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如傳統以為,《論語》隻是一無編排之語句匯集,而是一對儒學道理嚴密而體係性之論述與整理。既深邃地窮究人類存在之道,亦盡對人平實而正麵之教誨。本書解說〈學而〉、〈為政〉、〈八佾〉、〈裏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陽貨〉十篇;十篇所包含之道理分彆為:人類之道、人與作為之真實、共體之道、仁與君子兩本然之德行、社會之價值觀、中庸之道、人生命之道、德行之意義、個體自我之道、及人類之虛假性。
從《論語》,我們既見對中國古代道理之完整整理,亦見中國道理溫和而平實之真實;既能放之四海為準繩,亦不離人性與人之平凡,非以為求索超越價值始是。此《論語》思想永恆之意義。
作者簡介
譚傢哲
作者少年就讀香港華仁中學時,在耶穌會會士鮑善能神父指導下,即已對哲學有所嚮往。大學期間又曾受業於牟宗三先生,並於1976年以榮譽甲等成績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係。
1979年獲碩士學位後,放棄德國學術交流總署奬學金,改赴法國巴黎攻讀。1982年獲巴黎第一大學哲學研究所現代思想體係史部哲學史博士,年僅二十八歲。留法期間師事Jean Deprun與Julia Kristeva教授,並從學於Levinas, Gandillac, Vernant, Levi-Strauss, Roland Barthes, Foucault, Derrida, Serres, Boulez 等學者。
作者多年隱居授業,以著述與文本之微細分析為誌,盡力於東西方思想之根源與價值重訂,亦曾任教於東海大學哲學係。
著有《形上史論》、《論語與中國思想研究》、《孟子平解》(以上由唐山齣版社齣版)。目前著述計劃:詩文學思想、鋼琴技法與音樂藝術思想等研究。
序
說明
《論語》的構成與體係
一、《論語》之承傳、其真僞及《論語》原本之還原
二、《論語》之編者
三、《論語》篇名之分析
四、《論語》體例略論
五、結語
學而:道(人道)之總綱
一、人格真實之道
二、存在與人倫之道
三、為人為事之道
四、求得與繼承之道
五、人類存在理想與境況之道
六、〈學而〉之終結:成人與知人之努力
為政:論人之真實性
一、人存在嚮度之真實性
二、從孝道見人為他人時之真實性
三、對人之知時之真實
四、人自身之真實性
五、人在麵對真實時之真實性
六、「人」本身之真實性
七、真實性之終極
八、人道真理之承繼與行廢問題
八佾:禮樂人文之道
一、禮之本質一:禮樂之正與亂
二、禮之本質二:禮之本或先決條件
三、禮之本質三:禮之目的或意義
四、文之美及禮文執行時之條件
五、儀文之禮(祭祀)之意義與真實
六、日用之禮之一:對事之禮
七、日用之禮之二:對人之禮
【附論一:禮三方麵之總結】
【附論二:孔子對藝術評論之方法】
八、知識、財富及權力三者對禮壞亂之問題
九、論樂:存在之終極及創製之文
十、結語:上位者之於禮之行
裏仁:論仁與君子
一、論作為存在之道之「仁」
二、論君子人之真實
三、嚮外(處世之對人對事)時君子其人之真實
四、事人之君子其人之真實
五、為事之君子其人之真實
公冶長:論社會與世俗存在
一、有關社會地位與貴賤
二、社會對人評價之方麵
三、論強之真僞
四、論人受人喜愛及尊敬之原因
五、論智之真僞
六、論善良之真僞
七、論從社會一般言,人自己之真僞
雍也:論中庸之道
一、中庸前論
二、論中道
三、論庸道之一:對微薄重視之態度
四、論庸道之二:對人所視為可貴者之捨棄
五、論對中庸錯誤之理解
六、論在世中中庸之世態
七、人中庸之道
八、存在中庸之道
九、德行中庸之道
十、中庸總結
述而:人生命之道
一、生命與生活道理之總論
二、論人之「心誌」、「反省或自覺能力」,及「情感」這自身生命之三方麵
三、人在世存在中生命之三方麵:處世原則、對世間事物之反應,及成敗得失之心境
四、個人生命自身之事:生命之上昇或上進、生命力、生命麵對世界之正麵性
五、人在其生命中對所屬及所欲之道
六、人所可能之主動性與獨立性【生命最高之主體性】
七、人對自己生命成就之態度【生命最高之客體性】
八、總論心與生命之無待與無求【生命與存有之四維】
泰伯:論德行
一、德行總論
二、人從自身言之德行
三、人從與對象言之德行
四、君王之德行
子罕:論自我並兼論孔子
一、論心誌與想法上之無我
二、論自我之無我
三、論在人前之無我
四、論現實存在中及作為中之無我
五、論真實自我之引論:存在與自我、及德行與自我
六、論努力之層次
七、論自我之分析與建立
陽貨:論虛假性
一、有關虛假性之引論
二、人類存在(在追求)終極性之僞
三、人類在價值認定上之僞
四、人類對德行價值嚮往時自身之僞
五、人類所緻力實現之價值(《詩》文、禮、樂)之僞
六、人類對德行之僞化
七、人作為個體自身之僞一:人格內在性之僞
八、人作為個體自身之僞二:人外在上之僞(外在性)
九、人在作為上之真僞(對天地、對人之作為)
十、人作為中其心及用心之真僞
十一、人好惡(價值)之僞
十二、人自身(無道無理時)之僞
儒學後論
一、儒學思想之立場
二、儒學思想之正道性格
三、儒學之道理
四、儒學與(當代)哲學
五、儒學與現實
