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傢講壇》著名主講人鮑鵬山最新著作
以紮實的學術功底,生動地重說孔子的故事
書前附有最新發現、明代名臣張楷創作於1444年的手繪原本《孔子聖跡圖》
其實,真正的聖人一定是性情的,一定是滿懷激情而又一腔深情的。孔子就是這樣……自身遭到羞辱,他動情;弟子去世,他動情;在泰山腳下見一可憐的婦人,他也動情……喜怒哀樂,一任性情。在這一點上,聖人跟我們的情感特徵是一樣的。當然,他比我們博大,比我們深沉。
本書以“十五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六章為孔子作傳。作者淬煉多年研究心得,為讀者通俗地梳理瞭孔子一生的重要事件和人生際遇,並闡發孔子思想之於現代的意義。
作者簡介
鮑鵬山
教授、學者、專欄作傢,《百傢講壇》著名主講人。安徽六安人。六十年代生人,八十年代赴青海支教十七年。現執教於上海開放大學。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對中國思想史尤其先秦諸子研究,懷獨見之明。齣版《論語導讀》、《先秦諸子八大傢》、《中國人的心靈:三韆年理智與情感》、《鮑鵬山新說水滸》、《孔子是怎樣煉成的》、《風流去》、詩集《緻命傾訴》等著作十數部。作品被選入中國內地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及各地自編的中學語文教材。
第一章 十五誌於學
第一節 傢世淵源
不做國君 殺夫奪妻 英雄父親 長相頗怪
第二節 艱難時世
窮孩子早當傢 閤葬父母 到宋國去
第三節 誌存高遠
昭公賜魚 眼高手低 君子不器 敏而好學
第二章 三十而立
第一節 大學之道
創辦私學 大成之學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成人之美
第二節 問學老子
一車兩馬 把智慧藏起來 學做減法 優秀更危險 老子是龍
第三節 是可忍孰不可忍
螳螂捕蟬 八佾舞於庭 國君被流放 孔子生氣瞭
第四節 苛政猛於虎
三代人都喂瞭虎 滿街人都沒瞭腳 聲色狗馬 君臣父子 風吹草動 和誰講道德 小個子擠走大個子
第三章 四十不惑
第一節 智者不惑
土裏挖齣一隻羊 兩小兒辯日 有鬼還是沒鬼 眾生平等 父子相隱 以直報怨
第二節 極端是惡
殺不殺公伯寮 學不學尾生高 不要再哭瞭 可以要迴報 曾參捱打
第三節 杏壇至樂
有朋自遠方來 曆史不是甚麼 無愛不快樂 到南河洗個澡 孔顔樂處
第四章 五十知天命
第一節 人就是天命
甚麼是天命 壞人也是天命 美玉待沽 陽貨送來一頭豬 陽貨倒颱瞭
第二節 魯國司寇
從鄉長乾起 從小司空到大司寇 慎刑與無訟 好生惡殺
第三節 攘外安內
兩麵討好 鬥智鬥勇 一個人的勝利 助理國相 拆瞭他的城 功敗垂成
第四節 去魯適衛
好色不好德 一步三迴頭 衛靈公的臉色 南子的美色 古今第一緋聞
第五章 六十耳順
第一節 避人救世
一副熱心腸 耳順人有大執著 一意孤行 知其不可而為之 喪傢之狗
第二節 大德容眾
故國之思 不打棍子不扣帽子 忠恕之道 恕比忠更重要 寬容比自由更重要
第三節 聖者多情
樂山樂水 三月不知肉味 大愛大恨大悲哀 做盲人的眼睛 不掏鳥窩
第四節 仁者擔當
陳蔡絕糧 好人有好報嗎 做人有最高境界 君子固窮 道德不是小紅花
第六章 七十從心所欲
第一節 天下英纔
弟子三韆 嚮顔迴同學學習 子路登堂瞭 子貢是個重器 自絕於日月
第二節 自由與道德
葉落歸根 國事顧問 為往聖繼絕學 解放自己 人生化境
第三節 韆鞦木鐸
白發人送黑發人 呼天哭顔迴 獲麟絕筆 子路迴不來瞭 泰山崩
附錄
附錄一 孔子時代各國形勢圖
附錄二 孔子生平年錶
附錄三 孔子七十七弟子一覽錶
後記
讀完《孔子傳》,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是一本“活”的書。書中沒有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滿瞭溫度和情感。作者似乎與孔子對話,又仿佛在與我對話,引導我不斷地去思考和反省。我被書中描繪的孔子求學的艱辛、教學的耐心、以及在逆境中展現齣的頑強生命力所深深打動。當我讀到他因理念不被采納而倍感失落,卻又能在第二天清晨重新振作,繼續傳播他的思想時,我仿佛看到瞭自己生活中那些挫敗的瞬間,也看到瞭戰勝睏難的希望。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偉大的成就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久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在書中被展現得淋灕盡緻。這種精神,對於身處壓力和挑戰中的現代人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它鼓勵我們不要因為一時的睏難而放棄,而是要相信自己的價值,繼續為自己的理想奮鬥。
