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着名主讲人鲍鹏山最新着作
以扎实的学术功底,生动地重说孔子的故事
书前附有最新发现、明代名臣张楷创作于1444年的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
其实,真正的圣人一定是性情的,一定是满怀激情而又一腔深情的。孔子就是这样……自身遭到羞辱,他动情;弟子去世,他动情;在泰山脚下见一可怜的妇人,他也动情……喜怒哀乐,一任性情。在这一点上,圣人跟我们的情感特征是一样的。当然,他比我们博大,比我们深沉。
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六章为孔子作传。作者淬炼多年研究心得,为读者通俗地梳理了孔子一生的重要事件和人生际遇,并阐发孔子思想之于现代的意义。
作者简介
鲍鹏山
教授、学者、专栏作家,《百家讲坛》着名主讲人。安徽六安人。六十年代生人,八十年代赴青海支教十七年。现执教于上海开放大学。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对中国思想史尤其先秦诸子研究,怀独见之明。出版《论语导读》、《先秦诸子八大家》、《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风流去》、诗集《致命倾诉》等着作十数部。作品被选入中国内地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各地自编的中学语文教材。
第一章 十五志于学
第一节 家世渊源
不做国君 杀夫夺妻 英雄父亲 长相颇怪
第二节 艰难时世
穷孩子早当家 合葬父母 到宋国去
第三节 志存高远
昭公赐鱼 眼高手低 君子不器 敏而好学
第二章 三十而立
第一节 大学之道
创办私学 大成之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成人之美
第二节 问学老子
一车两马 把智慧藏起来 学做减法 优秀更危险 老子是龙
第三节 是可忍孰不可忍
螳螂捕蝉 八佾舞于庭 国君被流放 孔子生气了
第四节 苛政勐于虎
三代人都喂了虎 满街人都没了脚 声色狗马 君臣父子 风吹草动 和谁讲道德 小个子挤走大个子
第三章 四十不惑
第一节 智者不惑
土里挖出一只羊 两小儿辩日 有鬼还是没鬼 众生平等 父子相隐 以直报怨
第二节 极端是恶
杀不杀公伯寮 学不学尾生高 不要再哭了 可以要回报 曾参捱打
第三节 杏坛至乐
有朋自远方来 历史不是甚么 无爱不快乐 到南河洗个澡 孔颜乐处
第四章 五十知天命
第一节 人就是天命
甚么是天命 坏人也是天命 美玉待沽 阳货送来一头猪 阳货倒台了
第二节 鲁国司寇
从乡长干起 从小司空到大司寇 慎刑与无讼 好生恶杀
第三节 攘外安内
两面讨好 斗智斗勇 一个人的胜利 助理国相 拆了他的城 功败垂成
第四节 去鲁适卫
好色不好德 一步三回头 卫灵公的脸色 南子的美色 古今第一绯闻
第五章 六十耳顺
第一节 避人救世
一副热心肠 耳顺人有大执着 一意孤行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丧家之狗
第二节 大德容众
故国之思 不打棍子不扣帽子 忠恕之道 恕比忠更重要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第三节 圣者多情
乐山乐水 三月不知肉味 大爱大恨大悲哀 做盲人的眼睛 不掏鸟窝
第四节 仁者担当
陈蔡绝粮 好人有好报吗 做人有最高境界 君子固穷 道德不是小红花
第六章 七十从心所欲
第一节 天下英才
弟子三千 向颜回同学学习 子路登堂了 子贡是个重器 自绝于日月
第二节 自由与道德
叶落归根 国事顾问 为往圣继绝学 解放自己 人生化境
第三节 千秋木铎
白发人送黑发人 唿天哭颜回 获麟绝笔 子路回不来了 泰山崩
附录
附录一 孔子时代各国形势图
附录二 孔子生平年表
附录三 孔子七十七弟子一览表
后记
初识《孔子传》,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史书,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古文和陈年旧事。然而,随着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所吸引。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孔子的生平事迹,而是巧妙地将他置于那个波诡云谲的春秋乱世之中,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书中的许多细节描写,比如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所见的市井百态、听闻的百姓疾苦,都栩栩如生,极具画面感。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尘土和汗水的气息,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辛与希望。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也十分到位,尤其是在描绘孔子屡遭挫折,却依旧坚持理想时的内心挣扎与坚定,让我感同身受,为之动容。那种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执着,那种面对嘲讽与误解依然挺直腰板的勇气,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伟人的传记,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人性光辉的深刻探索。每一次阅读,都能从孔子的言行中汲取力量,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评分读完《孔子传》,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是一本“活”的书。书中没有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温度和情感。作者似乎与孔子对话,又仿佛在与我对话,引导我不断地去思考和反省。我被书中描绘的孔子求学的艰辛、教学的耐心、以及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所深深打动。当我读到他因理念不被采纳而倍感失落,却又能在第二天清晨重新振作,继续传播他的思想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生活中那些挫败的瞬间,也看到了战胜困难的希望。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伟大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久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书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精神,对于身处压力和挑战中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鼓励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而是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继续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评分不得不说,《孔子传》给我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哲学启迪。书中对孔子思想的阐述,并非生硬的说教,而是融入在具体的情境和对话中,使得那些看似抽象的道理变得鲜活而易于理解。作者仿佛一位高明的引导者,带领我一步步走进孔子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赤子之心,去体会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之道。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它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化形象,而是强调个人的修养、责任以及对社会应有的担当。书中的一些论断,即便穿越千年,依然发人深省,让我对当下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社会秩序以及个人成长方面,孔子的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并非来源于书本的堆砌,而是源于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它鼓励我去思考,去实践,去成为一个更有温度、更有担当的人。
评分《孔子传》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作者在叙述孔子一生的时候,并没有刻意拔高,而是将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语境和真挚的情感之中。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孔子对于教育的热爱,对于学生们的关怀,以及他对社会秩序和人类福祉的深切忧虑。书中对“礼”和“乐”的论述,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孔子是如何试图通过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承,来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这种宏大的愿景,以及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都让我为之折服。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如果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依然能够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意义,以及“文化”的力量,并从中汲取了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孔子传》的叙事风格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作者运用了一种更加现代、更加贴近读者的笔触,打破了传统传记的刻板印象。书中的语言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读起来没有丝毫的隔阂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时的旁征博引和精炼概括,他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提炼出核心的脉络,用清晰的逻辑将孔子的思想和行动串联起来。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孔子人生中的争议和局限性,而是以一种更为客观、更为包容的态度去审视,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这种不回避、不美化的写法,反而让我对孔子这位伟人产生了更深厚的敬意。他并非神祇,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凡人,正是这种真实,才让他的思想更具传播力和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历史人物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可以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普通人,他们的智慧与选择,依然能够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