《論語平解選篇(精緻盒裝)》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興趣,但很多經典著作,總覺得門檻很高,難以深入。這套書的齣現,恰好彌補瞭我的這一遺憾。它的“平解”做得非常深入淺齣,用現代的視角去解讀古人的智慧,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那些曾經看似遙不可及的道理。例如,書中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闡釋,就讓我深刻地反思瞭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盒裝的設計更是體現瞭齣版方的匠心獨運,精美的外觀讓人愛不釋手,作為一份禮物贈送,絕對能體現送禮者的品味。我常常在工作之餘,抽齣時間來閱讀其中的幾篇,慢慢品味,細細琢磨,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體會和感悟。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生活。
评分不得不說,《論語平解選篇(精緻盒裝)》在細節處理上做得非常到位。從外包裝的材質選擇,到內頁紙張的觸感,再到字體的排布,都透著一股“精緻”二字。我特彆喜歡它在選篇上的考量,並沒有一股腦地將所有篇章都收錄,而是精選瞭一些最為經典、最能體現孔子思想精髓的內容。這樣一來,對於想要係統瞭解《論語》但又缺乏時間的研究者來說,或者像我這樣希望在日常生活中獲得一些人生啓發的普通讀者,都非常閤適。書中的“平解”部分,並非簡單的翻譯,而是帶著作者的理解和感悟,用更加生活化的語言進行闡釋,這讓我能夠更好地將書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我曾嘗試將其中一些句子記錄在日記本上,並且在生活中去踐行,發現的確能帶來一些積極的改變。
评分我當初購買這套《論語平解選篇(精緻盒裝)》,更多的是齣於對經典的好奇,以及被它“精緻盒裝”的宣傳所吸引。拿到手後,這份好奇心得到瞭極大的滿足,甚至超齣瞭預期。這套書不僅僅是內容上的“平易近人”,其裝幀設計也堪稱一流。盒子材質厚實,圖案典雅,打開後,書籍本身的質感也讓人驚喜。我尤其欣賞它的“選篇”策略,能夠將《論語》中最精華的部分呈現在讀者麵前,避免瞭初學者被冗雜的內容所睏擾。而“平解”部分,更是這套書的靈魂所在,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孔子的思想解讀得深入淺齣,讓我能夠輕易地理解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睏惑的古語。我喜歡在睡前閱讀一兩篇,然後帶著思考入睡,仿佛與韆年的智者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種感覺非常奇妙,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體悟。
评分這套《論語平解選篇(精緻盒裝)》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溫潤的質感和典雅的設計所吸引。書脊上的燙金字體低調而又顯齣品味,打開之後,撲麵而來的紙香更是讓人心曠神怡。盒子的設計也十分用心,硬殼包裝既能保護書籍,又顯得十分體麵,無論是自藏還是作為一份雅緻的禮物,都再閤適不過瞭。我尤其喜歡它內頁的排版,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也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每篇選取的論語內容旁,都有詳細的注解和現代語的解釋,這對於我這樣初涉儒傢經典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常常會在午後,泡上一杯茶,翻開這套書,在靜謐的時光裏,與孔夫子的智慧對話,感受那跨越韆年的思想餘韻。書中的一些小故事和曆史背景的介紹,也讓我對這些古老的文字有瞭更深的理解和共鳴。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得以窺見那個偉大時代的風貌,體悟古聖先賢的人生智慧。
评分拿到《論語平解選篇(精緻盒裝)》後,我最先關注的就是它的“平解”部分。老實說,我之前也嘗試過閱讀《論語》,但往往因為古文的晦澀難懂而望而卻步。這套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將原文的意思用非常貼近現代人理解的語言進行闡釋,而且解釋得相當到位,既不失原意,又通俗易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仁”的解釋,書中不僅給齣瞭多種角度的解讀,還結閤瞭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讓我對這個抽象的概念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而且,它選取的是“選篇”,這對於時間有限的讀者來說非常友好,能夠快速地抓住《論語》的核心思想,而不用被大量的篇幅壓倒。盒裝的設計更是錦上添花,每次拿齣來閱讀,都有一種儀式感。我特彆喜歡它附贈的一些小卡片,上麵印著精美的書法和名句,可以隨身攜帶,隨時提醒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初心,保持一份內心的寜靜與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