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切换看事物的眼光,找到人生习题的最佳答案!
娇生、理光、SONY、大冢制药、日立制作……
超过三百家日本企业、团体接受过的研习课程,
改变无数人的观点与视野,让你拥有「调校人生」的机会!
31个简单问题,31种奇妙答案,今天起,你就能改变现状!
觉得生活无趣乏味、老是提不起工作干劲、人际关系遇到了瓶颈?这些烦恼的来源,全都出自于看待事物的眼光。
本书中的31个练习,不单是机智问答,更是你平时面对事物的态度,以及思考模式的缩图。当你在解题的同时,也能察觉到自己的先入之见,并将之改正过来,卸下成见的眼镜,一直以来烦恼的问题瞬间烟消云散。
第1章 WARM UP:软化顽固的脑袋
做做伸展操,软化顽固的脑袋。
第2章 打破现状的练习:抓住以前看不见的机会
将第1章所学到的基本原则套用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上。
第3章 恢复自信的练习:做一个有自信、个性十足的自己
在不改变现在的自己的情况下,借由改变看事物的眼光,建立自信心。
第4章 脱离困境的练习:欢迎麻烦事!利用巧思度过难关
掌握即便身陷死胡同,依旧能迅速脱身的视点。
第5章 转向思考的练习:成为得以转负为正、帅气十足的人
学习转负为正、强而有力的看事物的眼光。
第6章 个案研究:向因改变眼光而大成功的事业体学习
透过事例分析,思考如何在工作上加以运用。
第7章 COOL DOWN:改变「看事物的眼光」,就从今天开始
知道哪些日常行动可以有效改变看事物的眼光。
作者简介
川村透
「看事物的眼光」专业顾问。川村透事务所代表。
毕业于日本上智大学经济学院企业管理学系。曾任职于外资企管顾问公司,31岁那年离开公司独立,2000年创立川村透事务所,以「看事物的眼光」专业顾问的身分开展各项活动。
座右铭为「改变眼光,发现新价值」,自己也靠着这句话改善了口吃的问题。
演讲实绩遍布各大企业,包括JR东日本、第一生命、娇生、理光、SONY、大冢制药、日立制作所等,以及公家机关、地方银行、青年商会、商会等多个团体机构。
着有:《答案总在框架外》(究竟出版)、《为何不要追跑掉的小狗?》。
译者简介
林仁惠
淡江大学日文系毕,东吴大学日研所硕士。
专职日文笔译。译有:《答案总在框架外》(究竟出版)、《现在的你就是最好的你》《离开人世的第一堂课》(方智出版)等书。
前言
本书的使用方法
第1章 WARM UP:软化顽固的脑袋
习题01 咦?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逆转的直升机
(视点不同,事物的涵义也会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习题02 除了摩艾石像之外,看起来还像什么?
(问题不在于眼前发生的事,而是在于自己看事物的眼光。)
习题03 试着从广角镜头来看,就能看见事情的另一面
(别光靠眼前的情报来评断对方。)
习题04 一眼就看见标的物的意识感测器
(想抓住好运,就得开启「意识感测器」的开关。)
习题05 令店长百思不解的神奇看板
(在与周遭环境的相乘作用之下,物品的价值与意义也会跟着改变。)
第1章总整理
第2章 打破现状的练习:抓住以前看不见的机会
习题06 这个十字路口要转弯,不转弯?
(及早发现无论哪个世界都会有的不成文规定。)
习题07 瞬间改变火柴棒的数字
(在深入探究之前,先观察事物的全貌。)
习题08 究竟要从哪里看,马克杯看起来才会是个圆圈?
(仅一%的人才想得到的视点,正是机会所在。)
习题09 九个点要如何一笔画,以四条直线串连起来?
(答案总在自己的框架外。)
习题10 原本要分成四块的蛋糕,突然间……
(一旦有了先入之见,脑袋想再归零就不容易。)
第2章总整理
第3章 恢复自信的练习:做一个有自信、个性十足的自己
习题11 看穿你自信度的神祕占卜师
(认定现在的自己「已装备完全」,可使人产生自信。)
习题12 接连挫败的恋情,突然好转的原因是?
(从进展最顺遂之处,一举进攻。)
习题13 化为历史性艺术品的生活物件竟然是……
(我们可以赋予现成物品新的价值。)
习题14 如何只移动三枚硬币,就倒转金字塔?
(纵使只靠一丁点的契机,也能产生巨大的变化。)
习题15 旧款热水瓶突然间需求量大增的祕密
(随着环境与需求的改变,总有一天你也会出头天。)
习题16 只有肖像摄影师才知道,让自己更接近理想人物的绝招
(自己最棒的脸,才是最理想的一面镜子。)
第3章总整理
第4章 突破困境的练习:欢迎麻烦事!利用巧思度过难关
习题17 没有刻度的杯子,要如何量出半杯牛奶?
(就算陷入困境,也别忘了原本就具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习题18 遭遇瓶颈之际,应该去一趟的地方是?
(从高空俯瞰,会发现自己的烦恼其实很渺小。)
习题19 纵使不断遭人拒绝,却一点也不气馁的业务员的祕密
(眼前的挫败,正是后头紧接而来的成功的一部分。)
习题20 想改变总是达不到目标的部属
(比起告诉对方怎么做,让他看见达成目标后的光景更重要。)
习题21 让对方喜欢上非理想工作的魔法建言
(从连结未来的角度来思考现在的事。)
第4章总整理
第5章 转向思考的练习:成为得以转负为正、帅气十足的人
习题22 让原本想辞职的打工者再度充满干劲的一句话
(只要改变自己关注的对象,便会再度充满干劲。)
习题23 成功的总裁与失败的总裁,你会选哪一个?
