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真儒:复圣颜回

孔门真儒:复圣颜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儒家
  • 颜回
  • 孔子
  • 先秦
  • 哲学
  • 历史
  • 文化
  • 教育
  • 思想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成至圣孔子,传先圣王道于天下,周游列国十四年,抱负未得施展;深感君臣遇合之难,世道人心之不古,伦常荡然之无存,大道之不可行,而决然返鲁。于斯,晚年潜心注书立言,为表彰六艺之教,以补政治之不足;故删诗书,订礼乐,以匡世道人心;赞《周易》,为明天道,以阐述先圣之道统;作《春秋》,为昭显周礼,以正名份者;无不以继天立极,为万民立命,承先启后,垂圣哲真儒之典范,以为后世法。孔子享年七十二,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门弟子约三千余人,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资料可考者),成就杰俊者有十位,称之「十哲」。后世推崇儒门之四位贤儒为「四圣」,即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以配享圣庙,故又称为「四配」。「十哲」者,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记载: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门弟子虽有四科之分,但孔子教学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而施教以六艺,无不以成其德行为主要。在诸弟子中,尤以颜回学行之德,屡受孔子称赞,诚为后世「真儒复兴」之表率。譬如,颜回之不迁怒,不贰过,不耻下问,大智若愚,及安贫乐道等等之德行,皆为吾人进德修业的典范。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儒家应运因缘∕8
生平概述∕17
学行∕31
志向与德行∕73
成就∕130
颜回之丧∕151
历代圣哲称封∕159
继天立极垂儒风∕167

图书序言

  一、颜回诞生

  颜回(公元前五二一年 ~ 公元前四八二年),字子渊,亦称颜渊、颜子,春秋鲁国人。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五二一年),诞生于山东曲阜,小孔子三十岁。父亲颜路,名无繇,亦称颜由,小孔子六岁。居阙里,与孔子相邻,祖先世代为官清廉;母亲姜氏,妻戴氏,宋国人。

  颜子自幼家贫好学,天资聪敏;为孔子早期弟子,列为孔门德行科之首,屡受孔子赞美。颜回是孔门心传的继承人,不幸短命早死,逝于鲁哀公十三年(西元前四八二年),享年四十岁。后世尊称为「复圣」,配享孔庙之「四圣」,亦称「四配」。

  ※註
  按史料所载,各有其阙如。据孔子年谱的考证,颜回诞生于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五二一年),当可信。《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颜回,字子渊,鲁人。少孔子三十岁。」而孔子周游列国时,颜回随侍在侧,直到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四八四年),孔子由卫国返回鲁国;隔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四八二年),颜回不幸早卒。」按孔子年谱载:「孔子年十九生伯鱼,伯鱼年五十卒,则孔子年当六十九。」又载:「颜回卒于孔鲤之后」,而鲁哀公十二年(西元前四八三年),孔鲤卒;故颜回之卒年当四十,亦无疑矣。

  二、求学阶段

  父亲颜路,素仰孔子才德睿智,先礼拜孔子为师。颜回于十三岁,终于与父亲同拜为孔子的早期门生。颜回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佳的求学阶段,在约经历六年的学习,学业之基已奠定。孔子赞叹道:「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又言:「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孔子对年少初学的弟子颜回,其家贫而好学笃行,及聪慧勤敏而乐于道问学的称赞,也是肯定颜回是可造之朴玉。

  以颜子之质,聪敏好学而精进,乃进而探问,想穷究孔子思想「仁」的真谛,故孔子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又问其「条目」,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可见此时的颜回,已默识心通于夫子之道,故恭敬而有信心的对夫子说:「学生颜回,虽不聪敏,将以仁为己任,身体力行矣。」宋朝贤儒程子对此则说:「颜子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程子因此以之为鍼砭,以作为进德修业的自我警惕。

  颜回于鲁定公八年(西元前五○二年)十九岁,娶宋国女子戴氏为妻,次年生子颜歆。此时的颜回,虽说于学有所得,但生命未经历练,则所学亦未臻笃厚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