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傅柯最著名的三個概念:曆史、權力與政治,Alain Brossat不僅能散發左翼知識分子的挑釁意味,也呈現齣對社會的愛與關懷。
★對於傅柯及其時代,Alain Brossat既曾在場又富含後設,正是這樣非比尋常的位置,傅柯的反抗與革命滿懷感情的復活,成為哲學的活體。
做個危險人物,努力存在並化身為某個危險,這將意味著處於某種主體稟性,和一個不穩定的立場中。在這個立場裏,我們有最大的機會進行差異,擺脫束縛;而此地所展現的也並非某種替代方案或某種「大拒絕」,而恰好是能量倒置的可能性、異議與斷裂。--Alain Brossat
這並非一本研究傅柯的論文集,而是「跟著傅柯」一起探索,猶如一場持續進行的「對話」。這種「處於進行式中」的對話關係,可比擬傅柯所謂的「診斷」,更可說是Alain Brossat在「現時中」進行哲學研究的實踐。
1968年夏季,傅柯受邀在巴黎附近建立一所新的哲學係,先後數年之間加入諸如德勒茲、李歐塔、巴迪烏,以及本書作者Alain Brossat等多位學者,在二十世紀的人文社會思想界發揮瞭廣泛且深遠的影響力。
這本論文集之所以難得,不因為是另一部傅柯的研究,而是因為作者明確地用「跟著他」(avec lui)的方式,而得到源源不絕的啓發。
對於當代哲學傢,存在著兩種研究方式:「對他」(sur lui),寫下專論;或是「跟著他」,一起探索研究。這本書顯然屬於後者。
所有集結的文章凸顯瞭一種方法:以某個獨特的時空環境,連結現時中某個問題。雖然問題並沒有獲得解決,卻在這種持續進行的對話中,得以清晰、被探討,進而重新組構。
本書篇篇論文都穿越瞭傅柯所曾給齣的綫索,在哲學思想的探究上,注入一股激盪與鼓舞的力量。
作者簡介
Alain Brossat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係所名譽教授,專攻政治哲學。
相關著作
《傅柯:危險哲學傢》
譯者簡介
羅惠珍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係碩士,文字工作者,資深媒體人,素人演員。著有《法國沙龍巡禮》(星定石,2001)、《築夢洛維尼》(星定石,2001)、《餐旅專業法文》(華杏,2004)、《巴黎生活派》(華成 ,2005)、《颱灣媽咪在法國》(華成,2006)。
序言:跟著他,那危險的 硃元鴻
前言
1. 危險哲學傢?
2. 康德讀者傅柯——現實問題
3. 傅柯的問題化過程
4. 傅柯的部署論
5. 牧民與「動物生命」
6. 安全的部署
7.《規訓與懲罰》,三十年後
8. 鄙民、政治與事件
9. 反抗管理、抵抗管理:無法治理的部分
10. 傅柯學說的應用與實踐
11. 傅柯語匯中的「民主」
12. 裸露內心世界——傅柯傳記之不可能
緻謝
哇,看到《傅柯:危險哲學傢》這個書名,真的讓我眼睛一亮!我一直覺得,哲學如果隻是在象牙塔裏談論形而上的概念,那就太無趣瞭。傅柯,這位法國思想巨匠,恰恰就是那種會把哲學帶到街頭、帶到醫院、帶到監獄,甚至帶到我們最私密的身體裏的人。他寫的那些關於權力如何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如何通過話語塑造我們的認知,如何利用規訓來控製身體,都讓我每次讀起來都覺得背後發涼,又忍不住拍案叫絕。想想看,他怎麼把“瘋癲”這個問題,從醫學和道德的層麵,直接拉到瞭曆史和權力的場域裏,讓我們看到,所謂的“正常”和“異常”是怎麼被製造齣來的。還有他對於監獄和懲罰的分析,簡直就是對整個近代刑罰製度的一次大起底。我一直覺得,這本書的書名“危險哲學傢”,非常精準地捕捉到瞭傅柯思想的核心特質——那種直麵權力,不迴避敏感議題,敢於挑戰既定秩序的勇氣。尤其是在我們颱灣,這個充斥著各種聲音和觀點的社會,傅柯的思想,或許能提供一個審視當下社會現象,比如媒體的建構性作用,或是性彆議題的演變,非常有力的理論工具。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清晰地理解傅柯的那些核心概念,比如“知識-權力”、“規訓”、“話語”,並且能讓我看到,這些抽象的理論,是如何切切實實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如何能在這個復雜的權力網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發聲的空間。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傅柯:危險哲學傢》一齣現,就勾起瞭我這個中文係畢業、又對後結構主義思潮略有涉獵的讀者極大的好奇心。傅柯這個名字,對我來說,絕對是哲學界繞不開的一個重量級人物。他的思想,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析著權力、知識、話語、身體、監獄、性等等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結構和概念。我讀過一些傅柯的原著,雖然常常覺得晦澀難懂,但那種顛覆性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總讓我醍醐灌頂。想象一下,當我們將“正常”與“不正常”、“理性”與“非理性”的二元對立,在傅柯的筆下被徹底瓦解,原來這些看似堅固的概念,不過是曆史和權力運作的産物。想到他關於精神病院的論述,將瘋癲從一種道德或疾病標簽,轉化為社會建構下的權力規訓對象,真是令人不寒而栗,卻又不得不承認其犀利之處。這本書的“危險”,我想不僅僅是傅柯思想本身的顛覆性,更在於它可能挑戰讀者固有的認知模式,迫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那些隱藏在製度和日常行為背後的權力運作機製。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以一種更易於理解的方式,帶領我們深入傅柯的哲學迷宮,去探索那些“危險”的真理,去理解他如何揭示社會運作的深層邏輯,並從中獲得啓發,或許還能找到一些在當下颱灣社會語境下,理解某些現象的獨特視角。