(曾经失败过的人,下一次成功的或然率比较高。)
习题24 一分钟之内想出五个失恋的价值
(自行创造出化失恋为正面意义的价值吧。)
习题25 让棘手的上司变身成难能可贵的存在
(棘手的对象是增加自己筹码的实验台。)
习题26 来了一位不做事的部属,这下该怎么办?
(能干的经理,即使在条件不齐全的情况下,也能做出一番成绩。)
第5章总整理
第6章 个案研究:向改变眼光进而大成功的事业体学习
习题27 预算零圆,如何吸引大批客群到一片漆黑的温泉小镇来?
(即便没有预算,还是可以靠构想补足。)
习题28 山谷间的乡下地方,兴办得起让订单如雪花般飞来的事业吗?
(拿现有的资源,做最大的利用。)
习题29 一家异想天开的看护中心,让老人家顿时年轻了好几岁
(回归事物原本应有的样貌。)
习题30 西瓜售价涨十倍,却依旧畅销的原因是?
(看得出商品价值的人,势必就在某处。)
习题31 靠着新经营模式,拯救被海啸卷走一切的渔港
(正因为一切都归零,有些事才有办法做到。)
第6章总整理
第7章 COOL DOWN:改变「看事物的眼光」,就从今天开始
选择自己的反应
敢于改变自己的行动
后记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最近工作上总感觉陷入瓶颈,思维方式好像固定在了一个模式里,怎么都跳不出去。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拿到书的时候,就被书名吸引住了——“答案总在框架外”,这不就是我现在的状态吗?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内容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些枯燥理论,而是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了如何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案例分析,那些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情境的思考困境,都能引起我的共鸣。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框架外”的可能性。这感觉太棒了!就像在玩一场解谜游戏,每一步都需要动脑筋,但每当找到新的视角,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让人欲罢不能。我尝试了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比如从不同的角度去定义问题,或者尝试把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 一开始觉得有点挑战,但坚持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思维真的变得敏锐起来。以前觉得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却能找到一些新的切入点。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很轻松幽默,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像是在和一位智慧的朋友聊天。我甚至会把书中的一些练习带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和同事讨论问题时,试着用书里提到的方法,结果沟通效率明显提高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思考,更是关于如何更灵活、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这本《答案总在框架外》与其说是教你“怎么想”,不如说是教会你“怎么不被限制地想”。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巧,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卡住不是因为缺乏信息,而是因为被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框架”所束缚。书中的31个练习,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我尤其欣赏作者设计的练习,它们不是那种填鸭式的教学,而是鼓励你去“玩”。比如,有一个练习是要求你站在一个完全相反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当我真的尝试去做的时候,却发现了很多之前从未意识到的盲点。我开始反思,我平时是不是太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去判断一切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思维之锁。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自我对话和探索。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许多决策和想法,发现很多时候,我都被“应该”、“必须”这些词语框住了。书中的练习让我有机会去质疑这些默认的设定,去探索那些“非此即彼”之外的可能性。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不再害怕犯错,因为我知道即使错了,也能从中学习到新的东西,找到新的方向。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书,书名是《答案总在框架外:打破思考局限的31个练习》。一开始,我被这个名字吸引住了,觉得它很贴合我最近遇到的瓶颈。拿到书后,我发现里面的内容果然名不虚传。作者并没有提供一些宏大空泛的人生哲理,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练习,引导读者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强迫你接受任何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而是提供了一个工具箱,让你自己去挑选和组合适合你的工具。我试着做了其中的几个练习,比如“反向思考”和“类比迁移”。一开始觉得有点难,但当我真正投入进去,并且看到一些令人惊喜的结果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我发现,原来很多我曾经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换个角度去看,就有了解决的可能。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专业的术语,读起来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交流。作者总是能用最简单的方式,点破最核心的问题。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它们不仅让阅读过程更加有趣,也为理解那些练习提供了生动的注解。这本书让我明白,思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
评分这本书,真的改变了我看待问题的方式。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逻辑性很强的人,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分析问题,但有时候,就会陷入一种“钻牛角尖”的状态,越想越觉得无路可走。《答案总在框架外》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直接击中了我的痛点。我喜欢它不讲废话,直接切入主题的风格。 书中的31个练习,每一个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思维陷阱”,但它们的目的不是让你被困住,而是让你学会如何跳出这些陷阱。我尝试了几个练习,比如“切换视角”和“组合创新”。一开始,我有点怀疑这些练习的有效性,觉得它们是不是太“玩闹”了。但当我真的去尝试,并且在工作中运用了书中的一些方法后,我惊讶地发现,很多困扰我许久的问题,竟然迎刃而解。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反直觉”的练习,它们挑战了我根深蒂固的观念。比如,有一个练习要求我去拥抱不确定性,这对于我这样一个习惯于追求确定性的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当我尝试去接受这种不确定性,并且从中寻找机会时,我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放松,也更能接受新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隐藏在那些我们不愿意去触碰的“框架”之外。
评分我最近对“思考”这个概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提升思维能力的读物。《答案总在框架外》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阅读中收获最大的一本书。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那样,只是泛泛而谈一些理论,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工具包”。 书中的31个练习,每一个都非常有针对性,并且难度适中。我喜欢作者设计的练习,它们能够有效地激发我的创造力,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我尝试了书中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练习,这些练习让我彻底打破了之前固有的思维定势。我开始明白,原来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存在着大量的中间地带和多种可能性。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作者用一种非常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解了许多深刻的道理。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时常会会心一笑,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交流。这本书让我明白,思考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它鼓励我去探索未知,去挑战权威,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框架”之外的无限可能。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想要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