疑慮。 我本身算是對醫學知識比較好奇的人,平常也會看一些科普雜誌,但有時候,對於一些疾病的解釋,還是會覺得隔靴搔癢。很多時候,我們隻是知道「結果」,卻不明白「過程」。比如說,為什麼有些癌癥跟飲食有關,有些又跟環境有關?為什麼有些治療效果很好,有些卻很難對付?這些背後的原因,往往是我們比較難觸及的。 我最想從這本書裡學到的,是如何「科學地」評估自己的風險,以及「有策略地」進行預防。我不太想被一些過時或是不準確的訊息誤導。例如,網路上常常流傳一些「超級食物」的說法,但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又或者,有些生活習慣的建議,聽起來很健康,但其實對於某些特定族群反而有害?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比較客觀的健康認知係統,能夠更有效地判斷哪些資訊是真的有價值。

评分

「不讓癌癥找上你:癌癥知多少」這本書,說實話,當初看到書名時,覺得有點過於直接,甚至帶點聳動,心裡想著「現代人哪有不關心癌癥的?」,但又覺得「癌癥」這個話題實在太沉重,不太想主動去接觸太多負麵的資訊。不過,身邊的朋友陸陸續續都分享瞭這本書,大傢口中的評價也五花八門,有人說「很有幫助,讓人更瞭解自己身體的警訊」,也有人說「看完後反而更擔心瞭」,這種兩極化的反應,反而激起瞭我的好奇心。 我本身不是醫學背景齣身,平常對於身體的保健,多半是靠著網路上的零星資訊,還有親友間的經驗分享,總覺得像是拼湊碎片,缺乏係統性。有時候看到新聞報導,突然冒齣一個新的癌癥篩檢方法,或是某個食物被說成是「抗癌聖品」,隔沒多久又被推翻,真的讓人無所適從。所以,我一直渴望有一本能夠清楚、有條理地解釋癌癥相關知識的書,不隻是告訴大傢「要注意什麼」,更能深入淺齣地解釋「為什麼要注意」、「如何預防」,甚至在「麵對時」該有什麼樣的心態。 我特別想知道,這本書在「預防」的部分,有沒有提供一些實質且可行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建議。像是飲食習慣的調整,除瞭大傢都知道要多吃蔬果,有沒有更具體的建議?例如,哪些食物的營養成分對於提升免疫力特別有幫助?或者,哪些烹調方式可以保留最多的營養素,又避免產生有害物質?再者,生活習慣的部分,除瞭運動,壓力管理、睡眠品質這些聽起來比較抽象的議題,是否也有具體的練習或方法可以參考?我總覺得,如果能從生活中的小細節開始改變,也許真的有機會降低罹患癌癥的風險。

评分

這本「不讓癌癥找上你:癌癥知多少」的書名,聽起來就像是要直接給你一份「避癌指南」,讓我一開始有點猶豫。畢竟,我總覺得癌癥這個話題太專業,太遙遠,好像離我的生活很近,又好像離得很遠。但奇怪的是,每次看到親朋好友在討論這本書,眼神裡總會閃過一絲期待,好像它藏著什麼神奇的解方。所以我忍不住跟風買瞭一本,想說,反正現在人人都很注重健康,多瞭解一點總沒錯。 我個人對醫學知識的掌握度不高,平常能聽懂的,大概就是電視上的健康節目,還有藥局藥師的叮嚀。但有時候,醫學節目講的太深入,或是太過專業的術語,常常讓我聽得一知半解,最後隻是機械式地記住一些「多吃OO,少吃XX」的結論,卻不明白背後的原理。這讓我常常感到挫敗,覺得自己好像永遠都在健康知識的門外徘徊。 我尤其想知道,這本書對於「早期發現」這塊,有沒有什麼深入的講解。除瞭大傢熟知的定期健康檢查,有沒有更細緻地描述,身體齣現哪些「微小」的變化,可能就是癌癥的警訊?像是皮膚的痣、排便習慣的改變、或是莫名的疲勞感,這些聽起來好像都很平常,但如果能知道背後可能代錶的意義,也許就能更早警覺。我也很好奇,書中對於「基因」和「遺傳」在癌癥發生機率上的角色,有沒有更清楚的說明,讓大傢瞭解自己在這方麵的風險程度。

评分

「不讓癌癥找上你:癌癥知多少」這本,我會注意到,完全是因為我一個從事護理工作的錶姊大力推薦。她說,很多病人在確診癌癥後,纔開始急著想瞭解這疾病,但那時候往往已經太晚瞭。她強調,預防勝於治療,而且瞭解癌癥的相關知識,也能幫助我們在麵對疾病時,更有信心和準備。聽她這麼一說,我纔覺得,也許這本書真的能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資訊。 我對於醫學知識的瞭解,大概就停留在「大學通識課」的程度,很多東西都是聽過,但沒有深入研究。我平常對健康是蠻在意的,也經常聽一些健康講座,但聽完之後,總是覺得好像懂瞭一些,又好像什麼都沒懂。很多時候,講座裡會提到一些醫學名詞,或是比較深層的生理機製,聽起來就很燒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比較輕鬆、易懂的方式,把這些複雜的知識解釋清楚。 我特別好奇,這本書在「心理層麵」的探討會不會比較深入。畢竟,癌癥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疾病,對病患及其傢屬造成的心理壓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麵對癌癥的恐懼、如何建立正嚮的心態,以及如何在治療過程中保持希望的建議?我也想知道,書中對於「罹患癌癥後」的照護和康復,有沒有一些實用的資訊,讓大傢在不幸麵對時,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