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年轻时,我很想一边写诗、一边评诗,对吾国初期发展的新诗及其理论,有所贡献。后来因本身公务太忙,又觉生也有涯,就集中写诗,放弃了后者。嗣后因编《蓝星诗页》、《文学杂志》、及《自由青年》的新诗,有时就写些短论和评介来充篇幅。同时,我在报章及其他刊物上也发表些文章。
我一向认为:诗乃性灵的产物,如水中月,镜中花,很难捉摸,不易界定。诗艺本身又博大精深,若山之崇、海之深,岂易蠡测?我所见和所写的,只是管中窥豹,一斑而已!全集大致以年月顺序排列,以示年轻到现今对诗的看法。因涵盖了自五十年代以来的半个世纪,零星写作,难免有重复之处,但读者也可以借此见到,有些观点,乃历久不变,甚至愈加肯定。
我在一九五○年初起,就开始写些评介。第一篇是推介邓禹平的《蓝色小夜曲》。当时政治口号诗充斥,而此集是一本纯粹的抒情诗集,清新脱俗,有些诗很可朗朗上口,一时风靡了不少年轻人,我也十分喜爱。这篇评介分两期在早年《经济时报》上刊出,时在一九五一年八月。因为这篇评介,和禹平交往更深。不久,两人连名发函邀请诗人,如余光中、覃子豪等,成立了「蓝星诗社」,以自由创作,振兴诗艺为宗旨。我写这篇评介时,年仅廿五、六岁,现在看来颇嫌青涩,语多奖饰,因和成立诗社有关,遂不顾藏拙地将之纳入此集。
一九五四年成立「蓝星诗社」之后,我在《公论报》的〈蓝星周刊〉上写些短论。其中有一篇较长的连载,是批评诗坛元老纪弦的,名为〈气质决定风格〉。在一九五八年夏天刊了三期以后,忽然《公论报》停刊,无以为继,连原稿都失落了,我也没有存底,就此结束。这恐怕是对纪弦诗作的一篇坦直的文章;在这以前及后来多少年,我不记得有人敢对他如此直言。可惜,现在因残缺而无法呈献给读者。
我在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创立及主编《蓝星诗页》以后,用了「李淳」的笔名或诗社名义,陆续写了不少短论,现在找出来予以正名,纳入此集。渐渐地,我也在《联合报》、《文星杂志》、《自由青年》、及台大《海洋诗刊》等、发表评介或诗论。其中对当代名诗人如余光中、周梦蝶、向明、□弦等的推介,具有历史性;我对美国大诗人佛劳斯特的推崇,也是台湾最早的少数介绍人之一。但这种与诗为伍的年轻时光,好景不常。到了六○年代,因两次出国深造、考察,后来又应聘到联合国工作,僻居海外四十余年,睽离本国诗坛过久,虽然和当年诗友,未断连系,但对于年轻一辈,则很生疏。不在故国,难闻本土花香。对于评介及诗论,也就少写。而且,年岁愈大,愈感到自己创作的迫切性,就不及论评了。近年以来,因受诗友的访谈,倒也发表了不少对诗方面的浅见。
这本集子中,不少是早年的作品,其价值如果不在所谈所论、也自有其历史的意义,给将来研究吾国新诗发展的史家、学者,多一笔资料,多一种参考。全集分为四辑及一附录:第一辑多为早年的短论;第二辑是推介当代诗友及其作品的文章;第三辑为讨论现代诗及诗人之作,包恬一九六○年代台湾现代诗论战时的产品;第四辑为近十多年来的访谈及诗的对话。最后的附录,是一篇「蓝星诗社」早年成立经过及人物的回忆,供有心人士的参阅。一个甲子,转眼已过,雪泥鸿爪,我究能留下些什么?
