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以春秋时代政治家、哲学家管仲命名,其中也记载了管仲死后的事情,并非管仲所着,文章大概出自深受管仲影响的稷下学派之手,但仍被认为可以体现管仲的主要思想。此书内容很庞杂,其书非一人所作,亦非一时代之书,甚至间有牴牾,文章有很强的法家色彩,包括大量具体的治国方术。
本书共八十六篇,其中有十篇文已佚。全书分上、下二册,九十三万言,内容可分八类:〈经言〉九篇,〈外言〉八篇,〈内言〉七篇,〈短语〉十七篇,〈区言〉五篇,〈杂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轻重〉十六篇。每篇皆冠以题解及考评,与註释均用浅近文言文;今译部分则用白话文。
本书特色
★ 「古籍今註今译」为台湾商务印书馆与文复会(国家文化总会)、国立编译馆合作出版,为中华文化之精髓,註译者皆为地位尊崇之国学大师,绝对是此类书籍权威之大作!
註译者简介
李勉(1921~)
浙江省缙云县人。国立中山大学文学硕士(大陆时期)。曾任师范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东海大学博士班教授。着有《庄子总论及分篇评註》、《诗经探义》、《文字学研究》、《声(音匀)学求端》、《中国历代文学批评》、《史记列传评注》、《古书疑义辨证》等书共二十余种。
我一直对古代的治国理念和经济思想很感兴趣,《管子》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我尝试过一些不同的版本,但总觉得要么过于艰涩,要么过于浅白,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管子今註今譯》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结构设计非常人性化,原文、注释、译文清晰地呈现在同一页面,阅读时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切换和对比。这种编排方式,对于想要系统学习《管子》的读者来说,无疑大大降低了门槛。 更重要的是,译者对《管子》思想体系的梳理和分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并非孤立地解释词句,而是将管子在不同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联系起来,勾勒出管子思想的整体框架。比如,对于“富国强兵”、“循名责实”等核心理念,译者会从经济、政治、军事等多个维度进行阐释,并指出其历史演变和现实意义。这种宏观的视野,让我对《管子》的认识不再局限于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了一个更为完整和深刻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代哲学思想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深入浅出、帮助我理解古籍原意的现代解读。这次偶然翻阅到《管子今註今譯》,简直如同获得了一件珍宝。我最欣赏的是它在保留原文古朴风貌的同时,又不失现代汉语的流畅易懂。译文部分,我感觉译者在字斟句酌,力求捕捉原文本义的精髓,而非简单地将古语转换成白话。很多时候,我读完原文,心里还在琢磨其中的深意,紧接着看向今译,就能豁然开朗。这种对照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理解效率。 而且,不同于一些枯燥的学术注释,这里的“今註”部分,更像是一位博学多闻的智者在旁与你对话,他会解释书中出现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甚至是古代政治制度的细枝末节。这使得《管子》中那些看似抽象的政治、经济、军事理论,立刻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够看到那个时代真实的运作脉络。很多原文中我之前觉得晦涩难懂的典故、譬喻,在注释的帮助下,都变得清晰可见,甚至会引申出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让人读来津津有味,完全摆脱了“啃书”的疲惫感。
评分不得不说,这部《管子今註今译》的出现,满足了我对深度学习古代经典的需求,又兼顾了阅读的便捷性。我尤其欣赏其注释的严谨性和学术性。译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字词含义,而是对原文的每一个重要观点、每一个历史典故都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阐释。这种扎实的学术功底,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译者对《管子》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而且,译者的语言风格,我觉得很独特。他既能用现代汉语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又能在关键地方保留一些古语的韵味,或者用一些恰当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既充实又有趣。我感觉到,译者不仅仅是在翻译文本,更是在试图复原《管子》的思想世界,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这种“复原”的能力,对于理解一部经典而言,至关重要。
评分我一直认为,经典的价值在于其历久弥新,能够跨越时空,给予后人以启发。《管子》在我心目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但苦于文言晦涩,难以深入。这部《管子今註今译》的出版,无疑是为我这样的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译文的流畅自然,让我能够毫无障碍地理解管子大师的宏论。许多我曾经感到困惑不解的句子,在译文的帮助下,立刻变得豁然开朗,仿佛那位古老的智者在耳边低语,诉说着他的治国方略。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解读,译者都力求做到准确和深刻。例如,对于“道”、“义”、“法”等核心概念,译者在注释中深入剖析了其在《管子》中的具体含义,并联系历史实际进行了阐述。这使得我能够跳出文字表面,去体悟管子思想的精髓。而且,译者并没有止步于对原文的解读,他还会引导读者思考这些古代思想在当今社会是否仍有借鉴意义,这种联系古今的视角,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富有启发性。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之前接触《管子》总是望而却步,总觉得古文晦涩难懂,缺乏耐心去深入研究。然而,《管子今註今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翻译,我感觉非常到位,既保留了原文的庄重感,又让现代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其含义。很多时候,我读完白话文翻译,再回过头看原文,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甚至更能体会到原文的文字魅力。 另外,书中提供的注释内容也十分翔实,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还包含了对历史背景、典故出处、人物关系的详细说明。我尤其喜欢的是,注释中会引用大量的史料和学者的研究成果,这使得我在阅读《管子》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许多与《管子》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学术观点。这种“跨界”的阅读体验,让《管子》不再是一部孤立的古代文献,而是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显得更加生动和有血有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