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如传统以为,《论语》只是一无编排之语句汇集,而是一对儒学道理严密而体系性之论述与整理。既深邃地穷究人类存在之道,亦尽对人平实而正面之教诲。本书解说〈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阳货〉十篇;十篇所包含之道理分别为:人类之道、人与作为之真实、共体之道、仁与君子两本然之德行、社会之价值观、中庸之道、人生命之道、德行之意义、个体自我之道、及人类之虚假性。
从《论语》,我们既见对中国古代道理之完整整理,亦见中国道理温和而平实之真实;既能放之四海为准绳,亦不离人性与人之平凡,非以为求索超越价值始是。此《论语》思想永恆之意义。
作者简介
谭家哲
作者少年就读香港华仁中学时,在耶稣会会士鲍善能神父指导下,即已对哲学有所向往。大学期间又曾受业于牟宗三先生,并于1976年以荣誉甲等成绩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1979年获硕士学位后,放弃德国学术交流总署奖学金,改赴法国巴黎攻读。1982年获巴黎第一大学哲学研究所现代思想体系史部哲学史博士,年仅二十八岁。留法期间师事Jean Deprun与Julia Kristeva教授,并从学于Levinas, Gandillac, Vernant, Levi-Strauss, Roland Barthes, Foucault, Derrida, Serres, Boulez 等学者。
作者多年隐居授业,以着述与文本之微细分析为志,尽力于东西方思想之根源与价值重订,亦曾任教于东海大学哲学系。
着有《形上史论》、《论语与中国思想研究》、《孟子平解》(以上由唐山出版社出版)。目前着述计划:诗文学思想、钢琴技法与音乐艺术思想等研究。
序
说明
《论语》的构成与体系
一、《论语》之承传、其真伪及《论语》原本之还原
二、《论语》之编者
三、《论语》篇名之分析
四、《论语》体例略论
五、结语
学而:道(人道)之总纲
一、人格真实之道
二、存在与人伦之道
三、为人为事之道
四、求得与继承之道
五、人类存在理想与境况之道
六、〈学而〉之终结:成人与知人之努力
为政:论人之真实性
一、人存在向度之真实性
二、从孝道见人为他人时之真实性
三、对人之知时之真实
四、人自身之真实性
五、人在面对真实时之真实性
六、「人」本身之真实性
七、真实性之终极
八、人道真理之承继与行废问题
八佾:礼乐人文之道
一、礼之本质一:礼乐之正与乱
二、礼之本质二:礼之本或先决条件
三、礼之本质三:礼之目的或意义
四、文之美及礼文执行时之条件
五、仪文之礼(祭祀)之意义与真实
六、日用之礼之一:对事之礼
七、日用之礼之二:对人之礼
【附论一:礼三方面之总结】
【附论二:孔子对艺术评论之方法】
八、知识、财富及权力三者对礼坏乱之问题
九、论乐:存在之终极及创制之文
十、结语:上位者之于礼之行
里仁:论仁与君子
一、论作为存在之道之「仁」
二、论君子人之真实
三、向外(处世之对人对事)时君子其人之真实
四、事人之君子其人之真实
五、为事之君子其人之真实
公冶长:论社会与世俗存在
一、有关社会地位与贵贱
二、社会对人评价之方面
三、论强之真伪
四、论人受人喜爱及尊敬之原因
五、论智之真伪
六、论善良之真伪
七、论从社会一般言,人自己之真伪
雍也:论中庸之道
一、中庸前论
二、论中道
三、论庸道之一:对微薄重视之态度
四、论庸道之二:对人所视为可贵者之舍弃
五、论对中庸错误之理解
六、论在世中中庸之世态
七、人中庸之道
八、存在中庸之道
九、德行中庸之道
十、中庸总结
述而:人生命之道
一、生命与生活道理之总论
二、论人之「心志」、「反省或自觉能力」,及「情感」这自身生命之三方面
三、人在世存在中生命之三方面:处世原则、对世间事物之反应,及成败得失之心境
四、个人生命自身之事:生命之上昇或上进、生命力、生命面对世界之正面性
五、人在其生命中对所属及所欲之道
六、人所可能之主动性与独立性【生命最高之主体性】
七、人对自己生命成就之态度【生命最高之客体性】
八、总论心与生命之无待与无求【生命与存有之四维】
泰伯:论德行
一、德行总论
二、人从自身言之德行
三、人从与对象言之德行
四、君王之德行
子罕:论自我并兼论孔子
一、论心志与想法上之无我
二、论自我之无我
三、论在人前之无我
四、论现实存在中及作为中之无我
五、论真实自我之引论:存在与自我、及德行与自我
六、论努力之层次
七、论自我之分析与建立
阳货:论虚假性
一、有关虚假性之引论
二、人类存在(在追求)终极性之伪
三、人类在价值认定上之伪
四、人类对德行价值向往时自身之伪
五、人类所致力实现之价值(《诗》文、礼、乐)之伪
六、人类对德行之伪化
七、人作为个体自身之伪一:人格内在性之伪
八、人作为个体自身之伪二:人外在上之伪(外在性)
九、人在作为上之真伪(对天地、对人之作为)
十、人作为中其心及用心之真伪
十一、人好恶(价值)之伪
十二、人自身(无道无理时)之伪
儒学后论
一、儒学思想之立场
二、儒学思想之正道性格
三、儒学之道理
四、儒学与(当代)哲学
五、儒学与现实
这套《论语平解选篇(精致盒装)》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温润的质感和典雅的设计所吸引。书脊上的烫金字体低调而又显出品味,打开之后,扑面而来的纸香更是让人心旷神怡。盒子的设计也十分用心,硬壳包装既能保护书籍,又显得十分体面,无论是自藏还是作为一份雅致的礼物,都再合适不过了。我尤其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每篇选取的论语内容旁,都有详细的注解和现代语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初涉儒家经典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常常会在午后,泡上一杯茶,翻开这套书,在静谧的时光里,与孔夫子的智慧对话,感受那跨越千年的思想余韵。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和历史背景的介绍,也让我对这些古老的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共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得以窥见那个伟大时代的风貌,体悟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