走笔至此,使我回想到自一九五○年以来,对诗念玆在玆,到底我对中国诗坛有什么贡献?是不是在于发起「蓝星诗社」、主张诗人要自由创作、不受政治影响?是不是首创「诗页」、使诗人们在穷困时代有园地可以发表?或是我实验了各种诗体(长短句、十四行、自由体、散文诗、诗剧、自传式抒情长诗以及写过谐诗、乡土诗等)为年轻诗人开阔了视野?我的诗论(如提倡「诗的可读性」等)及译诗又有何种影响?这些,我都无法计较,将来由别人去判断。我只是在实践年轻时、第一本诗集中的诺言:「诗,在我是终身的追求。」但到了今日,我究竟追求到些什么呢?在上帝的竞技场中,我只像一头勇往直前的赛犬,永远也追不到那只灵兔。
最后,对秀威资讯公司继续支持我出版此集,以及青年学者刘正伟博士的悉心校核,深表谢忱。
二○一三年一月一日
于可临视堡
拿到《窥豹集:夏菁谈诗忆往》这本书,是在一个初夏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带来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单纯的书,不如说是一场与夏菁先生心灵的对话,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学朝圣。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仿佛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门,门后是流光溢彩的诗意世界,以及一段段充满温度的生命记忆。夏菁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不张扬,却足以渗透人心。他谈论诗歌,不是生硬的理论剖析,而是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如同潺潺流水般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他对诗歌的热爱,对文字的敬畏,以及在诗歌中寻找心灵慰藉的真挚情感。他笔下的诗歌,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而是鲜活的生命,是有血有肉的灵魂,它们承载着诗人当时的心绪、境遇,以及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每一次对诗歌的解读,都像是一次深入的探险,带领我走进诗歌的内心世界,去体味那些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同时,他忆往的篇章,更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友情、关于师长的回忆,如同泛黄的老照片,带着淡淡的怀旧感,却又无比真实,勾勒出那个时代的生活图景,以及人物的精神风貌。我仿佛能看到他年少时的身影,在书海中遨游,在生活的光影中成长,那些片段,虽不曾亲身经历,却因他的叙述而变得鲜活,让我感同身受。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拓展,更是心灵的洗涤和精神的滋养。
评分《窥豹集:夏菁谈诗忆往》这本书,如同一杯陈年的佳酿,初入口时微涩,细品之下却回味无穷。夏菁先生在书中,以一种极其个人化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他与诗歌的不解之缘,以及那些在他生命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往事。他的谈诗,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讲授,而是充满了分享的亲切感。他会分享自己是如何被某首诗打动,某位诗人如何影响了他的思想,以及诗歌在不同人生阶段给予他的慰藉与启示。这些解读,往往伴随着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使得诗歌的意义更加立体和饱满。我常常在阅读时,被他所引用的诗句所吸引,继而想要去了解更多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或者去寻找夏菁先生提及的诗人作品。这种引导作用,是他在书中给我的惊喜。而忆往的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个体,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在生活的点滴中,塑造了自己。他笔下的亲人、朋友、师长,都栩栩如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那些生活中的趣事、困境、感动,都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他一同经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它能够定格时光,能够传递情感,能够唤醒共鸣。
评分拿到《窥豹集:夏菁谈诗忆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散发出的文人气场所吸引。夏菁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不激越,不张扬,却能在不动声色间触动人心。他谈诗,就像是在与老友相聚,分享着彼此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他并非简单地罗列诗歌的技巧或历史,而是将诗歌融入他的生命体验中,用自己真切的感受去解读那些文字。每一次对诗歌的深入剖析,都像是在揭示一个隐藏的宝藏,让我看到诗歌更深层的意义和价值。他笔下的诗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品,而是鲜活的生命,能够与我的灵魂产生共鸣。同时,书中忆往的部分,更是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他回忆过往,不是简单的叙述事实,而是将情感注入其中,让那些人物和事件变得生动起来。我仿佛能够看到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些回忆,有欢笑,有泪水,有困惑,有顿悟,都以一种温暖而真诚的方式呈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诗人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轨迹,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它能够记录生活,能够传承情感,能够连接彼此。
评分《窥豹集:夏菁谈诗忆往》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尘封的宝库,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夏菁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沉静而有力的力量,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诗歌,回忆往事,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谈诗,不是冰冷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个人化的感悟和体验。他会分享自己是如何被某首诗所触动,某位诗人如何影响了他的思想,以及诗歌在他人生不同阶段扮演的角色。这些解读,往往伴随着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使得诗歌的意义更加立体和饱满。我常常在他引用诗句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他所说的,正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表达的。他将诗歌的抽象美,通过自己的生命体验,变得具体而生动。而忆往的部分,更是充满了人情味。他回忆过往,不是简单的叙述事实,而是将情感注入其中,让那些人物和事件变得生动起来。我仿佛能看到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些回忆,有欢笑,有泪水,有困惑,有顿悟,都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诗人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轨迹,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它能够记录生活,能够传承情感,能够连接彼此。
评分《窥豹集:夏菁谈诗忆往》这本书,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夏菁先生的心灵世界。他以一种极其个人化的笔触,描绘了他与诗歌的对话,以及那些构筑了他生命的重要记忆。谈诗的部分,充满了洞察力和感悟力。他不会拘泥于表面的词藻,而是深入到诗歌的灵魂深处,去挖掘那些触动人心的情感和思想。他分享的不仅仅是对诗歌的解读,更是他作为一个人,在生命旅程中,如何被诗歌所滋养,所启发。我常常在他引用诗句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他所说的,正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表达的。他将诗歌的抽象美,通过自己的生命体验,变得具体而生动。而忆往的部分,更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他笔下的亲人、朋友、师长,都仿佛跃然纸上,活灵活现。那些关于童年、关于求学、关于工作的回忆,都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充满了温情和智慧。我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过往的珍视,以及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豁达。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诗人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轨迹,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它能够记录时光,能够传递情感,能够唤醒共鸣。