评分我對傅柯的認識,主要來自於一些二手資料和朋友的推薦,他被譽為“後現代思想的先驅”,他的思想對文學、曆史、社會學等多個領域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這本書的書名《傅柯:危險哲學傢》,準確地抓住瞭傅柯思想的特質:他的哲學不是溫順的,而是帶著一種挑戰性和批判性,直指權力、知識、規訓等社會核心議題。我一直覺得,傅柯的偉大之處在於,他能夠將抽象的哲學概念,與具體的社會現象聯係起來,讓我們看到權力的運作是如何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我們如何看待身體,到我們如何被教育,甚至是我們如何體驗欲望。我特彆好奇他關於“性史”的研究,將性的問題從純粹的生物學或道德範疇,引入到曆史和權力分析之中,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的視角。這本書的“危險”之處,我認為就在於它迫使我們重新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觀念和製度,讓我們看到其背後可能存在的權力操縱和不平等。對於在颱灣這樣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這本書的齣現,無疑能提供一個深度理解社會運作的理論框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係統、更清晰的方式,梳理傅柯的核心思想,特彆是他對於“權力”的理解,以及權力是如何通過“話語”和“規訓”來塑造個體的。這對我來說,將是一種極具啓發性的閱讀體驗,能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在這個時代中,我們如何保持清醒和獨立思考。
评分我不是哲學係的,但一直對曆史和思想史很感興趣。傅柯的名字,在我聽來,總是伴隨著“顛覆”、“權力”、“話語”這些詞匯,讓人感覺既神秘又充滿力量。看到《傅柯:危險哲學傢》這本書,我立刻聯想到他那些挑戰傳統觀念的著作,比如關於精神病、醫學、監獄的分析。他總能從一個非常規的角度,揭示齣隱藏在社會結構中的權力關係。我記得讀過一些關於他研究的介紹,瞭解到他如何認為“知識”本身就是權力的産物,並且權力不是單純的壓製,而是更像一種“生産”的力量,塑造著我們的認知和行為。這種觀點,對我來說,是非常顛覆性的。因為我們通常習慣於將權力視為一種自上而下的壓迫,但傅柯卻告訴我們,權力更像是一種彌散性的、無處不在的網絡,滲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這本書的書名“危險哲學傢”,我覺得恰如其分,因為他的思想確實具有一種解構現實、挑戰權威的力量,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不安,但正是這種“危險”,纔讓他的思想如此具有價值。我特彆想通過這本書,更深入地理解傅柯的“考古學”和“譜係學”方法,以及他如何運用這些方法來揭示曆史的真相,並希望能藉此來審視颱灣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權力運作和話語建構,從中獲得一些新的思考。
评分我第一次接觸傅柯,是在大學的圖書館裏,翻開一本厚厚的《詞與物》,雖然當時看得雲裏霧裏,但那種全新的哲學視角,那種對曆史的“考古學”式的解構,深深地吸引瞭我。這次看到《傅柯:危險哲學傢》這本書,立刻勾起瞭我當時的那種震撼感。《危險哲學傢》這個名字,真是太貼切瞭!傅柯的思想,確實不是那種讓人感到舒適、溫和的。他像一個冷峻的解剖師,把權力、知識、身體、性等等這些我們通常認為隱晦或私人的事物,赤裸裸地攤開在我們麵前,並且揭示齣它們背後復雜的權力運作和曆史建構。我尤其對他在《規訓與懲罰》裏對監獄、學校、工廠等機構如何通過“全景敞視”等技術,塑造和規訓個體身體和社會行為的論述印象深刻。這讓我反思,我們每天生活在各種“監視”和“被觀察”的狀態下,是不是也正在不自覺地自我規訓?這本書的齣版,對我來說,就像是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又一次提供瞭深入理解現代社會運作機製的鑰匙。我希望這本書能幫我厘清傅柯一些關鍵的理論脈絡,比如他如何看待“主體”的形成,以及權力是如何超越瞭單純的壓迫,而成為一種生産性的力量。在颱灣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理解這些“危險”的思想,或許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我們是如何被塑造的,以及我們是否還有自主選擇的可能性,這本身就充滿瞭一種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