评分拿到《论语平解选篇(精致盒装)》后,我最先关注的就是它的“平解”部分。老实说,我之前也尝试过阅读《论语》,但往往因为古文的晦涩难懂而望而却步。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将原文的意思用非常贴近现代人理解的语言进行阐释,而且解释得相当到位,既不失原意,又通俗易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仁”的解释,书中不仅给出了多种角度的解读,还结合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让我对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它选取的是“选篇”,这对于时间有限的读者来说非常友好,能够快速地抓住《论语》的核心思想,而不用被大量的篇幅压倒。盒装的设计更是锦上添花,每次拿出来阅读,都有一种仪式感。我特别喜欢它附赠的一些小卡片,上面印着精美的书法和名句,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提醒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初心,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评分《论语平解选篇(精致盒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但很多经典著作,总觉得门槛很高,难以深入。这套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一遗憾。它的“平解”做得非常深入浅出,用现代的视角去解读古人的智慧,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道理。例如,书中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阐释,就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盒装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出版方的匠心独运,精美的外观让人爱不释手,作为一份礼物赠送,绝对能体现送礼者的品味。我常常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阅读其中的几篇,慢慢品味,细细琢磨,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体会和感悟。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生活。
评分不得不说,《论语平解选篇(精致盒装)》在细节处理上做得非常到位。从外包装的材质选择,到内页纸张的触感,再到字体的排布,都透着一股“精致”二字。我特别喜欢它在选篇上的考量,并没有一股脑地将所有篇章都收录,而是精选了一些最为经典、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髓的内容。这样一来,对于想要系统了解《论语》但又缺乏时间的研究者来说,或者像我这样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一些人生启发的普通读者,都非常合适。书中的“平解”部分,并非简单的翻译,而是带着作者的理解和感悟,用更加生活化的语言进行阐释,这让我能够更好地将书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我曾尝试将其中一些句子记录在日记本上,并且在生活中去践行,发现的确能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
评分我当初购买这套《论语平解选篇(精致盒装)》,更多的是出于对经典的好奇,以及被它“精致盒装”的宣传所吸引。拿到手后,这份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甚至超出了预期。这套书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平易近人”,其装帧设计也堪称一流。盒子材质厚实,图案典雅,打开后,书籍本身的质感也让人惊喜。我尤其欣赏它的“选篇”策略,能够将《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呈现在读者面前,避免了初学者被冗杂的内容所困扰。而“平解”部分,更是这套书的灵魂所在,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孔子的思想解读得深入浅出,让我能够轻易地理解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的古语。我喜欢在睡前阅读一两篇,然后带着思考入睡,仿佛与千年的智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