评分《窥豹集:夏菁谈诗忆往》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宁静与思考。夏菁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温婉的力量,他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他对诗歌的热爱,以及那些在生命中闪闪发光的过往。他谈诗,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讲授,而是充满了分享的亲切感。他会分享自己是如何被某首诗打动,某位诗人如何影响了他的思想,以及诗歌在不同人生阶段给予他的慰藉与启示。这些解读,往往伴随着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使得诗歌的意义更加立体和饱满。我常常在阅读时,被他所引用的诗句所吸引,继而想要去了解更多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或者去寻找夏菁先生提及的诗人作品。这种引导作用,是他在书中给我的惊喜。而忆往的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个体,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在生活的点滴中,塑造了自己。他笔下的亲人、朋友、师长,都栩栩如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那些生活中的趣事、困境、感动,都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他一同经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它能够定格时光,能够传递情感,能够唤醒共鸣。
评分我翻开《窥豹集:夏菁谈诗忆往》,如同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温情的世界。夏菁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质感,不耀眼,却能持久地散发光芒。他谈论诗歌,不是生硬的理论,而是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诗歌进行对话,让诗歌在他的叙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他能够抓住诗歌最动人的瞬间,用最贴切的语言去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每一次对诗歌的解读,都像是在挖掘一枚珍贵的宝石,展现出它不同寻常的光泽。他不仅是在分析诗歌,更是在分享诗歌如何成为他人生中的引路人,如何在他迷茫时给予力量,如何在他失意时给予慰藉。而忆往的部分,则更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他回忆的往事,有对亲人的深情,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过往的感悟。这些回忆,并非宏大的叙事,而是充满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正是这些细节,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人物的精神,以及他自己的成长足迹。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听到了他们的笑声,感受到了他们的温情。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温度,它能够承载记忆,能够传递情感,能够连接人心。
评分阅读《窥豹集:夏菁谈诗忆往》,就像是走进了一座精心布置的花园,每一处风景都散发着独特的气息。夏菁先生的文字,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园丁,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对过往的深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他谈论诗歌,不是枯燥的学术探讨,而是将自己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用最朴素、最真挚的语言,与读者分享那些触动他的诗句,那些在他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篇章。他不仅仅是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他解读了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所折射的人生哲理。每一次对诗歌的品味,都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引导我去发现诗歌的潜在美,去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他笔下的诗歌,似乎拥有了生命,可以与我对话,可以与我分享喜怒哀乐。而他忆往的笔触,则更是充满了人情味。那些关于亲情、关于生活琐事的回忆,虽然平凡,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力量。他用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我从中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过往的珍视,以及在岁月流转中沉淀下来的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诗人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轨迹,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它能够跨越时空,连接心灵。
评分当我拿起《窥豹集:夏菁谈诗忆往》,就仿佛踏上了一段充满诗意的旅程。夏菁先生的文字,就像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将他对诗歌的理解与对过往的眷恋,精心雕琢成一篇篇动人的篇章。他谈诗,不是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将自己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用最朴素、最真挚的语言,与读者分享那些触动他的诗句,那些在他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篇章。他不仅仅是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他解读了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所折射的人生哲理。每一次对诗歌的品味,都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引导我去发现诗歌的潜在美,去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他笔下的诗歌,似乎拥有了生命,可以与我对话,可以与我分享喜怒哀乐。而他忆往的笔触,则更是充满了人情味。那些关于亲情、关于生活琐事的回忆,虽然平凡,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力量。他用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我从中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过往的珍视,以及在岁月流转中沉淀下来的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诗人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轨迹,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它能够跨越时空,连接心灵。
评分初读《窥豹集:夏菁谈诗忆往》,便被其独特的风格所吸引。夏菁先生的笔触,如同水墨画般晕染开来,既有诗意的朦胧,又不失生活的真切。他谈诗,并非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将诗歌与个体生命经验融为一体。他会细致地剖析诗句背后的情感暗流,分享诗歌如何在他的人生轨迹中留下印记,甚至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这种解读方式,让原本可能疏离的诗歌,变得触手可及,仿佛作者正坐在我们身边,娓娓道来他对诗歌的理解,以及诗歌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世界观。我时常因为他对某句诗的独特解读而陷入沉思,仿佛在作者的引导下,重新审视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发现了其中被忽略的细节和深意。而他笔下的“忆往”,更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温情。那些关于童年、关于师长、关于故友的回忆,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实的情感流露。他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及那些充满时代印记的生活场景。这些片段,虽然平凡,却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灵魂。这本书,不单单是关于诗歌的鉴赏,更是关于一个人如何通过诗歌与回忆,来理解生活,安顿心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