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上∕6
梁惠王下∕68
公孙丑上∕153
公孙丑下∕222
滕文公上∕287
滕文公下∕344
离娄上∕411
离娄下∕501
万章上∕601
万章下∕663
告子上∕719
告子下∕790
尽心上∕859
尽心下∕976
序
本书有别于坊间或一般善书店所出版的既有内容及模式,除了基本的註释、翻译、注音,及每篇的篇旨、每章的章旨之外;其最值得参研的,是以现今白阳修办道之体验扣入明师一指之义涵的「寓意」。将「寓意」放在最后,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整理读后心得,使融入修办要义及生活修持,最后再印证佛佛惟传、师师密付的大法,原来就在圣人心传的只字片语,更在吾人真心显现的那一剎那。
如何护持本心?善守一念?进而推动道场更精微的修持道风,让每位修办前贤更自在更富慈悲与智慧的修道与办道,也让社会大众感受到道的吸引力,蔚成人人有道、个个欢喜的弥勒家风,是本书付梓最大的期盼。
这本书在注释方面做得非常详尽,也极具启发性。我尤其欣赏注释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解释了生僻的字词,更深入地剖析了孟子思想的背景、流派以及与其他思想家的联系。很多时候,一个词语的注释就延伸出了一段精彩的论述,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义。注释的语言也十分清晰,避免了故弄玄虚,而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概念。有些注释甚至会引用其他经典著作来佐证观点,或者提出不同的解读角度,这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孟子及其所处的时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种详实的注释,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本可以深度学习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译文质量着实令人称道。译者在保持原文意思准确传达的同时,又注入了现代汉语的流畅与生动,读起来毫无生涩之感,仿佛在阅读一篇篇精炼的现代散文。对于那些对古文感到畏惧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福音。译文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转换,更能感受到译者对原文深刻的理解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多时候,读到某个句子,总觉得译文比我原本想象的更贴切、更精辟,仿佛译者能洞悉孟子当时的心境,并将之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译文,既能让我轻松理解原意,又能让我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是一种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也让我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初次接触《孟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可读性非常高。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慢慢走进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世界。从译文的流畅到注释的详尽,再到对一些核心概念的深入浅出地讲解,都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我发现,原来理解这些古代哲学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有好的引导,其中的智慧是可以被每个人理解和吸收的。书中穿插的一些旁征博引,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广泛的了解,感觉阅读过程不仅仅是学习《孟子》,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探索。这本书确实是我开启《孟子》阅读之旅的绝佳选择,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个人对书中关于“仁政”和“民贵君轻”的论述印象深刻。译者在翻译和注释时,非常注重将这些古代政治思想与现实社会进行对比和联系,这让我看到了这些跨越千年的思想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古时候的君王真的能践行孟子所倡导的理念,历史的进程是否会截然不同?这种引人深思的解读方式,让我不再将这些古代思想视为陈旧的文献,而是活生生的、能够指导现实的智慧。书中对于孟子论证这些观点的逻辑过程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让我更能体会到这位古代思想家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他的政治哲学体系的,这种逻辑的清晰性也让我觉得信服。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采用了水墨风格的插画,意境深远,让人一看便心生亲近之感。书页的纸质也相当不错,厚实而不失细腻,翻阅时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非常适合捧在手里细细品味。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十分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那种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排版方式,既保留了古典书籍的韵味,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让阅读体验更加流畅。内页的插图虽然不多,但每一幅都恰到好处地呼应了文本内容,为理解书中的思想增添了几分感性色彩。总而言之,在物理层面,这本书就已经给了我极大的惊喜,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翻开,探索其中的智慧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