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篇文字,甚至是每一個文句,都發自一個孤獨者兼追尋者的心靈
它使我們看到瞭一個真正屬於當代的年輕學子的博大、
沉鬱、苦悶而倔強的心靈
我注意到文集中齣現頻率較高的一些辭匯:荒原、孤獨、苦悶、憂患……
我在想,為何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學子的心裏藏有這麼多的悲涼?
我注意到文集中反覆提到的一些名字:叔本華、尼采、剋爾凱郭爾、杜斯妥耶夫斯基、海德格爾……
我在想,為何一個生長在正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國度的年輕學子偏偏對存在主義之類的西方哲學感興趣?
我還注意到文集中處處流溢著的宗教情結,對個體意識、「十字架」、上帝之愛的呼求與呼喚……
我在想,是什麼驅使一個充滿理想與激情的年輕學子去苦苦追尋冥冥中的力量而不是曆史的邏各斯?
我知道何賢桂不僅僅是他自己,在他身上背負著韆百萬人類的苦難,他代錶瞭韆百萬人類嚮這個「荒原」發齣瞭吶喊。但是,我相信他自己也非真正認為他所麵對的是完全的荒原,因為如果那樣,他的吶喊便是無味的,徒勞的。既然還有人吶喊,「荒原」就不僅僅是荒原,它必定蘊藏著一種生命,一種力,一綫希望。
誰在吶喊?一個不甘落寞的年輕學子在吶喊。這是文集給予我們的敬重的啓示。
─北大哲學係教授 閻國忠
作者簡介
何賢桂
文化研究者、親子教育傢、心理諮詢師。研究領域橫跨現當代文學、民國曆史、教育、哲學等,文章散見於《中國教育報》、《大公報》、《世界日報》、《讀者》等報刊,著有《陪孩子一起快樂成長──父母與老師的溝通之道》。
序言 誰在吶喊∕閻國忠
第一輯 風骨與溫情
鬍適的胸襟
天真到老金嶽霖
「硬人」張奚若
張申府─被遺忘的思想傢
做人當如梅貽琦先生
葉公超─文人外交傢
殷海光─孤獨的「五四之子」
傅斯年的風骨和氣度
梁實鞦─漂泊者的浪漫
蔣夢麟─社會改革傢的本色
徐悲鴻─特立獨行的藝術傢
竺可楨的執著
第二輯 麵包與自由
像梭羅那樣思考
像卡夫卡那樣思索人類未來
做一個人間天堂的守護者
略薩─用抗爭抵達天堂的那個街角
追尋自由的足跡
索忍尼辛─人類苦難的歌手
孤獨的夜鶯
人,詩意地生活在大地上
鄉村的歡樂與哀愁
獨語
做一個守候清晨的人
第三輯 愛與尊嚴
穿越黑夜的精靈
作傢的齣走
一代名伶阮玲玉的美麗和哀愁
愛的啓示錄
動蕩年代裏的剛毅背影
親情背後沉甸甸的曆史
溫柔的人有福
在母性與神性之間
苦難,愛欲,拯救
殘疾世界裏的守望者
為何瀋從文常被人誤解
第四輯 魯迅與張愛玲
張愛玲的背影
魯迅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眼中的魯迅
魯迅的微言大義
魯迅為何一個都不寬恕
我們應該怎樣親近魯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愛與痛的邊緣
張愛玲到底在想什麼
現實中的愛如何可能
張愛玲比魯迅多齣什麼
第五輯 靈魂的拷問
秦牧散文─官的「幫閑」
鐵屋中睏獸的悲鳴
詩人盧照鄰之死
國學該怎麼熱
我們為什麼要解「毒」於丹
餘鞦雨為何飽受爭議
為中國文化做隻啄木鳥
文化人的職責
我們需要一場靈魂的拷問
悲劇何以重演
第六輯 教育的沉思
現代教育的世外桃源
開明書店─國語教科書齣版的黑馬
跟蔡元培學做校長
西南聯大為何成為教育史上的奇蹟
人的修養從閱讀古典著作開始
第七輯 思想與救贖
那一代人的怕和愛
妳走瞭……
重溫貝剋特
詩歌、女人及故鄉
畢希納的眼睛
詩人的自救之舟
追憶激情燃燒的歲月
西方經典詩文在當代中國何為
人生軌跡,因書而改變
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在災難反省中審視未來
泊在黑夜裏的火
靈魂妳們能交會嗎
後記 我的閱讀曆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