评分《孔子傳》的敘事風格彆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運用瞭一種更加現代、更加貼近讀者的筆觸,打破瞭傳統傳記的刻闆印象。書中的語言流暢生動,富有感染力,讀起來沒有絲毫的隔閡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事件時的旁徵博引和精煉概括,他能夠從紛繁復雜的史料中提煉齣核心的脈絡,用清晰的邏輯將孔子的思想和行動串聯起來。更令人稱道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孔子人生中的爭議和局限性,而是以一種更為客觀、更為包容的態度去審視,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和真實。這種不迴避、不美化的寫法,反而讓我對孔子這位偉人産生瞭更深厚的敬意。他並非神祇,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凡人,正是這種真實,纔讓他的思想更具傳播力和生命力。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曆史人物並非遙不可及的神話,而是可以與我們同呼吸、共命運的普通人,他們的智慧與選擇,依然能夠照亮我們的前行之路。
评分初識《孔子傳》,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史書,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古文和陳年舊事。然而,隨著翻開書頁,我立刻被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所吸引。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孔子的生平事跡,而是巧妙地將他置於那個波詭雲譎的春鞦亂世之中,讓讀者仿佛親身經曆那段跌宕起伏的曆史。書中的許多細節描寫,比如孔子在周遊列國途中所見的市井百態、聽聞的百姓疾苦,都栩栩如生,極具畫麵感。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塵土和汗水的氣息,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艱辛與希望。作者對人物心理的刻畫也十分到位,尤其是在描繪孔子屢遭挫摺,卻依舊堅持理想時的內心掙紮與堅定,讓我感同身受,為之動容。那種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執著,那種麵對嘲諷與誤解依然挺直腰闆的勇氣,都深深地觸動瞭我。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位偉人的傳記,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次對人性光輝的深刻探索。每一次閱讀,都能從孔子的言行中汲取力量,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评分《孔子傳》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作者在敘述孔子一生的時候,並沒有刻意拔高,而是將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語境和真摯的情感之中。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孔子對於教育的熱愛,對於學生們的關懷,以及他對社會秩序和人類福祉的深切憂慮。書中對“禮”和“樂”的論述,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有瞭更深的理解。作者通過對這些概念的深入剖析,展現瞭孔子是如何試圖通過道德教化和文化傳承,來構建一個和諧有序的社會。這種宏大的願景,以及為之付齣的不懈努力,都讓我為之摺服。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人的力量雖然有限,但如果擁有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依然能夠對世界産生深遠的影響。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教育”的意義,以及“文化”的力量,並從中汲取瞭麵對生活挑戰的勇氣和智慧。
评分不得不說,《孔子傳》給我帶來瞭極其深刻的哲學啓迪。書中對孔子思想的闡述,並非生硬的說教,而是融入在具體的情境和對話中,使得那些看似抽象的道理變得鮮活而易於理解。作者仿佛一位高明的引導者,帶領我一步步走進孔子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赤子之心,去體會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仁愛之道。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君子”的論述,它並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理想化形象,而是強調個人的修養、責任以及對社會應有的擔當。書中的一些論斷,即便穿越韆年,依然發人深省,讓我對當下社會存在的許多問題有瞭新的認識。例如,在處理人際關係、社會秩序以及個人成長方麵,孔子的思想提供瞭寶貴的藉鑒。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並非來源於書本的堆砌,而是源於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它鼓勵我去思考,去實踐,去成為一個更有溫度、更有擔當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