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篇文字,甚至是每一个文句,都发自一个孤独者兼追寻者的心灵
它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属于当代的年轻学子的博大、
沉郁、苦闷而倔强的心灵
我注意到文集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辞汇:荒原、孤独、苦闷、忧患……
我在想,为何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的心里藏有这么多的悲凉?
我注意到文集中反覆提到的一些名字:叔本华、尼采、克尔凯郭尔、杜斯妥耶夫斯基、海德格尔……
我在想,为何一个生长在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国度的年轻学子偏偏对存在主义之类的西方哲学感兴趣?
我还注意到文集中处处流溢着的宗教情结,对个体意识、「十字架」、上帝之爱的唿求与唿唤……
我在想,是什么驱使一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轻学子去苦苦追寻冥冥中的力量而不是历史的逻各斯?
我知道何贤桂不仅仅是他自己,在他身上背负着千百万人类的苦难,他代表了千百万人类向这个「荒原」发出了吶喊。但是,我相信他自己也非真正认为他所面对的是完全的荒原,因为如果那样,他的吶喊便是无味的,徒劳的。既然还有人吶喊,「荒原」就不仅仅是荒原,它必定蕴藏着一种生命,一种力,一线希望。
谁在吶喊?一个不甘落寞的年轻学子在吶喊。这是文集给予我们的敬重的启示。
─北大哲学系教授 阎国忠
作者简介
何贤桂
文化研究者、亲子教育家、心理谘询师。研究领域横跨现当代文学、民国历史、教育、哲学等,文章散见于《中国教育报》、《大公报》、《世界日报》、《读者》等报刊,着有《陪孩子一起快乐成长──父母与老师的沟通之道》。
序言 谁在吶喊∕阎国忠
第一辑 风骨与温情
胡适的胸襟
天真到老金岳霖
「硬人」张奚若
张申府─被遗忘的思想家
做人当如梅贻琦先生
叶公超─文人外交家
殷海光─孤独的「五四之子」
傅斯年的风骨和气度
梁实秋─漂泊者的浪漫
蒋梦麟─社会改革家的本色
徐悲鸿─特立独行的艺术家
竺可桢的执着
第二辑 面包与自由
像梭罗那样思考
像卡夫卡那样思索人类未来
做一个人间天堂的守护者
略萨─用抗争抵达天堂的那个街角
追寻自由的足迹
索忍尼辛─人类苦难的歌手
孤独的夜莺
人,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
乡村的欢乐与哀愁
独语
做一个守候清晨的人
第三辑 爱与尊严
穿越黑夜的精灵
作家的出走
一代名伶阮玲玉的美丽和哀愁
爱的启示录
动荡年代里的刚毅背影
亲情背后沉甸甸的历史
温柔的人有福
在母性与神性之间
苦难,爱欲,拯救
残疾世界里的守望者
为何沈从文常被人误解
第四辑 鲁迅与张爱玲
张爱玲的背影
鲁迅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眼中的鲁迅
鲁迅的微言大义
鲁迅为何一个都不宽恕
我们应该怎样亲近鲁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爱与痛的边缘
张爱玲到底在想什么
现实中的爱如何可能
张爱玲比鲁迅多出什么
第五辑 灵魂的拷问
秦牧散文─官的「帮闲」
铁屋中困兽的悲鸣
诗人卢照邻之死
国学该怎么热
我们为什么要解「毒」于丹
余秋雨为何饱受争议
为中国文化做只啄木鸟
文化人的职责
我们需要一场灵魂的拷问
悲剧何以重演
第六辑 教育的沉思
现代教育的世外桃源
开明书店─国语教科书出版的黑马
跟蔡元培学做校长
西南联大为何成为教育史上的奇蹟
人的修养从阅读古典着作开始
第七辑 思想与救赎
那一代人的怕和爱
妳走了……
重温贝克特
诗歌、女人及故乡
毕希纳的眼睛
诗人的自救之舟
追忆激情燃烧的岁月
西方经典诗文在当代中国何为
人生轨迹,因书而改变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在灾难反省中审视未来
泊在黑夜里的火
灵魂妳们能交会吗
后记 我的阅读历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